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像汪曾祺那样,我们怎么做,才能感到心满意足?

顾昕儿


年轻时最爱读张爱玲,而中年更喜欢读的却是江曾祺。人读书就是一个不断的寻找另一个我的过程。我们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更因为他对人生的态度。喜欢他作为一个生活家的本真。而江老就是一个非常本真的生活家。

总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文章,“背着一朵蘑菇的汪曾祺”。当时就被这样的一个形象打动了。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给我以热爱生活启发的,大抵便是汪曾祺先生了吧。再补充的话应该还得加上苏东坡。

汪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什么排行榜证明,相信文学圈的人都了解。他又是一等一的生活家,懂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确实,吾等凡人,用尽全力,过着平庸的一生,或许难建丰功伟业,但却大可以学江老那样的“玩物养志”去做一个有趣的生活家。在一生中最充分的去做喜欢的自己,去寻找生之趣,游之乐,诗和远方之温情。

汪老爱吃,“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江青一辈子只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小萝卜去皮,真是煞风景!”读起来食指大动,汪老真是一个懂吃的人。古有苏东坡,现代文学史上有江曾祺,他们都是懂吃的生活大家。

汪老好酒,说老人有三乐:“一曰喝酒,二曰穿破衣裳,三曰无事可做。”他年轻时曾在昆明捉昆虫下酒,也曾拿十几个白果当佐酒菜。无论白酒、米酒、啤酒、洋酒都能喝,只要抿上一口,就能鉴别出酒的产地和质量。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人到中年,在品茗普洱茶那淡淡的时光中,细读江老的三乐,也就一时深情,一时逗逼了。

作为一个生活家,江老念旧,而且长情。写来写去,皆是故乡、故人。真是性情中人。他与穆旦、鹿桥被认为是西南联大培养的最有才华的作家。世人智慧或有大小之分,我们一般人却大可以学江老那样热爱平庸的生活,让生活更灵动,有趣,活出生命的本真。

吾等一般人的生活,有时精致、有时粗放、有时认真、有时随意、有时严谨、有时松懈、有时正经、有时无聊,但只要是本真、是热爱,也挺好。就像我所喜欢的生活家江老那样。

钱当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赚到能让自己活下去的钱之后,有些人想赚更多的钱,而另外一些人会觉得,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快乐,更灵动,更有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而我属于后者。这或许是我喜欢江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记得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满地都是六便士,然而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钱可以让自己很快乐,但美丽的月光,美食、美酒和好天气,却可以让所有人都快乐。所以,劝君多学汪曾祺,莫辜负美食、美酒和好天气。





瑞坤朋友圈


劝君多学汪曾祺,莫辜负美食、美酒和好天气。

最近睡前常读汪曾祺。书的腰封上写着“文学大师、生活家”,这两个称呼都很适合汪曾祺,尤其是后者。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中国现代作家排行榜,罗列了一个前50位文坛大家的排名。本来这种榜单就是见仁见智,有人看了不屑一顾,有人看了气的骂娘,有人看了欣欣然,全凭个人口味,不过我欣赏的几位在里面排位还算靠前,其中就有汪曾祺。

汪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什么排行榜证明,相信文学圈的人都了解。他又是一等一的生活家,懂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汪老爱吃,“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鱼里头最好吃的就是鳜鱼”“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江青一辈子只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小萝卜去皮,真是煞风景!”读起来食指大动,汪老真是一个懂吃的人。

汪老好酒,说老人有三乐:“一曰喝酒,二曰穿破衣裳,三曰无事可做。”他年轻时曾在昆明捉昆虫下酒,也曾拿十几个白果当佐酒菜。无论白酒、米酒、啤酒、洋酒都能喝,只要抿上一口,就能鉴别出酒的产地和质量。

他写完京剧《沙家浜》剧本后在家独饮,结果打字员来找他,带着哭腔说,不小心把其中《智斗》这场戏的稿子弄丢了。汪曾祺带着醉意,从该场戏的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为打字员解了围。

最后,想起了《魔戒前传.霍比特人》,山下之王索林.橡木盾给霍比特人巴尔博的遗言:

“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够像你一样,看重笑语和美食,轻贱黄金和白银,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快乐多了。”

所以,劝君多学汪曾祺,莫辜负美食、美酒和好天气。


老胡说史


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的方法对你就不一定适用。汪曾祺是受过大苦大难的人,他又是作家,所以心思就比较细腻,想的也多,我觉得,他是想明白了生活,他对很多事都不在乎。他的文章、故事都是淡淡的感觉,没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很淡。

我个人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对啥都觉得不顺心。扪心自问,还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因为自己的无能。比如,别人怎么写文章又快又好,拿青云奖拿到手软,而自己呢,写一篇文章憋好几天,青云总落选,我就焦躁。但是有用吗?没有一点用。

有个老师说,他之前受过很多苦,但现在也没有造成心理问题,因为什么呢?他读书,他读过很多很多的书,他想通透了,他对人生、对生活、对人性都想的很通透。他也有生活的烦心事,但他很少焦虑,该睡睡、该吃吃,心态很好。

我是蛮佩服他的,但自问还做不到他这样。我想像他那样,想像汪曾祺那样,但修为还太浅,所以我焦虑。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我平日就有意识的读读书吧,或者有感觉了,就写几个字。我还是会觉得焦躁,但情况好多了,我就按着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我不和别人比较了。

我想说的是,没有绝对的方法能让自己感觉满足。或许读书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可以做一个辅助的方法。

祝好。


云影飞燕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这是汪曾祺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汪老的可爱,最直观的就是他能把艰难、平淡的生活过得好玩、有趣。他“会生活,懂生活”,同时也将这对待生活的乐观心影响着代代人。

汪曾褀是文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他讲究的是腔调和趣味。正如他的小说一样,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故事妙趣横生。

汪曾祺是个有趣而懂得生活的老头儿,散文届最懂吃、美食届最会写的人。他在《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这本书中可以带你走进汪曾祺的深夜食堂。在暖胃的菜谱中,品味点滋味儿。本书是汪曾祺和其子汪朗合著的散文集,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体味美食之外的乐事。


原耕社


其实没怎么看汪曾祺的书,但是发现他的书名很多和吃有关。

其实觉得他是内心知足富足的人,所以能够排解自己内心的情感。

做人其实最应该的是知足,想的开。很多人都是因为想要更多,其实人终其一生都是普通人。不要想太多不合适的想法。

顺便刷了一下百科,上面评价这位先生文字很生活化。让我想起来昨天看的人间处方,拆书稿一样的写着夏目漱石。夏目先生的文字也是很简洁的。

可以看出来,那个时代的人们其实真的是知足常乐。他们经历了时代的跌宕,所谓心满意足也许是过尽千帆后,大家没有太多的想法。

就像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许我们想得就是活着就好。


lycheess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不用像汪曾祺也不用像其他人,从心才是一个人生活的开始。


八卦又娱乐


汪老是难得糊涂。什么都明白装糊涂,装得心甘情愿。呵呵,从历次政治风暴中逃出来人,虽然也被卷入漩涡,也被扫过台风尾,还能够完好无损的过剩下的日子。还要求什么?只要经历过生死大难的人,才知道生的可贵。


长叹一生


为什么要除了像汪曾祺那样[what]如果你感到幸福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最好的存在。(前提是不害人不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