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寫在前面

不知怎地,在春暖時節,只要眼前泛綠,只要看見花草樹木,腦海便浮現竹林、竹園、竹山、竹海之鏡像,耳畔便轟鳴著竹海濤聲,便會自然想起3年前的蜀南之行了。

時值初秋,我司新聞中心“一報二刊”年度發行會在宜賓召開。其間主事者安排參觀正在興建的向家壩水電站工地,亦安排了兩個較好休閒去所:一是大峽谷溫泉,一是蜀南竹海。

蜀南竹多,早有耳聞,可連山成片的竹林居然延綿成海,倒成了遊人疑惑。

乘大巴離城,在山路繞行時見到了樹也見到了成片的竹林,但都不成規模。待過了竹海鎮,再趕往景區西大門時,觀竹的感覺驟然變了,賞竹的心情甚為迫切。

這個以竹為景的國家級景區,“蜀南竹海”之謂是當代文化人的巧思,乃旅遊熱的產物。這兒古稱“萬嶺箐”,傳說是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謫居宜賓時來此遊覽所賜。

蜀南竹海地處長寧、江安兩縣交界,由江安東景區和長寧西景區組成。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萬餘畝楠竹覆蓋大小28座嶺巒、500多個山丘,綿延起伏,逶迤蒼莽,宛若煙波浩渺的綠色海洋,故名“竹海”。

棲身竹海,有幸做一回賞竹客,當一回品竹人。

漫步忘憂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每到新景點,遊客的心情總是急切的,誰讓這裡是竹的海洋呢?

一行人尚未入住賓館認門,就直奔景區“接待中心”。

這兒是隱在竹海深處的名副其實的文化街,街面由天然的紅砂石鋪成。右側是蔥鬱的綿竹、慈竹和楠竹掩映著的一條清澈的溪流。左面是依山而建的一排竹廊。

竹鄉人的才藝在這兒充分展現。

竹廊裡,竹筷、竹車、竹椅、竹扇、竹筆筒等工藝品,琳琅滿目。左顧右盼裡,竹亭、竹樓、竹寨、竹橋、竹廊和周圍的竹林,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竹韻風情。

忘憂谷谷門用楠竹建成,刻有門聯:

“萬竿翠竹掃去滾滾紅塵,一溪清流奏出淳淳韻音”。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入谷前,我與同伴何樹平入廁。廁所外觀甚雅,裡邊也挺乾淨,出門後你看我我看你,好一陣暢笑。

緣何發笑?原來我倆同時都注意到了廁所門前的一副妙聯:

登東洗手無非古今雅詞;

面壁淨內才是你我功夫。

入幽谷,沿小溪漫步,陽光透過竹葉,映照人影竹影,呼吸著溼潤清新的空氣,感覺心靜了許多。

這裡楠竹長的即密集又粗壯,翡翠般的竹林遮天蔽日,遊走在蜿蜒盤曲的小徑上,或躺臥在鬆軟舒適的竹葉上,觀山花翠竹,聽瀑聲鳥語,豈不悠哉!

徐徐上游,見碧綠的山泉一路跌宕,竟留下了五疊瀑、珍珠瀑等眾多瀑布,泉聲裡賞景,真可忘憂也。

一路前行,就到了“天生橋”。此橋乃幽谷裡的一塊長約五米,寬達四米的巨石。它在溪溝勾連著兩端,溪水自石橋下穿過。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橋上端不遠處,一塊巨石彷彿從天而降,石壁上鐫刻著“石破天驚”四個蒼勁大字。巨石一破兩開,石逢中居然長出幾株楠竹,巍然屹立,令人感嘆其生命力之頑強。由是,一行人或蹲或坐,紛紛在此留影。

幽谷之盡頭,陡見一簾飛瀑布自竹林狂瀉不止,“疑是銀河落九天”也。

飛瀑入潭,濺起的水霧在陽光照射下,現出美麗彩虹,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這兒不論仰視,還是從側山俯視,都是拍照的極佳景點。一行人瘋搶著擠到潭邊,貼近飛瀑,說笑著吵鬧著,亂成一片,個個都忘憂了。

竹廊古寨行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翡翠長廊

萬竿爭綠,修篁拱天,清香宜人,好一個清涼幽靜所在。

這就是頗具特色的翡翠長廊了。它藏於竹海之竹林深處,堪稱蜀南竹海的的奇珍。

放眼望路,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長廊的路面是由天然紅色砂石鋪成,狀如地毯。路的兩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想要擁抱似地爭相傾向對方,形成蔽日遮天之奇觀。

紅色的路與綠屏的竹,使我看得眼暈。原來翠綠與洋紅呼應,會有如此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於是便痴想:眼下是初秋,廊下頗有些涼意了。倘是冬季,有皚皚白雪,這銀色世界裡,竹之韻,定然韻味十足。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味翡翠長廊後,導遊便引領我們穿越竹林石砌小道,去林子裡認竹,去山寨訪古。

竹海植物繁多,僅竹類就有楠竹、人面竹、花竹、凹竹、算盤竹、慈竹、綿竹、香妃竹、羅漢竹等多達58種。竹知識貧乏,自然眼拙,只能是導遊指認什麼就是什麼了。但在竹叢裡尋覓,在竹蔭下做個好學生,不時有對唱的情歌侵入耳膜,野趣伸張,感覺十分愜意。

聽說林中還有竹箐雞、竹猴、竹蛙、透山龍、滾山珠、彈琴蛙等珍稀動物。我想,在這崇尚旅遊開發的年代,恐怕很久很久都會是隻聞其名難見其形了。

萬嶺箐海拔在600至1000米之間,去仙寓洞和天寶寨便要下行或上朔,繞道迂迴了。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霧裡仙寓洞

擦耳巖邊是棧道,右側即仙寓洞。清代詩人沈毓新詩云:“仙寓之山高插天,上有石懸其巔,一徑盤空絕人跡,許猿鶴時蹁躚”。

這一帶山勢迴環,丹崖如削。去仙寓洞要從構築在懸崖邊的小徑爬上去,站在崖邊,可隱約看見崖洞和佛像。

這裡定是觀賞竹海的好地方,但我們來時天陰了,且大霧瀰漫。站在崖旁眺望,四周一片朦朧。本欲去仙寓洞做片刻神仙的,見山險路窄,便與同伴轉身鑽入古棧道,來到了天寶寨。

天寶寨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據說是當地居民為躲避“兵匪之亂”而構築的。古寨懸在千米絕壁之上,棧道曲折幽深,且構築了十三道寨門,真可謂壁壘森嚴,易守難攻了。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天寶寨

仔細端詳,天寶寨原是一個天然巖腔,長約1500米,高20米,寬10米左右。上為懸空絕壁,下是千仞削壁,陡不可攀。洞的四周翠竹周合,猶如天然屏障遮擋視線,人行其中,雖險不驚,寨中有罕見的巨大蘑菇石,高有10多米,上面的石塊如傘蓋,危而不墜。傳說此石乃仙寓洞道長使用的傘,在此化作黃色的石頭,故曰“黃傘石”。

糟糕的是,天寶石寨萬仞丹崖上竟被今人雕刻著“三十六計”大型兵戰石刻,一計一圖,浮雕成串,把個面積近千平米石壁擠得滿滿當當,還自詡曰“融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氣勢恢宏,獨特而壯觀”。

古山寨據險可守,何不貼近石寨做些野趣古樸的舊文章,讓遊人迴歸自然當一回寨民亦或是“山大王”呢?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凌空觀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偷閒在竹海深處撫竹,聞竹,賞竹,真乃一樂也。前提是,你須有這份閒心,確實有了這份閒情,真想要與竹們交流了。否則,縱與竹遇,也是枉然走一遭。

在竹海深處漫遊,得有欣賞的眼力。

枝繁葉茂,許許多多竹影風姿映入眼簾,令你目不暇接:

或互抱成叢,如柳絲墜地;或相依相扶,翠接雲天;或縱橫交錯,綴成綠色迷宮;或密集路邊,交織成翠玉拱廊;或挺立湖光山色之中,在波光倩影裡凸顯詩情畫意。

你轉過曲折幽徑,進入竹蔭深處,更見綠煙靄靄、清氣浮浮。清風徐來,但見山連川,川接嶺,群竹婆娑起舞,竹竿搖曳著宛如波翻浪湧,令然心曠神怡,陶醉在美的境界裡。

乘車在景區繞行,到了山頂平壩,便見到仿古建築群落雀立。這樣的樓臺亭閣,我一向是不屑一顧的。地面的風韻竹影領略過了,就想坐攬車從空中看看這竹海景緻。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觀光索道近旁,聳著一座八層六邊形的塔樓,名曰觀海樓。倘若登樓遠眺,想這山山嶺嶺、浩瀚廣闊的翠竹狀如萬傾碧濤,千里煙波,定可盡收眼底。但樓是靜止的,肯定不如在攬車上運動著看景妙。

這裡海拔近 九百米,近索道入口處又見一幅對聯,寫得一般:

乘索道尋幽探竹誨;

仰高風覽勝上瓊樓。

五個人搶步乘上攬車後,吊籠就急速下墜了。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慌忙中左顧右盼,見夕照低垂,滿目翠綠之境,竟被染成金色。風吹竹移,一片片竹林倒伏起落,重重疊疊,綴成竹波,竹浪,真的壅成無邊無際的竹之海了。

俯視竹海,傻瓜相機不管用。不論把鏡頭對向何方,都只能偷取竹海一隅且毫無特色。這裡面積太大,僅局部某些竹林某座峰巒或谷地,即便使用大廣角相機,恐也難拍出佳景。

想來便覺得有趣,原來竹海風景是隻可看,不可以偷的。

空中游,竹海風雲只能在心底珍藏了。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徜徉“竹博物館”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竹樓

“竹博物館”是個好去處。它不僅使人增長竹知識,更讓人瞭解竹藝人和竹工藝的漫長曆史。

這個博物館外觀設計頗具匠心,樓建兩層,樓臺迴廊既顯古色亦具竹韻。歷史展覽品擺在二摟,當代工藝品在一摟大廳。

進入展廳,我們便步入歷史了。

櫥窗裡保存著竹弓、竹箭、竹轎、竹床、梳妝檯等,不知究竟是從民間徵集的古老原件,還是現當代藝人所為。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早在明朝,中國竹工藝以其粗獷、質樸、精美的藝術特色,享譽世界。至今已擁有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編、竹傢俱、竹建築等七大類數千種工藝產品。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你不太瞭解“中國竹情”吧,且聽我在此饒舌——

先說竹簧:取材於楠竹筒內壁,色澤牙黃,用它鑲嵌、雕刻、製作的珠寶盒、鎮紙等工藝品,典雅豪華,被譽為“竹象牙”。

竹筷:這裡展示的不是普通吃飯用的筷子,它以鏤空雕獅頭筷為上乘工藝品,有含寶、空花、採寶、單雙獅等數十種產品,遠銷海外。

竹筒:以凹竹、人面竹為原料,分空 、古雕、皮雕、陽雕、陰雕等類別,雕刻出龍鳳、人物、山水等,竹筒成工藝,便屬“文房四寶”之列了。

竹根雕:利用竹根,變廢為寶,以其特殊的造型,雕刻出壽星、羅漢、仕女及飛禽走獸,同樣深受人們青睞。

竹編:用竹材開成細竹絲,編制出花籃、果盤、酒具、茶具等器物,造型質樸美觀。

竹建築:以楠竹為建材,修建的亭臺樓閣,造型別致,樸實大方,最具地方特色。

一摟工藝品大廳,是個頗具規模的賣場。貨架上,櫃檯裡,地板上,盡是與竹相關的產品,不斷地有遊人湧進湧出,生意頗為興旺。

我一眼看中了長約兩米用竹簡刻制的“蘭亭序”。幾番商討,最終以120元成交。這東西有好幾廳重,好在捲成筒後攜帶不算麻煩,便一路拎著,有時還得意地向人展示哩。如今,它懸在我家客廳牆頭,懸成了長久的念想。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嘻戲海中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老遠就望見牌樓屏風似的“海中海”大門了。

顧名思義,“海中海”應是這竹海之中的湖泊。

沿竹廊紅石小徑小坡,行半里路,便到了宛若古代酒肆茶軒狀的景區接待站。這裡的裝飾用具全是竹:竹屋、竹門、竹門簾、竹桌、竹茶几、竹沙發、竹躺椅……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工具——竹筏。

來到這裡,主要活動是乘筏漫遊。

這兒可安排飯局、牌局,還可訂桌茶飲。呼朋喚友,在閣樓裡猜拳行令,或海邊寬心品茗,別有一番情趣。

“海中海”的確是在一個低谷築壩形成的湖,湖面寬不足百米且自然彎曲。“海”的周圍有遊山道,可繞湖一圈。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哦,紅色的砂石路,碧波盪漾的海,挺撥偉岸的竹,此情此景,人未上筏心已醉也。

一夥一夥的,爭相穿著救身衣上筏,用竹竿在海里撐杆滑行,因著力不均且技藝甚差,便鬨鬧著說笑著亂成一片。待到熟練了,可似同筏同濟了,卻發覺其他同伴的筏,己超前數十米了。

天淡天高,邊坡上的竹影映在海里,筏在海里遊,人影也映在海里,真個是身心沐浴呵!

斯時,或靜坐或撐竿或放聲歌唱,儘可隨心所欲。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品嚐“全竹宴”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蜀南賓館

四川人會吃是有名的,在蜀南竹海賓館用繕,最希望吃的,自然是竹食品了。

怎麼也想不到,我們竟來了一頓“熊貓大餐”。

“熊貓大餐”即“全竹宴”。每一道菜裡,都是竹類食品。普普通通的竹子能弄出幾十種花樣,真令人興奮不己。看著這些“產品”,不——應叫“工藝品”,真不忍動筷子。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全竹宴

品”白油燒苦筍”, 回味無窮;

嘗”金鉤玉蘭片”,清香味鮮;

喝被尊為“菌中皇后”的“竹蓀湯”,入口入肚,真乃獨特享受。竹蓀自然生長、天然味道,據說富含24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佔總量的45%,還含有VB2等多種維生素和多糖及鋅、鐵、磷、鈣等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處於胚體期間的竹蓀蛋,營養價值更為豐富,烹調食用更具特色。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竹蓀湯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嫩筍

品秀美山川,遊蜀南竹海

吃“竹蓀蛋”,也別有情趣。

一打聽,原來“竹蓀蛋”即竹蓀胚體,由夢蓀、孢子、菌蓋、外包被四部份構成。夢蓀又叫竹蓀菇,是未出完的竹蓀胚,呈乳白色,磨菇狀,享調可紅燒、清燉,可作火鍋料,食用時入口清香嫩脆;外包被和菌蓋,呈乳白色半透明網狀,又叫竹蓀花,烹調可紅燒、清蒸、可作火鍋料,食用時入口鬆脆味鮮;竹蓀蛋入口清香嫩脆,味道獨特。

品完了各式竹餚,還可吃些竹筒飯。

至此,這頓“全竹宴”便算是酒足竹飽,這趟竹海之行也就功德圓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