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躺”再現北京!切莫藉機撒歡兒,再忍忍

時隔38天,宜家北京線下門店3月8日恢復營業。


據報道,剛剛開門迎客,商場就人頭攢動,不僅出現顧客扎堆的現象,昔日飽受詬病的“宜家躺”也舊景重現。


“宜家躺”再現北京!切莫藉機撒歡兒,再忍忍


“宜家躺”由來已久,有部分顧客喜歡躺臥感受家居商品,甚至直接睡在樣板床或沙發上,場面多不雅觀。雖然商家並未禁止這種現象,但和衣而臥的“宜家躺”,往往讓其他消費者不忍直視,影響購物體驗。“宜家躺”本就不文明,防疫期間,這一行為更是平添隱患。


近日,隨著商場陸續開門營業,逛街購物的市民多了起來。雖然商家和消費者都有足夠的防控意識,但畢竟人群聚集,暗藏風險。為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議消費者在逛商超時購買足量,減少購買次數;理性的網友也會提前列好清單,“快準狠”一次性購物。


這邊是政府部門和市民對快速低頻購物的大力倡導和響應,另一邊怎麼能出現在商場四仰八叉、安然入睡的景象?宜家商場雖然定時消毒,但購物空間較為密閉,如今又迎來較大客流,惟有減少停留才是應對上策;再者,

“蹭睡一族”必定會影響床褥的潔淨,給病毒傳播以可乘之機,由此影響自己和其他傢俱體驗者的身體健康。


總之,到宜家這類的購物中心消費,應做好防護,買完即走,而不是任性躺臥,作高枕無憂狀。


銳評:

出門可以,切莫撒歡兒


自打今年春節開啟“戰疫”模式,大部分人已宅了近兩個月,煩悶是肯定的。尤其是習慣了都市繁華的人們,對 “寡淡”時光更是倍感煎熬。如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許多省市的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鎖定為“0”,大家盼著早日出門轉轉,實乃人之常情。


但個別商場人擠人的現象提醒我們,現在不能太放飛自我。出門購物可以,可眼見商場人多,為何不遵守排隊和乘梯的規定?明知病毒可接觸性傳播,為何還肆無忌憚地坐臥家居商品?至於那些其實並無購物計劃,只是“進來逛一逛”的人,就更顯任性了。一位消費者被採訪時的回應很具代表性——“大家都戴著口罩,防護到位了,也沒有那麼擔心。”


口罩成為出門的標配,確實證明人們的防護意識大大增強。但別忘了,戴口罩僅僅是一種基礎防護,沒有“一罩防百毒”的魔力。更何況,權威人士給出的防護建議是組合拳,大家不能記住了戴口罩,就忽視了少聚集,到頭來在“盲目自信”中讓病毒鑽了空子。


當然,這板子也不能只打在僥倖者身上,涉事的商場顯然有“溜肩膀”的嫌疑。北京早已要求公共場所落實“一米線”等措施,可總有超市商場以“管不了”為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平心而論,商家管“上帝”確實有點底氣不足,但非常時期當有非常之法,不能為了小賬不算大賬。


反觀那些做得好的公共場所,有的通過預約制控制客流總數,有的增派人手動態督導顧客購物排隊,有的選擇分散擺放熱門商品……總之,要想辦法終究是有的,關鍵取決於責任心。


“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經此一役,大家應對這句話理解得更加深刻。疫情是怎麼從點到面蔓延的?很大程度上,不就是源於一個個不起眼的疏忽、不在意的僥倖嗎?不過是一次發熱不就診,不過是一次發熱去聚會,不過是一次發現情況不上報……然而,病毒絕對“公平”,誰輕視了它,誰就要付出代價。


如今,世界防疫形勢嚴峻,中國的形勢之所以向好,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堅決態度。而這背後,是無數基層工作者的默默堅守,是舉國上下的巨大付出。即便不為自己考慮,僅從感謝他人付出、為國節約的角度,我們是不是也要延續“戰時”狀態?


輕敵是兵家大忌。跟病毒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敵人鬥爭,我們更要慎終如始。目前,疫情還有反覆的情況,尤其是別國情況都不樂觀,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北京面臨著輸入病例的挑戰,遠遠沒到放鬆的時候。即便是出現了零增長,按照專家的說法,也要再持續兩個14天的潛伏期,才能宣告疫情結束。


隨著復工復產、商圈回暖,大家可以適度出門,但切莫藉機撒歡兒。一起再忍忍,早點將病毒“悶”死,屆時出門肯定更暢快!

選自:北晚新視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