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派張飛守上庸,駐紮上庸不是劉封孟達而是張飛的話會怎樣,必然會支援關羽吧?張飛守閬中浪費了?

王振華


這其實和劉備集團後期的戰略規劃有關,在劉備拿下益州和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之後,劉備的戰略規劃已經從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守了。

一方面因為入蜀和漢中兩場戰役,使得劉備集團損失過大,雖然五虎將一個沒損,可士兵陣亡數量和國力負擔能力卻也達到臨界點,另一方面益州、漢中剛下來,士民新附,人心不穩,劉備輕易不敢用兵了。


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先取荊益為立足之地,後兩路出兵襲取雍涼、宛洛,完成帝王之業。如今荊益已經拿下,下一步就是取雍涼、宛洛了,可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事業,需要等待時機,恢復元氣之餘乘機而入,這也就是襲取雍涼、宛洛的先決條件——“天下有變”。

可是現在是“天下沒變”,曹操在北方勢力依舊龐大,漢中之敗對他來說只是局部地區失利,總體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所以劉備需要解決內部各種矛盾,靜心以待“天下有變”,這方面從他委任魏延為漢中太守,而不是自己坐鎮漢中就可見一斑。可以說,如果沒有關羽被殺、荊州被奪一事的話,劉備再興大兵至少要等多幾年。

這就很容易解釋題主的“為什麼不派張飛鎮守上庸呢?”因為題主的問題是建立在“張飛鎮守上庸,必定會救援關羽”的基礎上。可是如果關羽不北伐的話,那他又怎麼會走麥城呢?同時也就不存在劉封和孟達不救援關羽的情況了。

關羽北伐其實是為了在曹仁南下之前,以攻為守打一場反擊戰,只是任誰都想不到:關羽越打越順,曹仁越打越頹,被困在樊城裡出不來,之後又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到了曹操和孫權,派出豪華套餐來共同一起對付關羽。劉備方面根本就沒給出任何北伐的命令,要不然他不可能會讓關羽單方面進軍,時機不對,實力也不夠,劉備打了一輩子戰,這一點相信他不會看不出來。

對劉備來說,漢中、上庸、荊州是集團前線,他要採取防禦戰略就必須起用善於防守和聽從命令的部下,荊州一早就給了關羽,這個是動不了的。那麼漢中和上庸就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魏延和劉封,兩個都是集團的後起之秀,也都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劉封還是自己的養子,以他們來駐守前線,既能保證前線安穩,培養集團人才之餘自己也可以安心搞好後方建設。

可要是讓張飛來鎮守上庸的話,集團兩大戰將聯合,雖然會給曹魏造成很大的壓力,但這壓力是相互的,曹魏自然也會在宛、洛一帶佈置重力防守,隨時會展開大戰,這對本來就虛弱的劉備集團毫無益處。劉備要休養生息,就不能把張飛放在前線,關張兩人雖然忠心,但劉備不敢保證他們是不是會聽領導的安排,這兩人早已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了:關羽侮辱孫權,有意破壞聯盟,張飛對劉備的勸告置若罔聞,最後被手下所殺。


“劉備為什麼不派張飛鎮守上庸?”就解釋完了,下面再簡單解釋一下:“張飛鎮守閬中是不是浪費了?”

肯定不是浪費,很簡單,以張飛的性格和身份,劉備把他“心許之”的漢中太守一職給了他部下魏延,和當眾打張飛一巴掌沒什麼區別。當時情況是“一軍皆驚”,可以說劉備此舉出乎所有人預料,幾乎沒人會服魏延,其中也包括張飛。可張飛對此次任命卻沒有任何反應,連句爭辯的話沒有,為什麼呢?因為劉備給了張飛一個更重要的職務——右將軍、假節,依舊鎮守閬中。

右將軍和假節很容易理解了,和關羽的前將軍、假節一樣,可以簡單理解為:關羽有多大權,張飛就有多大,那閬中地區又有多重要呢?此地位於嘉陵江中游,東靠巴中,西鄰劍閣,《巴漢志》記載:“有彭池、大澤、名山靈臺”,號稱“巴蜀要衝”。除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和閬中自身易守難攻的地勢外,與閬中相隔不遠的宕渠和魚復、朐忍也同樣重要。



《後漢書》記載:“宕渠有鐵”,是可取鐵製造兵器,建安二十年,張飛依靠地勢大敗張郃於宕渠;魚復,也就是後來的白帝城,《史記》記載:“楚王捍關以拒蜀”,《左傳》:(魚復)十六年魚人逐楚師是也。劉備夷陵戰敗後為什麼不回成都而要駐守魚復,並改名白帝城,原因就在於此處乃入蜀門戶,進可攻(逐楚師)、退可守(捍關拒蜀)。

閬中身處各方要緊之地,除了是軍事重鎮之外,更是益州水軍的練兵所。益州多山,荊州靠江,蜀漢所依賴的多是步兵和水軍,關羽水軍戰力不弱,可自從割了桂陽三地給孫權後,水軍訓練場所大大縮減,而閬中就是劉備開闢的第二塊水軍訓練基地。夷陵之戰時,張飛的職責就是率領水軍,順流直下突破孫吳防禦,陸遜最怕的就是劉備以步軍和水軍夾擊,如果不是張飛死在了部下手裡,以他鎮守閬中七年,對水軍有著足夠的經驗,夷陵之戰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綜合以上原因,劉備派張飛鎮守閬中的目的在於:一鉗制劍閣、魚復等軍事要地,保護成都;二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以隨時支援荊州北上,或東進孫吳,奪取江東。而且就在劉備稱帝同年,封劉禪為太子,張飛女兒為太子妃,這可以說是把身家性命和蜀漢前途全部交給張飛了,這些可比鎮守上庸、漢中什麼的要重要得多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趣談答案:絕對不可以,張飛只能去一個地方駐守,那個地方叫閬中。主要取決於兩點因素:第一張飛的軍隊非常特殊,第二閬中這個地點非常特殊。

事件回顧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需要一點倒推的思維。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在哪裡呢?答案:劉封在上庸,嗑著瓜子,喝著可樂,隔岸觀火。

那麼我們再逆推一下,劉備和張飛在哪裡呢?

劉備在哪可以先放在一邊,因為他需要鎮守大局,而這個時候張飛在閬中。

閬中距離麥城有多遠呢?我們拿尺子一量好像也不遠,就三五釐米的樣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如果把一支軍隊從閬中派到麥城去,沒有一個月是到不了的。

好了,我們能夠理清楚一條思路線,這個思路在於:張飛根本沒有辦法去營救關羽,對不對?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麥城很重要嗎?答案是:麥城一點都不重要。

好的,我們再退一步,關羽很重要嗎?答案是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我們回顧一下關羽所住的那個地方就不難發現,荊州是真正意義上能夠做到左右夾擊曹魏的第二條出路。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派其他的人形成犄角之勢幫助關羽呢?

答案是:派遣了!派遣的那個人叫劉封,只不過劉封一直在隔岸觀火。

好的,我們把視線再挪回來,記得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說過張飛絕對不可以前往上庸,只能駐守閬中麼,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張飛手中有一支軍團,這支軍團叫做江州軍團。

請注意三國時期能夠排得上前10位的軍團當中,必然有這樣的一支軍團,江州軍團非常有名氣。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就不難發現,這樣的一支軍團就相當於是古代的野戰部隊,而且能做到以一當十。

好了,我們再次把時間線挪到張飛住的那個地方,閬中來看一看。

閬中在哪呢?簡單來講它是中間線上的中間點。什麼叫做中間線上的中間點呢?答案張飛可以隨時隨刻去輔助任何一支軍團、去輔助任何一支部隊,它就相當於古代的救火隊。

沒錯,這就是事實

好了,講到這裡我們已經能夠留明白,劉備究竟是怎樣想的了。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通過他的部署讓關羽鎮守荊州,讓張飛當作救火隊,自己則在川蜀。

如果我們拿尺子將這三個方向的勢力,順便畫出三條線來,就會發現這完全是一個三角形。

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非常有遠見的觀點,如果張飛駐守的是上庸,他絕對會在第一時間營救關羽,關羽不會死,荊州不會丟。

同樣的道理,如果劉封去救援關羽,關羽也不會死,荊州也不會丟。

但是劉封的腦子稍微有一點點的不轉彎,就是因為這稍微一點點的不轉彎,把關羽推向了死衚衕。

而在劉備集團當中,劉封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張飛的地位,他在蜀漢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劉備絕對沒有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義子,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哦,順便再說一點,因為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劉備自然需要懲罰劉封的,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劉備並沒有想把劉封給殺死。

但是諸葛亮說了一句話改變了劉備的主意,諸葛亮說道:等你去世的時候,你的兒子恐怕駕馭不了劉封。

為了自己的兒子,這個義子該死就死吧。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在筆者看來,張飛如果守上庸,結果就是和他的二哥關羽,一起被殺。

張飛在劉備的五虎上將中,弱點是最為突出的。

他雖然武藝高強,在長坂坡嚇退了曹軍數萬大軍,但在為人處世領軍守城上,有著致命的弱點。

這一點早在徐州時便有體現,當時劉備帶著關羽和趙雲征討袁術,嚴令張飛禁止飲酒,禁止打罵士兵。

但張飛一條都沒有遵守,在他看來喝點酒不算什麼,即使犯了錯兄長劉備也會原諒他。

就這樣張飛喝酒誤事丟了徐州城,讓劉備的雄圖霸業推遲了至少十年。

第二次是在劉備到東吳做人質,迎娶孫尚香時發生的。

當時張飛和關羽二人對諸葛亮百般刁難,最後甚至要私自出兵營救劉備。

正是因為這種江湖義氣,最終害了張飛。

這一點諸葛亮看的非常透徹,他提醒劉備要注意張飛和關羽的驕傲自大,不然日後會鑄成大錯。

而劉備讓張飛守閬中也是有自己的打算,因為張飛雖然是猛將,但卻不是獨當一面的良將。

像關羽,趙雲,馬超和魏延都是鎮守一方,成為一方諸侯。

張飛的閬中距離成都不遠,是保障整個大本營的關鍵所在,派張飛去不僅可以時刻敲打敲打,而且也不讓張飛丟面子。

我們再來看看閬中的戰略地位,就知道劉備的用意了。

蜀中北部有一道巨大的山脈屏障,由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組成,把四川和北方隔離開來這道屏障只有兩個入口。

第一個入口叫做金牛道,走劍門山脈這一邊,這是蜀中與外界交通的主幹道。

第二個入口叫做米倉道走大巴山脈這一邊。而閬中恰好位於劍門山脈和大巴山脈的夾擊之處的米倉道這裡。


雖然北方入四川只有兩條路,但是從閬中往南,選擇就多了。

換句話說閬中就是米倉道的一個樞紐關卡,卡在了米倉道最關鍵的一個部位。

所以說,劉備對這位結義兄弟還是非常看重的。

但是,如果張飛去守上庸,那麼損失就不是一個荊州和關羽了,張飛也得提前領盒飯。

因為他一定會帶著全部兵力,支援關羽,他們的兄弟情義比城池和王業更為重要。


那麼,當時的情況下,張飛帶著上庸兵馬支援關羽,攻打樊城。

勢必讓曹操和孫權更加擔憂,曹操的地盤距離上庸一箭之隔,這個時候上庸就等於白白送給了曹操。

上庸丟失那麼關羽向西撤的路就走不通,向荊州撤的話會有呂蒙的阻攔。

這個時候的關羽就會成為甕中之鱉,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張飛和關羽二人,只有戰死或者被俘,別無他法。


—End—



冷月鉤沉


張飛勇猛無比號稱萬人敵,這事不假,但張飛是耐不住寂寞的人,讓他守城池不行。劉備的確很高明,會用人,不讓張飛守漢中、守上庸是非常正確的。

01

張飛守下邳,丟下劉備老婆孩子自己逃走了。

公元194年,張飛跟隨劉備來到徐州。徐州牧陶謙病逝後,劉備代領徐州牧。

196年,袁術進攻徐州。劉備派張飛、曹豹守下邳,自己率兵在盱眙、淮陰一線抵抗袁術。

曹豹是下邳相,原陶謙的部將。陶謙是喜貴嫌貧之人,寒門士族有才能的人都離他遠去,但曹豹是世家豪族,很得陶謙欣賞,但未必就有多少本事。

曹豹與張飛一向不和,趁劉備不在,就派人邀請呂布來進攻下邳。

此時,袁術給呂布寫信,勸其襲擊下邳,答應事成後援助糧草。呂布很高興,率軍進攻下邳。劉備中郎將許耽開門投降,張飛敗走。呂布俘獲了劉備的妻子和諸將的家屬。

演義裡說張飛強迫曹豹喝酒,曹豹不喝,張飛就打了曹豹五十鞭;也說曹豹的女婿是呂布,趁機讓呂布襲取下邳。

這些都沒有史料明確記載,但張飛把下邳丟了,扔下劉備家小不管、自己逃走是史實。

張飛喜歡喝酒,喝醉了就鞭打士卒,也正是因為這個最後被部將張達、範疆殺死。

就張飛這個個性,劉備咋會再把重要的城池交給他來把守呢。

02

張飛守閬中並非大材小用

219年,劉備與曹操漢中對峙。劉備派遣孟達從秭歸向北攻佔了房陵(今湖北竹山縣),繼續進攻上庸。

劉備私下擔心孟達不能獨自勝任,就派遣劉封從漢中到達上庸,與孟達回合,並統領孟達的軍隊。之後,劉封、孟達就駐守上庸地區。

漢中之戰結束後,都以為張飛會出任漢中太守。沒想到劉備卻提拔魏延做了漢中太守,張飛留任巴中太守,駐守閬中(今四川南充市)。

看一下閬中的地理位置,就看出劉備對張飛還是很不放心。

閬中的北面是漢中,由魏延把守;東北方面是上庸,由劉封、孟達駐守;東面是荊州,由關羽把守;南面是江州,由趙雲把守;西面是成都,由劉備、諸葛亮親自駐守。

張飛就在這中間,所有人都在保護他的安全。

自然了,哪個方向有戰事,張飛出兵增援都很方便、快捷。

這個部署,一方面說明張飛不能令劉備放心,另方面說明張飛更適合野戰。

03

如果張飛守上庸,可能就不會有關羽的襄樊之戰

上庸地區與襄樊接壤,離的很近。如果張飛守上庸,可能的情況是:

第一,張達、範疆割下張飛的首級,直接送給了曹操。

第二,張飛與孟達也不會尿到一個壺裡去,孟達會更早的叛投曹魏。

第三,等不到關羽進攻襄樊,張飛就可能自己先跟襄樊的曹仁幹上了。

第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張飛馳援關羽,哥倆一起進攻曹仁。

無論從張飛的個性還是與關羽的情義,張飛絕不會坐視關羽進攻樊城也無動於衷。

但劉備想不到關羽會冒然發動襄樊之戰,漢中之戰後也不敢冒然讓張飛去駐守上庸。

歷史就是這樣,沒有如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張飛最適合駐守閬中。

正如蘇文茂老先生說得相聲《品三國》,認為張飛姥姥家姓“吳”,因為“吳氏生飛”。

莫名其妙的是,關羽在襄樊打得如此熱鬧,張飛卻沒有一點行動。不管上庸的劉封、孟達做如何的行動,張飛應該此時頂上去。

如果劉封、孟達去支援關羽,張飛恰好填補他們的空缺,有了張飛的援助,劉封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再不救關羽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劉備、關羽、張飛、劉封,這是劉備的核心成員,襄樊之戰,就看出他們之間的親密程度。都說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看來不親就是不行啊,血濃於水,差一點都不行。

蜀漢走不太遠,也在情理之中。


豹眼看歷史


荊州是第一地方軍團,關羽守無人有異議,漢中是第二地方軍團,魏延守就有人有意見了,認為張飛更合適。第二地方軍團輪不到張飛就算了,為什麼上庸作為蜀漢第三強大的地方軍,依然輪不到張飛鎮守呢,而是孟達鎮守。

首先,也是為了穩住孟達:

以上庸城為中心的三郡地區當時處於魏蜀兩國的緩衝地帶,在當時的背景下,不管是魏國和蜀漢,都無法完全意義上的佔據三郡地區,所以不論誰佔據這塊地區,都必須依靠當地的力量,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

而孟達,就是三郡地區最大的地頭蛇,所以劉璋時代,孟達就是三郡地區大哥級的人物,在劉備控制三郡時,孟達是三郡的最高軍政長官,後來孟達投降了曹丕,依然是三郡的最高軍政長官。直到後來司馬懿親率大軍武力征服三郡,孟達才成為過去式。所以說,在沒有實現武力徹底佔據三郡之前,不管是誰,都得尊重孟達在三郡的地位。

當時的孟達,是主動歸順劉備,所以劉備不可能再對孟達進行武力統一,而且基於統戰的需要,劉備也必須讓孟達鎮守上庸城,繼續管理三郡地區。如果劉備敢讓孟達遷徙到其他地區,讓張飛等重要將領來守上庸,那孟達很有可能做出什麼過激行為,到時候劉備絕對是得不償失。

再則,張飛另有其他重要作用:

劉備三大心腹愛將一個關羽,一個張飛,另外一個是趙雲。分別掌握著劉備的三支部隊。一個是關羽掌握的荊州兵團,荊州兵團有兵三萬人。一個張飛掌控的御林軍,這支軍隊有兩萬人,分兩個萬人隊,一個劉備自己掌管,一個張飛掌管。這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的所有家當。

進川前劉備下令趙雲進攻桂陽,趙雲在原地徵兵兩萬後攻取桂陽並在當地休整。其後劉備入川帶走了自己一萬軍隊,以及攻下南荊州收降的兩萬軍隊(由黃忠魏延統領),共三萬人。

劉備與劉璋反目以後,劉備偷襲失敗龐統戰死,於是劉備詔令諸葛亮升為縱隊司令,張飛與趙雲受其節制統兵入川。劉備取川以後,川軍投降人數五萬左右。這支軍隊與其他軍隊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這支軍隊是倒戈來的,劉備待之以懷柔,也就是說,這支軍隊是劉備僱傭的,將領是收買的,一旦說反水就可能反水了。

所以劉備取川之後,把魏延黃忠的兩萬部隊放到了漢中地區,把五萬川軍分散開來駐紮在各地。成都地區則留兵三萬,全部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自己一萬御林軍守皇宮,趙雲兩萬護衛軍守成都各地。

張飛的軍隊駐紮在閬中,這個地方在地圖上看,距離成都不遠,扼守成都咽喉地區。所以,張飛的位置很重要,劉備只信得過張飛趙雲,才把這兩個最重要的地區交給他們。

他的作用並不是用來防備曹魏或者東吳,而是用來當作蜀漢的後背機動軍團的,劉備後來打東吳就可以看出來,並沒有調漢中和上庸駐軍來。因為那兩支隊伍是不能調的。

而且閬中軍團還有一個作用,是用來鎮壓益州本土士族的,這個工作,孟達做不了。只能有荊州集團出身的張飛來做。


南飛雁1988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於自己的地盤如何防守,做出了非常縝密的安排。張飛守閬中,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劉封守上庸。這樣的安排看起來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實際上,卻存在著相當大的隱患。

關羽在蜀漢政權北伐攻魏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招水攻,大敗曹軍,一度逼迫曹操只能將大本營遷移到黃河以北,魏軍氣勢大減,蜀漢威勢大漲。然而,東吳卻給大勝後的蜀漢當頭一擊,關羽大軍被偷襲慘敗,無奈敗走麥城,被孫權俘獲,最終被殺掉。關羽被殺事件,是蜀漢政權這架馬車走上下坡路的開始,也是由盛轉衰的開始。

如果當時駐守上庸的是張飛,哪怕是張飛手裡沒有一個手下,他也會單人獨騎前去支援。這無關戰局、危險係數,全憑張飛與關羽的交情。他們數十年的交情,不是一句危險,不是一個大局可以左右的。即便無力扭轉敗局,也能將關羽救回來。

當時關羽戰敗的實在太突然,以至於劉備都沒有任何反應時間,根本談不上其他佈置。畢竟荊州從赤壁之戰後就是一直被劉備所佔領,穩固程度是相當高的,哪怕它需要面對來自曹魏和東吳的壓力,劉備都沒有過多的擔心,相反倒是比較擔心漢中地區。而張飛會鎮守閬中,也是出於能夠更好應對不同局勢的需要。

不過天算不如人算,原本應該是最穩固的荊州地區,反倒出現了大問題,直接被人一戰打崩,讓劉備根本沒有時間佈置對應措施。據守上庸的劉封,則因為自己跟關羽有仇,並沒有伸出援手,最終讓關羽身死,荊州也拱手讓出。


小芊芊愛歷史


關羽水淹七軍一舉威震華夏,一度逼的曹操不得不遷都至黃河以北,但誰都想不到東吳直接偷襲關羽,而當時鎮守上庸的劉封卻對關羽的求救,置之不理,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為東吳所殺,關羽之死、荊州之失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一個標誌,如果是張飛能夠鎮守上庸的話,鑑於他和關羽之間幾十年的交情,肯定會去救關羽的,但就算如此最終也只能救回關羽的人,也無法拯救蜀漢由盛轉衰的局面。

劉備不派張飛守上庸而派劉封、孟達駐守上庸,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因為張飛有更多的用處,且誰也料不到東吳會突然偷襲關羽,也就是說關羽敗得太突然了。

此時的張飛正在鎮守閬中,閬中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可比上庸重要很多,因為閬中處於一箇中心地帶,退可鎮壓蜀地的叛亂,當時的劉備佔領蜀中時間並不長,還是要考慮眾多反對勢力,派張飛鎮守閬中顯然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其次,進可以支援漢中、上庸,這兩個地方屬於新得到的地盤,根基尚不穩固,如有問題需要隨時進行支援。

反過來想,關羽鎮守的荊州自赤壁之戰後,一直為劉備佔有,所以在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自然認為荊州應是最穩固的,反而不放心漢中等地,因此派張飛鎮守閬中,可以根據形勢作出應對,無論是馳援上庸、漢中等皆不成問題。

只是,最後出事的卻是他們認為“最穩固”的荊州,直接打的劉備措手不及,而劉封不理關羽的求援沒有救關羽,導致敗走麥城、坐失荊州。哪怕換成了張飛鎮守上庸,張飛肯定是會出兵的,只不過其最多也只能救回關羽、無法奪回荊州,蜀漢還是會因此由盛轉衰。


像素說


當時的三足局面基本成型,劉備得到整個蜀地後,面前的大敵只有北邊曹操和東邊孫權。漢中是劉備北拒曹操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劉備作為蜀地之主,當然希望派自己的親信駐守這個地區。而此時關羽駐守荊州,戰略地位超過漢中,張飛又性格魯莽,劉封又沒有把握,趙雲要保衛京師,黃忠年齡太大,馬超又靠不住,只能讓魏延擔此重任。但劉備對魏延也不是十分放心,他認為此人腦後有反骨,所以讓張飛駐軍閬中,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接應魏延,也為防止發生意外,可見閬中的戰略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

那麼,如果讓張飛駐上庸,關羽被圍,以他們兄弟的感情,他是不會見死不救的,如此,歷史又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烈士暮年


因為上庸是孟達和劉封率軍奪取的 沒有大的過錯不能撤離

任將不是隨意的,也要講究功賞過罰的。最簡單就是:一個將軍率軍奪取的土地,最好任命他為當地官員,因為:

1、因為是其戰功奪取,任命他為當地官員有利於震懾叛亂和治理當地;

2、有利於激發本方人員主動積極作戰,通過戰功獲取冊封;

3、有利於本方人才階層流動。

因此,張飛率軍入蜀有功,因此冊封巴西太守是正常不過的;孟達從秭歸進攻房陵,再和劉封夾攻攻取上庸。讓張飛守巴西,劉封孟達守上庸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算要調換,也不能在剛奪取時就調換,至少在1、2年後才調換。

巴西郡治所在

劉備為什麼要讓張飛作為巴西太守

劉備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主要原因是有兩個:

1、張飛入蜀有功,要封賞;

2、巴西是巴蜀和漢中之間的門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劉備奪取巴蜀時,漢中還是張魯地盤;後來張魯被曹操擊敗,奪取了漢中,張飛所在的巴西就更重要了。

張飛狙擊擄掠巴地人民的張郃,就說明了張飛巴西太守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張飛,巴地人民會被張郃基本擄掠到漢中,劉備空有其地。

上庸、樊城、宜都所在

劉備為什麼不調張飛守上庸

1、219年5月,曹操從漢中撤軍,劉備佔據漢中,劉備隨即派遣劉備順漢水而下,和孟達夾擊奪取上庸;7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發動樊城之戰;10月,呂蒙奪取江陵;11月,關羽守麥城;12月,關羽戰死。

劉封從奪取上庸到江陵被呂蒙所取,只有5個月時間。而關羽鎮守荊州則從212年劉備入蜀到219年樊城之戰有7年時間。關羽進攻是有充分準備的,劉封孟達剛剛奪取上庸,正是安撫人心的時候,因此劉封、孟達是不能調走的。

2、關羽之所以戰死,和劉封、孟達無關。劉封孟達只是沒有答應關羽派遣援軍攻下樊城。但就算劉封孟達派遣援軍,在人數上,關羽還是不能佔優勢,曹操軍人數居多。

關羽的最佳策略是水淹于禁後,讓關平等駐守襄陽,和樊城對峙,自己坐鎮江陵。

關羽的戰死,最主要是因為當年11月劉備委任的宜都太守樊友不戰而逃,被東吳陸遜奪取,斷絕了關羽入蜀之路,只能死守麥城待援。

從時間上來說,就算張飛在當年5月調任上庸,也無力幫助關羽奪取樊城之戰的勝利。兵馬、糧草的調遣需要時間準備,強行征戰只會導致叛亂。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關羽沒死以前,劉備實力達到巔峰,坐擁半壁江山。按理說,下一步就是按諸葛亮的建議,從漢中和荊州兩路並進,攻打曹操。張飛作為重要將領,不應該只是放在閬中。

我個人認為,這是劉備用處理關羽的辦法去處理張飛。這是每個君主的共性,共患難時都是互相信任,肝膽相照,但是當打下一片江山後,君主就開始猜忌老部下。在下決心攻打西川時,再到後來和曹操爭奪漢中,如此多的大戰和戰功,劉備卻讓關羽留守荊州坐冷板凳,心高氣傲的關羽雖然鎮守一方,地位崇高。也不可能按捺得了打仗的癮,最終在沒有得到劉備準確命令和援軍配合的情況下帶兵進攻曹操,最後兵敗身死。劉備素來以仁義自詡,同時關羽的忠義威名天下皆知,關羽雖然會對劉備的江山忠誠到底,但一旦關羽和諸葛亮等謀士鬧意見,再次發生像劉備娶孫尚香時,關羽張飛鬧著帶兵打東吳一樣的事。劉備的江山就會發生巨大分裂和滅亡的危險。因此,劉備就讓關羽守荊州,即使關羽不打曹操,曹操或者孫權也會來打關羽,劉備也只能用這種方法把關羽逼死。既不損害自己的名聲,同時還有了征討東吳的絕佳理由。

對於張飛,劉備也是一樣的心理。關羽死後,劉備稱帝,張飛未經請示就去找到劉備,同時憤怒表示對諸葛亮的不滿。抱怨劉備只顧自己當皇帝,不給關羽報仇。劉備已經當了皇帝,卻有張飛這樣的大將可以直接入皇宮,像數落平常兄弟一樣數落皇帝。不論過去劉關張如何相處,這一切都在劉備稱帝后改變了。張飛和關羽一樣,都是性情中人,且不懂朝廷的為官之道。不知不覺地也成了西蜀政權的不安定因素。劉備或許不會像逼死關羽一樣去逼死張飛。但至少不敢讓張飛手握重兵把守要地。以張飛的脾氣,早帶著兵去打孫權或者曹操了。

所以,劉備很清楚張飛和關羽的性情。在關羽出兵攻打曹操時,張飛如果在上庸,至少關羽不會死,那麼劉備處理關羽的計謀就沒法實現。關羽張飛兩兄弟捆綁在一塊,會給劉備惹很大的亂子。再加上張飛和關羽都不再年輕,沒法經常上陣廝殺,又沒有韓信和諸葛亮一樣的帶兵謀略。卻又有這麼大的兵權,劉備不得不去考慮一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