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七楓巷

文:鄭明曉,字愚之,號云溪山人,1966年生,原籍浙江瑞安,遷居溫州,浙江詩詞與楹聯學會會員,喜山水旅遊,著有《云溪山人詩詞》、《云溪山人遊記》。

圖:胡炎。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七楓巷在朔門老街與永寧巷間,巷中有巷,北通朔門老街,南接永寧巷。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企做會計,經常去朔門老稅務局,而這些近在咫尺的老街老巷卻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不會去看的,現在老街老巷差不多拆沒了,才會想起它們來。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我不是溫州城裡人,不瞭解溫州的過往,就是正宗的溫州城裡人,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它呢,我對老街老巷的最初記憶還源自故鄉,故鄉的每條小巷,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走進七楓巷,我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這條小小的小巷,名氣不小,明之前稱問政巷,傳說北宋興國年間,溫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邑地一位叫王夫的九歲男孩為民請命,最終促使官府運糧救濟,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百姓感其恩,遂將坊名改為問政坊,清時因坊間多油漆作坊改名漆坊巷,現稱七楓巷,因諧音,也因巷內有七楓院,院中有七棵楓樹之故,而稱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七楓巷裡還保留著十數座晚清、民國初的建築大宅院,這些宅院風韻猶存,它們東一點,西一塊零星散落於小巷的兩側,其中有名的有王氏蒙館、高宅、吳宅、胡宅、陳宅、金宅等民居。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胡宅為胡炘故居,是溫州市的市級文保單位,建築最為豪華,該宅原為吳家新宅,由吳聞香的長子吳韞石建於20世紀30年代,三間兩層樓房,設有前後廊,建築主調巴洛克風格,並融入了中式和哥特式風格,造型美觀典雅。吳家產業的創始人吳聞香,是清末民國年的商業鉅子,他先在七楓巷開“吳長源油店”,生意做大後,又開了“吳長源南北雜鋪”、“吳長源錢莊”,成為溫州遠近聞名的鉅富,後來其長子吳韞石在錢莊生意上栽了大斗,虧損慘重,吳家秉承耕讀家風,視信譽為生命,變賣家產,不足部分又從銀行借款,償盡了所有債務,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的錢莊承擔了無限責任,與現在某些商人騙貸、賴帳、跑路,成了鮮明的對照。吳家平素還樂善好施,造福街坊鄰里,溫州淪陷時,開倉設灶救濟受困百姓,而對於日偽,即不為做事,也不為納捐,某漢奸強迫吳家男丁穿皮棉袍在大熱天烈日下曝曬,勒索錢財,街坊義憤不平,圍攻殺死漢奸,匿屍荒井,日偽調查時,都謊稱漢奸劫財逃亡,眾口鑠金,眾謊為真,吳家才逃過一劫,體現了吳家與朔門人的抗日愛國精神。吳家衰落後,吳家新宅由胡炘的父輩購得,胡炘黃浦十期畢業,參加過崑崙關抗戰,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任過蔣介石的總統府侍衛長,國防部第三參謀次長室次長,退休後出任臺灣溫州同鄉會會長、浙江同鄉會會長,汪辜會談臺方代表之一,努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胡炘的兒子胡定吾是臺灣著名的金融家,與馬英九是臺大同學,他任臺大代聯會主席時,馬英九是他的秘書長,連戰先生是他們的老師。解放後,胡家大院一度被政府沒收,現由胡炘女兒胡德如掌管,胡德如是著名的室內設計師,她把故居改為“古物院”,作文物古物交流活動場所,可惜鐵門緊閉不能造訪,院中有一樹,倚牆而生,與大院一起見證了這一段國共兄弟紛爭的歷史滄桑與風雲變幻。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王氏蒙館古香古色,是清朝乾隆年間進士王任,在溫州任上退休後,與兄弟一起辦的,與胡宅的西洋風相比,王氏蒙館則體現出清代民宅的典雅,推出虛掩的木門, 三進五間古屋映入眼簾,感到特別的親切,院內還有一口二百多年的古井,王氏蒙館又稱“古井院”。

七楓巷70號的民俗會館,也是王氏蒙館的主要部分,民國時馬公愚先生從王氏兄弟的後人手中購得,馬家詩文、金石、書畫傳家二百年,享譽溫州書畫界,馬公愚先生是溫州書法名家,他幼承家學,稍長曾師承孫詒讓,與兄長馬孟容一起在溫州中學當時的浙江省立十中教過書,朱自清散文《綠》,就是他在浙江省立十中任教期間,馬公愚陪他去的,《月朦朧、烏朦朧、簾卷海棠紅》是為馬孟容贈他的畫而作。直奉戰爭閩兵經過溫州時,朱自清在寧波教書,一家老小尚留在溫州,惶恐不知所措時,馬公愚聞訊趕來,將朱家老小接到老家楓林避難,事後朱自清先生在信中說“於荒亂之際,肯兼顧舍間老幼,為之擘畫,不遺餘力”,“真為今日不可多得之友生”,“大德不敢言謝,謹當永志弗諼耳”,朱馬兩家友情延續至今,傳為美談。老屋而今又換了主人,新主人開起了民俗會館,供遊人參觀。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小巷中現保留得最好的是門臺,古宅雖然拆得差不多,甚至拆沒了,但門臺還在,這些門臺都建得有模有樣,上門看八字,從這些門臺上可以看出當時這裡的富裕與書香氣息,門臺最有特色的是雕刻與門聯,我們從小巷一家一家看過去,知道這裡的主人曾經的顯赫和名望。

鹿城七楓巷

鹿城七楓巷

七楓巷最有名的人物,當是木待問,他自四歲時隨父母遷居七楓巷讀書,後考取狀元,官至禮部尚書,但不知他在七楓巷的舊居位置在那裡,最好標識一下,或建個仿古建築的紀念館,讓人們知道從這條小巷裡走出來的南宋狀元。

鹿城七楓巷

七楓巷雖小,卻是一條文化之巷,只是現在失落了,失落中還伴有一點失望……

鹿城七楓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