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通常的說法,72小時是人生命的黃金救援時間,但這並不是衡量生命的唯一規則。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開灤煤礦趙各莊礦的5名礦工被困在900米深的地下,在坍塌的礦井中,他們吃煤渣、喝煤道滲出的水,實在沒水就喝尿,15天后奇蹟生還。

趙各莊煤礦這5名礦工分別叫毛東儉、陳樹海、王樹禮、王文友和李寶興。如今,5名礦工中有3人已因病離世,健在的王文友和李寶興還清晰地記得那段井下艱險的日子。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當年的老照片,左一為李寶興

當年大地震襲來的時候,他們幾個人正在靠近十道巷的900米深的地下深處掘進。強烈的地震波過後,煤壁倒塌,堵塞了上下道眼兒,他們被困在了掌子面上。掌子面又稱礃子面,是坑道施工中的一個術語,即開挖坑道(採煤、採礦或隧道工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工作面。

“大家不要慌,地震了!”陳樹海大聲喊道。他是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他知道開灤井下有萬餘人被困,地震後全礦可能已經斷電,主副井提升設備也陷於癱瘓,必須帶領大家由風井返回地面。從地下900米深處到風井,那該有多難啊?他只好指揮大家先挖通被堵的“立槽”,準備下到二巷道逃生。幾個人急了眼似的猛挖著,用鍬沒法使勁兒,就用礦工帽,一帽一帽地端,但只能一個人下去端。他們都焦急萬分。

沒想到,大家剛把“立槽”挖通,就被隨即而來的餘震再次堵死了。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5名礦工隨即決定挖通向上的道眼兒。十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挖通了7米多長,終於來到第一中巷那條廢棄的運輸巷,卻發現這裡也被堵住了。

下午6時40分,餘震又來了。掏了一天,剛掏空的“立槽”又被上面下來的煤給堵死了。拼死拼活十幾個小時,一下子前功盡棄!更怕人的是5盞燈滅了3盞。“出不去了,出不去了!”小王、小李在嗚嗚地哭。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這個時候,求生的渴望非常關鍵,在黑乎乎的巷道里,光靠運氣是不行的,必須有超常的心理素質。陳樹海具備這樣的素質,所以他是大家求生的主心骨。陳樹海終於說話了:“咱們不能等死,往上去吧,只有一條路了。第一個目標,就是那個廢運輸巷——中巷。我們要有信心,我們哥兒幾個一定能活著出去!”王樹禮大聲附和說:“我們聽老陳的。大難臨頭了,得有個主心骨。他有經驗,他是我們的活地圖,我們聽他的!”


於是,幾個人就開始輪班上去掏煤,陳樹海指揮。王樹禮和毛東儉先上去了,用大鍬“攉煤”,王樹禮拼命地幹,矸子扒開一條縫,人硬往裡鑽,肚皮蹭破了,滿手的血。他拼著命撬開一塊塊矸子,一寸一寸朝前挪。正幹著,他那盞礦燈也開始發紅發暗了。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可憐的燈光,終於只剩下了火柴頭大的一點兒火星。大夥兒都緊張起來,一雙雙眼睛都盯著那一星兒微弱的光亮。燈終於滅了!漆黑一片。手指貼著眼珠都看不見。“老陳,燈死了!”王樹禮絕望地喊。沒有燈,就像人沒了眼睛。沒了眼睛,人怎麼能活著出去呢?即使這樣,王樹禮還摸著黑幹,幾個人都上去掏煤,終於打通了向上的“立槽”。

剛到上面歇了一會兒,忽然聽見呼呼的水響。陳樹海有經驗,站立起來大喊道:“快逃,透水了!”幾個人開始順著陳樹海指的方向逃。由於逃脫及時,他們才沒有被水淹沒。飢餓,寒冷,焦渴,5個人實在沒有力氣了,他們鑽進載人運輸車裡等待救援。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當時救援示意圖

雖然頭像患了重感冒似的沉,肚子也癟了,但5名礦工一直堅持相互安慰,還抱在一起取暖。大家聊著天,想象著逃出去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後來,年紀最大的陳樹海堅持不住了,躺在那裡就想睡,大家都知道他要是真睡了,就永遠起不來了。年輕的李寶興和王文友就上去攙扶他。為了保持體能,5個人吃乾硬的煤渣,喝煤道旁滲出的水,實在沒水了就喝自己的尿液。

實際上,上面的人也沒有放棄對他們的營救。7月28日上午8點鐘,趙各莊礦採煤五區黨支部書記趕到調度大樓前,向礦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在十道巷〇五九七掘進的五名夜班工人,到現在還沒上井。採煤五區黨支部立即組織人,跑步從四〇六井口順馬路眼直奔井下而去。當他們來到十道巷的時候,發現通往〇五九七的掌巷道由於嚴重垮頂,通道已被磚石堵塞。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呼喊,一次又一次地敲打金屬支架,可是這一切都如同石沉大海,裡邊毫無反響……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8月11日,下井作業的工人終於發現了這5位與死神鏖戰的礦工。他們在所有人以為已不可能生還的時候,用頑強的意志創造出了一個奇蹟。

■文/改編自《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關仁山 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礦坍塌後5名礦工挺過15天奇蹟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