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雙瞳四目”與其造字傳說有關?

在我國的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造字的倉頡更是功不可沒。倉頡又作“蒼頡”,相傳其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而且他還擁有重瞳,重瞳也稱重華、雙瞳,表示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分為雙目重瞳和一目重瞳。

我國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只有八個人:倉頡、虞舜、重耳等人,而在上古神話裡記載有重瞳的人一般都是聖人,“龍顏四目,生有睿德”。不過按照現代醫學解釋,這種情況屬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但並不影響光束進來,又叫對子眼。

倉頡“雙瞳四目”與其造字傳說有關?

民間傳說他的重瞳跟他的造字有關。相傳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最初他用祖傳的結繩記事的辦法替黃帝記載事物,可是時間一長,隨著需要記載的數目和事情變多,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連他自己也忘記了。於是他整日整夜地想辦法,想要造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用來記述和表達。

而這個故事還有著兩種不同的版本,一是:他為了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直到有一天,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他面前,而這東西上面有一個蹄印。

他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因此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等等造出許多象形字來。

由於初期造字並不多,不夠使用,倉頡焦急至極,竟然又急出了一雙眼睛,一張面孔上長了四隻眼,後來字逐漸變多,為了叫起來方便,他給這些符號取了名字,稱為“字”。再後來是這些象形字到了黃帝手裡,其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起來。

倉頡“雙瞳四目”與其造字傳說有關?

二是: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他問辨認的依據,老人說是看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而他也靈機一動,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其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了就這樣形成了文字。後來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造字就沒有那麼認真了,黃帝知道後就召來部落裡最年長的人商量對策。

老人見到了黃帝知道這事以後,思考了一下就去他教學的地方找他。在教學結束其他人都走了以後,老人從他教學的字中找出了他造字的差錯,他這時才發現自己犯了大錯,可是如今也沒有辦法去到部落更改,他對自己的行為悔恨不已。

倉頡“雙瞳四目”與其造字傳說有關?

老人這個時候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你做了一件極大的好事,後世人們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自大啊!”從此以後,他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要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只有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因此,民間有不同的說法,不過人們可能更願意相信是因為急於造字而發生的改變。《淮南子·本經訓》還記載說:“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韓非子》等古代典籍裡也有關於倉頡造字的記載。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不過後來很多史學家對他的身份和造字產生了一定的爭議,但是對於其雙目四瞳甚少有談及和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