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獨生子女中,有人不肯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這是什麼心態?

知恥567


這個問題不奇怪、當年國家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我們都不能拒絕因為它關乎自己的前程、也許連工作都會失去,一生就一個孩子風險很大卻讓我們這一輩承擔了、我們認了也沒有埋怨、把一切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剛一年級我可以陪他做作業到九、十點鐘、他爸爸三十幾年只要孩子在家每天早上都是一個蒸雞蛋放點麻油,當年的孩子都是每家的寶貝很嬌氣、我曾經講過這樣下去社會風氣都會變了、他們都是很自我、只許周圍對他的愛、卻沒有學會愛別人,有件事改變了這個孩子、我的房子動遷需要找其它房子過度、我們希望他繼續在市中心學校就讀、這樣每天我們要接送他、早上爸爸自行車送他、晚上我下班去接他、有一次我生病去接他在公交車上支撐不住了、後來孩子看我們這麼辛苦、給我們說要自己去上學不讓我們在接送、這個路線要兩部公交中間換乘、他只有三年級、其實那時候這樣走讀的孩子挺多、我們雖然擔心還是同意了、這樣的狀況維持了三年、每天斜穿半個上海路上來回三四個小時、不到十歲的孩子、在當今是無法做到的,這上學的路上擁擠的汽車各種的眾相他都應付了、受了欺負很少給我們講、我生活的大家庭非常和睦、雖然結婚我們是分出來住、孩子寒暑假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這樣學會尊老愛幼、我們也會付生活費給老人,我很感謝公公婆婆當時的幫助、可能這一切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如今他在國外還會經常視頻和爺爺聊聊、和叔叔阿姨我們這一代、還有下一代的弟弟妹妹都有微信群、他知道獨生子女肩負的重任、夫妻兩人早已和我們談移民、是我們不願拖累他們、我們國內生活習慣了不願去國外、真到不能自理的時候就去養老院、也期待我們這些當年為國家做出犧牲的獨生子女家長、在晚年國家能完善對我們的待遇。




奕奕559


嬌生慣養的孩子不贍養老年父母,這種父母活該,我不同情。我的孩子是窮養的,幾歲就幹家務活了,自己的事都是自己做,從不給零花錢,讀書生活費在同學裡最低,長大成家也就懂得勤儉持家,特別是很孝順。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絕大多數是不孝的,孩子不孝不要一味怪孩子,禍根子在父母。


用戶4221713749516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活得太累了,從小父母的寵愛集於一身,等到父親病重到去世,親戚家各有各的忙事,家境不好,護工請不起,工作醫院來回奔波,遇事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回想起真悲哀,遇事都要靠自己,連個可傾訴的兄弟姐妹都沒有。


紫羅蘭


我們的孩子就獨一代,現年近四十了,我們作為父母也都花甲之年了,幸虧我有養老保險,雖然少些但基本生活還是夠的,若老弱病殘指望孩子,怕是他承受不起。我想還是儘量不去擾他,自已照顧自已,但我還得照顧自已父母,他們都是向九十進軍的人了,這些事還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去做,這還僅僅是人才付出,假如農民家庭,都沒退休金,那壓力真是得壓垮小輩,兒時萬千寵爰集於一身,如今再難也無人與他們分擔了!


芳靜6


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本來是責無旁貸的事,可他又不肯去贍養父母,說明了什麼自己去想!本身能力不強,加上自私,再加上做不了老婆的主,養老不是要多少錢的事,而是負不負責任問題!其實父母大可不必讓子女養老,每天都指望他們下巴掉飯粒吃飯,碰上能力差的,還會向你們發脾氣呢,難受啊!


王立彬大哥


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不是承擔一個老人的責任,而且承擔所方父母四個老人,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責任,最少六個人的責任在等著他們,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年齡是四十歲左右,正是上有幾個老人,下有孩子上學,每天壓力非常大,是中國第一代不幸群體,如果這幾個老人當中,有二個長期有病,那就更不幸福了。

有的人說,獨生子女好,你的前提是好了,但是你把現在的好,轉嫁了你的兒女四十歲左右的壓力了,這個年齡段這幾個老人你獨生子女必須面對,沒有人與你分擔,我從不認為獨生子女有什麼好,壞處大與好處。


我愛她的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政策實行之後卓有成效,在莫言的長篇小說《蛙》中也體現了當時計劃生育的縮影。

對於子女而言,第一代的獨生子女,應該也是專寵的一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很自然就會有所有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感覺,少部分獨生子女缺乏感恩教育,對父母沒有感恩之心。既想享受中國式父母的關懷呵護,又倡導國外的自由獨立。說白了就是一種“巨嬰”的心態作祟。

對於父母而言,對待唯一的骨肉恨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恨不得把所有的積蓄用來給孩子買房、買車,卻很少想到自己馬上將會面臨養老的問題。

子女的自私與父母無休止的溺愛是因果循環、相輔相成的。長大後的獨生子女有些做了父母之後能夠逐漸感悟到父母曾經對自己的愛,善待父母。但是,也有一些子女只顧自己,不願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

如何解決子女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問題呢?法律上其實有明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三款: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可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

  法律上雖說有明確規定,但是父母起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案例並不算太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傳統根深蒂固的影響,認為與子女對簿公堂是一件傷面子的事情。另一方面,父母也會擔心對子女產生不好的影響。一般情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撕破臉的。

   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父母為子女著想的同時也要規劃好自己的養老路徑,保持好心態,鍛鍊好身體,讓自己有安穩的晚年生活。子女要多體諒父母,避免巨嬰心態,學會獨立自主地解決各種生活難題。畢竟,子女也總有老的一天。





伊豆vian


這問題原因在於1獨生子女多為精緻利己主義者,重於利己,輕於利人。2獨生子女的自我意識一般比較強大,都是那種我就是世界中心,一家人就是要圍著我轉,都是我傭人,我才是最大的那種狀態,這就會導致獨生子女缺乏換位思考和共情能力,過於在意自己所得的利益和享樂而忽視周邊的人。3獨生子女擁有絕對的籌碼。因為父母只有一個子女,所以父母沒任何選擇,哪怕獨生子女再不好再不懂事,父母也不敢和他們鬧翻都是照樣捧在心上哄著只能逆來順受,父母越自私不敢得罪他們,他們就知道自己越重要,就會越有恃無恐。因為獨生子女不怕失去父母,因為沒了父母有遺產他們照樣可以健康活著。但是受養兒防老思想影響,父母存在私心,不能沒了唯一的養老保險,所以不敢失去只能逆來順受。這個沒辦法,最自私的父母也只會培養出最自私的孩子,然後這種自私一代又一代地好像毒瘤傳承下去。這就是因果。4西方先進思想的滲透。和以前不同,現在隨著世界信息一體化,人變得更聰明獲取知識渠道更多了。知道了天外有天,國外有國。外國福利比中國好很多,但是他們完全沒有養老一說。在外國,養老是國家的職能也是國家的責任不會推給個人去負擔,所以必然導致新一代的人就會做出對比,覺得憑啥我們福利又拿不多卻要付出那麼多?只要有了這種想法,人就會開始權衡得失,大多數比較自私點的得出的結論是我得到的福利既然那麼少,那我就不再負擔那些外國人都不需要負擔的東西,別人不付出比我付出了的得到的還要多,這不公平。因為新舊思想的衝擊和碰撞,一部分比較自私的人必定會找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價值觀去靠攏,他們就會選擇了不再去按照中國舊有的遊戲規則去玩了。但是無可厚非,因為老一輩的思想有個很致命的點就是一味強調義務卻沒有強調相應權利和收益,這樣的付出確實是個賠本買賣,只要人的腦子開竅了,就不肯虧了。誰讓千古以來養兒防老確實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買賣。


毛線小乖


不論第幾代獨生子女生命都是父母給的,也是父母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費盡全部心血養大成人,父母把獨生子女養大供上學讀書成家立業,把一切的一切都給了獨生子女,就不願意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怨政策,政策也不是父母制定的,恨別人更無道理,也不是哪個人造成的,沒有任何理由不去贍養父母,從人道上講全社會都不會答應,從法律上講法律也不會允許,不論遇到任何煩心事都不是不贍養父母的理由。


遨遊暢揚


獨生子女家庭的弊端,很久以前早有預見,像兩個年輕人面臨四個老人要照顧,還有小孩要承擔,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親手照顧老人;他們就業壓力大,掙得錢還不夠自己消費,哪還能幫到老人呢?從小養尊處優,他們哪能照顧孩子,到時還不得父母幫忙;每當大家談論這些時,都會隨聲附和,我以後就去養老院,才不用他們管呢!我的工資足夠用了,不會連累他們......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永遠是愛意滿滿,考慮周到。

可是人們沒想到的是,自己捧在手裡怕摔,含在嘴裡怕化的寶貝,有一天會嫌棄自己,會怨恨你沒有給他好工作,好住房,好學歷,比不上同學朋友的條件,甚至會把你的住房,工資,時間,身體當做自己的東西,理直氣壯地隨意支配,在獨生子女的優越環境下,他們認為一切得到是那麼順理成章,心疼和感恩我沒有見到過,最令人感動的是子女的和顏悅色。最常見的是與大人冷戰和不耐煩。

獨生子女無論父母如何呵護溺愛,仍要經歷與人相處,升學,就業的壓力,仍要成家結婚,承受生活的磨鍊,那麼,這些壓力和挫折在哪裡能夠釋放才沒有顧及?除了父母沒有人會慣著他吧?從來沒有替父母做過事的人,不是萬不得已他會分擔你的痛苦嗎?

總的說來,這一代父母可能是最難的一代人,萬事總有因果,結果總要承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