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恐慌的中国人:一个正在适应战争的伟大民族

摘要:的确,中国人依然在流血,依然在牺牲,依然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看起来还为时过早,但是,就像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击败德军的闪电战一样,当看似不可战胜的德意志军团在俄罗斯人面前第一次撤退之后,那个伟大民族就从此真正适应并开始尝试主导战争了。


走出恐慌的中国人:一个正在适应战争的伟大民族


疫情战争之初,国内出现了一些惊慌失措的情景。无论是一线人员的恐慌,还是后方供应的不足,包括行动的协调上,都让很多舆论观察家指责不已。

对此,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是战争,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太平盛世的机构和人,他们在最初进入战争之时,无论是心态上,还是身体上,以及相互协作上,都不可能瞬间适应。

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哪怕是那些天天为战争做准备、最适宜极端情况的国家,也常常在陷入实战的前期面临诸多问题。

以德国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骁勇善战之德国军队上下为了一击打败法国整整准备了41年,制定了慎密的施利芬计划,但当德军真正开启行动的时候,尽管德军上下士气高昂,但其依然在列日要塞遇到了诸多超出估计的困难,当横扫比利时,进入法国北部后,后勤补给的压力更是远远超出想象,德军高层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子弹保障都做不到。整个战争机器一片混乱,最终在马恩河被法军击败。这种混乱的情况直到1915年初,随着经济的转轨,才得以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德国军队的协调其实非常杂乱,诸多部队甚至相互惊扰,后勤保障也面临很多问题。这些让陆军司令布劳希奇深感悲观,一度认为德军无法打败法国。但事实上,德军借此改善了自己。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德国已经是战争中各方协调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投入战争的时候还会面临如此诸多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在于战争是一种生与死的极端情况,在和平演习中不可能出现的恐慌、绝望情绪,在战争中都会出现,一个士兵第一次走向战场,他的心态、意志和精神还远远做不到看淡生死,他会为战友的死亡和自己的危险而惊恐万分;

而且恰恰由于是极端情况,战争几乎很难有物资的充足,匮乏和混乱是战场士兵最忠诚的朋友,但对于和平时代的普通人来说,这很难接受,他不能想象一个正在做出最大牺牲的人竟然面临匮乏和无序;

与此同时,和平时代那些冠冕堂皇的规矩和道理,在战争生死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这些观念的转变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


走出恐慌的中国人:一个正在适应战争的伟大民族


说起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刚刚投入战争的民族,无论是苏俄,还是美帝,他们在战场上风格,与其说是极为勇猛,不如说是无比笨拙。

苏联军队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苏联飞行员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像火鸡一样被德国人轻易击落;俄国高级军官如同精明的官僚,盲目听从莫斯科的指令,不敢独立做决定,大批的部队被德军轻易歼灭;这就是当时苏联缺乏经验的部队留给历史的背影。

美国军队的情况同样糟糕。在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到近乎毁灭的打击,几乎未能对日军构成伤害;在菲律宾,麦克阿瑟抛弃他望风崩溃的美国士兵,逃离了战场;在突尼斯,美国军队被德军以少胜多,被英国前辈嘲讽;美军在战争初期,几乎全是耻辱,直到他们学会如何战争,最简单的就是——如何对付零式战斗机;

我从来都相信,如同一个真正的男人在拼杀中学会坚强,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样是在战场上学会成长的。不仅仅是学会战斗的技巧,行动的协调,还有对痛苦的麻木。

今天的中国在这场疫情战争中就在快速成长。从恐惧中变得勇敢,从慌乱中变得沉稳,从手足无措中变得应对有序。

走出恐慌的中国人:一个正在适应战争的伟大民族

的确,中国人依然在流血,依然在牺牲,依然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看起来还为时过早,但是,就像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击败德军的闪电战一样,当看似不可战胜的德意志军团在俄罗斯人面前第一次撤退之后,那个伟大民族就从此真正适应并开始尝试主导战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