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何買房叫成“買樓”?

天馬行空39469211


1、其實不止香港人,據我所知,凡說粵語的人,都把自己的家叫【屋】,如【番屋己】就是指回家。

2、廣東人對房與屋有嚴格的區分,屋,是指整個家,整個單元。房則僅指家裡某個房間。

3、其實廣東人一般都說【買屋】。香港也稱【公租屋】【公屋村】。

4、後來在普通話衝擊下,部分廣東及說粵語的人轉口說【買樓】,但依舊還是說【公租屋】【公屋村】而不說【公樓村】。原因是廣東人對房與屋有明確的界定,而普通話的人一般喜歡說【買房】,廣東香港的人聽到很不是滋味,而說普通話的可能對於【買屋】聽起來也不習慣,廣東香港的人大約在90年代初期就漸漸的把屋改為樓了,最明顯的標誌是當年廣州某皮鞋廠房屋倒塌,廣州人就開始說【冧樓】了。

5、樓對於房屋來說,更為高大上,意思是一整幢房子,或一層房子,因為買房的都需要大量資金,人們為了恭維對方,往往不叫買房(小氣)或買屋(土氣),而叫買樓(高大上)。但如果是自己對外人稱,則還是說【買屋】比較多。如,近日我剛剛買了屋,買點地方住下,有機會到我家玩啦。而不會說,我近日剛剛買了樓……


皇家師爺


因為香港人母語是廣東話(以廣府話為標準),說及住宅樓宇,廣東話普通話都講 : 一廳2房,1廳3房,講置業買房?只買1個房?說買樓就沒有歧義。




香港在二戰前的樓宇都是三四層的稱唐樓。買賣都是一整幢的。說買樓都是一幢的買,或相連一段幾幢樓地買賣。霍英東是香港第一位首創~他建造尖沙咀星光行大廈後,與銀行商議開創了分層出售分期付款這構思的人。因此才開啟了香港的地產買賣發展大潮。






香港一向講買樓,也有說買屋的。不論這座樓宇有三十層還是三層。買樓指買其中一個單位(單元)。

香港人觀念中,樓比屋大,屋比房大。古時一夫多妻,同居一大屋,第二老婆與所生兒女叫〈二房人〉,三老婆與兒女叫〈三房人〉。大老婆叫正室 或 元配。

香港習慣說:買了樓的人稱業主~國內稱房東。租屋住的稱租客~國內稱房客。申請到入住政府建的廉租屋公屋說上到樓。

p.s. 香港近年多了人把一間屋拆分成幾間獨立連廁套房,各有獨立門戶出入,向屋宇署申辦分契若成功可變為幾個獨立單元,出售分擁業權。這些有合法獨立業權的房,賣買時真的可說是買房。



其實,不止香港,我們廣府一帶,一直都系將“買房”講成“買樓”的。

如果我們參加廣佛一帶的婚慶,留意下新郎哥敬酒時,就會經常聽到一句:“飲過兄弟酒,買車又買樓”或是“飲過兄弟酒,有車又有樓”。我們還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住洋樓,養蕃狗”。所以,“買樓”這說法,可不是香港人特有的,廣東人基本上都這麼講的……



不過,雖然香港的母語是廣府白話,但買樓這個方言說法,我個人覺得應該也是從香港起源,再傳回內地廣東的。

樓房樓房,而今廣東人都是把樓直接代指房的。其實,廣東一帶有種很出名的商住一體建築叫騎樓。



騎樓,現在雖是廣州地區的代表性建築,在廣州老城區還是很常見。但這種建築其實是起源於香港,新加坡,是一種中西結合,極具南洋風格的建築樣式。

而香港人過去買住房,可不是現在這樣的小區商品房,而是這些中西結合的騎樓。因此,買樓買樓很大程度上也就是這麼說開來的。


這些歷史要讀


“上樓”這叫法是源自香港。香港以前有很多木屋區,大多都建在山邊,1962年超級颱風“溫黛”襲港,多處發生山泥傾瀉,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尤以秀茂坪最嚴重,後來港英政府有見及始,馬上興建大量廉租屋,供市民去申請,一般是七/九層高,而七層樓是沒有電梯,九層樓才有的,當時,由於輪候人數非常多,往往要等候幾年以上,因此,當等到可以入住時,每家人都會大肆慶祝和告訴左鄰右里,而第一句說的話就是“我地上樓哪!”,意指從地下搬上去的意思,久而久之就成了廣東人的“口頭蟬”,由於香港電視劇(粵語)在珠江三角洲很流行,過去的三四十年間,大量外來勞工的流動進出,也導致其他省份也有這個叫法。


師爺sou寶寶1


香港總面積1106.34平方米,總人口731萬左右,相當於上海六分之一的土地,典型的人口密集城市,很多平民還居住在九龍城寨一些地方,房價自然很高,所以導致在香港生活的人基本對於大面積房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觀意識裡房子就是樓房,內地就不同了,可選性比較多,沒有環境因素的限制,所以香港人把買房叫買樓也就不難理解了。



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你是多沒見識提這種問題


全國評委會主任


好面子,買套房子叫買樓,100平米也好意思叫豪宅。


礦化原料


房有地面,樓只能往天上竄,侷限一隅。


用戶96927155070


為什麼會有人能提出這麼無聊的問題?是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幹呢?


孔苟冠


香港房價全球首屈一指,香港買一套房確實相於內地一棟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