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明知林冲在梁山,为啥不去投奔?

樵解数学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为什么是二龙山

     说话花和尚鲁智深从沧州回到东京,高太尉开罪,大相国寺早已开除了其僧籍,解除了菜园承包合同,高俅又派人来抓,鲁智深走投无路,莽撞孟州道十字坡,被孙二娘麻了个正着,幸得张青及时归来,去留无主见之时,“打听的这里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洒家特地来奔那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说出了智深和尚是来投二龙山的,并非鸠占鹊巢,无奈这邓龙也实在是王伦第二,和尚被逼露宿山林时,青面兽杨志出场,这个杨志可不是来入伙的,对曹正明确表示,“既有这个去处,何不去夺来安身立命?”看来是要夺的,正好与老鲁沆瀣一气了哉,真是“平将珠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帐。要投入寺里强人,先引出寺外和尚”。这才有了花和尚杀了真和尚,假和尚做了真贼人啊。

      那么,题主之问就好解释了,一是那时没有微信微博客户端,官方媒体、大众媒体、自媒体发展不充分,就不远的一个二龙山还是张青夫妇三五天才打探得来的啊。二是梁山泊抢劫公司这时也是个小公司,不显山不露水,王哥又是一个贼窝里的“隐士”,只想着喝自己的小酒,没想着壮大规模,恐怕也没有什么名气。三是花和尚的消息是张青夫妇,杨志的信息是曹正,而不是那位柴大官人啊。四是林冲在那里受气二位是心知肚明的,至于说和尚此时恶了教头实在属于臆想,和尚何人也,为朋友不顾一切的主,不失真性情的心,不会怪罪教头的。

   当然,俗人也是胡说罢了,花和尚要杀恶和尚,假头陀刀劈假道人,丢了珠宝的找到宝珠寺,实在有点文学啊,施公说了,这和尚、头陀何尝不是“出家人占了身体的”贼啊。

 





一哥于一


鲁智深明知林冲在梁山,为啥不去投奔?看这问题问的可真够有意思的了!这是要赞美鲁智深呢?!还是要贬低林冲呢?!然后,

(1)林冲当初雪夜上梁山的时候,林冲那可是怀揣着梁山的幕后大股东--柴进的介绍信呢!但是,林冲却仍然受到了王伦的冷落了。林冲自己都尚且是自身难保呢,就算是鲁智深想投奔梁山想投奔林冲了,又能够有什么好的结果吗?!

(2)后来因为青面兽杨志的缘故,王伦总算是接纳林冲入伙梁山了。然后,林冲当时在梁山的坐次是排在杜迁、宋万等人之后的。也就是说水泊梁山在王伦时代,林冲在梁山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决定权)的。因此,就算是鲁智深想投奔梁山想投奔林冲了,又能够有什么好的结果吗?!

(3)何况鲁智深有鲁智深自己的打算的。鲁智深后来伙同杨志等人,联手打败了二龙山上的强盗邓龙,占领了二龙山自己当起二龙山的老大来了--这岂不是比去投奔梁山投奔林冲更要潇洒得多吗?!也就是说,问题应该是反过来问:林冲明知鲁智深在二龙山当老大了,林冲为什么不去投奔鲁智深才对!因为鲁智深是二龙山的老大鲁智深有决定权嘛!






骑蜗牛走高速


鲁智深如果去投奔梁山,那就热闹了。王伦肯收留便罢,如果也像拒绝林冲那样,不容花和尚入伙,鲁智深一定会一禅杖将他打死,自己干老大。这事肯定有可能,鲁智深投奔二龙山,邓龙不接受。于是,便联合杨志,智取山寨,打死邓龙,鲁智深自任寨主。既然有如此好戏,施耐庵为何不让鲁智深去投奔梁山呢?

鲁智深知道林冲在梁山

这就回到题主的提问上了,正因为鲁智深知道林冲在梁山,所以,他便不去投奔了。是因为担心王伦不收留吗?绝对不是。鲁智深可不是林冲,一个王伦都搞不定,恼了花和尚,一禅杖打杀了事,哪像林冲那样怂?

何况,有林冲在山上,鲁智深也不用担心收不收留的问题。假如林冲得到鲁智深撑腰,胆子立即会壮起来,从花和尚那里借两胆,恐怕会将王伦提前火并了。所以,用不着像打二龙山那么费事,花和尚去梁山入伙更容易。

那么,鲁智深没去梁山,是不是不知道林冲在梁山呢?一定是知道的。因为林冲在沧州的事情早已传到京城,广布于江湖。鲁智深虽然早已离开了东京大相国寺,但在消息飞传的江湖之上,必定有所耳闻。何况,从东京到梁山,比东京到青州境内的二龙山要近得多。鲁智深既然连二龙山是谁驻扎都知道,难道不知道梁山上有几条好汉?更何况林冲的名头更大,又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一定知道此时的林冲就在梁山之上了。

一不怕王伦不肯收留,二又知道当初的兄弟在那儿落草,三则是梁山比二龙山更近,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既然有这么些优越条件,鲁智深为什么不去投奔呢?

鲁智深不齿林冲的为人

自从在东京大相国寺认识林冲后,鲁智深非常看重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林冲遭遇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鲁智深感到途中有人要加害林冲,便一直暗中跟随保护。这种高度的默契,只有非常专注于双方的情感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鲁智深在与林冲的感情方面,做了巨大的投入,可谓是全心身的。

但是,林冲是怎么做的呢?林冲出卖了鲁智深!

野猪林中,林冲救下了林冲。董超薛霸这下傻眼了,回去怎么向高俅缴令呢?于是,这二人商量着嫁祸鲁智深。主意已定,两个恶吏便向鲁智深打听他的来历。在一家酒店内,董超薛霸与鲁智深之间有一段言语往来:

“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当时,林冲也在桌子上一起喝酒,这一番对话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林冲也明白,鲁智深不肯说出自己的来历,是要安心做他的和尚。但是,林冲却为了自保,好早日挣扎回去,便把鲁智深出卖了。林冲的意思很明白,把这事推到鲁智深身上,表明自己愿意死却被鲁智深救了,高俅可能不会记恨自己吧。

话说鲁智深把林冲护送到沧州大道,离牢城不远,又打听了前面没有僻静之处,便要回大相国寺去安逸。为了震慑董超薛霸,鲁智深一禅杖劈断了路边的一棵松树。警告这两个恶吏:“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接着,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便转身离去。

董超薛霸被鲁智深的功夫吓得傻了,林冲却乘机告诉这两个恶吏:“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这两人听了林冲这话,“方才得知是实。”施耐庵的意思很明白,因为林冲这番话,董超薛霸才确定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这是典型的卖友求荣,鲁智深一定伤心透顶,哪里还会去投奔林冲?所以,舍近求远,去了二龙山落草。

金圣叹辩解道,因为董超薛霸已经猜出鲁智深的来历,所以,林冲的无心失口与鲁智深后来上山落草没有多大关系。这金老先生不愧为怪才,这么卑鄙的卖友求荣行为都能辩解得过来。董超薛霸只是猜测,经林冲口中才得到坐实。假如林冲不说,董超薛霸也拿不出证据,不一定能奈何于他。

果然,鲁智深回到大相国寺便若无其事,根本没做防备。直到高俅派人前来捉他,幸亏众泼皮提前通风报信,鲁智深才逃出了相国寺,流落于江湖。鲁智深以为自己没有露出行藏,董超薛霸便奈何不得他,又怎么知道林冲来了这么一手呢?

况且,不要忘了,智真长老在把鲁智深打发到东京相国寺时,送给了鲁智深一则佛偈:“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其中的遇林而起,也有说是因为野猪林而起事做强盗,也有说是因为遇到林冲而做了草寇,两说都成立。但从林冲出卖的情节看,我比较赞同因为林冲而不得不上了二龙山。

梁山重聚首,鲁智深与林冲成为陌路人

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前,杨志安排孔亮去梁山报信,找他师父宋江发兵来就哥哥孔明。鲁智深非常赞同杨志的意见,说道:“正是如此。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

遗憾的是,鲁智深只字未提林冲的大名,只说宋江的好。可见,鲁智深对林冲已经淡忘了,选择性的淡忘了。

林冲也不知悔改,如果是得到二龙山的报信,林冲积极请战,带一彪人马打先锋,驰援二龙山、桃花山,也能算条汉子。又十分遗憾的是,林冲没有这样做。

宋江接到孔亮报信后,立即点兵救援。施耐庵很有意思,在宋江点起的将领中,头一个是孙立,第二个才是林冲。这又说明什么呢?是施耐庵故意这么写,以暗示林冲、鲁智深的关系,还是林冲有意回避,不愿意见鲁智深呢?

打破青州,三山聚义。到了梁山之上,鲁智深与林冲有一小段对话:

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

看看,鲁智深关心的是林冲的老婆,对于林冲则以“教头”相称,沧州道上那一声“兄弟保重”已经荡然无存。难道,鲁智深也知道了林冲薄情休妻的事情?

不管怎样,从此之后,鲁智深再也没有搭理过林冲,每回都与武松为伴,在战场上冲杀。

鲁智深最终落脚梁山,并非因为是林冲在那里做头领,完全是因为宋江。当初,晁盖、宋江都没有上山,因为有林冲在,鲁智深毅然的选择了二龙山。

假如鲁智深当初就上梁山,后来的情节怎么办

上文说到,鲁智深如果先选择梁山,恐怕王伦早就没命了。不过,还有一种情况,王伦不会死。鲁智深打死邓龙,是因为这厮关闭寨门,不准鲁智深进山一步,而且,还在山下动起了手,惹恼了花和尚。王伦肯定不会像邓龙这样无情,也会像接待林冲、晁盖那样,将他迎上山,热情款待,然后打发金银送走这尊金佛。

鲁智深是个欺硬怕软的好汉,一定吃王伦这一套。假如不留鲁智深,智深便会发怒,将王伦赶下台,自己做寨主。鲁智深与林冲大不相同,绝对不会杀王伦这等弱小之人。于是,鲁智深要么做寨主,要么让王伦继续做寨主。如此一来,晁盖他们上山后,故事又当如何写呢?

所以,从故事情节发展而言,鲁智深上二龙山也是施耐庵精明的文本架构。何况,林冲刚出卖了鲁智深,鲁智深又去投奔,岂不是辱杀了这条好汉!


绿野萍踪01


这是鲁智深太够哥们了,太讲义气的表现。

试想,你老家的铁哥们在某牛批企业打工,你好赖也是个乡镇企业大风厂厂长,你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去投奔你那哥们吗?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制度,你自己当老板的,管理那套应该是大小企业雷同率有50%吧。

所以,鲁智深是个重情重义有担当的好哥们,就像朔爷的歌,朋友,当你有了好的归宿请你忘记我。



洛城红星


水泊梁山上的人是分成帮派的,鲁智深和林冲肯定不是一派人,他们两个性格不合。

鲁智深是何等爽快的人物,当初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做提辖的时候,只因听到金老汉父女二人遭受的不公便立刻决定拔刀相助,不仅为素不相识的父女两个出头,还把身上所有的银子拿出来给父女两个做盘缠。三拳打死镇关西,由于路见不平把自己的稳定工作丢了,只好亡命天涯。

在五台山出家的时候,鲁智深也是单纯爽利的性格,施老爷子有一段读来令人捧腹的描写:“话说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 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 事?”禅和子道:“善哉!”智深裸袖道:“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禅 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 上下肩禅和子都不睬他,由他自睡了。”想象一下人高马大的鲁智深躺在禅床上倒头便睡,鼾声如雷,瘦小的小和尚左推不动右推不动,想要叫醒他,鲁智深的回答却都是好吃的,和尚遇到吃货,也是有理说不清啊。

鲁智深来到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子,遇到几个无赖,二话没说,把领头的一脚踢进粪坑里面,还表演了倒拔垂杨柳的绝技,把小泼皮们吓得瞠目结舌。林冲遇到危险,鲁智深义无反顾地拔刀相助,一直送到牢城。后来桃花山下又打败小霸王周通,解了刘太公的危困。可以说心地善良、性格直爽的鲁智深一心都是为了别人,他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完全因为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上梁山的人。

所以当时鲁智深的师父才会说这个徒弟日后会修得圆满,因为外表粗鲁的鲁提辖真正有一颗佛心,他的存在就是要扶危济困超度他人,最终自己得到了完美的结局:坐化。

而反观林冲,和鲁智深真是天壤之别,作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可谓是不敢做不敢当,自己的妻子被别人调戏也只是忍气吞声心中愤懑,发配的路上受尽了两个公人的气,要不是鲁智深仗义相救早就一命呜呼了。

林冲到达沧州的时候,已经有人劝诫他要小心陆谦,但是他也就是怒气冲冲的拿刀找了几天就把这件事完全不放在心上,草料场失火林冲能够活命全靠侥幸。

最后走投无路投奔王伦的时候,林冲被百般刁难,依旧是忍气吞声,一腔怒火心中不敢表达出来,后来被智多星吴用用了激将法,脑袋一热不由分说杀了王伦。

等到高太尉率兵攻打梁山的时候,林冲并没有抓住机会为自己报仇雪恨,最后身染重病、肢体瘫痪,还是靠武松照料才走完生命的最后的历程。

纵观林冲的一生,就是特别憋屈的一生,虽然有的时候被别人一激干出点有血性的事,但是那都不是真实的林冲,真实的林冲就是懦弱无谋的人。

两相比较,高下立见,鲁智深和林冲没有办法成为生死之交,以林冲的性格,他是不会和任何人成为生死之交的,所以鲁智深不去投奔林冲就非常好理解了。




月轮皎皎


月淡风青,为您解题。

鲁智深和林冲关系很铁,这么铁的关系,不去投奔,有三点原因:两人脾气不对付;当时梁山王伦是老大。自己当老大多快活。下面一个一个说。

鲁智深和林冲分手后,相国寺回不去了,在十字坡被孙二娘差点做成包子,弄清楚后,张青孙二娘两口子给指了条路。二龙山宝珠寺是个好地方,可以去那入伙。无奈二龙山当家的邓龙不同意,又打不上去。山下遇着杨志,一起到曹正店里,得知林冲在梁山落脚。随后,用曹正的办法,和杨志一起,诈开寨门,杀死邓龙,夺取二龙山。

首先说,鲁智深和林冲脾气不对付。

帮忙和过日子不是一回事儿。鲁智深和林冲自从在东岳庙旁相国寺结拜之后,鲁智深便把林冲当成亲兄弟一样。林娘子被调戏。鲁智深带着一帮泼皮赶到帮忙,没想到林冲已经把事“平了”,放走了高衙内。鲁智深只能作罢。陆谦调走林冲,给高衙内制造机会,鲁智深想帮忙拾掇陆谦,林冲给拦下了。林冲被诬陷关进监牢。鲁智深在衙门周围找机会,发现陆谦和董超薛霸的交易。一路到野猪林。要结果两个解差的时候,林冲又给拦住了。直说问题不在解差,在高衙内。林冲的忍耐和鲁智深的仗义援手怎么都不能合拍。朋友之间帮帮忙,相互忍让一下还行,两个不对脾气的兄弟长期在一起共事儿,林冲能忍,鲁智深可忍不了。

其次,当时的梁山寨主还是王伦。

虽说山寨很大,可是王伦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林冲这样特别能忍耐的都不想留,要不是杨志去了,王伦感觉有人能制住林冲,是不会同意林冲上山的,可惜当时杨志不同意。王伦打错了算盘,也就找好了掘墓人。鲁智深不在乎落草为寇的名声,但是看不惯小气的人。比如李忠,卖药是给点银子抠抠索索也就罢了,都成了山寨之主的还是抠劲儿不改,在少华山要劫了道,再给鲁智深送行。看不惯,就把席上的金银酒杯卷走了。鲁智深都看不惯李忠这样扣扣索索的人,王伦那样心胸狭窄的能看得惯?

梁山上一个朋友,超级能忍,一个寨主,心胸狭窄。这样的地方,一向洒脱的洒家关西鲁智深怎么可能去?

第三,鲁智深自己是二龙山老大。

二龙山很小,远比不上水泊梁上。可是有句俗话,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在二龙山上随心所欲,和武松、杨志也投脾气。曹正、施恩、孙二娘、张青都听他的,山寨一片和谐。上下一条心,不比在梁山上看人脸色好?何况,依着王伦的脾气秉性,鲁智深不一定能上山呢。

从鲁智深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些经验。

一、 趁年轻,抓紧奋斗,取得自己的一片地盘。

二、 有朋友是好事,但是不能事事指望朋友,幸福还得靠自己。

三、 要想事业有成,不能只靠自己,还得有一个可靠的团队

鲁智深不去投奔林冲,就是这么回事。

我是月淡风青,喜欢悦读名著,关注我,一起来交流。


月淡风青


野猪林鲁智深和林冲分手之后,鲁智深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林冲还可以去沧州继续当囚徒,鲁智深却因为押解差役的告发彻底得罪了官府和高俅,只能亡命天涯。

这是林冲还没有上梁山,所以鲁智深还不能投奔他。鲁智深也没有投奔梁山。当时梁山首领是王伦,在江湖上名声并不显赫,鲁智深还想不到投奔梁山。

等林冲上了梁山以后,鲁智深更不会去投奔他了。江湖上的消息传的很快的,林冲受尽王伦的刁难才上的梁山鲁智深一定知道。鲁提辖多豪气的性格,怎么会去受白衣秀士的气,所以他不会去投奔梁山。


故纸汇


鲁智深在二龙山坐头把交椅本也快活自在、应接林冲入伙才是、耐梁山势大、才去梁山、宋江的招安目标是与很多英雄意愿相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