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解縉的人生結局何以如此悲慘?

【原創首發】歷史上有很多贏在起跑線上的神童,如七歲就隨口吟出"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的駱賓王,八歲就會用船秤大象的曹衝,少年英才的楊修等等,但是他們的結局似乎都不太好,到底是天妒英才,還是恃才傲物,究其原因,兩者各有之,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另外一個神童——明朝早期才子解縉。

神童解縉,贏在起跑線上的官二代

公元1369年出生江西吉安,祖父和父親都是官宦出身,據說解縉在襁褓之中母親都在教他認字,這可能也是歷史上另一種胎教了,大多數兒童都是6歲多開始有人教書識字,解縉卻是剛一出生就開始有人教他接觸書本,真正地贏在起跑線上了。

每個神童都會有一段不同凡人的童年,解縉更是如此,據說6歲也能作詩了,這些傳聞不管是真是假,解縉身處的氛圍應該是不錯的,書香之家。

公元1388年,二十歲的他鄉試取得江西省第一名(解元),次年國考高中前十名,從此步入仕途。彼時的解縉與徐渭,楊慎並稱為明朝初期三大才子而名揚天下,他的名聲驚動了皇帝朱元璋。

做學問與仕途是相聯但不是統一的,初入朝的解縉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初遇官場,便顯出幼稚的書生本性。

才華橫溢的人都會受到世人的吹捧,解縉戴著神童的光環一路奔來,身邊的掌聲與讚揚聲一定如春天裡的花兒一樣,醉迷雙眼。中第後的解縉被任命翰林學士。

朱元璋與解縉交談後,對他的才華與口才讚不絕口,曾衷心地讚揚他:朕與爾道則君臣,恩猶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這段話歷史上還沒有哪一位天子對他的子民們說過,解縉卻碰到了,這機率與彩票中獎的概率不相上下。朱元璋能夠說這種話與他早期打江山時的經歷有關,朱元璋是歷史收乾兒子最多的皇帝,多達二十多個,這些孩子在童年少年時代都是流浪孤兒,被朱元璋收到門下,教他們識字習武,這些乾兒子為他的江山開拓立下赫赫戰功,現在天下初立,他急需另一種乾兒子來幫他治理天下,但是必須是文人,解縉給撞上了,雖然朱元璋並沒有收他為乾兒子。

平民出身的皇帝在創業初期都是布衣白丁談感情,歷史上劉邦劉備莫不如此,因為若是談錢,他們也沒有呀。

但是書本與做官是兩碼事,解縉最初是諫官之類身份,入朝後解縉的孩子氣顯露無疑,不停地指責他人過錯,言詞頗帶鄉野潑婦風彩,如他指責"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等,凡是他看不順眼的他都要奏上一本,一時間,與同僚的關係猶如猴和雞,上下翻跳。而他最弱智的一件事是為朝中元老韓國公李善長之死鳴不平,朱元璋晚年為了兒子朱標能順利上位,大肆殺盡朝中老臣,李善長就是其中之一,由此,解縉犯了大忌。

解縉的高智商,低情商顯露無疑。

朱元璋終於忍不住了,因為他要的是治國的才能,不是指責的才能,解縉的出現未能為他帶來有治國的智慧,相反卻是不和諧的聲音,朱元璋把解縉的老爹叫到了朝中,對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器晚成,若以爾以子為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器晚成也。由此可見,朱元璋看人是比較準的,這種書生需要生活地鞭打。

這一年是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從中舉到入朝不過三年。

解縉被領回家中,這一去就是八年,從此解縉隱居在家著書立說。

天才少年,解縉的人生結局何以如此悲慘?


人生定位很重要,定錯位置,便會被生活釘傷,解縉的定位是著書立說,他自定的卻是安邦定國。

隱居的解縉在研究學問,但心繫天下,希望能為仕為官。

洪武三十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解縉進京弔喪,但是被他曾得罪的同僚袁泰指責"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以罪名上奏新皇上朱允炇,解縉再次被貶,從這可看出,解縉雖在隱居期間,功名和虛職還是保留的。

後來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了新皇帝,治國之初,再次想起解縉。

初次見面的君臣再次重演了老皇帝朱元璋見解縉時喜愛的場景,朱棣對解縉讚不絕口:朝中不可一日無朕,朕不可一日無你。這評價勝過戀愛中的情侶。

天才少年,解縉的人生結局何以如此悲慘?


朱棣做了皇帝,決定做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編輯《永樂大典》,能以文治國的皇帝必受人謹仰。

解縉的位置被朱棣找準了,解縉開始著手編輯。

這項文字上的萬里長域史書記載很是隆重,最初投入147人,編成後初名《文獻大典》,朱棣觀後不甚滿意,命重撰,於是大工程開始了,歷時四年(1403——1407),先後投入3000多文人,這本彙集了八千餘種圖書,共11095冊,3點7億字,22877卷,包含天文,地理,經史,子經,醫術,陰陽占卜,戲劇,工藝等等的文字長城終於付梓,這本書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朱棣觀後大讚不止。

天才少年,解縉的人生結局何以如此悲慘?


解縉再次受到寵愛,經常被朱棣叫去高議大事。

解縉是玩文字工作的,玩政治,堪比玩命。

尤其是介入皇家家事。

朱棣有三個兒子,他最喜歡二兒子朱高煦,南征北戰,英武果敢,有意立為太子,朝中分成兩派,一派是支持大兒子朱高熾,另一派支持二兒子朱高煦,朱棣找來解縉詢問,解縉堅持立長子,朱棣頗感失望,最後解縉說了一句"好賢孫",朱棣才勉強笑了,其實這是犯了大忌,為什麼呢?

當初朱棣就是奪的侄兒朱允炆的皇位,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屬於叔篡侄位,現在把位傳給大兒子,大兒子死後傳位給其子朱瞻基,也就是朱光煦的侄兒,將來也有可能叔篡侄位,其實朱棣聽了這句心中不是高興,因為刺痛自己的痛處。彷彿是在說自己。

朱棣正式立大兒朱光熾為太子,朱光煦得知後恨解縉入骨,後來聯合解縉的反對派,輪流上奏皇上朱棣,三人成虎,朱棣漸漸恨起解縉。不停貶謫解縉。直至貶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解縉因事進京謹見皇上朱棣,不巧的是朱棣北征,解縉此時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私自拜訪太子朱光熾,按律條太子是不能私自拜訪的,因為怕私黨結營,引起動盪。

朱棣回朝後,漢王朱光煦馬上稟報朱棣,朱棣聞訊大怒,解縉於是被關進大牢。

這一關就是五年,某一日獄刑官把獄中人員名單上報朱棣,朱棣在犯人名單看見解縉的名字,隨口說了句"縉猶在乎"?獄官心神領會,把解縉提出,並灌醉,後脫光衣服,把他埋進雪中,可憐一代才子凍死雪中。

解縉如果能埋頭做學問,必成大儒,可惜犯了文人常犯的錯誤,誤把有學問當成全能,結果走上不歸路。

解縉有副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基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似乎是個讖語,說得是自己政治上的幼稚和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