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二三月間,乍暖還寒。為充實基層防控力量,我們5位來自市政協機關的黨員幹部下沉到通州區臺湖鎮興武林村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座因武而興的小村莊,互相學習、並肩戰鬥。工作之餘,我也用心記錄了一個個溫暖的瞬間。

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既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在北京這座特大型城市,做好城市管理少不了“屢立奇功”的群眾組織,大家耳熟能詳的“朝陽群眾”、“西城大媽”,“海淀網友”……當然還有我們可親可愛的“通州百姓”。大年初二開始,興武林村就採取了封村的防控措施,這也改變了村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到村後邊的涼水河邊溜彎,上不遠處的臺湖公園鍛鍊,不再是那麼方便;在村裡散步要戴口罩,隔壁左右聊天要保持距離;年輕人下班,進村要檢測體溫;外鄉來的租戶返村,14天的居家觀察期一天也不能少……面對一條條嚴格的防控規定,興武林村這些樸實無華的村民,選擇了理解、支持、配合,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3月4日,村裡一名老人過世,依照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辦理喪事。當我們得知消息上門做工作時,家人已經響應疫情防控政策,靜悄悄地將老人的後事料理完畢,沒有大操大辦、沒有聚集發喪。在這場戰疫中,每一戶村民都在以不同方式支持著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同樣是抗擊疫情的戰士!

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下沉到村裡工作期間,我們趕上過下雪、大風、冷雨,但不論是村內巡邏,還是村口測溫,鄉親們的一句“辛苦了”,風雨天裡一句“注意身體”,都給了我們很大溫暖。隔著口罩,我們彼此看不到對方的面貌,但卻隔斷不了彼此之間大大的善意。一起值勤的大哥總在提醒,“要多喝水”,“去車裡休息一會兒”,他們是把我們當作家人一樣關心。一個月來,村裡80多名外來返京人員居家觀察期間,買菜、打水、取快遞,都是房東大娘、大爺主動代勞,傳統的租賃關係在疫情面前也充滿著溫情。在這裡,我看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時時刻刻感受著友善互助、共克時艱的溫暖。

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都說民風連著黨風,興武林村的黨員幹部就是這個村子抗擊疫情的“主心骨”和“定海石”。68歲的村黨支部副書記祝建朋,有著50年黨齡。他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晚十一點休息,早晚整村巡察四遍,從不間斷。隨時用廣播傳達最新防疫精神,反覆提醒村民做好防護;揹著沉重的噴罐,全副武裝地對門崗、流動廁所進行消殺;為居家觀察人員建立信息資料庫,從錄入到解除,整個過程清晰可控;兩次為支持疫情防控捐款5500元,還帶動孩子捐獻口罩……瘦小的個子,筆挺的脊樑,他時時處處走在排頭,事無鉅細、親力親為,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他說要像打仗一樣和新冠病毒作鬥爭,這就是我們基層黨組織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他們活躍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個角落,用忠誠擦亮黨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始終高高飄揚,以點點微光匯聚成抗疫的強大力量。

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村裡的黨員、幹部、志願者、群眾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堅守,對防控工作的支持與奉獻,時刻感動、激勵著我們這些下沉幹部,給予我們溫暖的力量。我們和他們交心交友,共同研究方法對策、排查隱患漏洞、一起執勤巡邏、規範工作制度、宣傳防疫知識。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還集思廣益,總結出了“三類人、五道關、七大員”工作法,即將本村人員、滯留人員、返村人員分三類核實數據,協助村裡建立一本帳;嚴把封閉關、體測關、巡邏關、觀察關、消殺關五道關口,牢牢守住防疫防線;瞄準做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防疫攻關的戰鬥員、機關基層的聯絡員、先進典型的宣傳員、矛盾問題的調解員、社情民意的報送員、黨風政風的觀察員,發揮下沉作用,踐行初心使命。在每天看似尋常的重複工作裡,守護著村民的健康平安,收穫了真情真知。

駐村日記 戰“疫”中的溫暖力量

村口的樹林,經過雨雪的澆灌,枝頭已悄然一片嫩黃,蘊藏著全新的希望。霾消霧散終有時,我們相信,戰疫完勝之日就在不遠的前方。


(作者:陳慶東 市政協機關派駐興武林村下沉幹部,人事聯絡室聯絡處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