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快乐情怀


二、儿时的四季,快乐无穷,乐在其中

春回大地,冰消雪融,万物复苏的季节。儿时的我们农村,家境不是很好,可以说是:

田家接口三餐饭,

农人充肠苜蓿盘。

野菜美味平常事,

如今佳肴浓郁情。

等到苜蓿刚探出头儿,便相约伙伴们,带上小笼笼(用竹皮或其它柔软的树枝条编的)和小铲子,迎着春风,唱着歌谣,伴着鸟声,踏着愉悦去掐苜蓿芽了。掐苜蓿可是一件技术活,手头的力量不能大也不能小,对工具小铲子的锋利度要求也高。首先,我们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苜蓿叶子的茎儿,再用拿在左手的小铲子稍稍用力,就会见“嘭”的一声,苜蓿芽儿就被掐下来了。

挖芨芨菜、苦苣、野菜是我们农村孩子儿时最简单的劳动,乐在其中、不亦乐乎。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中、下旬时,芨芨菜、苦苣也慢慢地长了出来。大家三、两一群的去挖野菜了,来到野菜地,我们就用左手把菜身按住,拨向一边,右手挥铲将露出的菜根斩断,动作相当娴熟。我们边耍边闹的就把笼笼装满了,每当这时,大家就会坐下来唱歌或者扮成游击队打鬼子,或者玩找朋友的游戏,一直到日落西山,炊烟四起,村庄传来羊儿,狗儿,牛的叫声,整个世界沉浸在一种深沉的静谧中时,我们才唱着歌谣满载而归了。

儿时的快乐情怀

那时候,母亲会把我们掐来的苜蓿、挖来的野菜做成野菜饼当做干粮;也会把它们做成野菜汤当做我们的“早餐”;更会把它们与少量的面(玉米面)一起做成午饭和晚饭来吃,。经常如是,但我们还是吃的津津有味。

更让人忘不了的是那一串串洁白洋槐花(刺槐花),伴着春风,漫山遍野地盛开,就如同那些能工巧匠们细心雕刻的珍珠一样,乳白色的洋槐花在在碧绿的层层叶子衬托下显得分外的美丽。看,那一枝枝的洋槐花,就像一串串美味可口的诱人葡萄;那一朵朵洋槐花就像一个个穿着芭蕾舞裙的小姑娘;而那些含苞待放的洋槐花则像故事里的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样美丽。我们便情不自禁的从树上摘下一朵又一朵,放进嘴里,甜在心里。那片片花瓣在嘴里留下了持久的清香,至今叫人难忘。


儿时的快乐情怀

夏天,风是热的,儿时我们的心却是炙热的、激昂的、灵动的。三五成群的相约上山采摘山果,马鹿子(马茹子)如同珍珠一般挂满枝头,晶莹剔透,看着叫人垂涎三尺,忍不住便手摘几颗放在嘴里,那涩涩的味道一下子到了心头;而六月的杏子却香在嘴里、甜在心里、乐在怀里,伙伴们爬上杏树,如同猴子一般,将熟透了杏子山果一个个装进“满腰转”(将衣服束进腰里),满载而归时行走在田间小路,个个如同孕妇一般,挺着腰,迈着小步,生怕怀中的“宝”掉下来。可谓是:

炎热时光麦月天,

家乡山果醉人甜。

晶莹剔透挂满枝,

垂涎三尺让人痴。


儿时的快乐情怀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大人们忙于田间,而我们这些调皮蛋则在地头垒起了小“土窑”,烧起了玉米和洋芋。你一嘴我一口,吹着火苗,让它快快燃烧,早早熟了。儿时的我们还比馋嘴猫馋,守在土窑旁,静待佳肴,一个个灰土黑脸的,手捧着烧熟了玉米、洋芋,享受着这田间美味。


儿时的快乐情怀

冬天,最难忘的就是大雪天扣麻雀。一连好几天的大雪,整个大地是白茫茫的一片,麻雀急于找食吃。我们便在院子扫出一块空地,找一个长约五十公分左右的木棍支上筛子(用竹皮编的分量轻的筛子),再在筛子下面撒上一点高梁、玉米,或者饼子的渣等吃食之物,然后在木棍上系一根长绳,引到家里的门口,我们就藏在门后,扯着绳的另一头,。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的盯着,等到麻雀来找吃食时,便急速地把绳头一扯,那些不麻利的麻雀就被筛子扣住了。这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最让我们高兴的就是吃麻雀肉了,俗话说: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我们把捉来的麻雀,用泥整个裹了,然后放在锅底用慢火烘烧。那时我们蹲在锅台口一直期待的眼神和等待美味佳肴的样子,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等到泥干稍过时候,麻雀肉就熟了,还烫手时,就掏出来,因为趁热更好吃,肉特别香。一掰开,一股肉香扑鼻而来,肉紫红色,去了内脏,就可以享受美味佳肴了。


儿时的快乐情怀

三、儿时的快乐渐渐淡出记忆,但那种情怀早已烙在心灵深处

苜蓿、芨芨菜、苦苣等野菜,山杏、马鹿子,普普通通,却丰润着岁月的甜美;烧洋芋、烤玉米、吃麻雀,是我们童年里不可磨灭的甜蜜记忆,那一抹抹香甜已经化作一份浓浓的乡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最温暖的关怀,在这个如此繁华的时代里,投射了一抹浓浓的思念,让我回味,让我遐想,让我追寻。在一次次的回忆中,我渐渐品味到那份深情的醇厚,那份香甜的浓郁,醉了光阴,淡了流年……

儿时快乐那情怀,

质朴情深让人追。

匆匆岁月几十载,

色彩斑斓灵魂在。


儿时的快乐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