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文|林語菡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2017年5月,《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熱!狂攬12.95億驚人票房,堪稱又一部印度神作!

作為本片的出品人、製片人、主演,阿米爾·汗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他的認知。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有人說,阿米爾·汗的電影總是在抨擊社會最骨感的現象,就像一把尖刀一樣捅在人們的思想深處,明知道很痛,但依然忍不住想看。

在他的電影裡,我們能看到他對各種社會問題的拷問,直擊社會的痛處。

《三傻大鬧寶萊塢》,用幽默諷刺的手法,探討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填鴨式”教育制度。

《我的個神啊》,同樣用看似詼諧的電影語言,深刻揭示了當今世界,宗教衝突問題。

《摔跤吧!爸爸》,通過男性視角,向我們展現了印度女孩無比艱難的成長環境。

......

在他的身上,有一種電影人的獨特魅力:匠心如山。

對很多中國觀眾來說,他就代表了印度電影,也代表了印度文化的輸出。

最重要的是,他一直都在努力,改變整個國家。

就是這樣一位充社會責任感的國寶級電影人,在印度,卻有人讓他“滾出印度”。

為什麼?阿米爾·汗到底觸及到了哪些人的痛處?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阿米爾·汗還在上大學時,跟他同學一起拍了一部,看起來像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電影短片——《偏執狂》。

正是這次嘗試,讓阿米爾·汗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反對的決定——輟學從影。

他決定傾盡所有,用電影裡的故事去影響社會。

2001年,阿米爾·汗迎來了自己電影事業的第二個轉折點!

由他擔任製片人,並主演的《印度往事》,榮獲Zee Cine獎最佳男主角獎,還獲得了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在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印度往事》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50部影片,一舉獲得“最受歡迎影片獎”。

《印度往事》登上了英國“十佳電影排行榜”,之後又登上BBC的“人生必看50部電影”榜單,而且是唯一一部上榜的印度電影。

這部看似簡單的電影,卻一直在不停地挖掘人性,發現人性;找回人性

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的印度,人們養活自己都困難,卻還要向英方上交雙倍苛捐雜稅。

百姓悽苦,民不聊生。

那種壓抑跟絕望,人們眼中的淚水,彷彿都要從屏幕中溢出來。

就在村民們絕望到崩潰之時,一個勇敢的青年——拉凡,接受了英方統領發起的板球比賽的挑戰。

這不僅是一場球賽,更是一場賭注;一場揭竿而起的反抗。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影片結尾,阿米爾·汗飾演的拉凡以螳臂之力,完成了根本不可能勝利的挑戰,振奮印度。

這部長達3小時以上的印度電影,不僅對阿米爾·汗本人,還對電影事業,產生了里程碑式的意義。

《印度往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印度電影兩件事:同期錄音,所有演員一次只能拍一部電影。

這部影片在無比偏僻的普傑連續拍攝了6個月,所有演員都不可能跨戲,一次只能拍攝這一部電影。

阿米爾·汗意識到同期聲的優勢,他第一次將這一想法運用到了《印度往事》的拍攝中。

《印度往事》開啟了印度電影走向世界的新徵程。

在《印度往事》之前,印度電影都只挑選具有歐美系統的印度演員,而阿米爾·汗卻選擇了專業的英國演員。

是他,踏出了印度電影創新的第一步。

板球比賽作為《印度往事》這部電影中的高潮部分,拍攝過程無比艱辛,一個鏡頭要重複無數次。

正是阿米爾·汗與團隊的“死磕”精神,《印度往事》裡的這場板球賽,為印度電影界創造了永恆經典的銀幕賽事。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阿米爾·汗用這部無限正能量的電影告訴我們:如果你對別人的決定不滿,你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抱怨兩句,然後忽略它,活下去,忍受它;另一個就是你扛起責任去改變它。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之前,在網上讀到過這樣一段話:現實中有很多不公平,有人選擇一味地抱怨,有人選擇一笑了之,但也有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雖然周圍的人都不看好,但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堅持鑿出了那麼一點點光亮,讓後來的同道之人有方向可尋,這就是我理解的了不起。

改變世界不用大刀闊斧,一個個小碎步依然可以光芒萬丈。

2012年,由阿米爾·汗主持的《真相訪談》,尖銳地揭露了印度的各種社會問題,節目剛開播,便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印度引起強烈反響。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比如第一集的 “墮胎殺嬰”現象,足以讓印度某些高層人士直冒冷汗。

一個印度女人檢查出來肚子裡懷的是女兒,可能面臨這些危險:被丈夫強制墮胎,被丈夫聯合醫生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墮胎;被毆打流產。

一個印度女人生下女兒之後,將面臨的危險是:被丈夫隨意毆打,被丈夫家人辱罵;毆打辱罵後,被離婚並帶走女兒!

《侶行》這檔節目的主人公夫婦,在印度時,親眼見證了慘無人道的一幕。

印度某村莊的一個孕婦生下女孩後,連臍帶都沒剪,就被親生父親直接扔進水盆裡溺死。

《侶行》主人公夫婦無比震驚,也許這輩子他們都難以忘記這樣的場景,但對於印度人來說,這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正常。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社會底層,甚至在高層知識分子家中,也時有發生。

有一位西方學者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中國允許自由移民,將會有2億印度女人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中國。

在做《真相訪談》這檔節目時,身邊有很多朋友勸阿米爾·汗:你做這些對自己根本沒好處,還會引起民眾方反感,降低你的人氣。

對此,阿米爾汗這樣說道: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從影生涯,但是,生而為人,我確實更關心我祖國的現狀,以及我同胞們的處境。

這是一種選擇,不是我們的義務,但是如果我們想這樣,是可以做到的。

《真相訪談》節目的開篇寄語,將阿米爾·汗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展露無遺:我想討論一些關係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有時我會想,幹嘛要去思考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情呢?我的生活幸福美滿,別人的苦難與我何干呢?但是它確有干係。

因為我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一連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聯繫在一起,一呼一吸中,體會心中的共鳴。我無心激化矛盾,只為能改變這個時代。

無論是誰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

在節目裡,阿米爾·汗不但和嘉賓一起探討消除社會弊病的政策、措施,組織慈善活動,而且還時刻提醒著每一個普通人:“我”可以做什麼?

在探討“虐待兒童”這一集播出後,阿米爾·汗獲邀到國會作證,成功令國會通過“保護兒童法案”。

正如他在《芭薩提的顏色》中所說的:抱怨沒有用,只有付出行動,才能改變國家。

因為《真相訪談》這檔節目,阿米爾·汗接到過無數個恐嚇電話。

但他依然用自己作為明星的影響力,去拯救那些還生活在水生火熱當中的人們,去追尋、去解決社會問題存在的根源。

阿米爾·汗就像現代作家扎西拉姆·多多在《空谷之聲》中寫道的那樣:縱然如冰凍三尺的河流,仍努力反射著陽光;縱然出三界如風,仍不捨眾生,頻頻顧盼。

2012年,《時代》雜誌這樣評阿米爾·汗:一個演員,能改變一個國家嗎?

阿米爾·汗用他的電影,用他的《真相訪談》,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時代》雜誌稱阿米爾·汗為“印度良心”,還將他評選為2013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 之一。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知乎上有網友這樣評價阿米爾·汗:他真正的偉大,並不在電影,而是做了《真相訪談》這檔舉世震驚的脫口秀。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作為電影人,阿米爾·汗為電影傾盡所有;作為公民,他為社會盡他所能。

眾所周知,印度正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水資源危機。

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這檔節目中,探討得出,造成水資源匱乏的原因,主要是汙染、浪費、儲水意識薄弱等等。

找到缺水原因後的阿米爾·汗,為了幫助印度解決水資源問題,開始傾盡心力,多方奔走。

阿米爾·汗和他的妻子基蘭·拉奧,帶著《真相訪談》團隊,為了培養公眾重視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他們走遍了上千個村莊。

他們夫妻兩人不僅提供義務勞動,錄製了關於水資源主題的電視節目,向人們宣傳怎樣合理用水,以便從源頭解決問題。

同時,阿米爾·汗還和帕尼基金會,一起參與對抗印度農村遭遇的乾旱。

一開始,基金會只是從阿米爾·汗的老家,孟買馬哈拉施特拉邦開展工作,但不到一個月內,就有將近2萬名志願者參與進來。

阿米爾·汗帶著這些志願者們去到不同的村莊,即使在地表溫度高達45℃的情況下,阿米爾·汗依然堅持跟志願者們一起挖水渠。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實在累得不行了,也僅僅只休息15秒鐘左右,然後繼續揮舞著鋤頭加入“戰鬥”。

這個項目,阿米爾·汗已持續了6年多,已經幫助幾百個村莊解決了水資源匱乏問題。

阿米爾·汗表示:雖然,拍電影,做節目,是我一生的追求,但是,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才是我最想做的。

在《魯豫有約一日行》這檔節目中,他立志要走完印度4000多個村莊。

對於一位國際巨星來說,他想的不是怎麼賺取更多的名利,而是身體力行地扛起了自己的那份責任。

阿米爾·汗就像中國古代那群以詩言志的詩人。

他們有理想,有志向,似乎總想通過自己去改變些什麼。

在知乎上有人問:如何評價阿米爾·汗·?

其中的高贊回答這樣寫道:我對閣下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有人說,阿米爾·汗不只是單純地做公益,他就像一盞明燈,從精神上指引人們迫切需要的方向,從而改變。

他代表著一種獨立自由,勇敢變革的精神力量。

部分資料來源:《阿米爾·汗我行我素》

他本是貴族出生,卻要為貧民發聲,甚至被罵“滾出印度”也不後悔

【排版|匆匆 審核|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阿米爾·汗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