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通常的说法,72小时是人生命的黄金救援时间,但这并不是衡量生命的唯一规则。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赵各庄矿的5名矿工被困在900米深的地下,在坍塌的矿井中,他们吃煤渣、喝煤道渗出的水,实在没水就喝尿,15天后奇迹生还。

赵各庄煤矿这5名矿工分别叫毛东俭、陈树海、王树礼、王文友和李宝兴。如今,5名矿工中有3人已因病离世,健在的王文友和李宝兴还清晰地记得那段井下艰险的日子。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当年的老照片,左一为李宝兴

当年大地震袭来的时候,他们几个人正在靠近十道巷的900米深的地下深处掘进。强烈的地震波过后,煤壁倒塌,堵塞了上下道眼儿,他们被困在了掌子面上。掌子面又称礃子面,是坑道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即开挖坑道(采煤、采矿或隧道工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

“大家不要慌,地震了!”陈树海大声喊道。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他知道开滦井下有万余人被困,地震后全矿可能已经断电,主副井提升设备也陷于瘫痪,必须带领大家由风井返回地面。从地下900米深处到风井,那该有多难啊?他只好指挥大家先挖通被堵的“立槽”,准备下到二巷道逃生。几个人急了眼似的猛挖着,用锹没法使劲儿,就用矿工帽,一帽一帽地端,但只能一个人下去端。他们都焦急万分。

没想到,大家刚把“立槽”挖通,就被随即而来的余震再次堵死了。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5名矿工随即决定挖通向上的道眼儿。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挖通了7米多长,终于来到第一中巷那条废弃的运输巷,却发现这里也被堵住了。

下午6时40分,余震又来了。掏了一天,刚掏空的“立槽”又被上面下来的煤给堵死了。拼死拼活十几个小时,一下子前功尽弃!更怕人的是5盏灯灭了3盏。“出不去了,出不去了!”小王、小李在呜呜地哭。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这个时候,求生的渴望非常关键,在黑乎乎的巷道里,光靠运气是不行的,必须有超常的心理素质。陈树海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他是大家求生的主心骨。陈树海终于说话了:“咱们不能等死,往上去吧,只有一条路了。第一个目标,就是那个废运输巷——中巷。我们要有信心,我们哥儿几个一定能活着出去!”王树礼大声附和说:“我们听老陈的。大难临头了,得有个主心骨。他有经验,他是我们的活地图,我们听他的!”


于是,几个人就开始轮班上去掏煤,陈树海指挥。王树礼和毛东俭先上去了,用大锹“攉煤”,王树礼拼命地干,矸子扒开一条缝,人硬往里钻,肚皮蹭破了,满手的血。他拼着命撬开一块块矸子,一寸一寸朝前挪。正干着,他那盏矿灯也开始发红发暗了。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可怜的灯光,终于只剩下了火柴头大的一点儿火星。大伙儿都紧张起来,一双双眼睛都盯着那一星儿微弱的光亮。灯终于灭了!漆黑一片。手指贴着眼珠都看不见。“老陈,灯死了!”王树礼绝望地喊。没有灯,就像人没了眼睛。没了眼睛,人怎么能活着出去呢?即使这样,王树礼还摸着黑干,几个人都上去掏煤,终于打通了向上的“立槽”。

刚到上面歇了一会儿,忽然听见呼呼的水响。陈树海有经验,站立起来大喊道:“快逃,透水了!”几个人开始顺着陈树海指的方向逃。由于逃脱及时,他们才没有被水淹没。饥饿,寒冷,焦渴,5个人实在没有力气了,他们钻进载人运输车里等待救援。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当时救援示意图

虽然头像患了重感冒似的沉,肚子也瘪了,但5名矿工一直坚持相互安慰,还抱在一起取暖。大家聊着天,想象着逃出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后来,年纪最大的陈树海坚持不住了,躺在那里就想睡,大家都知道他要是真睡了,就永远起不来了。年轻的李宝兴和王文友就上去搀扶他。为了保持体能,5个人吃干硬的煤渣,喝煤道旁渗出的水,实在没水了就喝自己的尿液。

实际上,上面的人也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营救。7月28日上午8点钟,赵各庄矿采煤五区党支部书记赶到调度大楼前,向矿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在十道巷〇五九七掘进的五名夜班工人,到现在还没上井。采煤五区党支部立即组织人,跑步从四〇六井口顺马路眼直奔井下而去。当他们来到十道巷的时候,发现通往〇五九七的掌巷道由于严重垮顶,通道已被砖石堵塞。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呼喊,一次又一次地敲打金属支架,可是这一切都如同石沉大海,里边毫无反响……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8月11日,下井作业的工人终于发现了这5位与死神鏖战的矿工。他们在所有人以为已不可能生还的时候,用顽强的意志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文/改编自《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关仁山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吃煤渣、喝尿、抱在一起取暖,煤矿坍塌后5名矿工挺过15天奇迹生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