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三,做数学时看题总是漏字、看错字,怎么办?

卜侠


水平差点,问题不大,漏条件就做不出来了,估计会再看一遍,水平够高,就比较麻烦,因为有可能把缺失的条件自行推导出来,太浪费时间了。训练的话,试试朗读,录音,然后再听,看看有规律性的东西吗?


dvcd


很多人把这种审题错误归为马虎大意,但是这并不仅仅的马虎二字就能概括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于学习方法有问题。

1、求速度、缺乏耐心、求快不求准;

2、追求答案、忽视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3、心理不重视、只看不写。

对于以上不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一些应对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很多同学做题马虎,首要原因是因为自负。经常看了一半题就觉得自己看懂了题意,其实不然。应该合理的分析了自己的优势,高考绝对不允许你这样失误的。

第二,增加读题次数。不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做题,每道题至少读三遍,一定要逐字的认真读,确保自己读的每个字在脑子里反应的都是正确的。

注意不要快读,这样会略过很多重要的信息,也可能脑子里反应的和读的不是一样的意思。

第三,专心做题,脑子里不要胡思乱想。经常有同学做题做着做着就去想别的事情了,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溜号,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适当给自己规定做题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注意并不是提高审题速度,一定要区分开),减少无效的做题时间,因为当我们强迫自己提速的时候往往会将精力更加集中在这个事情上,有一个词叫做“急中生智”,就是最好的解释。

第四,不要紧张,稳定情绪。如果做题时特别急躁,就会丧失冷静思考的能力。越是紧张,大脑越是会一片空白,很多同学开玩笑说,自己在语文默写题的时候,越着急脑子里蹦出来的就都是歌词。

这看起来很搞笑,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你需要让自己冷静、稳定下来,才能安静的思考问题。

 





郭勉世


孩子高三,做数学时看题总是漏字、看错,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改正这个缺点:

1.数学是占分比例很高的一科,审题不清做半天一分不得。做数学题时先改掉马虎的毛病,题目一定看清,不能我觉得怎样,要有耐心,注意力要集中,一定要认真,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前功尽弃、费力不讨好。

2.数学读题怕漏字,可以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可以在关键的字、词下面做个记号,读完题根据关键的字词去做,基本就不会出错。

3.把数学公式概念烂熟于心,所有的知识点自己总结,在大脑里织成一个大网,雷同的概念、字面接近的进行着重记录比对,读题时关键的字要格外用心,一字一顿就不会读错。

4.高三进入总复习阶段,把自己常犯错的地方用错题本进行记录,有时间就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复习,反复练习,时间久了看见类似问题就会条件反射,能直接抓住关键点,类似的题目不会再出错。

希望我的几点建议对你能有所帮助,祝面临高考的你尽快改掉自己的毛病,让数学成绩有质的提高。


普罗旺斯超姐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一、这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具体说一下,是孩子不会审题,因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学生专门对审题进行训练,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讲题中摸索出审题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因此,不要过多责怪孩子,和孩子一起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二、审题,在做题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道题,审题不清楚,后边所有的程序都是徒劳无功的,也就是说在做题过程中,审题的地位很高,在审题过程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审题不要求快,应该逐字逐句的读题,并做圈画标注,这个习惯很重要!!圈,圈住关键的、容易遗漏的、易混淆的,特别是一些限制性条件。画,画图可以帮助理解题意,比如函数问题经常需要利用图像去解答。标,主要是把图形的数据标明,比如AB的长时3等等,或者是表达式。注,注解题目的隐含信息,比如二次根式被开方数要≥0,分式分母不能为0等。

2.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可以减少失误,另外一个,减轻大脑工作负荷。圈、画、标、注的目的是把信息显示的纸上,有利于让眼睛容易看到。

3. 研究表明,大脑一般能同时处理4个信息,像电脑一样,你同时开几个程序,电脑自然会卡顿,所有的题目的已经条件或者中间结果尽量标出来,这样大脑就能更加快速的运转解决题目。

三、审题需要刻意去训练,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坚持按照要求去训练,两个周学生的审题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同时祝孩子高考胜利。



爱思考数学一杨雷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心态原因。

如果是从小就这样,那就是习惯不好,如果高三或者最近才出现,那可能和心态有关,另外,个人认为,如果只有数学一门学科这样,那除了心态上有些着急之外,还有对数学不够有把握的可能。

我看到题主提到是数学单科,那应该不是从小的习惯,而是和心态有关,到了高三,感觉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难免会有些急燥,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会在做题的时候影响专注力,越是担心越是出问题。还有一种可能,有的孩子有时候会自信过度,如果有这种情况,数学是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看不好题,因为我的孩子在初三的时候就是这样,对数学过于自信,反而导致不认真看题。

说到方法,建议试一试:

首先,心态的调整,在做题的时候,只是专注于每一道题目,不要去想结果,第二,可以抄题,在做题之前,在草稿纸上认真的抄一次题目,只抄题干的文字部分就可以。用心的认真的抄,一来抄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题意,二来也是一种调节心态的方法,让自己静下来,我的孩子初三的时候就用过这种方法,抄题干,中考的时候数学考了满分的。

个人建议,不防试试。


张彩云


高三的学生做题不认真,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小时候的学习习惯就没有养成,平常的做题技巧也没有人给予指导。养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理科的考试,看错题目会给考生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怎么样才能改变孩子读题时的惯性思维习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一些先进的学校特别注重孩子做题习惯,哪怕成绩不好,但是做题一定要认真。针对孩子现在做题时老是漏字错字的习惯,给你推荐一种纠正孩子的小方法。那就是“排序错乱法”。也就是你平常写一句话但是中间有一个词打乱顺序,让孩子去读,打破孩子的惯性思维能力。例如“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可以换成“培养一个好良的习惯”。每次孩子读错你就惩罚他一下,时间久了,孩子的惯性思维也会有所改变。

我曾经有一名学生也是这种情况,他的情况比你家孩子还要严重。不仅仅是数学,其他科目也一样这样,成绩本来就很优秀的他因为这个不好的习惯每次考试都会有失误。其中一次物理考试中,问题是让学生求“加速度”是多少?本来很简单的一道题,他硬是把“速度”算了出来。数学看不到小数点的情况经常有发生。

后看经过老师们的谈论,就让他用“错乱排序法”锻炼。每天老师给他写一段话,让他读。只要是读错一个词就罚抄作业十遍。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特别的别扭,大概过了半个月,他的这个习惯就改正了,所以对于打破惯性思维,这种方式还是很好用的。你可以让孩子试一试。

高中的学生,马上面临着高考。做题一定要看清题目,不能盲目自信。对于培养孩子的做题习惯方面,家长们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关注,那个时候纠正过来特别的容易。现在高中了,也能让他改过来,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星期久看点


注意别让孩子出现紧张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多点陪伴 少点谩骂

在数学老师们的教学中,总会发现一些孩子做数学题时老是看错题目,经常导致一些简单题丢分。不少家长认为,这并不要紧,这只不过是孩子粗心大意造成的,下次考试让孩子注意点就行。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这么简单。\r\r\r作为一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数学教学研究者,我对此曾进行了专门的研究。\r\r\r大部分家长可能认为, 容易出现这种错误的孩子,一般男孩居多,数学成绩中上的居多,性格急躁的居多。\r\r\r但我的研究发现,不少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经常出现这个问题。真正的学霸却很少出现这个问题。\r\r\r只不过,成绩差的孩子很少被关注被研究而已。\r\r\r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孩子,每次问他,数学考试考得如何,他总是回答说,感觉没有多大难度,几乎都做了。但每次成绩下来后,总是一个低于大家期望值的分数。把错题拿出来从新分析,他又马上恍然大悟。\r\r\r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究竟何在呢?重庆余老师公众号发现,从易到难,把题目看错有下面三种原因: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练习不够、对题目文字不敏感

三、不爱思考,没有养成分析考题意图的习惯


CFM游戏解说



农夫山泉有点田Z


这个问题,可能是两个方面。

近期发生:情绪问题是主要可能

不知道以前没有此种情况?如果只是近期发生。那很可能是孩子压力大导致的焦虑所致。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先抛开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放松放松。

运动、游戏,都是放松比较好的方式。高三的孩子,拼的不仅仅是脑力,更多是体力和心力。

切忌在这个时候,不断提醒孩子要认真,要好好看。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而一味的强调问题,其实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另一种“期待”——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接受了孩子就是粗心,就是会漏和错。

时常发生,最近更严重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大概率就是视觉统合能力不好导致的。

统合能力失调,不是小孩子的事么?没错,是儿童期统合能力发展过程中,过度不好,埋下了隐患,在当下的压力、疲惫状态下,显现出来了。问题很可能发生在学龄前后。

【视觉统合能力】通俗的说,是孩子看到一个东西,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输入、分析,然后调取对应的信息给予回应,并指挥肢体做出动作反应的能力。

如果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比如没看到,看少了,就是我们所说的统合能力失调。

统合能力失调可以训练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看了这个理论,就能明白,孩子没法识别,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的。

最近发展区,就像是孩子伸手够不到,但踮起脚尖或者轻轻跳一下就够到的那个高度,是孩子进步的最佳区域。

如何训练?

①用习惯来强化

遇到问题,虽然不要给予定论强调,但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法的。

比如,我们用笔指着一个个读,把关键词划出来(提前总结那些是常见关键词)。

②做一些辅助放松练习

孩子休息的时候,可以玩一玩找茬、这个是为了练习视觉吸取信息和大脑记录信息形成有规律的链接。当图片可以记忆细节后,再看字就会同理。

③在运动、吃饭或游戏后进行训练

国际脑科学专家洪兰教授曾指出,游戏是开启孩子智慧大脑的三把金钥匙之一。因为这个过程会激发孩子大脑中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让孩子兴奋和充满干劲,大脑的效率大幅提升,记忆效果和数量都会大大提高。

同时,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空腹的时候,也不利于大脑运转。

在孩子运动、吃饭或游戏后,静下来去突破那些难题,给出“正确做法”的刻意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是@娴聊成长,80后二胎老妈一枚,喜欢 研究游戏力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欢迎关注我,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娴聊成长


孩子高三了。做数学题老是看错数字,看错题,一方面与孩子天生的性情有关系。有些孩子从出生就是毛毛躁躁,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很用心。这是天生的遗传基因,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小没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冒昧的说一句。你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很少监督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天生是毛毛躁躁的性格,如果再加上从小又没有去认真监督纠正孩子的习惯,自然到孩子大了还是一样做事毛毛躁躁,学习上也就不够仔细,出现看错数字看错题目的情况。高三了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建议你们抓住最后的阶段。多关注一下孩子学习。平时多督促,无论是平时做事的细节上还是学习上都要随时提醒孩子。相信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定的作用,谢谢,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祈祷][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