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概述(1)-從上古時期到西周

從上古時期到西周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經歷過很多朝代,這些朝代不僅有更迭關係,也有並存和分立關係。為了讓大家對我國的歷史有個基本瞭解,本文就簡單梳理一下中國上古時期到西周時期的歷史脈絡。

【五帝】

對於中華文明的開端,史書中比較統一的看法是始於五帝。五帝時期實際上還處於上古時代,所謂的五帝大概就意味著最強大部落的首領。關於五帝的名稱和說法,不同史書有不同的說法,以《史記》來說,五帝從前到後分別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即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

【夏朝】

夏朝是我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朝代,帝舜時期黃河發大水,以夏禹治水,最後將君主的位置禪讓給了夏禹,這就是夏朝的開始。夏禹以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打算繼續實行禪讓制。結果夏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反倒繼承了君主位。史書中一說夏啟受臣民擁戴,直接繼承了君主位;另一說夏啟和伯益開戰,最終獲得了勝利。

此後部落首領位置由“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即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叫夏桀,此時夏氏內憂外患,夏桀自己還貪圖享樂並連續對外征戰,終於招致了其它部落的不滿。大約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族部落在首領湯的帶領下,擊敗了夏桀,夏朝滅亡。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商朝建立後,國都進行了多次遷移,直到商朝的第十九位君主盤庚,將國都遷移至殷(今河南安陽),國都才穩定下來,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朝殷商。

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叫做帝辛,又稱紂王,此人喜歡殺人喝酒淫樂,終於引起天下人的不滿。商朝冊封為西伯的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帶領周國不斷擴充實力,他死後兒子姬發繼承了王位(史稱周武王),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擊敗了殷紂王,成立了周王朝。

【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周朝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歷史階段,它的很多制度都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是分封制,既周王室把一些疆域分封給諸侯,諸侯及其後代按時向周王室進貢以完成義務,這就是“封建”二字的原始含義;二是宗法制,規定了宗廟制度、族墓制度、姓氏名字制度、婚姻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等;三是禮樂制,通過舉行各種禮來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係。

當然,封建朝代總有衰亡的時候,在公元前771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一個叫做犬戎的蠻夷部落殺死,一些諸侯國於是立周幽王兒子為周平王。由於周朝的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離各蠻夷部落太近,且此時的周朝也沒什麼力量守護國都,周平王將國都轉移到了鎬京東南方的洛邑(今河南洛陽)。

因此,人們將周文王到周幽王時期稱為西周,這時的周國擁有對天下的控制權;將周平王東遷以後的時期稱為東周,周國自此只擁有天子的名義而無實際控制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