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手里小黑的机器不少,X系列用过很过,留下来的不多,只有X41s,X61、X230、X390这几款了,X1c不算好!之前有空拍了一些照片,整理出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既然要做X61和X390的对比,索性将我收藏的X41(高分、改了SSD和全新外壳)也翻出来一起做一个对比。

X系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到X390了,可谓经久不衰,一些经典的机型直到今天还广为传唱。但是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传统的经典机型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从当年的单核发展到今天的4核8线程,甚至刚刚发布没几天的6核12线程,经典机型的性能已经严重跟不上需求的,各种BGA的X230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几款X系列的合影

1、首先来个我手里从老到新的一个展示,从上往下分别是X41、X61、X390、X1c 2018.可以看到经典的角标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时代技术的进步;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前后左右的对比图

2、先来看各个角度的对比,可以看出老的X41和X61在宽度上和X390基本一致,但是长度比X390窄了很多,大约3-4厘米的样子,具体没有拿尺子量,但是厚度上差距很大,后面会有厚度的实际对比;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厚度上,老机器厚不少,大约1厘米的样子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这个角度看更犀利

3、X61和x390的侧面对比,可以看出,X390比X61在厚度上差距很大,基本上两个X390的厚度和一个X61相当,这个得益于新技术的积累,在发热和高集成度方面带来了更轻薄化的使用感受,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在重量上也逐步的减轻;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前面看两者差不多

4、前端的厚度差距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但是在直观的视觉上,X390看起来前端更薄一些,这主要是X390的前端采用了刀锋的斜口设计,在主观视觉上给人很薄的感觉,实际上前端并没有比X61薄多少;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边框上来见个,X61几乎做到极致了

5、大家关注的屏框宽度,X390的更窄一点,但是键盘宽度,X61胜出,这也无可厚非,毕竟4:3的屏幕,宽度窄了那么多,而键盘的宽度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只能把C壳两边的空间压缩了。然而屏幕的下方还有很大的空间,这点上联想还不够用心——至少当年IBM在屏幕下方在更少的区域内将灯条集成进去了,现在技术进步了,那个位置空间更大了,但是该有的功能却减少了;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X41怡然比X61薄很多,说明X41真的是那个时候的王者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反过来卡,发现X61的散热器后了不少

6、看完了X390和X61的外观对比,顺便在看看X61和X41在厚度上的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大家经典的广为传唱的X61居然比X41厚了这么多,不得不感叹在IBM年代X41的技术功底,那会儿的惠普、DELL和IBM比真的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两款宽度一致

7、灯条方面有略微的区别,屏轴不能通用;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底壳的做工,更喜欢X61的简洁

8、底壳设计上各有千秋,但是X41的电池空间更大一些,这样留给D壳内主板的可用面积更少了,说明X41的主板的零件布线工艺更高;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两款标的对比,以后就没有大标和小标共存了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田字格走起

谁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经典和现代的对峙——几款X系列的简单对比

经典和现在组合在一起了

9、最后放几张随便拍的角度,大家随便看看!

总结一下:

1、X41、X61、X390都是Thinkpad的优秀机器,值得拥有;

2、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屏幕的发展,X390走向轻薄化,且由于受到屏幕的尺寸的牵连,使得C壳没有办法做到更窄。但是B框的下方还有很大的区域是可以进行设计的;

3、X41居然比X61更薄,这是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的,且X41的电池空间更大,主板面积更小,布线工艺更高,说明X41在当时确实是IBM的顶级工业水平;

4、X41的键盘比X61更值得称道,甚至功能键是用一排灰色的按钮来区分开,更用心一些;

5、说了这么多老机器的好,并不是以X390为代表的新机器不好。轻薄和性能就不说了,比如,在键盘方面,新键盘采用背光式,且两级可调,实际使用来讲,比当年的Thinklight有进步,至少不会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么刺眼,且灯光分布更均匀。当然从7行减配到6行,这个还是要骂的,但是联想打死不改,咱拿他也没招啊;

6、触控板的装备是一大进步,有很多后来的人们无法适应小红点,但是触控板大家几乎都能适应;

7、屏幕虽然从4:3过渡到了16:9或者16:10,虽然直到今天还骂声一片,但是没办法,这个屏幕厂商主导的。另外屏幕的素质提升了不少,比如分辨率,色域,功耗等等。说句大家不太爱听的话,用惯了16:9的高分(可以竖排放下两个Word文档或者两个浏览器),再回到4:3时,还是多少不能适应,毕竟我没有拿4:3当主力用机,偶尔开机抚摸并无大碍;

大概能想起的就这些吧,以后想起什么再慢慢补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