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猪只


就如同民国时期士兵们喜欢把军官称之为军座、师座、团座一样,清朝时期人们也喜欢把一些高级的官员称之为台,比如那时候的总督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制台、布政使习惯被人们称之为藩台、道员习惯被人们称之为道台、知府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府台等。


如果要说到清朝时期道员和知府之间的地位,那么道员的权力、地位是要比知府高的。

往下,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两个清朝时期的官职。

清朝时期知府和道员的差距

清朝时期,知府是从四品的官员,执掌着一个府的所有大权。

而清朝时期的府相当于现如今的一个地级市,那么作为一个府最高的长官,知府其实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市委书记。

道员则是正四品的官员,比知府高了一个级别,是清朝时期介于省份和市之间的一个官职。

在清朝时期,主要掌管的是粮食运输、河道、海关、驿道等等非地方性的政务。

简单点说,道员其实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厅级官员,地位在省之下、市之上。

不过因为清朝时期的道台并不是地方性的官职,所以皇帝为了节约人力资源,他们基本不会单独设置道员官职。


一般来说,他们会从当地省份中挑选一些和道台级别差不多的官员,让他们保留原本官职的同时,兼职道台的工作。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道台和知府之间的区别。

清朝时期其他的重要地方官职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清朝时期其他地方官职的地位。

在清朝时期,地方上权力最大的人物是总督,总督一般管着两到三个省份的权力,是清朝地方上最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而清朝时期的总督,品级一般是从一品,加兵部尚书衔,也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副国级,加国防部长职衔。


整个清朝时期,一共存在了九大地方总督,其中,东北总督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才设置的。

地方上除了总督之外,地位最高的人物是巡抚,巡抚是一个省份的最高长官,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握一部分兵权,总的来说,地位就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

品级一般在正二品,加兵部侍郎衔,相当于现如今的部级、加国防副部长衔。


地位再往下一级的是布政使,清朝时期的布政使品级是从二品,主要掌管着一个省份的财政和民政权力,受巡抚统辖,相当于现如今的省长。

而排在布政使之下的,则是按察使,按察使的品级是正三品,主要掌管着一个省份的刑法权力,地位就有点类似于现如今兼辖着公检法的副省长。

而再往下,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道员和知府了。

所以说,清朝时期的道台是要比知府地位高的。


孤客生


想知道道台是个什么官,首先要明确一省内的官员官职情况。

1、清朝一省的最高长官为巡抚,又称抚台,节制一省的军政,民政大权,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江苏巡抚衙门

2、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俗称藩台,官阶为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布政使衙门

布政使的主要职责是宣达朝廷的政令;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考核府、县各级官员;管理全省各府户籍、田数等民事内容。

3、 按察使是一省的司法长官,俗称臬台,官阶为正三品。相当于组织部长兼司法厅厅长。


按察使的主要职责是考核全省吏治,主官省内的司法、刑狱事务。

然后重点来了,布政使和按察使之下,那就是道员,俗称道台。

道员是介于省级领导(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市级领导(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

清代各省设道员,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



北川道衙门

除此之外,有的道员会被任命成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

下面再来说下知府

清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行政长官就是知府、从四品,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南阳府衙门

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

所以结果一目了然,道台是正四品,知府是从四品,道台胜出。


重生2004


清代的地方机构共分“省、府、县”三级。截止到清朝慈禧执政时期,如果算上台湾省的话,清朝共设有23个行政省,215个行政府和1358个行政县。

其中,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他们两个就类似于我们现如今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府”的行政级别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其最高长官为知府,官阶为从四品,相当于我们现如今的市委书记兼市长。

至于清朝时期的“县”,其行政级别和我们现如今的县级市、自治县差不多,其最高长官为知县,官阶为正七品,也就是传说中的七品芝麻官,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

在县之下,其实还有厅、乡、保、街(巷)、庄这五个行政级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镇、乡、村、街道办等,只不过它们的行政级别都太低,其官员也没有正式品级,所以大家对它们的印象都比较陌生。



也正因为此,说起清朝时期的封疆大吏,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总督和巡抚,再往下就是知府和知县。但其实,除了这四个职务之外,地方上还有一个官员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那就是道台,它是介于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最初,道台的官阶一直游走不定,一般介于三品到五品之间,等到乾隆十八年时,道台的官阶才被正式确定为正四品,比从四品的知府略高一点。但实际操作中仍有特例,有些特殊道台官阶可达到正二品。

大家知道,不管是总督、巡抚还是知府等,虽然名义上是要管理当地的军政和民政等大小诸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它们显然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尤其是知府及以下的官员,它们更多只是管理自己辖区内的诉讼、征税和教化等事宜。

至于其他职责如道河、粮、盐、茶、水利、驿传、关务、屯田等事宜,则由其他专业人员来管理,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道台。通常情况下,道台共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粮道、河道、海关道、巡警道、分守道、分巡道。



其中,粮道、河道、海关道和巡警道都属于是特殊道台,并不是每个省府都拥有,比如粮道只有在江南、苏松、江安、浙江、云南各设一人;河道则只有直隶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和江苏河库道三人;海关道只有津海关道一人;巡警道则是每省各设一人。

这四个类型的道台,其地位已经可以和巡抚并驾齐驱,都属于是中央直属的官员,所以它们属于是特殊道台。而真正意义上的道台,其是主要是指分守道和分巡道,它们是省直官员,属于省府派出的官员,一般一个道台负责两到三个府。

其中,如果是布政使派出的官员,就叫做分守道,主要职责是官员政绩考核、农桑、粮谷、屯田等;如果是按察使派出的官员,就叫做分巡道,主要职责是水利、盐法、茶马、司法等。据记载,清朝末期全国共设有20个分守道和72个分巡道。

总的来说,虽然道台的官阶要高于知府,但道台却不是知府的直接上级,两人更多还是平级关系,只是在具体的业务上面,两人各司其职,分工不同而已。而且,清廷为提高官制设置的效率,道台的驻地一般都要避免和知府在一起,所以两者更多是进水不犯河水。


我是赵帅锅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清朝有一种道台的官职,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那咱们今天就来掰扯一下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有没有比知府这个官职还大呢?



所谓的道台又被人称之为是道员,在乾隆18年时,道员算是正四品官员,而任职这个官的人其实就能被看作是巡抚或总督。他们就是一个省和府之间的长官。那么知府大人也是一个知府的最大官员,所以这两者之间若是遇到,谁的官会更大呢?知府这个官职也是被定为了正四品,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是地位相等的官员。但实际上他们管理的是省与府之间,所以管辖范围更大,甚至连一些知府也得归他们管理。这样一对比之后很明显道台这个官职要更高一点。



再者来说,在清朝时期,知府这个官职曾经被降阶过,变成了从四品,所以从品阶上面来看,道台也是更高一些的官。如果将这两个官位按照他们的职责来对应现代的官职,那么知府就会等于是一个地市级的市长,而道台这相当于是副省长。这样一来对比之后,他们的官职大小应该就更加清晰了然。



不过,和知府对比的道员是行政上的,有的道员并不负责政治,而是负责采购这些方面。那说明这些官员的手上并没有握有很大实权,只是负责采购运输这些事,所以他们的地位如果和知府比起来的话,那么就要低一些了。有的是专门负责监督粮食采购和粮食储存的道台,他们就被称之为是粮道。而一些管理河道方面的道台就被称之为是河道。当然,一个道台并不一定只负责一个项目,他有可能是身兼数职。而身上的职务越多,就表明他越得皇帝的信任,那地位也就更高。

总而言之,道台的地位一般都是比知府这个官职高很多的,除了那种负责民间项目的道台之外。其实最初道台的职位还没有这么高,但是发展到了后期,他们开始能统辖全省。即使不掌管全省,至少三四个府地是归他们管辖,而这几个府地中的知府当然也就是他们的手下。而道台除了管辖范围大以外,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权利,那就是可以给皇帝密折。因为这些人其实就相当于是巡抚,可以去下面各地巡查,如果发现问题,就能直接上报给皇帝。就是因为他们手上有这一项权力,当地官员们对道台都非常畏惧,根本不敢轻易得罪。


紫禁公子


道台,又称道员,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是清代独特的省级行政机构派生物。

道台是个很奇怪的官职,说他地地方行政长官,确实也是,因为道台能够插手地方的一些行政事务,但实际上却又不具备知府的所有权限。它又有点像如今的省级税务厅厅长,检察院院长,农业厅厅长。

这个职位相对其他官职相对复杂,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尊卑不别,等级不明”。起初,它是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按察使下的副使、佥事演变而来,专责督粮的叫做粮道,负责刑名的叫做巡道,后来逐渐都发展成加兵备衔,所掌趋于一致。

道台的职权掌管范围也不固定,最初他们之负责一府之地,有的是数道负责一府,后来是一道分辖三四府,后来逐渐趋于统辖全省,这或许是跟清廷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问题。

比如江南地区作为粮食财税重地,所以粮道官就会很多,而沿海城市则设有海防道,内陆城市则没有,产马地会有马政道,靠近运河的有运河道,天津还有海关道,有些省份的道员管水利,统辖一府,有的兼管盐法、水利、驿传。

道员的品级在原则上位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在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皆有。到了乾隆、嘉庆时,道员准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与知府相比,它在品秩上确实要高出一品。知府最初是正四品,后来改为了从四品。

看到有的朋友说布政使被称之为“道员”这就是谬误了,布政使实际上被称之为“藩台”,它的权限要比道台高,属于巡抚的属官,类似于现在的省委副书记,主要负责中央政府传到的政务、法令,督促各级政府执行,同时管辖全省官员,以及税赋。相较于只管辖一方面业务的“道台”,布政使的权力更大。

不过在品秩上,布政使一直都是正三品,而道台却从正四品一路发展到了二品大员的程度,到了宣统时,由于人才匮乏,这种跳级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封到了一品。出现这种情况,大致上是因为专制管理某一方面的技术性官员的稀缺所导致的。

相对于行政级别中的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臬台(按察使)、以及府台(知府)这类的政务官,道台应该算是偏技术性官员的事务官。

综上,道台算上如今的省级厅长级别的官员,专门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因所辖省份的政治经济工作不同,而管辖领域不同,算是封建官制不断发展细化的结果。总体上到了清中后期以后,基本各省的道台业务都是明确地,编制也趋于固定,在其业务范围内,是完全凌驾于知府上的,可也没有权力插手一府之地所属业务范围外其他政务。


江畔初见月


【巴都詩韵千年在】

道治始于明朝,是介于省会与州府之间的行政机构(相当于今之副省级城市)。以四川为例:明清置川东道署(署治重庆)、川西道署(署治成都)、川南道署(署治泸州)、川北道署(署治阆中)。介绍一下川北道署。

川北道署:明洪武年间置,道治今四川省阆中市,辖一州三府(绵州〈今绵阳)、保宁府〈今阆中〉、顺庆府〈今南充〉、潼川府〈今三台〉)共三十二县。

清朝时绵州分治,川北道置辖三府(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府)共二十余县。至1914年南充人张澜将川北行署迁到南充止。悠悠川北道,辉煌六百年!

一州三府領繁秀,今日街頭說城优。

巴國韻光存萬載,清初省會廿年终。

堂前王謝歸飛燕,四海風雲道所求。

遍地殘黃誰踏過?醉中侃侃道春秋。

一一過閬中道台衙署作2016年2月

【注】巴国:阆中在战国时期是巴国最后的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率军灭巴亡蜀,置巴郡阆中县(初为郡治,后迁江州〈今重庆〉)。省会:清初川西未克,以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近二十年,蜀境定复迁成都。今阆中有贡院(古代科举的考棚,只有省会城市才有)。








白溪釣客


道台又被称为道员,是明清朝时期,特有的一个官职,这个官职是为了辅佐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设置的副职,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的职责是将上级下达的政令,分派至各州,府,管控地方税赋,考察地方官员,处理刑法,军事相关的事务,道台则属于承上启下的官职。

道台是个什么官?

道台不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是省一级行政机构外派出去的,就如总督,巡抚也是中央外派官员。清朝时期,地方区域划分,分为了省——府——县三级,省一级最高行政官员是巡抚,府一级是知府,而道台这个官职的官阶,就介于巡抚和知府之间。清朝时期三级行政区域划分,并不全面,所以在这之外又特别延伸出了道,这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分。

道最早出现在汉朝,最初这是和县同级的行政区域,就比如今天,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就经常会听到,出兵打仗时,大军要经过某某道,有什么辽东道,台湾道等等,这一级的行政划分也就被一直沿用了下去。在满清入关时,在道台的官阶品级并不确定,是到了乾隆年间,才正式统一定为了正四品官员,当然官阶并不稳定,像在光绪年间,很多道台都做到了正二品,正三品的。

道台这个官职在才设立时,顺治年间统计,全国共有199位道台,很多人手上要负责管理的事务是比较模糊了,所以在这之后,清朝的官员制度逐渐完善,于是道台们负责的事务也逐渐的兼并融合,到了光绪年间,全国就只剩下了93位道台,但是每位负责的具体事务就划分得较为详细了

道台这个官职具体负责哪些行政事务呢?

道台这个官职具体分为了两个大类,一种是负责掌管地方行政的道台,他们是省一级行政机构外派出去的,负责的事务包括了地方行政,对当地官员监督,军政事务,财政税收核查,这一类比较笼统的事务,所以这样一来,有的道台的职责就会和当地的地方行政长官重合,于是就有很多道台会让地方官员兼任,有的道台也负责给地方的官员打政绩考勤的,干得好不好这些道台会像上级汇报,在乾隆时期,道台是有专事专奏的权力,所以在这个时期道台的地位比较高。

而另外一类道台则是负责处理专职事务的,在古代最为重要的有粮道,兵道和盐道还有驿站,这些就会派专员管理,管理这类具体事务的也是道台,像在江南地区还有河道,在清朝晚期,与外国开设了通商口岸后,专门设了海关道,如:直隶津海关道的道台。这些道台就是负责具体事务的,也是推动国家运行时重要的一环,而道台则专门有进行自己办公使用的衙府,直接受省一级行政机构的管理,道台中,负责河运,盐道,茶马道的,是众所皆知的肥差。

道台这一级官职,有助于推动中央对于地方的统治,在清朝结束之后,民国政府任然沿用过一段时期道一级行政区划分,道台也被改为了观察使,虽然在清朝,地方行政权力道台没有知府那么宽泛,但是在官阶地位是要比知府大的,这一级行政官员的设置,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在清朝,道台是正四品,知府是从四品。很显然,道台比知府大。



清朝地方政府是三级,即省、府、县,其最高长官分别是巡抚、知府、知县。巡抚是一省的最高长官,其下设布政使和按察使,分别主管一省的财政和司法,属于巡抚之下的属官。但布政使和按察使一省就一个,主抓全面的,还要设一些副手来具体负责,或与下面的各府对接工作,这些副手就是道台。



清朝的道台分两类,一类是专责,即负责一些专门的职守。诸如粮道、河道、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这些职守不隶属于任何一府,直接对省级的布政使和巡抚负责,所以从品级上,这类道台要高于知府。

还有一类叫分守道、分巡道。这些道台最初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副手,即布政副使和按察副使。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把布政使、按察使的工作具体对接到下面各府。下面的府又非常多,于是就分了一下,有的辖一府,有的则分辖三四府之地。到乾隆、嘉庆年间,这类道台又被授予密折封奏之权,权力逐渐增大,遂被视为介于省、府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



实际上,无论是专责道台,还是分守道、分巡道,他们都依托于省级行政机构,是省级的专门机构或是省级的派出机构。


达摩说


“道台”是道员的昵称,“府台”是知府的昵称。在往上就是巡抚、总督这些大员。

笼统说来,道员和知府,品级级别上差不多,只是职务差别比较大。且听尔朱少帅吹来:

品级上看,清朝时期,一般情况下的品级,知府是从四品,道员是正四品。实际操作中也不是那么严格,因为多数道员是正职以外的兼职性职位,也有高于或低于正四品的。而知府,根据地方不同,也有正四品或五品的。 苏州、扬州、京畿这些肥富地方的知府品级,肯定要比那些穷乡僻壤的高。

职务上看,清朝知府相当于地市级父母官,总领一个州府的所有行政事宜。道员则是属于省级分管水利、学政、盐铁、粮食等等的官员。

非要对应现在的职务的话。那么,道员相当于省某厅厅长,而知府大致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当然,清朝的行政划分跟现在差别很大,以前的州府跟现在的一个市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勉强对号入座看看吧。)

至于省某厅厅长和省下面一市市长比较,只能说职权范围的差别太大了。至于说哪个更厉害? 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假如给你个机会挑,你要厅长,还是市长?


尔朱少帅


中国的明清时期,对于各级官员的称呼已经基本上习俗化,比如“中堂”,“中丞”以及各种“台”:制台,藩台,臬台,道台等等。那么在清朝,这个“道台”究竟是个什么官呢?和知府比那个大一些呢?

其实,道台和知府(府台)之间究竟谁更大,不能笼统的比较,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制度当中,权力和品级有的时候是统一的有的时候是不相干的,所以对于道台和知府之间,也要区分品级和实际权力来进行比较。

首先知府和道台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官。

知府,是一个地方的主官,按照清朝的划分官员分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地方的行政级别就是“省,府,县,乡”四个级别,其中省府县三级设地方主官,分别是:省级是巡抚(中丞或藩台),府州一级是知府(府台),县级是知县(县令)。乡一级不设主官。

按照这个级别划分,在清朝的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知府的品级是从四品。

清朝的道台(道员),不是地方主官,也不是地方主官的副手或属下,总的来讲道台是个管事而不管人的官,管理朝廷的一些由中央直接管理和控制的事物,比如粮食征收,物流运输,盐,铁,茶的专卖,等等,所以道台是个总称,根据所管的事可以具体的成为“粮道,盐道,河道”等等。这些官员是属于受朝廷委派管理某一个省或两个省甚至是三个省的某一个专项事物。

朝廷委派的道员,直接向朝廷负责,原则上和地方主官没有上下级从属关系。

道台可以是常年固定委派官员,也可以是临时委派的巡视官员,比如巡盐道。

道台的品级一般是正四品。

这样看来,就行政权限来讲,知府在他管辖区域内的管理权限很大 ,除了兵权之外,几乎有所有的管理权限。道台只是管理一个专项事务,但是管理的区域范围要比知府大,道台至少管理一个省的某一个专项事务。

从品级上看,道台的品级比知府的品级高,并且属于“中央直管干部”。

如果按照现在的官员序列来说的话,知府相当于某地级市的市长,而道台“比如粮道”就相当于某省的“粮食局长或农业局长”。大体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