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书法绘画的基础都没有,能否成为书法家、美术家?

怡昕使者


没有一点书法绘画基础,能不能成为书法家?美术家?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其实,不用把“成家”想的那么艰难和复杂。只是这个“家”标准有高低之分。

一、成“小家”容易,成“大家”难

不论你年龄是多大,文化基础扎实不扎实,悟性高还是低,如果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书画,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并且把书法绘画当做自己终身追求的艺术永不放弃。成为一个书法家,或者美术家是有可能的。之所以说有可能,是指这个“成家”的标准不要定的太高就行。比如“成家”是以什么为标准呢?当下书画的体制有书协、美协,书画的机构有专门教学的美院,各类书画学会,各种书画培训机构,各种书画院等等。成为这些机构里的一个分子,也算是是小有所成了。再比如,书协、美协有区县、市、省、全国各级机构,随着级别的提高,“成家”越来越难。但是,这不影响你成为一个“小家”。当然,这不是衡量一个人艺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要成为有所建树的书家画家,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具备是成不了家的。

二、在书画方面“成家”的首要条件是不要把“成家”当做学习书画的终极目标。如果为了成名成家,终日为了功利苦恼,很难平心静气的学好书画,“成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树立正确的观念,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书画养心健脑,平抑浮躁,真正成为自己怡心养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书写自己真情实感的艺术人生。

三、“成家”大小,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做基础。如果没有文化修养,笔墨技法再纯熟,也难以成为大家。因此,在书画笔墨训练的同时,要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放在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废。静心、养心,恒心,勤奋、刻苦,持久,成家并不是遥不可及,而且指日可待。


庄子之水


要成为书法家,一是要有一定的天赋,二要的是勤奋。举个例子,像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开始的时候,绘画很好,书法不好,受人诟病,后发奋苦练,临池不断,终成大家。元代大家赵子昂,更是了得,二十多岁就已成名,但仍临池不断,终成书法史上又一座丰碑。


西席文化


个人拙见:无基础怎么了,艺术之心为什么要用“书画大家”来框住?人走了,景逝了,相思无处安放,连通笔尖刻画于薄宣之上,抒发情怀.何来大家之说?一心想要成为“大家”,可能也只是表面意义上的登峰造极吧!





我思英语


首先这个跟有没有基础没关系,没有基础从零学起最好,想成为书法家或美术家,不单只是一句口号的问题,下面我就拿能不能成为书法家,与大家简单做一个探讨!

记得启功先生曾这样说过,学习书法没有半路出家这一说法,小孩也能学,年龄大的也能学。其实这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基础,且人人都能学的文化艺术,如果你说想平时练练书法陶冶情操绝对没有问题,但你要是直奔书法家的目标去学习书法的话,恐怕这不是短时间的问题了。

大家都知道,想学习书法,必须要做的就是临帖,想要有好的成绩必须要刻苦临帖,临帖只是你成为书法家道路上的第一步,学习书法除每日临帖以外,我们还有注重字外功的学习,也就是说文化知识,书学理论都要研究学习,有些人可能把成为书法家想的很简单,认为只要会写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这种想法太过于简单。

一位书法家的产生,那必定是文化、学识、修养、阅历的综合体,如果你想成为书法家从最初的临帖开始,我们就要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要能吃苦,能耐得住临帖时的枯燥和寂寞,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基础,只有你下苦工夫,方向正确,若干年后相信你会取得卓越的成就。(更多和书法有关的话题,欢迎关注:墨香阁书法讲堂)


墨香阁书法讲堂


一点书法绘画的基础都没有,能否成为一个美术家或者是书法家?

这个问题关键是看你是谁。

宋朝还有非常了不起的三个人物,就是一门三父子苏东坡的一家子,家主苏洵,相传他27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几次应考,但都名落孙山。一些人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通六经百家之说,并因散文的极高成就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奇葩迟开,大器晚成”。

齐白石,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篆刻,耗费了他很大的心力,弄得到处都是水和泥,最终成就了他一手好篆刻。五十七岁的时候,在京城租房住下,开始了自己历经十年的“衰年变法”,在经历十年的磨砺之后,他终于成为内外兼修的集大成者,90岁的时候天下无人不知。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摩西奶奶,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100岁启蒙了渡边淳一,1000余幅作品给无数年轻人带来最纯净的心灵启迪。

以上三个人是励志的代表,是成功的典范。他们的事例说明一个事实,成功没有早晚,勤奋没有迟早。

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意志,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艰苦的付出,这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绘画领域还需要有相当的天赋或者是特别的热爱和专注。

许多人总是哀叹自己学习某种技能总是太晚了或者太迟了,其实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托辞、借口。而我们常人最容易为自己找的就是借口,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坚持,所以尽管下了无数的决心,但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两个月,一两年,三五年的都凤毛麟角,此外,普通人不容易取得大成就,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利性太强,一旦发现自己进步太慢或者是没有收获的话,就很容易放弃。

所以,世界上成功的人总是极少数,能在技能、艺术上成功的人一定是具有极大毅力的人,但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的比例往往是凤毛麟角。

所以说,你想不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或者是美术家,那么首先你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具备这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以外的东西。你也不用去考虑自己经过了多少努力,会不会成为空想或者是白费力气,如果你的目标就是书法家或者是美术家,即使达不到别人认可的那种高度,但是如果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了,那么一定会达到你自己认为的那种高度。


素心明月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看你是如何定义书法家、美术家的?


如果你想成为如王羲之、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等这样的大家,那我看比较难。因为这些大家的成就,与时代、个人天赋、际遇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就拿张大千来说吧,虽然众人对他褒贬不一,甚至齐白石对他也是闭门不见,瞧不上的感觉。但这无关于他的艺术水准,他在泼墨泼彩方面可是开辟了一代新风格,对后世的很多名家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他的仕女画,工笔重彩,更是一绝,前段时间,有幸去博物馆看到他的一些真迹时,再次感叹他艺术造诣的精深,我辈恐无法企及。


张大千 仕女图


张大千 观音像


张大千能有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家庭环境的熏染。他的母亲和二哥都擅长绘画,且成就也不凡,这让张大千从小就有了绘画的创作环境。


另一方面他经历丰富,时代赋予了他很多挫折,但同时让这些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东渡日本,去异域学习绘画。诗书画印兼学,兼擅。从日本回来后,又拜当时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勤奋刻苦的学画。在当时的时代,张大千虽历尽艰辛创作,但这些经历恰恰辅助了他的创作。中国画讲究的就是个人意志的精神意境表达,如若没有更多的个人想法和创作思路,只能跟在别的大师后面亦步亦趋,是成不了“大家”的。


再者,在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里,他是有能学习到其它名家作品的机会和机遇的。他学习任伯年、费丹旭的风格,后又研究唐伯虎、吴伟的画作,并且在自己的画作中运用到了西方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一些中西合璧的作品。这也是他个人的风格开创之一。


像我们现在,有几人能有机会接触到如这些曾熙、李瑞清这些大家或能看到以前名家真迹的机会呢?可遇不可求。


我这些年去采访的很多可以说在当代算是有一定成就的书画家,师从的人也都是我们现在看来不可攀的一些名家。我觉得这也算是个人艺术成就能否达到一定高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当然,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否则以上其它的都是白谈。这个我后面会重点来说一下。我们继续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书法家”,“美术家”。


现在很多人动辄就称自己为“大家”“名家”或者加上各种名头,“书法家”“美术家”已不是什么稀罕的名头。所以我觉得你大可不必觉得成为这样的人很难,难的是要做到名副其实。


如果你说的是想成为这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美术家”,又是零基础,我觉得也不晚,也完全有可能。这就要提到我上面提到的天赋和努力了。


说到天赋和努力我这边说两个例子。一位是徐渭,一位是我身边的一位艺术家朋友70多岁的妈妈。


先说徐渭,徐渭是何许人呢?他是晚明的一位画家。他画的好到什么程度呢?我用两个例子佐证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徐渭


扬州八怪之中的郑板桥,是一位个性颇强的画家,但他在看过徐渭的作品之后,刻了一方印章,印章的内容是"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也就是说他甚至愿意做徐渭门下的走狗,这道出了对徐渭的无比敬仰之情。齐白石更是说出了“恨不能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张'”的话。是何等才能的人能让齐白石说出这样的话呢?


简单地说,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法,可以说是独步古今,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晚清的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都深受其影响呢。这看出他有多厉害了吧。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搜,徐渭是一个奇才,身上的故事非常多。


徐渭 黄甲图轴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但是他真正画画其实是从五十二岁开始的。确切地说,是四十五岁之后因误杀了第二任妻子入狱后在狱中开始学习绘画的。


那你说你现在开始学晚么?条件会不会比他更艰苦呢?自己想想:)


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离你很远,那我就说个近的。真人真事,无半分杜撰。


我认识的一位艺术家朋友的母亲,大概70岁左右,是一位农民。年龄大了之后儿子把她接到自己的城市生活。去了儿子的城市,也没有邻里乡亲的唠家常或打麻将等事情打发时间,儿子呢也是天天忙于绘画创作展览之类的,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她很无聊,儿子有很多画材在家,她没事就拿起来试试,随便涂涂。


有一天我这画家朋友偶然看到了他母亲的作品,大惊啊。为什么大惊呢,因为她母亲可以说既没有绘画技术的基础,更没有理论的基础了。大字可能都不认识几个。但是正因为这种没有基础,她画出的作品自有一种“童真”或者说是“朴拙”的意境在里面。这跟画家的卖弄技巧可完全不同,我看过这位母亲的作品,甚至有种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感觉。


儿子很开心母亲有了自己的爱好,也是为了鼓励自己的母亲,就把母亲的作品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恰好被一位媒体的朋友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对这位母亲做了一个小采访。就这样,这位母亲竟然“出名”了。后来还在国外办过几场展览。今年更是从大年初几就开始画起来了。作品也被不少人收藏了。


不要以为大家是看在她画家儿子的面子上才去收藏或推广的,国外的艺术机构是不会看这些的。如果说在这个过程里,她儿子的唯一作用可以说就是为不太擅长网络她做了宣传吧。


所以说,你还怕自己没有基础成不了画家或书法家么?


我觉得你缺的就是从现在开始,而且应是兴趣使然,是真正喜爱,而不是认为画好了,一幅画就能卖大钱才去学习的。何况现在艺术市场并不好,想卖钱难,靠画画赚大钱更难。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画的有一


没有什么能否!没有什么不能否!有人赏识你,就算你零基础,80岁拿起宣纸、毛笔,你也可以成大画家、大书法家!如果没有人赏识你,就算你基础最好,你从生下来开始,画到你死的那一天,也成不了有名气的书法家、美术家;当年的齐白石,如果没有遇到徐悲鸿,也只是在北京摆地摊画画赚生活……当年的李苦禅,如果没有遇到齐白石,也只是在北京拉车卖苦力……所以,你想成为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书法家,还得先遇到或找到一个靠谱的贵人是关键。






左大拾影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举例说明一下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早期吴昌硕任安东县令,后来辞职,每日做诗,刻印,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吴昌硕的书画金石艺术,使其名声大振。

第二个,从青楼走出来的画家,潘玉良。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生于6月14日,江苏扬州人。后改姓名为张玉良。

1919年入上海美专学画。1921年考入中法大学,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艺术学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国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

第三,刘惠民先生,从开始学习绘画到被人认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他告诉说:“真的想绘画的话,四年多吧。”

创作中的传奇书画家刘惠民

看到我一脸的诧异,他又告诉我说:“学习绘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困难往往都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用四年多的学习绘画时间是足够了,别说是被一般人认可,就是成为绘画大师,四年多的时间也够了,关键是看你怎么学。”

刘惠民先生花鸟画画作品

刘惠民先生给我举了齐白石先生当年学画的例子,他说:“齐白石先生开始学画的时候是20多岁,当时他是个木匠,每天要做工,一天到晚做木工活很累的,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画画就算是多的了,这样算来到35岁时按15年,每年按365天,每天一小时计算下来就是15*365=5475小时,除以24就算合成228天。

刘惠民先生《牡丹图》

从36岁到50岁又15年,每年按两小时算合成456天。从51到63岁到北平艺专成为国画系教授是13年的时间,每天按5小时计算是13*365*5=23725小时,除以24就算合成989天,天数加在一起就是228+456+989=1673天,1673除以365等于4.58,就是4年多的时间。

老耘先生作品《兰石图》

刘老耘先生的这一段话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学习一样东西,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做着别的事情或犹豫徘徊,真正按照既定方案坚持走下去的人是不多的。我回想我原来定好的计划用多少时间画画的,可是人不可能脱离生活环境独自生活在空中,每次一到有人的地方回到家里,就被周围的人或事干扰而把时间都消耗掉了。

老耘先生作品

看来要想快速地走向成功,必要要安下心来,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而且必须要有毅力、能坚持,这样进步就会快。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成功。

刘老耘先生还告诉我,学画画的同时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学习。

刘老耘先生作品《虾趣图》

第一,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等方面的修养,特别是诗词等。他说画面的内容一定要有趣味,而好的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语言简练而富含深意,文化修养高的人的画往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好的画往往具有诗意。

老耘先生书法

第二,要研究我国的绘画历史。像黄宾虹先生、傅抱石先生等都是在先研究中国的绘画历史的基础上走上绘画大师的道路的,也就是先对我国的绘画的来龙去脉先搞清楚,再去学画画心里就会在方向和方法上做到心中有数。实际开始动笔练习时还要多学习前辈大师的作品和理论。

芥子园画谱插图

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就像在黑夜里航行要依靠前方有指路的灯塔一样。初入门可以先练习《芥子园画谱》,齐白石先生等很多前辈都是从这本《芥子园画谱》开始的,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再临习其他喜欢的大师的作品。

齐白石先生作品《荷花》

最后刘惠民先生还告诉我学习绘画除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像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等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大胆创新才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大师的。

傅抱石先生山水画作品

老耘先生和李苦禅先生是朋友,

刘惠民先生当年曾经李苦禅先生到北京拜见过齐白石先生,就书画问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但刘惠民先生一生孤傲不愿留在北京。传奇一生却不求闻达,甘愿大隐于民间,诗、书、画、医术、武术样样精通……每当想起这些刘先生这些教诲就不由然而生起怀念之情,为了表示对刘惠民先生也就是人称书画奇才的刘老耘先生的怀念和敬意,特此把先生当年传授给我的这些学习绘画的宝贵经验和大家共享。

老耘先生花鸟画作品

正确的方法加上力排干扰,静心学习,学好绘画应该不会太久,祝愿大家早日成功!






圈子的生活


一点书法绘画基础都没有,很难成为书法家,美术家,首先要了解成为一个书法家与美术家的基本要求:必须有天赋,有师承,有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

书法基础不好,能够画画,但是画不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书画同源而异派,书画不分家,中国的文人画历来讲究书画不分家,好的画家书法一般都很好,书法家大部分也都会画两笔。一个大画家一般也是一个书法家。历史上的唐伯虎、文征明、赵孟,近代的黄宾虹、潘天寿、启功等等都是书画双有的大家。

画家一定要会书法,书法家也都会去学习一下绘画,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这是学习西方画的画家所不能理解的,这里面除了技法,还有文化和传统的因素在。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在技法上确实有一定的相通性,扎实的书法用笔对于绘画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更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夫,传统的书法临帖,能够很好的训练毛笔的掌控能力,对于绘画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一个没有一点基础的人可以学习书法也可以画画,能够写出字,画出画,但是他的作品很难上升到艺术层次,没有有书画见解又创作不出有艺术品味的作品是不会成为书法家,美术家的!



张言好书画


书法和绘画都是使用笔这样的工具,都使用颜料画线条来表现图形。正因为同源,有些书法家就成了画家。国学大家启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光是书法家,更是超级书画家。在当代这样的情况也不少,但是只作书法家也乏其人,田英章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现代规范汉字楷书书法家。

绘画和书法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都是一个个笔画,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书法的每一个笔画扮演的角色要比绘画中的每一笔要重要的多。绘画如果有一笔没画好,其实是没有大碍的,尤其是像写意画,他们本身构成的基本元素单位就极其相确定,而且数量众多。其中某一细节没做好,实际上于全局无碍。对于绘画和书法的难易,早有前人预言,绘画家十年、二十年可以培养成功。但是书法家要用三十年、四十年才可以。有喜欢画画和书法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分享给自边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