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影響最大的就是實體經濟,疫情過後,實體經濟該何去何從?

劉維民1990


疫情過後 實體企業要做的 1 應對各部門檢查 2 沒有單 有了單沒有工人 一切順利就緒後 就可以專心和環保部門周旋了


換名了嗎


這場疫情來的猝不及防,讓本該熱熱鬧鬧,生意紅火的春節黃金週遭遇“當頭一棒”,對全國零售業以及餐飲業來說,影響巨大,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疫情還處於上升期,何時迎來拐點尚未可知,至少短期內依舊會影響零售企業1月、2月的銷售,甚至中期的業績。

與03年的SARS病毒相比,此次疫情對今年零售業會帶來哪些後續影響?對零售企業有哪些建議?

這次疫情對零售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從短期來看,第一,直接影響零售企業的銷售,人們宅在家裡,沒有逛店的機會,同時在心理上也不具有消費的衝動。所以直接影響到來店數、購買力,也阻止很多購買機會,第二,影響零售企業的安排。

有人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的SARS病毒作比較,比較樂觀的認為,我們在2-3個月後也會出現反彈,我認為兩者相比還是不一樣。

首先,SARS病毒發生時,是中國整個經濟和零售的發展上升期,就好比人在健康時候,稍微有點病痛,是比較容易扛過去的。而目前整個經濟和零售業,沒有這麼高速的發展,出現災難以後,它的抗病能力和恢復能力,是不能相比的。

其次,新型冠狀病毒還在高發期,什麼時候會出現拐點下行還不清楚。至少我從目前自己每天統計的數據來看,增幅還是非常高的。假如這種情況持續2個月,乃至3個月,所有零售企業今年的節奏就要做一些調整,所以中期來看我並不樂觀。

如果從長遠來講,我們需要反思,零售行業對這些大型災難如何做好應對,如何保障基本的生活品,和減少消費者的恐懼,穩定供給,我們從商品的研發,物流的配送,家門口的到達,以及價格的控制,還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隨著、購物中心等線下實體零售業的生存變得更加困難,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便利店、生鮮超市等社區商業將保會持平穩的發展,有一些有實力的生鮮超市相反會逆勢成長。

此次疫情主要影響實體零售行業和餐飲等服務業態。在零售業內具體影響的範圍,將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強度和生活快速消費的程度來決定。

一是影響最大的業態,可能是消費者可去可不去的商場。目前大家議論比較多的是傳統百貨,有專家分析說,傳統百貨店逐步轉向補充類業態,就是因為替代性產品比較充分。還有一些場景集中的購物中心,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二是綜合類的大超市。從五年前開始,就有業內人士評論說,綜合大超市將會被一般性的生活超市和食品超市及專賣店細分替代,可以通過這一社會應激事件,檢驗這一假說。

三是非必需品類的專賣店,對於生活快消強度來說,不一定要去這種場所購買的,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是生活快消品類業態門店,與生活消費關聯密度較高的商業場所,可能影響不會那麼明顯,比如食品超市,餐飲店,日用生活雜品店等等。

通過上述手段,即是補償特殊時期業績,也是利用客觀戰略時機積極改進現有營銷短板,化消極因素為主動活力,加快業態跨界升級。



夢溪良品


一、馬克思: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力已經飛躍,核心生產關係卻依然停留在400年前。這是所有矛盾的根源。

我們看三組數據:

第一組:1820年,全球鋼鐵產量100萬噸。今天,全球1天鋼鐵產量超過500萬噸,中國佔50%。

古代神話:天上1天,地上1年。今天的現實:今天1天,過去5年。

第二組:持續5個月的澳大利亞山火,向大氣中排放4億噸CO2,4億噸對過去是天文數字,對現在則只是5天的碳排放量(2018年全球CO2排放量330億噸,每天接近1億噸)。WHY?每家重化工業企業都在拼命擴大生產,賺錢還債!生產的目的不在是服務消費,出現了失控!

工業化賦予人類的超級能力,變成破壞自然環境的超級動力,如果不剎車,人類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友好環境,取而代之的是頻發的環境災難。

第三組:2018年,中國貨運總量超過500億噸,人均超過37噸。37噸,有多少是您自己消費的?

如果繼續拼命生產,保增長,未來100年,中國貨運與生產量會超過50000億噸(人均3700多噸),這個數值遠超我國淡水總量(28000億噸)。

天文數字的生產絕對數量對水資源、大氣循環、化學循環、土壤、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100年什麼概念?365天X100年,三萬多天!您、您孩子、您孩子的孩子,三代人的事情!

是誰在逼著我們為了生產而生產?是誰逼著我們不顧環境底線?是誰逼著我們不顧子孫後代的未來?

答案都會指向債務制度,所有大型企業負債經營,債務和虧損逼著每家企業只能不計環境成本,玩命生產。

數據說明:固有的債務制度已經危害人類整體與您祖孫三代人的生存,但制度的慣性、保護制度的法律和保護制度的價值觀體系依然強大。

適應生產力發展需求,改變生產關係,是全社會的認知革命,需要每個祖孫三代人真正理解。

二、2020年,地球幫助人類按下暫停鍵

1月7日:澳大利亞熊熊大火四個月被統計,4.8億動物慘死

1月12日:菲律賓塔爾火山噴發,噴發高度達到100米左右

1月14日:巴控克什米爾雪崩死亡人數約64人,全國因極端雨雪天氣死亡人數達87

1月21日:西班牙遭強風暴襲擊,20W人力電中斷,海水淹沒了街道

1月23日:美國乙型流感被統計,全美範圍已有1300萬人感染,造成至少6600人死亡

1月24日:土耳其6.8級地震,已造成至少31人死亡,1547人受傷

1月25日:巴西暴雨引發泥石流,30人遇難17人失蹤,約3500人撤離家園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洪水,致使數千房屋被淹,數百民眾從住所撤離

1月27日:非洲爆發蝗災,截止到2月5日,在洪水的影響下,“蝗”軍已經遊過非洲、阿拉伯半島、也門等地,已經著陸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

1月29日:古巴7.7級地震

國內新冠狀病毒爆發,截至至2月10日,全國確診40261例,死亡909例

澳大利亞的山火、洪水、冰雹,大火燒盡1120萬公頃,動物死亡數超10億。

地球開始以按下暫停鍵的方式,警示每個人!讓每個人停下來思考,WHY?!

三、客觀的要求:以全民所有制激活智能化的活力

1、西方以債務為核心的金融制度開始失效

如下圖,全球訂單由城市化相關訂單與消費訂單兩部分組成。城市化訂單(道路、基建、高鐵、高速、機場、碼頭、城鐵、各類場館、基礎設施、房屋、寫字樓等等)具有典型的一次性釋放的特徵,因此,站在全球的視角,全球訂單並不是一直持續增長的,而是呈現拋物線走勢,只是這個拋物線的上升週期會歷時300年,300年一貫的正確會使人們認為:市場是無限的、訂單是無限的、增長是永續的。債務制度是一種適合爬坡的制度。但我們進入下半場,訂單開始向下,債務卻要求我們繼續爬坡,主觀與客觀背離,會出現:為了還債而生產。本質是和自然規律與客觀實際做鬥爭,費力不討好,還要受到自然的懲罰。

2、下坡階段的客觀要求:以全民所有制盤活消費者的智能手機

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是覆蓋全球的、免費的、超級基礎設施。

利用這個免費的基礎設施,建成公共網絡(如下圖),可以給世界帶來天長地久的穩定與信用。

公共屬性會讓各個領域的公共軟件可以穩定的存在,天長地久的為股東帶來分紅。

其股權價值=2021年分紅+2022年分紅+2023年分紅+....3033年分紅+....4033年分紅+....+5033年分紅+6033年分紅+....

=政府、企業和個人發行數字貨幣的抵押物,政府可以按照需要發行數字貨幣,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這會從根本上理順:人與貨幣之間的關係,使人類走出債務奴役,變成貨幣的主人。

提示:公共網絡只存在技術升級,而不存在被顛覆與替代。有了穩定性,我們才能思考未來。比如,所有企業和商戶都使用公共網絡零售系統,分銷佣金是固定的,意味著這個平臺的利潤與GDP的比值也基本是確定的,即公共分銷系統的利潤是可計算的,沒有大幅波動的。可計算和沒有大幅度波動,會使政府可以自由提取未來價值,服務現在。但如果是私人分銷平臺,其市場份額和穩定性都是不確定的,我們就看不到確定性與可計算。社會需要穩定性。

四、未來,在零售邏輯之中

1、訂單等於提貨權,開啟預售系統

全民匯聚到一起,用自己的智能手機搭建起公共網絡。

中國企業和商戶(下簡稱中國製造)委託該公共網絡平臺分銷多少訂單,就可以獲得多少提貨權。

提貨權以產品、服務和勞動承兌,可以徹底斬斷與美元的聯繫,斬斷傳統風險。

提貨權可以採購、可以消費,可以投資。

一個預售系統因此創造,中國製造可以獲得1年的收入。

提前獲得1年的收入,意味著分銷和金融成本會徹底清零,中國製造的成本會由4項降至2項,效率因此會獲得飛躍。

規則:每家企業和商戶去年賣多少,今年就可以委託公共網絡雲庫房分銷多少,就可以獲得多少提貨權。

有公開透明數據的企業,可以直接獲得提貨權,沒有公開透明數據的企業和商戶,先跑1年數據,第2年再獲得預售權。

所有企業和商戶獲得提貨權,需要投資公共網絡雲庫房,獲得2倍投資額的雲股權,每年穩定獲得200%X5%的分紅。

例,中石化2018年營收2.88萬億,它可以投資雲庫房2.88億提貨權,獲得5.76萬億雲股權,每年固定分紅2880億提貨權。

5.76億雲股權新增資產,可以使中石化負債率降至安全線之內,每年2880億提貨權分紅,可以使中石化主業受衝擊,也有充足的資金支付工資和獎金。

同理,其他企業和商戶。有了天量的資產增加和穩定的分紅,企業才可以真正考慮管理非必要生產,才會真正考慮環境First。

預售是全球生產者無差別的願望,只要是我國率先開創,全球生產者必然會響應。

歷史營收數據公開透明,即與歷史貢獻直接相關,又代表企業的供貨能力。因此,雲庫房系統可以保持高度的開放性。

2、勞動等於提貨權,開啟創新!

每人每天可以發行4元提貨權(對每個人提供智能手機的承認),投資自己需要的創新項目。

全民,每天投資56億資金,給自己需要的創新項目。

全民,每年投資20000多億資金,給自己需要的創新項目。

全民,未來20年,累積投資400000多億資金,使所有領域實現智能化,並被全民控股。

所有智能化方向被全民控股,全部變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意味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獲得徹底勝利。

全民直接控股的公有制企業最終會全面勝出的根源:全民會優先消費自己控股的企業的產品與服務,這種優先消費會讓資金充沛的公有制企業無往而不利。

3、知識就是提貨權,開啟智能教育

在智能教育平臺之內,每個人每年可以獲得1000元提貨權(數據供參考),用於學習知識、技術和經驗。

整體,教師可以獲得7000億提貨權直接收入和7000億提貨權分紅。這個收入會吸引全體教師貢獻最好的內容給智能教育平臺。

學習者可以通過智能教育平臺共享全國的師資力量,可以自己完成本科教育。

補貼的提貨權源自:教師、知識分子提供的知識、技術和經驗。

解決的問題:教師賺的更多,學習者等於是免費享受全國最好的師資力量。

4、其他

在信息、知識、技術、通信等領域,公共網絡系統增發提貨權,支付給媒體、電信公司,使他們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大家在這些領域的消費等於免費。好處:一方面,媒體可以恢復權威性、公正性,真正輸送給社會好的內容,並且徹底去除廣告。另一方面,這些領域的開支將永遠被鎖定在零,不會產生通脹。

溫馨提示,所有給出數據僅供思考使用,未來規則與數據由大家投票決定。


修語


一、專業化

疫情爆發以來,各種各樣的信息滿天飛。但很快,“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成為共識,大家更關注權威渠道發佈的信息,通過新聞媒體和官方渠道瞭解和掌握疫情動態、防治措施和科普知識。這廣大企業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專業化、品牌化”才是出路。過去的十幾年,國內因為市場的快速繁榮,湧現出大量的中小企業。不過它們發展狀態不一,很多在技術、產品或營銷服務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導致消費者對品牌沒有安全感。所以,如何成為領域內的佼佼者,用專業和品牌打動消費者,牢牢吸引一批忠實的用戶極其重要。

二、線上線下一起配合

雖然大家早已習慣了網上購物,但疫情期間人們足不出戶,這個習慣又被深度發掘。比如買菜,之前還是經常去菜市場,但這次,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買菜。很多超市、藥店、商場、品牌等都推出線上下單線下即時配送服務,讓大家宅家也能 “買買買 ”。

這次疫情就是零售業進化的一個催化劑,可以看到,未來的消費模式一定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比如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即時配送到家;線上宣傳引流,線下體驗購買等。

三、體驗式場景消費普及

我們提到,未來,線上線下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那麼實體店的存在價值在哪裡?價值在於“提供體驗”而不是“銷售產品”!從手機等電子科技產品的體驗店,到宜家等家居品牌的展區,可以看到,人們越來越喜歡體驗式的消費方式。

在這裡,顧客對產品的認知和感受更直觀,而且在體驗過程中品牌也能提供產品知識、耐心解說等附加服務和價值,自然願意為其買單。同時,體驗式消費可以幫助品牌樹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即便當下不買單,日後也會做為心中的首選。消費者的需求,已經從對產品的滿意度升級成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所以,未來的實體店不再是以“銷售產品”為中心,而是以“提供體驗”為中心!

2003年非典,全國恐慌,劉強東的12家門店,一個顧客都沒有。只有21天,他就虧損了800多萬。2004年底,他下決心關閉了實體店,被迫轉型做電子商務,才有了後來的京東商城。任何事情,在負面的背後,總有正面的,甚至可以說讓壞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改變的第一步也許很難,但不往前走,便永遠沒有第二步。


善緣1986


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旅遊酒店餐飲業,這是直接毀滅性的打擊,其次是製造業,疫情過後勢必反彈,製造業餐飲業反彈最快,旅遊酒店也反彈,但時間會更長



東北醬醬


實體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疫情期間,實體經濟受到重創,有多個領域產生了倒退,但是,我們也會樂觀的看到,每次災難過後,都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了一些優質實體經濟,這就說明,機會把握在有遠見,有準備的人手中。


大福元596


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旅遊酒店餐飲業,這是直接毀滅性的打擊,其次是製造業,疫情過後勢必反彈,製造業餐飲業反彈最快,旅遊酒店也反彈,但時間會更長


漁村八寶粥


這個社會真是要變了,趁早跟上變化的節奏,要不真的落後了。以前落後就要捱打,現在是落後就吃不上飯了


社會假行僧


該問高層,草民無話語權!


你是自由的鳥兒


我已經撐不住了,不好說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