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孫繼海有多強

我見識過中國足球歷史上,最熱鬧的“他該打什麼位置”之爭,一次是范志毅,一次是孫繼海。

范志毅不難理解。1995年甲A聯賽首席射手,帶隊奪冠,爆發力之強當時無雙。之後,大家都覺得範大將軍應該突前,發揮其驍勇的攻擊力。

1997年十強賽,雖然鋒線有郝海東和高峰,媒體還是在喧嚷:該讓范志毅突前。這之後幾年,每次中國有角球,范志毅、張恩華、李瑋峰上禁區預備衝頂時,全場都是“哎呀要進球”的氛圍。

孫繼海則很微妙。

吳承瑛出現之前,孫繼海是踢左後衛的。1997年十強賽,謝峰的右路大趟突破是中國隊的超級殺招。

但到吳承瑛能頂上來時,孫繼海就去踢了右後衛。從此謝峰和魏群們就可以安心了。

1999年九強賽,國奧隊很為位置犯難。那會兒,鄭智、陶偉老被媒體挑嘴,就在尋思孫繼海替下誰;然後中場,大家也在唸叨,如果孫繼海替下黃勇、替下隋東亮,好不好。

另一個著名爭議,大概就是張效瑞了。但他的位置沒啥爭議。

總之,當時的輿論簡直就是,國奧除了守門員、李金羽和張玉寧,簡直哪個位置都可以由孫繼海頂,還一點沒問題。

——孫繼海先前,是落選了健力寶青年隊的。

之後,孫繼海也確實踢過無數位置,讓踢啥踢啥,不挑不揀,來則能戰。有他梗著,氣總是不輸。

曼城時期的孫繼海,其實助攻已經少了。先前在國內時,孫繼海基本是一個人包一路。打亞洲級比賽的時候——那會兒還是在亞洲盃和亞運會能進四強的級別——孫繼海沒事邊線一個人帶球推,回防不喘。

吳承瑛、魏群都被指責過回防不力,我是沒聽任何人說過孫繼海的。基本上孫繼海之前,大家都說李明是邊路永動機。孫繼海出來之後,都認孫繼海了。一人包一路的感覺。

那會兒說孫繼海的牛,在於一個字。光看場面,吳承瑛忽然推一個,魏群忽然來發大炮,謝峰忽然一個大趟,甚至李明來一腳遠射,張恩華來一個頭球,范志毅前插掄一腳,都很帥氣。孫繼海,大家都說,臉又像小孩,又像小老頭,而且門前感覺不好(孫繼海當時接受採訪時,說隊裡都服張恩華的門前感覺),但他全場比賽都在纏。

隨時插上突破,隨時後撤補位,進能攻退能守。

孫繼海的強,是隻有你作為對手時,比如你是全興球迷,你是申花球迷,一場下來,就覺得:

“孫繼海怎麼老在那兒?!還咬不掉他了!”

你不覺得孫繼海強得傲視群雄,但細想起來,那會兒中國隊沒人可以比他強。就這種感覺。

孫繼海後來去曼城,其實助攻已經偏少了。但還是那句話,纏。

我記得他第一次打阿森納後,接受採訪,說亨利又快又壯,跟火車似的。

我當時恰好跟一個四川哥們吃飯,聊這新聞,說中國人也可以對位亨利啦!

那四川哥們,也是魏群、馬麥羅、姚夏、鄒侑根這麼一路看下來的,因為我是黎兵和馬兒球迷,所以我倆愛聊。

我問他這事的觀感,他當時說:

不是我看不起魏大俠,但他過去踢阿森納,30分鐘就喘得落床墊了(隱藏哏:當時魏群給一床墊打過廣告)。繼海好樣的,好在哪兒,就他和老範、山哥(黎兵)、老茂(宿茂榛)夠職業,中國其他人,跑跑就喘,踢兩場就趴倒嘍。體能測試啥的,有個屁用!

我後來想,形容孫繼海的強,大概就這個:

他是一個徹底的職業球員。很職業。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這就很偉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