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屈服

昨天隔壁的小弟弟来家里玩,刚好儿子在玩玩具,便让他们一起玩。但是才不到一会,他们就开始争抢玩具,差点打起来。隔壁奶奶忙跑过来拉开两人,可是两人都抓着玩具车,谁都不肯放。

“孔融让梨”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屈服


奶奶便说道,“你是哥哥,他还小,你让给他,玩其他的玩具吧。”“我不!”儿子不肯妥协。奶奶向我投来求救的眼神,我只好对儿子说,“儿子,你就让给弟弟吧。”于是他很委屈的放手了。


他跑来和我控诉:“他小,我就一定要让吗?”“他小,就可以做小霸王吗?”我突然意识到,我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忙安慰到儿子,“儿子对不起,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下次妈妈不会这样了。”


这似乎是家长经常会做的事,大的让着小的,而我们却忘了,他也同样还是个孩子。他俩具有相同资格争取自己喜欢玩具的权利,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就强迫让孩子屈服放弃,从而委屈自己。

“孔融让梨”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屈服


这让我不禁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原意是想表达兄弟友爱,互相谦让。但现在人们对此有了新的意义。如果孔融不让梨,他就会被哥哥们揍,所以不得不让,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还听过“孔融让梨”另外一版本的小故事,有一心理学家,分别给一个成功人士和一个罪犯写信,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母亲,不久他就收到回信。


其中一封写着: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红苹果,我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要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妈妈听后便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一听到这个话,我马上转过弯来了,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这是一名犯人写来的信。


第二封信是一位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那咱们做个比,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人一块儿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我干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这两封信也带给我启示,要正视孩子的天性和平等的权力,谁都想要大的好的,如果孩子揣摩父母的喜好来让,容易让孩子养成说谎的坏毛病。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公平的规则下,孩子都有争取自己喜欢物品的权利。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面对两个孩子争强玩具,也不能不问原由,就一味偏袒,让天平失衡,伤了孩子的心。家长应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把要不要让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