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战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完全接受吗?

无心冰冷的唇


如果甲午战争坚持打下去,中国不会亡,但满清政府肯定垮台了!清政府不敢和日本死磕,清政府与民众形成了对立面,再加上没有中央可以直辖的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更不知道什么是近代国家战争的全民总动员,只能是节节溃败,如果继续打下去,连北京都有可能丢掉。

此外,当时满清全体都没有持久战的观念,对日本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不知道甲午战争其实已经榨干了日本国内的最后一枚铜板,日本在伦敦发行了巨额的战争公债,战事一久,光是每天的利息都能让日本财政破产。当时中国看上去有上百万兵力,但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没有日本侵华的部队人数多。

如果清政府与日本死磕,很可能会直接垮台,这是清廷的死穴,日本也是抓住了清廷的这一弱点,孤注一掷,最终使清廷心里崩溃,才取得战争胜利。

此外,满清政府还面临着除了日本以外多个列强的威胁。例如沙俄、法国和德国就以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名义,从大清手上拿了不少好处,俄国以“逼迫日本还辽首功”为名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于1898年租借了大连和旅顺两个港口。德国于1897年强占了山东青岛,而法国也将广州租借,作为其势力范围。可怜可悲清廷,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像是成为了列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没有任何话语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标志着中国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大清被彻底撕下了“天朝强国”的面具。另外,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和大清签下的《马关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土地割让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让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随之到来。


科罗廖夫


甲午战败,无论今人怎么说坚持下去都坚持不下去,我都认为再难能有四十年后难?只能说清廷不想继续了。他怕丢掉自己的江山,在当时没有国家、民族的观念,只有朝廷、江山这些观念,而这些却是“本家、本家族”的事儿,跟百姓无关。但有责任心的朝代,为了“祖宗的基业”“朝廷的威严”宁可被打死也要反抗,例如明朝。这就叫差距!

清廷的作为让我想到了北宋和南宋对领土的不爱惜!可恨!

(1)清廷禁止反抗日本入侵

清廷的可恨不仅在于自己不抵抗,为了尽快投降日本还要求东南各省的军民、官民去支援自己的兄弟省份!这才是可恨之处。

《马关条约》在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签订后,清廷怕的就是各地地方官员和百姓反抗日军,因此耽误清廷“好不容易”与日本签订的投降协议。

5月20日,清廷便催促李鸿章之子立刻去和日本签订收割事宜,其旨意是这么说的“李鸿章身膺重任,当将此事妥筹全局,岂得置身事外!转为李经方饰词卸责。”“著李经方迅速前往,毋得畏难辞避,傥因迁延贻误惟李经方是问!李鸿章亦不能辞其咎也。”

到了6月3日,清廷又说“前因台民变乱据为岛国。已令文武各员内渡,此后无从过问。昨又电令南洋广东,禁止私运军火勇丁赴台。”“著李鸿章、王文韶切实告(伊藤博文)以和议既定,中国决无嗾令台民自主之理。勿听洋报谣传,致生疑虑。”


6月5日,清廷在给许景澄发的电报中是这么说的:已经李经方交接清楚,台倭交兵与我无涉。

(2)《马关条约》时期中国尚未到“自身难保”阶段!

首先,清廷立国二百四十余年,其统治的合法性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之处。

之所以后来成为问题,只是因为清廷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对内铁血治国,对外苟安妥协。整个晚清除了左宗棠、刘锦棠等楚军;冯子材、王德榜等湘楚桂等各军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过大胜、半胜之外,几乎都是失败。特别是甲午战争,还是在总体优势在我方情况下!

其次,清廷之所以如此,根本就在于对“祖宗的土地”不重视

有人会说,“祖宗”人家说的是满贵族不是我们汉人。但问题是,甭管祖宗是谁?是不是中国人呀,康熙、雍正、乾隆等是不是他们的祖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这么不爱惜?还真好意思吗?

因此,在对外抵抗方面,晚清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耻辱!


坐古谈今


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接受。但是清王朝和李鸿章还有机会改写《马关条约》中的一些苛刻条约。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王朝和李鸿章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这时候清王朝确立了新的战争指导方针,叫“以和停战”。希望列强插手,出面调停战争。但是日本却表现出一副想彻底消灭残余的北洋海军,做好在北京登陆的架势,恐吓北京紫禁城的慈禧和光绪,迫使中国割让大尺度的利益。


其实甲午战争清王朝失败后不久,其实西洋列强大英帝国已经开始着手调解了。因为大英帝国也害怕清王朝被打倒,清王朝或多或少能阻挡一下俄国南下,清王朝倒了,俄国有很大的机会控制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所以大英帝国并不希望清王朝被日本敲打的太狠了。

这时候的日本底气真的很不足,有点虚。但是日本对清朝的高层,特别是慈禧和李鸿章非常了解,了解慈禧和李鸿章那无法强硬的谈和策略,所以在谈判桌上非常强硬。和谈一开始日本就说出来一个国际上从来没有出现在谈判桌上的条件:此次和谈不涉及停战。

但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日本在旅顺搞大屠杀,杀害大批无辜中国百姓,严重违反国际条例和日本狂热分子公然用左轮手枪袭击和谈大臣李鸿章。

这本来是清王朝反击日本的天赐良机,如果操作的好,《马关条约》大部分条约都可以作废。但是清王朝根本没有和日本打外交战、舆论战、心理战的能力。

旅顺大屠杀事件

本来,日本惨无人道的在旅顺搞大屠杀,让很多西方记者大受震动,纷纷撰写文章发报揭示日本人的野蛮。

对此,日本高层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极其焦虑,他们开始利用日本可以利用的所有舆论机构,全面洗白,向西洋列强强调清朝士兵如何残杀虐杀日本军人,清军如何不遵守国际战争法,日军如何克制,如何遵守国际战争法,清朝士兵如何伪装为老百姓逃跑,还伺机袭击日本军人,所以日本迫不得已进行“清乡”活动,杀掉那些伪装成老百姓的清军士兵。不仅如此,某些对日军进行真实报道的西方记者,还受到日本的威逼利诱,强迫他们屈服。

而清王朝则毫无作为,没有展开任何有反击性质的宣传,也没有呼吁国际组织介入调查。




李鸿章刺杀事件

李鸿章在日本谈判期间挨了一枪,这是改变《马关条约》相关条约的天赐良机,但是清王朝没有一个人认识到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获得国际同情。而这一次依然是日本开始大搞舆论,日本高调道歉,日本对极端狂热分子处以严厉制裁,并且免掉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日本天皇和皇后还对李鸿章刺杀事件表示了极大的关切,罢免了一大批相关日本官员。日本皇后亲手制作了纱布送给了李鸿章。伊藤博文率领日本军政大员亲自到李鸿章病榻鞠躬谢罪。不仅仅政界,军界,就是思想界,学者界都参与进来了。自福泽谕吉以下,所有的日本思想家、文学家从各个方面撰写文章,猛烈抨击刺杀大员这种误国误民的方法,并深刻反思,日本的文明程度还不够,日本还需要加强改革教育,使日本变成更文明的国家,彻底杜绝这种刺杀现象的发生。


这些所有的行动都在日本和西洋列强记者的报道中传播到全世界。

导致世界各国不仅不同情在战争中被打的遍体鳞伤的中国,反而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愚昧、封闭、麻木的没落封建古代王朝。而日本却树立起了敢于认错、民众善良和政府高效严明的新兴文明强国的形象。西洋列强逐渐倾向于日本。

到了这个时候,清王朝已经没有任何方法挽回和补救,只能任由日本宰割,这时候的中国只能愤怒的看着日本,却不得不在悲哀和屈辱中签订《马关条约》,接受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甲午战争一开始清朝真的战败了吗?并没有,战败的只是李鸿章的北洋。但实际上,1894年底,日军进攻旅顺时,两江总督张之洞多次请战,均被清廷拒绝,以至于失去了很多反攻的机会。

事实上,这场战争一开始慈禧是不愿意打的,但光绪热血,慈禧到最后接受了一个认识,即“尔撮小国”的 日本,竟敢和大清叫板,争夺朝鲜半岛的主导权,所以她也想着给日本来一个教训,教会他们做人。

只是让清政府郁闷的是,日本经过近30年的明治维新,战力和1874年入侵台湾相比要进步得多,无论是陆上战场,还是海上征战,清军一败涂地。

所以慈禧怕了,她不愿意战了,她要过大寿,不想战争的血腥熏染了她的寿辰,所以停战、议和在当时成了主流。

但议和的主导权并不在清朝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要想从谈判桌上争取最大的利益,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军事支持,而且还要避免西方国家的过度干涉,那么必须把清政府打痛。


1894年12月,北洋陆军惨败,日军一路打到了辽东,占领了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刘公岛,夺取了威海卫。

在打下刘公岛的当天,即2月17日,日本才通过美国人向清政府传达了同意和谈的信息,但割土赔款是他们接受停战的基础,也是日本愿意接受西方列强调停的重要条件。

清政府如果不接受,日军就会从山海关、山东半岛两路进犯,进一步扩大战争范围,这是慈禧不想,更是不敢看到的。

面对已经完全控制战争主导权,以及渤海制海权的日本,慈禧更坐不住了,相比日军很可能从塘沽、山海关两线全力进犯京津,割土赔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需要说明的是,慈禧太后的贴心背锅小棉袄李鸿章李中堂,被清廷任命为议和大臣后,在朝堂上争夺话语权还是值得称赞的。

因为,李鸿章同意赔款,但拒绝割地,面对主张割地以求平安的同僚,如孙毓汶、徐用仪之流,李鸿章誓死不松口:“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

悲壮的李老汉还试图通过西方列强干涉日本的议和条件,但均遭到了拒绝,老人家这才知道割地、赔款已经不容置疑了。

无奈之下,李鸿章逼得光绪作出了“以商让土地之权”的皇家授权,这一刻,清王朝才是真的败了。

败了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马关条约》不接受也得接受,没有任何挣扎的可能,李鸿章再一次替慈禧太后背了锅,可叹!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125878215蜂獾


打不过不接受怎么办?不接受再被按地上摩擦一遍吗?


难得浮生闲半日


形势所迫吧,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的甲午战争,执政党派开始一味的乞求投降,没有了战斗的信心!


纳兰伈伈


“要不这样吧!我再挨一枪,你们再给大清免一个亿?”——李鸿章



木府木初


打不过,又没朋友帮助没办法。


顺其自然必有天助


完全可以不接受呀,慈禧可以带着螨清野猪皮们集体自杀呀!可螨清野猪皮的骨头里都是粪蛆,没有勇气去死只会祸害中华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