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發現疫情的第一位醫生“張繼先”

張繼先,女,現年54歲,198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湖北省、武漢市委員,湖北省職業病塵肺病鑑定專家,現任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老兩口,他們因發燒、咳嗽就醫,但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張繼先讓老兩口叫來其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顯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現。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圖片來自長江日報

“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張繼先是如何發現的?

在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為江漢區專家組成員,每天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的張繼先,憑著一個醫生的責任和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她感到“這裡有問題”。張繼先立即又向醫院報告。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對7個病例逐一討論,追問到還有兩例類似患者,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治療,也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高度重視,立即上報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從發現這種問題起,張繼先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醫護人員戴口罩。醫院給他們科室批了N95專業防護口罩,“我們只有進入那個區域才戴N95,其他區域還是一般醫用口罩。”
與此同時,張繼先囑咐科室人員在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的白色工作服,12月31日那天,這批被她視為隔離服的工作服寄到了科室。
自購的工作服被大家穿到了醫生白大褂和護士服的裡面。“不管怎麼說,我們多穿一層,對自己防護好一點。”這一套厚帆布的“防護服”一直到元月22日,鍾南山院士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夠人傳人,才完成它的使命。這一天,醫院給他們配備了三級防護服。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病人的病號飯要從隔離窗口送進病房,病人太多 醫護人員太苦
“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原定採訪張繼先的時間是1月29日中午,記者出發時,接到醫院黨委書記邱海芳的電話:“您現在別來了,張繼先主任在病房大哭!”
1月30日,長江日報記者當面問起張繼先悲傷的原因,她說:“病人太多了,我們的醫護人員太苦了!”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在一次採訪中張繼先醫生曾數次流淚,因為她太累了 無數的患者在等待著她們,醫院當時各方面還在吃緊,她和她們早已嚴重睡眠不足,身體透支,可是還是得抓緊腳步往前奔,因為早一刻解決這次疫情,就會少感染一個人 ,一個生命。她不願意看著這些病人忍受著煎熬自己卻無能為力。

在接受完採訪後張繼先醫生又一頭扎進了病房中,因為他說他只能盡力的去治療不遠多浪費一刻時間,就像戰場一樣分表必爭,也不知道前方到底會怎麼樣,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衝

2020年的元旦期間,呼吸科門診人數激增,原本每日100人左右突增到了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也快速增多,醫院及時改造成立了6個病區,160張床位,承擔著160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作為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帶領她的團隊,經常通宵達旦地搶救著病人。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近日,湖北機關黨建網發佈了《關於對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此前廣受關注的“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作為省直機關2020年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出現在公示欄中。

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醫生“張繼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