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热的天,农民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

田园生活道


问:农民在大热天收稻谷,辛苦不?

谁都想在空调房里吹着冷气,可稻谷成熟了等它烂在稻田里而不收是不可能的,不说烈日当空,哪怕是下尖刀,也得下田收稻,当然辛苦。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每年小麦夏收和稻谷秋收是一年之中最不好过的农忙之季,为了抢收抢种,农村家庭一般是全家老少齐出动,无人偷奸耍滑。经历过以传统手工方式来麦收和稻收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这两收是较为辛苦的,除了劳动强度高外,炎热的天气更是火上加油。


一、传统手工收割

刺楸这边为山区,田和地都小块,所以一直都是非农机操作,因为收割机去不了。在这个秋裹伏的季节,正午三十七八摄氏度时就是站在户外也可能中暑而倒下,更不用说做高强度的打谷子了。

稻田即便有水,但在烈日下穿梭于稻谷丛中,稻田里蒸腾的热气就如感受蒸笼的蒸汽在蒸一样,一颗颗豌豆粒大小的汗珠直往外冒,衣裳全被汗水和稻田里的水打湿了。除了热气的蒸腾,稻谷的叶片也会在裸露出的手臂和腿脚上割出一道道「黄瓜痕」,汗水浸渍到伤痕处,那个酸爽的滋味简直不摆了。



传统手工收稻,每道工序都不轻松。割稻的人在前面用镰刀把稻秆放倒,最容易被稻叶割到,还会时不时地被稻秆上的黑蚂蚁蜇到。脱粒用的是木板所制成的大型斗状拌桶,两边各站一人,双手合抱一把稻秆抡起来猛烈地撞打在拌桶前内壁上,两人你一下我一下有节奏地操作,最后把稻草捆扎好立在旁边。

脱粒后,把含水量极高的湿稻谷用撮箕撮到箩篼里再走山路挑回家晒干。挑不了箩篼的妇女和孩子就用肥料袋把稻谷背回去。当然,有些条件好一点的可用鸡公车将湿稻谷推回家。

二、小型收割机属鸡肋

现在一些山区农村也用上小型收割机了,其实说是脱粒机更合适些,因为只是在脱粒阶段能用,照样需要农民亲手用镰刀下田割稻秆,而后把带稻穗的稻秆送入投料口,后续仍需要或挑或背地把湿稻谷弄回家。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打谷子辛苦与否的看法,要是觉得回答的对你有所帮助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这么热的天,农村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古诗悯农中写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里面描述的就是农民种地的辛苦,这几天正式收割稻谷的时候,每天的温度都是37-38摄氏度,地表温度更高,尤其是下午1点~下午4点左右,可以说是上蒸下煮,热浪袭得人都干呕了,在外面站一会就热得受不了,可是这么热的天,农民还是要去收割稻谷,不是说农民不怕热,而是没有办法。我来说说我这几天收割稻谷的心得。



我已经连着收了将近一个星期的稻谷了,先是收割我自家的,我家种了将近有3亩多田的水稻,听着是不怎么多,可是在我们这个爬坡坡上坎坎的地方收割稻谷,还真不是件轻松的活,这3亩水稻有大半是收割机收割的,因为地势低,就只是把它搬运回家就可以,剩下的就是人工收割的,地势高,收割机去不了,还有块地是稻谷太青了,成熟度不够就没收,也是留着人工收割。机器收割时是不等人的,挨着收,不管多高的温度也要去收,如果不收,等机器走后太少就叫不到机器收了。



由于这段时间我们这里天天高温,为了收割稻谷时轻松点,我在头天下午6点左右就提前去割稻谷,用镰刀一窝一窝的割下来,平均4-5窝为一把,在把它堆放好,在割了近30丈田的时候天就黑了,剩下的留着明天继续,第二天6钟就起床去田里绞稻谷,共5个人,两个人绞,两个人递,一人捆谷草和看管装稻谷的口袋,8点多钟就把提前割的稻谷绞完,扛回家吃早饭。


吃完早饭出工就9点多了,这个时候太阳就有些热度了,但是没办法,必须把剩下的收完,因为热起来了,就割得快,手上慢慢起了水泡,当把所有剩下的稻谷割完,我的右手上起3个水泡,中指一个,食指上两个,其中有2个已经破了,里面混合着汗水和灰尘,我镰刀都不想拿了,什么都不想做了,可是没办法,还是要坚持收完。回到家后连拎条毛巾都使不上劲。

到中午11就全部收割完,那个时候温度就比较高了,汗水一颗接一颗流下来,不停的流在眼睛里,用汗如雨下来形容最合适了,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我连脸上的皮都晒掉了一层,被汗水一浸泡,又痛又痒。这两天又忙着帮娘家收割,已经收了两天了,还有明天一天,明天的也是要人工收割,想想手都痛。



农民辛苦啊,没有来做过农活和收割稻谷是体会不到其中的辛苦的,收回家的稻谷还要趁温度高晒干,可以说整个农忙忙完,人都会掉层皮。


如沐春花


时下,正是金秋收获时节,花腰妹的家乡满箐满坝的稻谷已经成熟,远远望去,像一条条金色的带子飘落在田野中,每到此时,是农民们最辛苦也是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是一年中最有成就感的季节。



虽然处暑时节已经过去了10多天,天气也稍稍开始转凉,但是我们当地气温仍然还是偏高,尤其是在大白天,更是又晒又热。这段时间,田里的稻谷熟了,按照惯例,村里农家人栽秧打谷子是大事情,要请工、请客。


尤其是收割打谷子,请工是为了抢时间、抢节令把田里已经成熟的稻谷采收回家。请客呢是把收稻谷当作喜庆的节日来过,我们本地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稻谷收割的时候,也是稻花鱼收获季,于是,会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在外工作的家人喊回家,大家一起下田收割稻谷,一起捉拿稻花鱼。


因为早晚湿度大,打谷子一般选择在白天进行,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农民们都非常开心,毕竟辛苦了一年,马上就可以把稻谷采收回家了,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哦。于是,吃过早饭,人们就三三两两来到田边。


一时间,稻田里瞬间热闹了起来,大人们闲聊、边收谷、边捉鱼,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捉拿蹦跳的鱼儿,打谷声、笑声、嬉戏声回荡在丰收的田野上空。这是农民们的丰收节日,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是每个游子最美的乡愁。


要问农民们累吗?累!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北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打成八瓣。要问农民们辛苦吗?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正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吗?但是,正如我同是农民的父母亲所说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分工不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那么就一定会有收获。

话虽质朴,意义却很深刻,所以,题主问“这么热的天,农民们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这个问题,我可以大声告诉你:只要是自己付出努力赚来的收获,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图文原创)


花腰妹


前十年前农民收小麦是非常辛苦,和你们分享我小时候的一段趣事,小时候我非要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割麦子,不小心把脚踝处割伤了那个血流了好多我爸看见了,把我背起了就跑去医院给我包扎到医院看了看还好不用缝针,又把我背回地里他们干活我坐在地里吃着那时候两毛钱一个的冰桂可怜农民,那时候家家户户天不亮就下地了,割一天下午还要把麦子再从地里拉出来,放到专门打麦子的地方晾晒,晚上回家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第二天还得继续,现在好了有了收割机直接收好麦子用车拉回家晾晒秸秆打碎省去了太多事


艳子的平凡人生


我不知道提这问题的人自已是否经历过所谓“双抢",即抢收,抢种。

本人十四岁下乡,在多年的农村劳作中,倍感当时生产队的双抢大忙季节是最艰苦的日子。

天不亮起床,头顶星星而出,身披星光而归,炎炎烈日,汗流夹背,当时我处偏僻落后之山乡,一切劳作几近原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一届双抢,历时一月有余,加之当时生活艰辛,每餐饱食尚不可得,更谈不上什么鱼肉美食了,此等劳动强度之煎熬,成为人生永久的记忆和伤痛。

而看目前农村的双抢,与当时相比,似乎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了。

从种植面积,每日劳作时间,劳动强度,劳作者的承压能力,劳动条件等等上看,现如今的所谓双抢比之过去,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对于一些经历过往昔双抢的老农来说,现今的劳作是有着根本性的改善了。

本来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帜之一就是让各行各业从特别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但愿农村越变越好,当年一起劳作的乡亲们一切安好。


飞鸟留痕2O16


小编这个提问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惊到了下巴。按说有这样提问的,百份百没在农村呆过,也没干过农活。“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农忙时节小编亲自去农村走一趟,就会体会到农民种粮的不易。

农民苦!农民累!是不争的事实。在南方种两季水稻,在7月炎炎烈日下要抢收抢种,争取要在立秋前把第二季水稻种下去。每天早出晚归,在南方的农村俗称“双抢”。这个过程是全员参与,小孩子也刚好放了暑假,随着大人顶着烈日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大人的繁重劳力。稻谷的禾杆本身是又刺又痒,人力收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一身汗水一身痒。收完的稻谷都要用袋子装好,又要一袋袋挑回家,选择晴好天气又要挑出来晒干。这个过程真的很繁琐,遇到晴好的天气突然下雨,又要急匆匆跑回家收稻谷。

现在机械化收割大量普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有的收购商会道田间地头直接收割湿稻谷,免去了晒稻谷的繁琐程序。有的田间地头收割机进不去的还是需要人力收割,特别是梯田依然保留着原始的耕作方法。不管采用那种方法收割稻谷,农民都是最辛苦,最可敬的人!农民所种下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善待农民工,就是对他们辛勤劳动最大的尊重!


老铺子


不好好读书,就回来跟我们种田,做农夫。这是土鸡哥小时候,大人长对我说的话,好吧,现在真的回家做农夫了😂。农民非常的辛苦,面朝黄土勤勤恳恳的干活。一年四季,各种忙碌,天晴有天晴的活,下雨有下雨的事。收稻谷是非常累的,之前纯手工割,弯着腰弓着背,汗水💦直流。人工的打谷机,那个踩一天下来酸爽只有自己知。

我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割稻子,那个时候要赶着第二季,看着天气,都是在抢收。我们那是丘陵地带,田地是高低的,机械化是去不了的,割好了还要驼稻子出来。一天下来是倒头就能睡


婺源乡村


您好,我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傅姐】,很高兴为您回答此问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这么热的天,农民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农民肯定辛苦啦,毋庸置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就是描述农民辛苦的诗嘛。我是农民,对天气越热,太阳越大越要抢收水稻深有体会。农民忙碌了一夏,就是为了这几天收获的日子,太阳越大越是收割的好日子,农民越要抓紧时间抢收水稻。怕的就是下雨,特别是连续下雨,水稻无法收割回家,造成有的水稻会倒伏,即使有的不倒伏,下雨久了,水稻也会在梗上发芽,露出白白的芽子出来。

太阳越大,越是收水稻的好日子

有句俗语语叫“秋过10天,满田黄”。说的就是立秋后10天,田里的水稻变成满田金黄就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收水稻,大阳越大越好,人们好收割回家后,一股作气把谷子晒干入仓。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抵不过丰收的喜悦。


阴天收水稻,谷子拿回家不易哂干

阴天收割水稻,虽然没有大太阳的时候热,人们稍为会轻松一些,但是水稻挑回去后不容易晒干,人们要来回翻晒很多次才能把谷子晒干。有时遇到天气不好,挑回家十天半月也不能把各子散开来晒,谷子堆久了会发烫,很容易产生霉烂情况。

成熟的水稻遇水会倒伏

水稻在田里成熟了,如果农民在红花大太阳的天气里,没有把它抢收完,突遇天气下雨,水稻梗由于干枯缺水,遇雨水一浸泡,梗就会变软,引起倒伏。倒伏的水稻不方便收割,更容易发芽腐烂。如果下雨时间久了,即使没倒伏的水稻,也很容易在梗上发芽,冒出白色的牙子出来。



总结:综上所述,农民再苦再累也要顶着烈日把谷子收回家。天气越热,太阳越大,越是丰收的好日子。如果阴天、雨天都不是收获谷子的好天气。农民虽然很辛苦,但也比不过丰收的喜悦。


留守傅姐


这么热的天,农民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呵呵!这话问的,实在是有点戳农民的心窝子。亏提问的题主还是三农领域创作者!



农作,哪一项真正做起来不是辛苦活?辛苦归辛苦,农民有感受,但农民并不会把它挂在嘴上。农民,对种田的辛苦轻易不说。


种庄稼的农民,看重的是节气和时令,播种插秧、施肥打药、除草治虫,追赶的都是时间节点。

不光是农民,谁都可以想象“追”和“赶”的心情和滋味。只不过,真正种田的农民对“追”和“赶”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可能印象更加深刻。


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日头下插秧播种是不是辛苦、如何辛苦农民不说;站在日头下给稻谷施肥打药、防病除草是不是辛苦、如何辛苦农民也不说;现在稻谷熟了,这么热的天,在日头下收割稻谷是不是辛苦、如何辛苦农民依然不说。稻谷丰收了,任谁看到的都是堆在农民脸上的笑与乐!

种田,再怎么说都是要看天吃饭的劳心活。除了种田的农民自己需要滴下汗水,还得时刻看各路神仙们的脸色。风神、雨神、太阳神,谷神、财神、土地神,无论哪一路神仙出一点幺蛾子,种田农民时刻提着的那颗心都会打颤哆嗦。



还好,还好!现在稻谷丰收了。


这么热的天,农民开始收稻谷,农民辛苦吗?辛苦的话不说了!之前付出的所有辛苦,还不是为了眼下的丰收吗?

感谢天公作美!感谢诸神配合!


乡村萤火虫


试问一下,35.6度的温度,在火热的太阳下收割稻谷,豆大的汗水,蜂涌而出,能不辛苦吗?

这些情况,在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年年如此,每局双抢,都要大干月余,虽累,苦,但对于农村的人来说,都是要面对的。但也磨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在人生当中,任何困难面前,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亳不退缩。



虽然,转眼十多年未经历,但农忙的事情,但那热火朝天的收割,历历在目。

现在的种田,没有这么辛苦了,从耕田,到收割,大部分都用上了机械化,但也有少数用手工收割。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但现在浪费粮食也触目惊心。到处是倒掉饭菜,甚至很多。几次去参加酒席,差不多三分二都是倒掉,看着痛心!

六十年代,都出现了饿死人,母亲的哥哥,在没有吃的情况下,活活的饿死了。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尽量不要浪费。还希望国家,重视农业,让粮食自给自足,不能依靠进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