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遒劲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公权书法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享年88岁。其父好子调。官至丹州期史,本后赠尚书右小射其兄柳公钟官全校左作制,大原尹,河东节度观察使公权自幼嗜学,12岁便能辞献,通络史,工海间,才思收捷,出口成章,尤以书法著称。31岁登进士科,又登博学宏调科。历官四明,曾任校书郎、左拾遭;工部尚书、太子少师等,人称“柳少师”。49岁无翰林停书学士。他以书人住,位至皇室侍书。

楷法遒劲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即朝廷专职书法老师,受到望上的敬重,文宗帝有“钟王复生,无以加焉”之脊。宜宗朝,曾御前书写,军容使西门季玄为之捧砚,枢密使崔巨源为之过笔,恩宠胜过当年翰林学士李白作乐府新词。柳公权于书法工楷、行书,尤以楷法知名。其书初学二王,后遍阅隋唐名家笔法,集欧、颜楷书之大成,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唐穆宗曾向柳公权问笔法,答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为法。”传为“笔谏”佳话。
楷法遒劲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公权是继颜氏之后唐代书坛的又一革新家。唐楷到了颜真卿本已发展至顶峰,后来书家几乎无路可走,独柳公权另辟蹊径,集众家之美于一身,尤其在用笔上狠下功夫。在家学基础上,初法颜真卿的宽博,继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宏,巧妙融和,遂以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又不断总结魏晋以来楷书发展变化的规律,克服二王及初唐诸家过于讲求姿媚的不足,终于创出不肥不瘦,用笔刚健挺拔、结构严谨峻爽,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柳体”。和颜真卿齐名。但过犹不及,大凡事物的发展都会如此。因为柳书从用笔到结体几近完美也使得韵味稍有不足,有板滞之嫌,使楷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楷法遒劲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柳公权传世作品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金刚经》《冯宿碑》《复东林寺碑》为代表,结体严谨平稳,字体小而灵巧,具有晋唐以来楷书的劲媚意趣:另一类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为代表,一变晋唐姿媚之风,创造出种峻厚中露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风格。后一类是柳氏的变法之作,以《玄秘塔碑》最为典型,是柳公权64岁的作品,保存完好,现藏西安碑林。此碑字画挺朗劲拔,结体精密紧凑,用笔斩钉截铁,结字紧凑,重心偏左上,神清气爽,为后世所称誉,被列人楷书人门的最佳范本之一。《神策军碑》用笔似更厚实,如军旅列阵,森严威武,不可侵犯。


楷法遒劲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除楷书佳作外,柳公权尚有行草书墨迹《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有学者认为是宋代临本遗存。此帖意态自然,字势逍迈,线条沉着,却能神采飞扬。该帖墨色淡雅,前四行用笔苍劲、雄厚,字形大小相间,纵横交错;后三行笔渐细制,风神稍逊,但仍可与李白的《上阳台》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行草书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