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我的前同事小K,最近很苦恼,马上要换城市的他面临一个问题——家里的一堆纪念币怎么办。

这些纪念币全都是他在2015年股灾过后入手的。

原本在券商工作的他,在2015年股灾过后,由于市场进入熊市,券商工作量骤减,于是转而开始研究其他投资产品。

恰逢2015年11月,为了迎接2016年猴年,第一版猴票的设计者黄永玉再次出山,设计了第四版猴票《丙申年》。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第四版生肖猴票

对此,各大财经新闻和投资论坛争相报道,并且拿出历年生肖猴票的表现作参考:

第一版生肖猴票

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庚申年猴票,发行量500万枚,票面8分,大版80枚,目前的市场价在120万元左右;

第二版生肖猴票

1992年1月5日发行的壬申年猴票,发行量2.04亿枚,票面20分/50分,大版32枚,目前的市场价在300元左右,涨幅约13倍;

第三版生肖猴票

2004年1月5日发行的甲申年猴票,发行量180万枚,票面80分,小版目前的市场价400元左右,大版在1000元左右,涨幅约80倍。

嗯,看起来似乎很不错。

顺着猴票这个产品,深入邮币卡领域后,还发现了当年央行发行的航天钞。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对于纪念币投资,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在2011年的泓盛秋拍“新中国金银币专场”中,一套1984熊猫金质样纪念币币(共5枚),以750万元价格成交。

有了这些成功案例在前,小K开始对猴票与航天钞的未来升值空间充满了想象。

于是小K决定买一点试试水。

等到小K来到银行后,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哟呵,还挺抢手。

怎么办?

更要买了啊。

原本只准备买一套的小K,临时加仓,再多买几套!

当天小K满载而归,拎着2兜航天钞、猴票走出了银行的大门。

如今2019年了,小K发财了吗?

并没有。

在入手邮币卡投资品后,小K开始交学费了。

首先,稀缺性。

在投资猴票与航天钞之前,小K忽略了一个重要数据——发行量。

决定一个收藏品价值的,往往是它的稀缺性。

比如,2004年的第三版猴票明明发行更晚,却比1992年的第二版猴票贵,就是因为第三版猴票的发行数量更少,只发行了180万枚。而第二版猴票发行了2.04亿枚。

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啊。

而到2016年结束,航天钞的总发行量为3亿纸币+1亿硬币,猴票发行量为7499.66万套。

庞大的发行数量严重降低了它们的稀缺性。

其次,流通性。

在投资猴票和航天钞之前,小K经常在各种新闻和分享帖中看到某某纪念币卖出了多少多少钱。

然而等真正入手之后,小K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有价无市。

比如,航天钞在2019年的价格在120元左右,然而,如果小K想卖掉,能找到的平台长这样: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或者长这样: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甚至是闲鱼二手交易平台: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比起小K更为熟悉的股票,邮币卡的流动性十分受限,没有一个大型的买卖交易场所。

零零散散,必须自己费心费力的展示产品,和买家来回讨价还价,最后还不一定能全仓卖出。

像小K的一位银行出身的同事这样,一下子弄了几捆,没有渠道可以全部消化,最后只能存回银行了事。

邮币卡值得投资吗?

最后,定价权。

然而无论在哪个平台上,有一点很明确,就是邮币卡属于买方市场而不是卖方市场,能不能卖出去,卖多少钱,往往不是卖家说了算,而是买家说了算。

许多关于邮币卡的新闻报道往往会用到【市场价】这个词,但这其实极其不准确。

邮币卡没有市场价,只有成交价。

正如股票每一天的每一秒,成交价格都会不一样,市场永远处于变化中。

很多邮币卡投资者会像小K一样,在入坑前盲目的陷入第一版猴票120万市场价的热血中。

然而如果小K拿着第一版猴票想要卖到120万,往往只能在拍卖行进行。

正如《一锤定音》类的鉴宝节目一样,一件藏品的市场价往往只是个参考,能卖出多少还是要看买家出价。

如果无人出价,商品最后就会流拍,即无人购买的下场。

所以,邮币卡这种产品,从投资的角度而言:

1、发行量不受投资者控制。

2、流动性不受投资者控制。

3、成交价不受投资者控制。

不仅如此,和其他投资品,比如房产、股票、保单、名画这些投资品比起来,邮币卡连抵押贷款的功能也没有。

从这个角度看,邮币卡并不具备金融品的属性,最多只能算收藏品

邮币卡想要升值,大概只能靠它成为古董的那一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