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提到二战德军士兵,很多军迷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一身笔挺的原野灰制服,头顶经典的M35钢盔,手持一支如今在吃鸡游戏里大红大紫的毛瑟98K步枪,腰里插上一枚绰号"马铃薯捣碎器"的M24长柄手榴弹,胸前再挂上一枚造型朴素的铁十字勋章。其实,二战中德国军人的形象并不仅限于此,根据时期、作战区域、所属兵种和岗位的不同,德军官兵的着装和武器装备会有很多变化,本文将通过对10幅二战德军兵人模型封绘的解读呈现战争时期德军官兵的形象变迁。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二战初期德军步兵群像

这幅彩绘再现了1939年到1940年战争初期的德国陆军步兵班组的形象,原野灰M1936型野战服搭配两侧带有盔徽的M35型钢盔,脚上为黑色长筒行军靴。步兵标准的个人装具包括黑色皮革Y形背带、金属带扣腰带、黑色皮革步枪弹药盒,以及工兵铲、防毒面具、水壶和杂物袋等。德军步兵的标准武器包括毛瑟98K步枪、MP38/40冲锋枪、MG34通用机枪和M24长柄手榴弹等。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二战中期德军步兵群像

这幅彩绘表现了1941年至1942年在东线作战的德国陆军步兵班组,其制服着装、单兵装具和武器相比战争初期变化不大,位于中央的中士班长只携带了一个三联冲锋枪弹匣包,另一侧则是P38手枪枪套,他还同时携带了望远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两位军人(中间的军士班长和右下角的士兵)在制服上衣第二颗纽扣的扣眼上佩戴了二级铁十字勋章的勋带,非常醒目,这表明他们都是曾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老兵。经历了波兰战役、西欧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的战火淬炼,德军步兵在经验、作战技巧和士气方面都达到了巅峰状态。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二战中期德军机枪组群像

众所周知,二战德军步兵火力体系的支柱是以高射速著称的M34/MG42通用机枪,后者被称为"希特勒电锯"。这幅彩绘描绘了战争中期德军五人机枪组的形象,包括一名机枪班长(配备MP40冲锋枪、帆布弹匣袋和望远镜)、一名正射手(肩扛MG42机枪,配备一支手枪)、一名副射手(背负重机枪三脚架,配备一支手枪)和两名弹药手(配备毛瑟98K步兵,携带250发弹药箱)。在这幅群像中,所有人都身穿M1943型野战服,其设计相比M1936型简化,材料品质也相应下降,最主要的区别是取消了深绿色衣领,此外长筒行军靴也更换为更轻便的矮腰短靴。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德军基层指挥官群像

二战德军战斗力之所以强大,一支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和主动精神的军官队伍是重要因素之一。秉承自普鲁士时代传承下来的深厚传统和以总参谋部制度为中心的指挥和军官培养体系,尤其是魏玛时期"十万国防军"的卧薪尝胆,为二战德军准备了一个世界顶尖水准的指挥领导团队。

这幅彩绘生动再现了德军基层指挥官的形象:群像中央身穿军大衣、手持地图的军官及其右手边拿着文件夹的军官代表了德军营团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群像右侧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的中尉军官则是身先士卒的连排级指挥官的形象,胸前的一级铁十字勋章、步兵突击章和战伤勋章都表明了他的战斗履历和勇敢精神;群像左下角是一位摆弄手枪的高级军士,衣领上的骑士十字勋章彰显了他的战功,军士是德军前线指挥体系的重要衔接环节,也是激发基层士兵战斗力的核心所在;群像右下角手持野战电话的传令兵凸显出作战指挥链中通信能力的重要性。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德军野战宪兵群像

在德国军队中,负责维持军纪和部队秩序、管理军事交通和负责后方安保的宪兵部队被称为"链狗",他们具有极大的权力,被其他部队所惧怕甚至憎恶,但他们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德军宪兵最明显的外在标志就是橙色兵种色、左臂上的宪兵袖带和臂章以及造型独特的月牙形胸牌,他们身穿标准的原野灰制服,配备手枪、冲锋枪、步枪等轻武器,经过训练的军犬对他们的执勤也颇有帮助。德军宪兵部队的成员最初多从和平时期的警察部队中招募,后来为了提高执法时的权威性,也会从前线部队抽调有战功的官兵充实到宪兵当中,比如群像中央的宪兵上尉就是一位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德国非洲军步兵群像

由"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统率的非洲军是二战最富传奇色彩的德军精锐之一,在1941年至1942年,这支以第15、21装甲师为核心的部队成为撬动北非战局胜负天平的杠杆,险些饮马尼罗河。这幅彩绘表现了在北非战场作战的德军步兵,他们使用的武器和基本装具与欧洲大陆的德军并无不同,在着装上身穿特制的热带制服,其设计源于一战时期德属东非殖民地部队的服装,颜色其实是橄榄绿色,但在强光、沙尘的影响下褪色、蒙尘,变成更符合沙漠背景的黄褐色。非洲军初期使用的高腰系带野战靴采用帆布和皮面混搭,后来被更方便的帆布皮面短靴取代。在沙尘飞扬的沙漠战场上,防风眼镜是一件非常有用的装备。非洲军最具标志性的服饰则是佩戴于右臂袖口的非洲军袖带。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非洲军空军高射炮兵群像

德国88毫米高射炮作为反坦克武器的名声要比它作为防空武器的本职角色更响亮,而这项声誉正是由于隆美尔在战场上的即兴发挥而成就的。在北非战场上,德军88毫米高射炮一直是"沙漠之狐"最为倚重的"坦克杀手",这幅群像展现了配属非洲军的德国空军高炮部队的炮组群像,其中呈现了炮组指挥官、测距手、装填手等炮组成员的形象,以及炮队镜、测距仪等炮瞄观测器材。和非洲军的陆军官兵一样,这些空军人员也身穿热带制服,佩戴空军标志,值得注意的是群像左上角的空军上尉佩戴了一顶空军制式的蓝灰色船形帽,这种混搭风格的着装在非洲军中并不少见。右下角的装填手在右手上戴着隔热手套,双手托起一枚88毫米炮弹,准备随时装弹上膛。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德军装甲部队车组群像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并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国家,在1939年到1941年间以"闪电战"横扫欧陆,震惊世界,也由此奠定了德国装甲兵作为军中翘楚的精英地位。在1935年德国陆军组建首批三个装甲师的同时,也推出了全新的装甲兵制服,其设计即考虑到车组成员的特殊工作环境,也显现出这一新兴兵种的独特气质。德军装甲兵制服为黑色,以减少车内油污对制服外观的影响,由大翻领短夹克式上衣和宽松长裤组成,搭配黑色短靴。最初,德军装甲兵佩戴一种带衬里的黑色贝雷帽,但在1941年后逐渐被船形帽或软顶大檐帽所取代。除了黑色制服外,德军装甲兵还佩戴特殊的兵种领章,采用粉红色兵种镶边和德国精锐部队的传统标志——银色髑髅。德军装甲兵制服被认为是最帅气的德军军服之一,后来突击炮部队也采用了同款制服,但颜色改为灰色。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战争后期德军步兵群像

战争后期的德军步兵无论着装还是武器,与战争前期相比都出现了不少变化,这幅彩绘表现了战争后期德军步兵在冬季作战时的典型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由山地帽发展而来的M1943型野战帽(群像左上角机枪手佩戴)成为德军最普遍的制式军帽,此外还配发了双面迷彩作战服,其中一面为适合冬季雪地环境的白色,另一面为适应春夏植被背景的碎片迷彩,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德军步兵在冬季仍穿着原野灰色军大衣。在武器方面,MG42机枪依然是最主要火力输出者,但新问世的StG44突击步枪(群像右下角军官携带的武器)大幅强化了德军普通步兵的单兵火力,但是装备数量较少。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战争后期党卫军掷弹兵群像

素有"黑色闪电"之称的德国武装党卫军从诞生之初就表现出与德国传统军队迥然不同的特征,高度狂热的战斗精神,不畏生死的蛮勇作风,冷酷残忍的行为方式,使之成为一支令人恐惧的力量。这幅彩绘展现了战争后期党卫军掷弹兵的着装和装备,所有人都身穿迷彩野战服或在普通野战服外套上迷彩罩衫,迷彩图案为党卫军特有的斑点或斑纹迷彩,部分人员在钢盔上套以迷彩盔罩,进一步强化伪装效果。在武器装备方面,除MG 42机枪外,步兵单兵武器升级为StG 44突击步枪和G43半自动步枪,火力密度较之前毛瑟98K和MP38/40的组合大幅增强,同时还配备了"铁拳"反坦克火箭弹,强化了对装甲目标的打击能力,可以说是二战时期最强的步兵火力组合。如果上述作战服装和武器装备能够提早列装普及,无疑将使德军在战场上赢得更大的优势。

文章最后,奉上两幅卡通化德军机枪手漫画,分别是陆军MG 34机枪手和党卫军ZB 26机枪手,希望各位喜欢。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画家还原的二战德军群像:从步兵到装甲兵,精锐德军原来如此炼成

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官(ID:PanzerCS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