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有茨:安分守己,小民不要谈政治

《诗经》中有《墙有茨》一首,启示小民位卑不要谈政治。

原诗:

墙有茨(蒺藜,果实有刺),不可埽(sǎo,扫除)也。

中冓(gōu,宫室内部)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消除)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详述)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捆扎)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宣扬)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头长满蒺藜,不要扫去呀。宫中之事,不可向外人说。要说出来,太丑陋了。

墙头长满蒺藜,不要除去呀。宫中之事,不能细说呀。要是细说,说不完的。

墙头长满蔡黎,不要捆扎呀。宫中之事,不能宣扬呀。要是宣扬,太耻辱了。

墙有茨:安分守己,小民不要谈政治

墙头的蒺藜看着很不舒服,但不要清除,因为它带刺,会扎人。如同皇室,藏污纳垢之地,有太多丑陋不堪之事,不能说出来,说出来让人脸红,太丢人了!诗歌明显讥讽卫国统治者的荒淫腐烂生活。宫中之事,不仅不能宣扬,而且说也说不完,越描越黑,所以不如不说。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卫人讽刺公子顽与其继母私通。朱熹《诗集传》也说此诗“言闺中之事,皆丑恶而不可言”。

此诗在内容上与《邶风•新台》承接。《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惠公(卫宣公强娶了宣姜,生二子,小儿子后们即位为卫惠公)即位时,齐国为保持齐、卫两国间的姻亲关系,强迫公子顽(卫昭伯,伋之弟)与他的后母,即宣姜乱伦,还生了三子二女。虽然是为了巩固国家安危,但毕竟属于乱伦,如朱熹所言“其污甚矣”。所以卫人对此秽行不齿,作诗以刺之。

卫国的宫室也真够乱的。比如卫宣公,极其淫乱好色,他与母妃夷姜私通生下太子伋,后来又抢了太子伋的未婚妻宣姜。宣姜也不是个好女子。她设计杀死了太子伋,让自己的小儿子朔即位)即卫惠公)。后来,她又与宣公的另一个儿子顽乱伦。真是乱透了。所以卫国人都不想谈宫闱之事,因为太丢人了。

这宫闱之事,不只是色情,更伴着权力之争,充满阴谋诡计,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的。这卫国的权贵阶层,不仅相互渔猎,相互利用,而且相互争斗,相互倾轧。太子伋和公子寿倒是人品不错,为国而死,但他们都是父母乱伦的结果。所以说,卫国这宫里,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墙有茨:安分守己,小民不要谈政治

看来,宫中的权色之争由来已久,人们所说的“臭汉脏唐”,也是权欲乱伦之极。当权者们都是一副冠冕堂皇,道貌岸然,让人心生敬畏。但其实在他们雍荣庄严的外表下,隐藏着丑恶的灵魂。他们华丽的外表,其实是掩盖其丑陋灵魂的遮羞布。所以,聪明人不会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

高墙大院和豪门巨户里,深不可测,看去富丽,实为藏污纳垢之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屋高堂下,不知有多少肮脏的交易!所以,他们的华堂里,如果没了人,是极其冷清阴森的。

墙有茨:安分守己,小民不要谈政治

当权者高高在上,堂皇威严,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管理亿万百姓,但他们自己其实并不受这规则束缚,过着混乱的生活:争权夺利,目无法纪,暗杀、乱伦等等,时刻在他们中间发生发生。所以,他们的生活,良民们不羡慕。

中国历来是政治治国,当权者要求全民讲政治,向集权看齐,但并不鼓励百姓自由地谈论政治,高层内部的事儿也晦莫如深。中国百姓也历来明智,明白祸从口出,难得糊涂,不谈政治,安分守己,不越雷池半步,乐当顺民。这是自保,也因为知道上面很多事,是不能讲的秘密。

政治是敏感话题,是带刺的蒺藜。不谈政治,或许是中国百姓历来的政治。

墙有茨:安分守己,小民不要谈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