董军、陈香:端出来的是粉 嗦进去是衡阳的“生汆文化”

我的雁城我建设③|董军、陈香:端出来的是粉 嗦进去是衡阳的“生汆文化”

董军与陈香小俩口。

编者按: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雁城的建设者们已踏上工作岗位,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他们努力的身影,服务群众、文艺惠民有他们奋斗的足迹,红网记者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建设日记”,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拼搏让整个城市重现活力。

红网时刻 记者 蒋楠 李璐 通讯员 陈翰飞 唐佳龙 衡阳报道

衡阳人的早晨离不开一碗粉,提起嗦粉,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卤粉、鱼粉、汤粉,今天的故事,要从一碗肉蛋生汆粉说起。

我的雁城我建设③|董军、陈香:端出来的是粉 嗦进去是衡阳的“生汆文化”

肉蛋生汆粉。

受疫情影响,全城粉店还未完全复工。为了让市民早早地尝到那一口“鲜”,2月22日,位于衡阳市雁峰区环城南路的“生汆记”粉店正式复工,开始24小时营业,并以打包和外卖为主要销售方式。

我的雁城我建设③|董军、陈香:端出来的是粉 嗦进去是衡阳的“生汆文化”

进入店内的顾客需进行体温检测,检测完毕后,还会获得一杯热腾腾的防疫茶。

进入店内的顾客需进行体温检测,检测完毕后,还会获得一杯热腾腾的防疫茶。记者进入店内时,负责人董军正在厨房忙活,锅内油热后,放入鸡蛋爆炒,随后倒入高汤“汆”,高汤沸腾后,加入肉片青菜,浇在米粉上,一碗招牌生汆粉新鲜出炉,过程不超过一分钟,所有食材新鲜现煮。

火腿皮蛋粉、番茄牛肉粉、鱿鱼肚丝粉……“生汆记”的菜单上,有许多新鲜吃法,许多食客过来尝味,却被碗里的高汤惊艳到。“7斤鸡,8个筒子骨头,熬够8小时,这就是我们高汤的‘鲜秘方’。”董军大方地说,“衡阳的鱼粉最出名,但我想把生汆文化发扬光大,高汤是衡阳生汆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传播。”

今年31岁的董军原本是一位厨师,2014年,他与妻子陈香在城郊创业,那时的“小董汤粉店”不到20平,仅有的5张桌子常常“爆满”,小俩口年轻、热情,久而久之,熟客越来越多,结合顾客意见,董军不断创新生汆粉,更多的衡阳人爱上了这一口“鲜”。

我的雁城我建设③|董军、陈香:端出来的是粉 嗦进去是衡阳的“生汆文化”

董军不断创新生汆粉,更多的衡阳人爱上了这一口“鲜”。

6年时间,从20平的“夫妻店”到如今共320平的两家店,衡阳生汆粉的“忠实粉丝”逐日增加。

“以前我在石鼓区工作,另一个店就在我单位隔壁,每天上班前我都要嗦一碗,现在这家分店开在我家楼下,我就带着同事好友一起来吃。”

“我口味很刁的,但每天早上都要在这嗦两碗粉,高汤有味,菜品新鲜,符合我们老衡阳的口味!”

“前段时间,我一直等着生汆记开门,一口码子一口粉,就着高汤嗦进去,这是衡阳人开启一天的方式。”

……

董军与陈香用这一口“鲜”俘获了众多衡阳人的心,关于未来,他们说,“希望我们的生汆粉能陪伴更多衡阳人的早晨,外地人也能因为我们而认识和喜欢上衡阳的生汆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