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作品 鸞鳳和鳴

紫砂泥的目數,關係到紫砂壺的壺身是細膩還是粗糙。那這麼重要的指標,做壺的、賣壺的、買壺的都在講,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紫砂泥料擁有雙氣孔結構,讓紫砂壺泡茶會越來越香,才造就了今天許多壺友對紫砂壺的喜愛。而紫砂壺的透氣性好壞,跟紫砂泥料目數的高低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有很多壺友,經常會將壺放在手中把玩,得:細膩、光滑、粗糙、肌理感等感覺,這個也和泥料目數息息相關。

紫砂壺的目數,也有人稱為“碼數”,其實就是篩選紫砂泥用的篩網,上面每平方釐米中的小孔的個數。最常用的目數,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增加。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紫砂泥料在開採後,經風化、除雜質、粉碎之後,使用篩子過濾泥料,稱之為“過目”。比如用80目的篩網過目得到的是80目的泥料,用40目的篩網過目得到的則是40目泥料。因為技術的差異,每個時代所出現的目數是有差異的。明代紫砂泥的目數多為25~30目,清朝早期為35目,清中期則為55~60目。由於1957年前一直採用手工煉製法(即通過人力或獸力推動石碾子進行碾磨),故目數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顆粒更粗,質感更強,這也是辨別老壺的標準之一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到1957年宜興丁山才安裝了第一臺球磨機,轉動的桶體內放置了大量小鋼球,通過電動機轉動大桶體使得裡面的小鋼球與石料進行摩擦和擠壓,達到碾磨粉料的目的,通過球磨機使得紫砂泥料目數穩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雷蒙粉碎機,以風力控制目數,目數可高達140~200目。目前最主流的目數依然是50~60目。這個區間是紫砂壺成功率最高的,並且泥料既細膩又有砂質感,泡養包漿光澤度也好。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但其實目數是指一個泥料粗細的範圍,比如60目的泥料,其實是60目到200目甚至更高目數的一個範圍集合,因為比60目更細的都能通過目的網眼。泥料顆粒越細,則可塑性提高,壺的機械強度增加;坯料顆粒粗,則可塑性降低,在燒製過程中不容易變形,穩定性提高,收縮率減小。目前做壺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數的泥,有人也會用來做壺,80、100目的泥料經常會被用來做泥繪,裝飾壺用,16、24和32目的料,對工具的損傷大(有點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製作過程中,走刀時,刀口一般不會劃斷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從泥中脫落,我們稱為“跳砂”。泥料的收縮大,砂的收縮小,在燒窯過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擠出來,也是跳砂的一種,在壺表刻字或畫時,也會形成跳砂。這樣幾種情況,就造成了線條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謂的瑕疵。這種情況在壺口和壺蓋的邊緣經常會有的。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在燒成過程中,顆粒細,則收縮大,燒成溫度降低,容易變形。燒成後壺表的金屬光澤感強。而粗顆粒在燒成過程中,收縮小,燒成溫度提高,不容易變形,成品率提高。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泥料的目數不會太高,除了極少數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數泥性外,多數藝師做出的壺在40-80目左右。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目數越高,透氣性會稍弱,卻反而利於將茶香逼出,在泡鐵觀音之類的烏龍茶時,沖泡的溫度要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才能達到最佳的逼香效果,這時就可以選用目數比較高的泥料。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鸞鳳和鳴

直觀的感受下不同的目數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紫砂泥料的目數還有這麼多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