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1918年11月,随着德国的战败,其强大的公海舰队也被协约国收缴,超过70艘舰只被押送到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驻地——斯卡帕湾,等待着被战胜国瓜分。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斯卡帕湾内的人质舰队


彩虹行动

1919年6月21日10点20分,德国人质舰队的指挥官鲁伊特从“埃姆登”号巡洋舰上发出了一个简短的信号:彩虹!斯卡帕湾内的巨舰们收到这个信号后,纷纷打开通海阀。12点16分,“腓特烈大帝”号第一个沉没,随后是“阿尔伯特国王”号,紧跟着是“毛奇”号……到17点时,最后一艘“兴登堡”号战巡也缓缓消失在海面上。至此,除了搁浅的“巴登”号战列舰之外,人质舰队的所有大型战舰全部自沉,曾经在世界海军力量中排名第二的德国公海以这种悲壮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辉煌。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夕阳下的斯卡帕湾


彩虹行动发动时距离《凡尔赛和约》签字还有一周时间,战胜国们对德国人的执拗异常愤怒,原本允许德国保留的8艘早期无畏舰被大家瓜分,作为斯卡帕湾损失的补偿。3艘“拿骚”级给了英国,1艘“拿骚”级给了日本,4艘“赫尔戈兰”级被英、法、美、日平分。根据条约,协约国又发还了8艘老旧的前无畏舰给德国用于训练和海岸防御。再加上几艘早已过时老旧不堪的、拆除了武器的巡洋舰,这就是一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全部家底。


重建之路

1920年9月15日,德国海军参谋本部正式更改为海军指挥部,保罗·贝恩克上将成为战后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当时德国最直接的敌人就是波兰和波兰的后台法国,自从波兰于一战结束后重新建国,一条狭长的波兰走廊不但让德国失去了但泽这个波罗的海最大河流的出海口,国土还被分割成了无法相连的东西两部分。因此保罗·贝恩克下令成立两支分舰队:北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目标是把德国海军打造成一支现代化的小型海军,用来保护近海。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一战后被分割的德国


借着协约国允许德国建造1艘6000吨级轻巡洋舰替换旧舰的机会,德国于1921年开始建造战后第一艘战舰。1925年1月7日,“埃姆登”号轻巡在威廉萨文海军基地造船厂徐徐下水,德国海军重建终于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埃姆登号


1928年10月1日,雷德尔就任德国海军总司令,作为一战的亲历者,雷德尔亲眼见证了公海舰队的诞生和壮大,可是现在看着自己手中的羸弱的海上力量,拿的出手的除了3艘刚下水的“柯尼斯堡”级轻巡和更早的“埃姆登”号,就只剩下那些可怜的“海鸥”级和“狼”级鱼雷艇。这样的武装力量别说去挑战英国这个海上巨人,恐怕法国随便派一支战列舰分舰队来支援波兰,德国海军就会被撕得粉碎。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柯尼斯堡级轻巡


在协约国无所不在的监视下,雷德尔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支小舰队。他当年不光是看到了公海舰队的兴盛,也看到了它的灭亡,所以深知德国海军最终的敌人依然是堵在北海大门口的英国。面对这个可怕的对手,德国海军不可能也没必要以“夺取制海权”为发展目标,而是要找到英国的弱点——漫长的海上运输线来打击。正是这些海上航运线,给大不列颠带来了全世界丰富的物产,滋养了这个岛国350年。一旦掐断它,就像割断了日不落帝国大动脉,巨人也会因为供血不足而轰然倒下。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莱比锡级轻巡


德国海军在20年代末建造了2艘“莱比锡”级轻巡之后,总算在1931年5月迎来了“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的下水。这艘实力强悍的海上袭击舰即有28节、可以逃避战列舰追击的高航速;又有威力仅次于战列舰的280毫米主炮,可以吊打对方的巡洋舰。随着3艘“德意志”级的陆续下水,雷德尔仿佛看到了破交战的胜利曙光。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德意志级


打造破交战舰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政府借口其他国家不给德国以平等待遇为由,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同年的德国财政会议上,德国的军费比1932年增长了2倍,达到30亿马克。德国海军也搭上纳粹战车迎来了高速发展,1934年6月,“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铺下了第一条龙骨。

1935年3月,德国单方面宣布废止《凡尔赛和约》,随后为了缓和同英国的紧张关系,德国又在6月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来表示无意同英国为敌。该协定限制了德国海军总吨位不能超过英国的35%,可以拥有潜艇,战列舰最大排水量不能超过45000吨等等,德国海军终于等来了名正言顺的发展机会。

1935年7月,德国战后第一艘重巡“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开工;1936年7月,战列舰“俾斯麦”号开工;1936年12月,“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开始建造。一座座巨大船台上工期都已排满,热火朝天的景象让雷德尔开始憧憬未来的大西洋破交战。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


届时德国的破交舰队将以1艘“齐柏林伯爵”级航母为旗舰,以1艘“卑斯麦”级战列舰为打击核心,再配上1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2艘轻巡、若干艘驱逐舰、以及一定规模的U型潜艇群构成。这样的一支小型破交舰队,尽管规模不大,却五脏俱全,天上有40架舰载机提供空中掩护,海面上有380毫米巨炮的打击力,水下还有U艇潜伏袭击。

英国为对付这样一直舰队至少要集结2-3艘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还要搭配若干辅助舰艇。可问题是,在德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出击、对方被动防御的情况下,英国又能组建几支这种规模的舰队进行密集护航呢?大西洋破交战即将迎来新模式,雷德尔似乎预见了英国人的末日。


雄心勃勃的Z计划

可惜雷德尔并不懂政治,在希特勒所说的“英国不可能在1945年之前对德宣战,更大的可能是1948年”鼓舞下,面对难得的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他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挥之不去的公海舰队辉煌让雷德尔决定挑战英国海上霸权,制定了雄心勃勃的“Z计划”。

在雷德尔的清单中,Z计划包括10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8艘装甲舰或者重巡、44艘轻巡洋舰、68艘驱逐舰、90艘鱼雷艇、249艘潜艇。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沙恩霍斯特级战巡


1939年1月,好大喜功的希特勒批准了雷德尔的Z计划。7月,排水量高达6.25万吨的“H”级巨型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一战前的海上故事似乎马上又要重演。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并没像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时那样继续保持沉默,而是马上对德国宣战,并向欧洲大陆派出远征军。希特勒不得不下令Z计划暂停,甚至连计划内在建的大型舰艇也被全部取消。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卑斯麦级战列舰


战争到了1942年,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早就所剩无几,以雷德尔为首的一部分德国海军高层已经对战局感到悲观失望,Z计划的雄心壮志逐渐泯灭。这年年底的巴伦支海战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吕佐夫”号被希特勒指责为怯战,元首彻底失去了对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信心,甚至威胁要将所有水面舰艇拆掉回炉造坦克,并解除了雷德尔的职务。

第三帝国海军的灵魂人物终于离开了他的舞台,德国海军的战斗全面转向水下,但是邓尼兹的潜艇战也无法挽救被纳粹绑架的德国。随着战败投降,日耳曼海军的重建之路再次戛然而止。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结语

海军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型战舰更是凝结了一个国家全部工业精华。之所以有“百年海军”一说,正是因为海军是陆海空三军中耗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见效最慢的军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健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技术装备不是喊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系统也不是好大喜功就可以迅速搭建起来的。强大的海军莫不是通过几十、乃至上百年才能建设成功,从古至今莫过于此。当德国海军的发展被绑上侵略者战车的那一刻起,就变得急功近利,注定会有最后悲惨的结局。

从彩虹行动到Z计划——德国海军重建之路

最后来个全家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