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躺”再现北京!切莫借机撒欢儿,再忍忍

时隔38天,宜家北京线下门店3月8日恢复营业。


据报道,刚刚开门迎客,商场就人头攒动,不仅出现顾客扎堆的现象,昔日饱受诟病的“宜家躺”也旧景重现。


“宜家躺”再现北京!切莫借机撒欢儿,再忍忍


“宜家躺”由来已久,有部分顾客喜欢躺卧感受家居商品,甚至直接睡在样板床或沙发上,场面多不雅观。虽然商家并未禁止这种现象,但和衣而卧的“宜家躺”,往往让其他消费者不忍直视,影响购物体验。“宜家躺”本就不文明,防疫期间,这一行为更是平添隐患。


近日,随着商场陆续开门营业,逛街购物的市民多了起来。虽然商家和消费者都有足够的防控意识,但毕竟人群聚集,暗藏风险。为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消费者在逛商超时购买足量,减少购买次数;理性的网友也会提前列好清单,“快准狠”一次性购物。


这边是政府部门和市民对快速低频购物的大力倡导和响应,另一边怎么能出现在商场四仰八叉、安然入睡的景象?宜家商场虽然定时消毒,但购物空间较为密闭,如今又迎来较大客流,惟有减少停留才是应对上策;再者,

“蹭睡一族”必定会影响床褥的洁净,给病毒传播以可乘之机,由此影响自己和其他家具体验者的身体健康。


总之,到宜家这类的购物中心消费,应做好防护,买完即走,而不是任性躺卧,作高枕无忧状。


锐评:

出门可以,切莫撒欢儿


自打今年春节开启“战疫”模式,大部分人已宅了近两个月,烦闷是肯定的。尤其是习惯了都市繁华的人们,对 “寡淡”时光更是倍感煎熬。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许多省市的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日锁定为“0”,大家盼着早日出门转转,实乃人之常情。


但个别商场人挤人的现象提醒我们,现在不能太放飞自我。出门购物可以,可眼见商场人多,为何不遵守排队和乘梯的规定?明知病毒可接触性传播,为何还肆无忌惮地坐卧家居商品?至于那些其实并无购物计划,只是“进来逛一逛”的人,就更显任性了。一位消费者被采访时的回应很具代表性——“大家都戴着口罩,防护到位了,也没有那么担心。”


口罩成为出门的标配,确实证明人们的防护意识大大增强。但别忘了,戴口罩仅仅是一种基础防护,没有“一罩防百毒”的魔力。更何况,权威人士给出的防护建议是组合拳,大家不能记住了戴口罩,就忽视了少聚集,到头来在“盲目自信”中让病毒钻了空子。


当然,这板子也不能只打在侥幸者身上,涉事的商场显然有“溜肩膀”的嫌疑。北京早已要求公共场所落实“一米线”等措施,可总有超市商场以“管不了”为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心而论,商家管“上帝”确实有点底气不足,但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法,不能为了小账不算大账。


反观那些做得好的公共场所,有的通过预约制控制客流总数,有的增派人手动态督导顾客购物排队,有的选择分散摆放热门商品……总之,要想办法终究是有的,关键取决于责任心。


“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经此一役,大家应对这句话理解得更加深刻。疫情是怎么从点到面蔓延的?很大程度上,不就是源于一个个不起眼的疏忽、不在意的侥幸吗?不过是一次发热不就诊,不过是一次发热去聚会,不过是一次发现情况不上报……然而,病毒绝对“公平”,谁轻视了它,谁就要付出代价。


如今,世界防疫形势严峻,中国的形势之所以向好,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坚决态度。而这背后,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的默默坚守,是举国上下的巨大付出。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仅从感谢他人付出、为国节约的角度,我们是不是也要延续“战时”状态?


轻敌是兵家大忌。跟病毒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斗争,我们更要慎终如始。目前,疫情还有反复的情况,尤其是别国情况都不乐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面临着输入病例的挑战,远远没到放松的时候。即便是出现了零增长,按照专家的说法,也要再持续两个14天的潜伏期,才能宣告疫情结束。


随着复工复产、商圈回暖,大家可以适度出门,但切莫借机撒欢儿。一起再忍忍,早点将病毒“闷”死,届时出门肯定更畅快!

选自:北晚新视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