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你怎么看?

柳侍墨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给老人们办的宴席。这是由大清康熙皇帝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皇家宴会。参加的成员一般条件下,要满足65岁以上,由朝廷出资宴请大清朝内,年长的贵族、官员以及普通老百姓。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康熙和乾隆都是长寿皇帝,想以此表达自己的治世之功;另一方面是为了矫正社会风气,树立人心向孝的美德。

但是也有人说,为了参加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很多老人被折磨死了。这句言论未免有些夸张,甚至危言耸听,好好的一场皇恩浩荡的宴请,被说成赶赴黄泉路。当然,想吃上这皇家的“千叟宴”肯定是要吃点苦头的。

老人年事过高,经不起路途遥远的折腾

按照常理来讲,老人们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必然经不起折腾,何况是舟车劳顿、路途遥远的进京之路。参照史书记载,必须是六十五周岁以上的年龄才有资格,这个年纪放在今天跑跑步、锄锄地还能说得过去,在古代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六十五岁老人身体状况不亚于今天八十五岁的老人。科学调研表明:清朝人的平均寿命,男的45岁,女的50岁,今天中国的平均寿命早已经超过70岁,足足20多岁的寿命差距,需要200多年的科学发展才达到,可见古人和今人的寿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再者科举考试相必大家都了解,一群年富力壮的小伙子们进京赶考,身体差的都经不起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更不用说古代的老人们。

千叟宴菜品过于油腻,老人身体吃不消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千叟宴的菜品以大鱼大肉为主,食物过于油腻,毕竟是皇家的宴会自认不能太掉价。千叟宴的菜品有哪些,大致举几个例子: 双色马蹄糕、天香鲍鱼、琵琶大虾、酱焖鹌鹑、蚝油牛柳、川汁鸭掌、溜鸡脯、香麻鹿肉饼、御膳烤鸡、烤鱼扇等等。

古代不想今天讲究素食养生之道,肉是要比青菜贵的多,很多普通家庭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肉,因此很多普通家庭的老人参加千叟宴后,瞬间胃口大开,对大鱼大肉一顿暴饮暴食,由于摄入的油腻食物过多,极其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面见皇帝礼节太繁琐

千叟宴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而且还是雄才大略的盛世之主。老人们从五湖四海赶到皇宫自然要接受皇帝的接见,老百姓见到皇帝必然要行相应的君民礼节,反复的一跪一起,老人的身子骨也难以经得起折腾。

再加上宴会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用餐礼节,皇帝和公卿大臣们一一提进酒词,还有许多风雅的作诗吟对的活动,来来回回繁琐的规矩也把老人们折腾的够呛,本来好好的一顿宴会吃起来十分拘谨不自在。

虽然说要想吃上大清朝时期的千叟宴不是特别容易,老人们也饱受折腾,但也无可厚非,毕竟要彰显出康熙、雍正和乾隆缔造的“康乾盛世”,而且对于传播孝道,移风易俗,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赶赴千叟宴的老人,更是一生中的荣耀。


邓海春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提到满清,老梁就止不住的想笑。咱掰着脚指头算算,满清小三百年的历史,愣是被康熙和乾隆俩人占了一百二十四年,这就占了一半的时间。所以这两人的事,你就得准备俩筐,每人都能给您整一筐出来。而且乾隆这人爱好海了去了,其中有一大爱好,就和咱题主的问题有点瓜葛。啥事都喜欢和康熙比,只要康熙老爷子干的事,这乾隆爷想着像模像样的整一个出来。

就这千叟宴,就是乾隆仿效康熙整出来的,康熙整了两次,他也不多不少也整两次。

那么咱就从康熙这千叟宴说起。

第一次。

咱掐着时间点瞅一下,这是康熙五十二年,这年赶巧了,正好是康熙六十大寿。那年月这人能整个六十出来,那都是稀罕事。康熙老爷子自己个蹲龙窝里,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从秦始皇开始,有名有姓的皇帝就有一百九十三个,就属他蹲龙窝里的时间最长,而且这寿命也是最长的。

这一高兴,就想到了,皇帝这位置上的人寿命真心不长,那民间里的有多少呢?于是带着这个疑问,就整了个千叟宴出来。当然一开始也不叫这名,就是给地方上的官吏,下了一道旨意,只要年龄够六十五岁的,都可以参加。这一家伙下去,全国就整出了六千六百个老人,一帮子老头老太太齐聚一起,那叫个热闹。

“坐!坐!”康熙开心坏了。大手一挥,住龙窝边上的皇子皇孙们就出来了,给这六千多个老头上酒,上菜。一帮子老头也开心,这热热闹闹的就整了三月,全京城的大小官员,一出门就必须整上朝服穿上正装。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老梁康熙为啥这么高兴?就因为看到这么多比他大的老头?”

您还真说对了,大家伙都知道,满清自打开国,地方上就没停止过闹腾。康熙忙乎了一辈子,放眼全国那也不是很安生的,到现在一瞅这么多上了年纪的老头,他感觉这天下总算是开始太平了,因为只有太平的年月,这人的寿命才会长久。

让康熙想不到的是,到了乾隆年间,这白莲教一窝一窝的搞事,到了嘉庆的时候,被七十二个人就攻进了皇宫里,还在他那匾额上留下一枚箭头。

这话有点扯远了,咱接着聊。

康熙这一高兴,让八十岁的就可以到康熙的边上喝,九十岁的直接到宫里的内门喝,八十以下的,在宫门外吃上一把就可以了。临到了结束的时候,每人都拿了不老少的银子回家,算是康熙的赏赐。

第二次

时间点就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这一年有是康熙在位的最后一年喽。这一年康熙感觉自己该干的事都干的差不离了,这就又想来一次。但第一次折腾下来,康熙知道这帮人受不了太大的动静,人家好不容易活到现在,您来一下,把人家个整没了,这不好听。

所以这一次就招待那些个退了休的官员,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家伙蹲在一起乐呵乐呵,谈谈这辈子的得失,就那么过去就行了,所以这一次人员不多,一千出了个头。康熙一高兴整了一首诗出来《千叟宴》。得,这老头老太太一起聚餐的活动正式定名为千叟宴。

第二次千叟宴,乾隆以服务生的身份参加了,那个场面让乾隆记忆犹新,这就在心里留下了阴影。

所以这就有了第三次。

第三次

这时间点就卡在了乾隆五十年的时候。干点啥你也得找个借口不是,这一年正好乾隆的五世玄孙出生了,这事搁在当年那都是稀罕事。

于是乾隆借着这事,就把自己的心里阴影给办了,也整了个千叟宴出来玩。这一家伙就整出了三千多人,比康熙老爷子的第一次少了一半,但没有关系乾隆这里出了一个141岁的郭钟岳,也算是和康熙不相上下吧。

临到了,乾隆爷赋诗一首《千叟宴》,毕竟康熙都做了一首,喜欢和康熙比的乾隆不能落下不是,于是也整了一首出来。

第四次

这就到了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嘉庆元年。这一年乾隆已经八十五岁喽,老是老点,但心心念念还记得康熙,人家康熙就在位子上蹲了六十一年。所以乾隆把位就退了给了嘉庆,以表示自己不是和康熙比,自己个赚着玉玺,当了太上皇,这叫退位不退权知道不。

退位当太上皇这可是大事啊,再说康熙做了二次千叟宴,咱乾隆爷不能落后不是,也整了两次。

但这一次规定的年龄是在七十岁以上,毕竟乾隆都八十六了,你整个六十,那都是乾隆儿子辈的人喽。

这一次邀请了五千多人,结果捧场的就只有三千多个。这次乾隆除了赏赐银子之外,还额外的给那些个超过百岁的老人,整了个六品的帽子戴,九十岁以上的整七品。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整这么多官,这满清也忒大方了吧!”

您别急,这都是虚职,再说了,到了乾隆这头,朝堂上卖官买官乾隆就已经给了明码标价,给个虚职无所谓了。

这些老头陪着乾隆乐呵完了,回家很多都挂了。

没办法都是老胳膊老腿的,不经折腾,一折腾总要命。您想想这说是吃饭,其实就是一仪式,这搞仪式的,一蹲或者一站不是一个小时就是两小时。而且这么多人吃饭,端上来全凉了,你叫一个老人吃凉的东西,他不闹肚子,那才叫见鬼了。

而且上了岁数的人,一有病,那基本上就是大病,好吗,这一下子撂倒好多老人。

最后这一次,要不是和珅想了个办法,整了一桌桌的火锅,估计撂倒的人更多。

而且,人家康熙整千叟宴的时候,是在三月份,气温回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老人挨冻的能力。而乾隆一拍脑壳就来事的搞,他每次都在正月,那西北风吹的呦,老人们别说饭了,光这西北风就喝饱了,加上这天气还冷。

挂俩大鼻涕,拿这筷子从火锅里捞食吃,就为了整点热乎气。说起这事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三年后,乾隆崩了,这事就算是结了,再也没有皇帝搞这事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清代的千叟宴前后搞了4次,康熙2次,乾隆2次,这也好理解,也就这二位爷做皇帝的资历能搞这种汇聚天下古稀、耄耋之年老人的盛会。

第一次是康熙52年,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来共193个皇帝,就属他的执政时间最长,寿命也是最长的皇帝之一,所以他就决定借60大寿这个时机,搞一次千叟宴。

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整个3月,所有的京官在那段时间里,一律身穿朝服正装,整个北京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按照皇帝的规定,全国凡年满65岁的老人,皆可参加这个千叟宴,到宴会之时,全国总共来了1800多人,非常热闹,皇帝还让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出来给这些老人们敬酒。

第二次举办千叟宴的时候,康熙已经距离去世不远了,当时的那小孙子—后来的乾隆皇帝全程目睹了这个宴会的盛况,感受了千叟宴的热闹。

作为康熙爷爷亲自制定的接班人,弘历对康熙爷爷可谓是敬仰无比,既然爷爷能干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能也同样去做呢?

乾隆福气真的好,皇帝里,就数他活的最久,掌控权力最久,执政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几乎没出什么天灾人祸,经常下下江南玩的开开心心,10次出征都获得了胜利就自封为十全老人,简直是个好福气皇帝。

出于对爷爷的敬仰,他在即位60年后就让位给了嘉庆帝,千叟宴也只举办了2次,绝不超过爷爷的次数。

这里说说第二次,也就是千叟宴的千古绝唱,当时乾隆已经是86岁高龄,所以,他规定把赴宴的年龄标准改为70岁,不然60来岁的老人在他面前就是小屁孩。

这一次,参加的人数达到了3056人。

这一天,正是1796年的正月初四,天气寒冷,也是他正式退位后的第四天,3天前,他刚刚把皇位禅让给了嘉庆皇帝。

他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但在皇极殿,毕竟地方就那么大,除了太上皇,只有2品以上的官员和皇室宗亲才能进入,三品官员只能呆在殿外的丹陛甬路上设席,四品以下官员在皇极殿外的边边角角设席,而那些安南、廓尔喀、朝国、暹罗等藩属国的使臣则只能呆在皇极殿的殿廊里,好歹比三品大员们要好一些,剩下的那些老人们等参会人员只能呆在宁寿门外的露天广场上,地方虽然宽敞,风景也不错,但正月里那寒风可没那么善良哪。

宴席开始,照例乾隆的皇子皇孙、曾孙元孙们给各位王公大臣们敬酒,嘉庆帝带着几千位官员和老人们太上皇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太上皇心满意足,他召见那些一品王公大臣们以及年满90岁的老人们,让他们到御座前来,并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乾隆赏赐给百岁老人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赏给七品顶戴,以显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氛围是很好啊,可在室外那么长时间,很多老人就已经吃不消北京城户外的凛冽寒冬了。

宴席上,皇帝各种感言、致辞、赐食等等,每次少不了各种山呼万岁、三跪九叩、饭前感恩,这让很多老人就吃不消了。

本来,很多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的饮食也就是简单的粗茶淡饭简单惯了,这一趟的满汉全席可得把他们衰老的肠胃折腾的半死。

更不用说各种千里迢迢的舟车劳顿、看见太上皇的激动心情以及宏大场面下的激动心情,心脏可受苦了。

结果,很多老人在当场就倒下了,而官员们还要骗老皇帝说这是老人们见到太上皇太激动了,而之后在回去的路上以及回去后,更多的老人就一病不起了。

随后,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又继续掌控了3年朝政,直至驾崩,这次千叟宴,既代表乾隆的时代结束了,也代表上百年的康乾盛世彻底终结了。


云中史记


在真正讲述千叟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清朝时期,出现一个名叫李庆远的老人,他活了多少岁呢?根据当时的记载,有的人说他活了256岁,然而清朝历史也不过是三百年不到。古人也云:彭祖之智不出尧舜禹而八百。


据说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九个皇帝,先后娶过24个老婆,一生当中生育了180多个孩子。由于其非常的长寿,还自己悟出了一套长寿的秘诀,也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比如说在民国16年的时候,有一位大军阀杨森想要巴结蒋介石。

把这个老人请过来,让他给蒋介石提了一幅字,并且深得蒋介石喜欢。蒋介石在了解这个老人之后,为了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人瑞,还把他推荐给时代周刊。当然也有很多人怀疑他的寿命作假,希望寻找出证据来证明他的真假。

有人拿乾隆时期的千叟宴来说事,当时乾隆广邀天下老人。而出生于康熙十六年的李庆元,乾隆年间举行的千叟宴他已经是118岁。古人七十古来稀,这已经算是人瑞了,为什么千叟宴上面的记载没有他?
有关于他寿命的真假,这里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只是想给大家讲述下,乾隆的千叟宴到底怎么回事,最后为何有何么多的老者被折么死。清朝时期总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的时候已经是第三、第四次了。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当时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就说从秦汉以来,皇帝有193个,但是像我这么长寿的没有一个。所以借60大寿的机会,他想举办一次千叟宴,这件事情当然交给礼部侍郎来做。

“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整个活动举办的场面非常的宏大,整个3月期间,所有的京官全部都是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七天朝服的习俗。而且根据康熙的规定,只要是年满65岁的老人。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人员,全部都可以来到皇宫当中赴宴。
消息下发出去,一时间引起了全国的反响,毕竟这是一种天大的荣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皇上。结果等到宴会之时,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10到20岁之间的皇子皇孙,全部都出来给这些老人发放食物。

而且年龄越高给的宠幸越大,比如说80岁以上的人,可以到康熙这边来喝酒。9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来到宫门内就餐。80岁以上的在宫门外就餐,其余的就比较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可以过来的人,全部都给他们赏了银子。据记载总共有老汉6600多人,老妇也有7000多人。可见女人的寿命自古以来就比男人的长。

第二次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是康熙在世的最后一年。在这场宴会上面,康熙做了一首七律《千叟宴》,也算是终于给这场宴会起了名字。但是这一次不是宴请天下,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官员,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刚刚过了1000人,所以才有的这个称号。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在正月初六举行。之所以会举办这次盛宴,是因为在这一年乾隆添了五世玄孙。这在现在是很少见到的情况,除了古代这种结婚比较早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次前来赴宴的60岁以上老者超过3000人,其规模要比康熙年间举行的都要大。

最后一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嘉庆元年,因为他准备在乾隆六十一年把皇位传给十五子嘉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已经是86岁,所以要求也有所提高。前来赴宴的老人,年龄必须在70岁以上。宴会的时间定在正月初四,地点则是在宁寿宫的皇极殿。

这次宴会邀请了5000多人,然而真正赶过来的也只不过是3000多个。在这一次宴会上面,除了沿袭之前的赏金银之外。乾隆皇帝还给百岁以上的老人,赏了六品的官职。90岁以上的老人,则是给了七品的官职。然而乾隆年间办下来的两次宴会,实在是死了很多的老人。


古代说的七十古来稀,很大原因是因为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好。有时候就算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也有可能最后引起重大的疾病。还幸亏是中国基数大,才幸存下来这么多年老的人。但是也别忽略了中国地大物博,这些老人真正的赶到京城,身子骨有几个能受得了?

就说是现在,你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从安徽赶到北京。如果让他坐火车,估计到了北京身子骨都要散了架。更何况古代没有什么快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是马车牛车。再加上路不好,赶到北京城还能活蹦乱跳的就没几个了。

再加上参会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在吃饭上面也是个问题。比如说乾隆年间的3000多人的宴会,等到宫女太监把所有的东西送到桌子上面的时候,很多的饭菜都已经凉了。更何况举办的时间还是正月份,天气还是非常的寒冷。不像是在康熙年间的两次宴会,举办时间都是在3月份,正是气温回升的时候。
幸亏在乾隆六十年举办的千叟宴,和珅给出了一个建议,让这些老人吃火锅。所以极大的减少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老人吃的饭也都是热乎的。虽然有着旅途的劳累,但是好歹宫廷里面的条件好,给的照顾也非常好。所以在第二次宴会当中,这种情况就大大的减少了。


史之策


乾隆皇帝平生最崇拜的人是他的祖父康熙,在他的眼中,康熙就是清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皇,所以从他当上皇帝开始,他就展开了追寻康熙脚步的路途。

在康熙在位年间,康熙一路挥兵东征南战建立出了很多大事迹。

乾隆在成为皇帝后,他为了致敬自己的祖父,他就开始挥霍清朝国力极尽夸耀武力地打了不少仗,最后还自封了个十全老人的名号。

康熙是八岁登基成为皇帝的,他在自己的皇帝宝座上坐了61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所保持的纪录,他就在他在位第60年把皇帝宝座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自此成为了一个幕后掌握大权的太上皇。


从种种历史事迹来看,我们都能看出乾隆皇帝对康熙皇帝的崇拜。

而我们这里所说到的乾隆千叟宴则也是乾隆皇帝向他祖父康熙致敬的一个举动。

第一次举办千叟宴的人是康熙皇帝

千叟宴最早是由康熙皇帝举办的,康熙为了纪念自己好不容易逃过了历史皇帝普遍短命的魔咒,他就在他60岁那年举办了这个所谓的千叟宴。

千叟宴顾名思义来说,就是几千个老人组成的一个宴会,虽然当时老人的数量加起来并不一定只有几千人,但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当时康熙皇帝为了举办这个宴会,他就提前给各地官府下了命令,让他们把他举行宴会的通知传达到了各位年龄达到65岁的老人耳中。

让他们如果想参与这个宴会可以自行前往北京参与,只要年龄合适,无论是退休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参加,甚至还有可能可以看到皇帝的龙颜。

而如果是从省外赶往北京参与这个宴会的老人,还能从康熙手中得到来回的路费。

因此在康熙60岁这年的3月份,历史中的第一场千叟宴展开了。

这场宴会的排场非常巨大,康熙为了确保能容纳得了那么多老人,他就下令让人在道路两旁摆了很多棚子、桌椅。

由此从皇宫内部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皇宫外的畅春园,一路都摆满了很多桌席,桌上有着从御膳房里准备出来的山珍海味。

乾隆效仿康熙举办千叟宴

这样的宴会在康熙在位年间曾经举办过两次,因此乾隆在成为皇帝后,他也举办了两次这样的宴会。

康熙举办宴会一次是为了庆祝60大寿,一次为了是为了预祝70大寿。

而乾隆皇帝不同,他第一次举办千叟宴是为了庆祝自己的第五世孙出生。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乾隆的第五世孙并不是他孙子的孙子的儿子,而是他孙子的孙子,因为第一世是从他本身算起的。

而他第二次举办千叟宴则是为了庆祝自己成为太上皇,因此在退位第三天的时候,他再度举办了这个宴会。

乾隆举办这两次宴会的细节是不一样的,第一次举办的时候,他规定了只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去参加宴会。


在第二次举办宴会的时候,情况又开始变得有所不同,这一次只有超过了70岁的老人才能参与这个宴会。

而参与千叟宴的老人是分不同等级,年龄徘徊在六到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只能在距离皇宫比较遥远的道路上吃喝。

但是达到了90岁的老人就会有所不同,90岁的老人将可以享受到一品大臣的待遇,和乾隆手下的一品大臣们一起坐在乾隆御座的下首,和他一起同吃同喝。

还有90岁的老人也将可以获得乾隆赐给他们的御酒。

至于其他年龄稍小一些的老人,则能得到来自于乾隆的皇子、皇孙、皇曾孙敬给他们的酒。

而在第二次的时候,老人们除了能吃喝到皇宫的御酒御席之外,他们还能获得另一个荣耀。


如果他们的年龄到达了90岁,那他们就能获得来自于乾隆赏赐的七品品级,获得一个如同现在县长一般的地位。

如果是年龄达到了100岁的老人就更加不一样了,他们能获得六品的品级,地位相当于现如今县长和市长之间徘徊的位置。

老人们参与乾隆千叟宴后大规模去世的原因

千叟宴本身是一个出发良好的举动,但是在当时,却带来了不少出乎意料的后果。

在乾隆举办完这些宴会之后,有不少原本逃过了岁月折磨的老人在路途中或者回去后没多久就怆然离世了。

至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很多原因造就的,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路途的问题。

那个年代里还没有现如今那么平坦的道路,如果是城内的道路还好,但如果是从外地通往北京的道路,即便修得再好,也少不了有各种碎石颠簸。

因此在来回马车的颠簸下,就有不少老人承受不住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食物的问题,因为宴会举办得浩大,所以就使得很多御厨们变得力不从心起来,最终当他们上完食物后,这些食物早已经变冷了。

再加上乾隆举办千叟宴的时间又是北京最冷的时候,不说当时,就算是如今,一般中年人在寒冷冬天吃这般冰凉的食物都是受不了,更何况是那个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和身体素质那么差的老人?

所以在他们吃完这些食物又没有合适的医疗条件下,就有不少人丢掉了性命。

不要说什么老人不会吃冰凉食物之类的话,要知道那可是皇帝赏赐下来的食物,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可是一辈子都享受不了的荣耀,他们求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不会下口?

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可能是有一些老人实在太过于激动了。

现如今我们无法理解古人看到皇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不过我觉得在那个皇帝已经被神化的年代,老人们看到皇帝可能就跟看到了神灵一般,说不激动那是假,由此因为太过激动而出现问题也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说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并不是乾隆折磨死的,而是因为天气寒冷、食物冰凉、路途颠簸、心情激动等问题丢掉自己性命的,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见到了皇帝本人,在那个年代,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死无遗憾的事情。


孤客生


乾隆12岁的时候,人们还喊他弘历。那一年在乾清宫,他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他爷爷康熙拉着十二岁的弘历给给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敬酒,康熙皇帝举起酒杯,底下跪满了一群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老人。


那场面年少的弘历不理解,和一帮老头喝酒有啥意思呢?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也没有。

转眼他也到了爷爷的年纪他忽然理解他爷爷了,人生七十了,什么事情都体验过了,什么欲望都淡了,唯独想看看同龄人中是不是自己活的最好呢。


乾隆五十年弘历七十五岁了,他在当年爷爷举办千叟宴的乾清宫举行了第一次盛大的宴席,士农工商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参加。


在这次盛会上,乾隆还看到了一位老寿星,105岁的郭钟岳。


这位郭钟岳就是和乾隆对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是民间传说活了141岁的老人瑞,不过在《乾隆朝上论档》清楚写着这位老人活了105岁,四年后的乾隆五十四年,他还活着,还准备赴京去恭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


郭钟岳系福建莆田县人,现年一百九岁,饮食步履如常,并据郭钟岳告称,明岁赴京恭祝。万寿届期当饬令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等语谨奏。

从福建到京城,在乾隆年间算得上万水千山,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道路不好走,虽然文中要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但是从边远省份颠簸到京城真的能要了这些老人的半条命。


乾隆第一次千叟宴邀请的是60~65岁的老人,到了嘉庆元年,乾隆皇帝八十六了,那些六十左右的老人比他小了整整二十岁,隔了一辈人,所以这次千叟宴提高了准入门槛,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参加,九十岁的老人才能在太上皇的御座前就坐,能获得六品顶戴。


安徽105岁的老人熊国沛在家人的照料下,也来到了宁寿宫,获得了太上皇的亲自接见。

千叟宴对于官员也许意义不大,尤其那些顶级官员,但是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家里有人能参加千叟宴,是他们一辈或者几辈人的荣光,千叟宴是他们在地方上身份的象征。


所以只要家境殷实,家里有老人够格参加千叟宴,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送老人来参加,参加一次,就如范进中举一样,从此在自己家乡也可以是老爷了。


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千叟宴就是他们留给儿孙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但是千里迢迢舟船劳顿,他们的身体未必能吃得消。


在千叟宴上就有老人晕倒、乐倒、饱倒、醉倒,大约有的老人这一倒就再也起不来了,参加完千叟宴还要千里迢迢舟船劳顿的回到老家,一来一回一些老人耗尽了他们的生命值。


不过为了自己的家族,大约这些老人不顾年老也愿奔波,这就是为啥郭钟岳109了还要给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的原因,他们的余生也许不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在为自己子孙后代的福祉奔波。


那一代老人不是这样呢?


所以他们也许路上很惨,身体受尽折磨,但是心中大多无怨。


==============




薛白袍


千叟宴的来历

清朝的千叟宴,并非乾隆皇帝开创,而是自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玄烨开始举办。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正在过60岁生日的清圣祖玄烨,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于是决定举行热闹异常的庆典,在一系列庆典活动中,康熙下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这就是千叟宴的雏形。

这一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宴会招待前来朝贺的官员、百姓。

在前来参加宴会的人里,90岁以上33人,80岁以上538人,70岁以上1823人,65岁以上1846人。康熙皇帝让自己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皇子、皇孙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

在这次宴会上,康熙写了一首名为《千叟宴》的诗歌,千叟宴因此得名。

挨冻、着凉,千叟宴上老头都被乾隆折磨死了

乾隆皇帝一生一共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分别是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和嘉庆元年正月初四。和康熙皇帝把宴会时间定在气温回升的阳春三月不同,乾隆皇帝举办对了两次千叟宴都选在和气温很低的正月,地点也选在了高大的乾清宫和皇极殿,里面是高大空旷的殿宇,外面是寒冬,加上第一次千叟宴对食品保温措施做的不到位,前来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忍着寒冷的气温,吃着冰冷的饭菜,很多老人回去之后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后人把老人们的死归罪于乾隆皇帝,私下里说千叟宴上的参加宴会的老人都是被乾隆皇帝给折磨死了

和珅出了个主意,改变了现状

面对这第一次千叟宴的教训,在嘉庆元年,乾隆皇帝举办第二次千叟宴时,负责操持宴会军机大臣和珅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彻底让参加宴会的老人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


乾隆千叟宴腰牌

和珅想出的这个办法就是让大家吃火锅,和珅选择火锅作为第二次千叟宴的目的,就是减少了饭菜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流失,同时也避免了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让老人们自己动手就能吃上热饭热菜。

也正是这个原因,第二次千叟宴过后,老人们的死亡率果然没有提高。


八臂哪吒城


我怎么看?

我又没参加过,我的祖上往上排多少辈也没福气参加千叟宴啊!

千叟宴一共举办过四次,康熙帝和乾隆帝各两次,至于问为什么后来的皇帝不举办了?


一方面后来的皇帝中只有嘉庆帝和道光帝活过了60岁,当然溥仪也活过了60岁,但毕竟不做皇帝很多年。嘉庆帝61岁驾崩的,按理说也能办千叟宴,但吸取乾隆帝的教训,没办。道光帝又是节俭著称,且当时内忧外患,国力不支,也没办千叟宴!

而乾隆帝一共举办过两次千叟宴,第一次举办确实死了不少人,但第二次千叟宴其实并没有死人!

首次举办千叟宴,乾隆帝75岁,这个皇帝有个毛病,好大喜功。他组织这次千叟宴既是为了给老人祝寿,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寿命之高,显示皇恩之浩荡,以及全天下宣扬孝顺老人的风气,本是几全其美的事,怎么可能折磨老人呢?

而且他在宴会上还给一个141岁的老人做了首对子呢?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不过回过头来细细思索,举办这种宴会确实是劳民伤财,对于老人来讲并不全是好事:

首先,既然是千叟宴,那么参会者年岁越大,乾隆帝才越高兴。这样就导致各地官员费劲心机,把各地年岁最大的人装上驴车,拉往京城。过去的路又没有现在这么好,颠沛流离之下,很多老人受不了颠簸之苦,又不敢拒绝圣命,毕竟皇权社会,有机会跟皇帝亲密接触,这是一辈子的福气,只不过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份福气就去世了。

其次,第一次千叟宴举办时间是正月,正月的北京还是寒风刺骨的。又摆了这么多桌,做的菜又讲究,所以好多热菜没来得及吃就凉了。即使凉了,对很多老人来讲,别说吃,听说都没听说过,当然也不放过这次机会,吃多了凉菜,拉稀,所谓“老来最怕三泡稀”,这话不假,三泡一过,撑不住,病逝了!

除了菜凉了之外,类似于水土不服,吃撑了,精神过度紧张,过度亢奋,以及天气寒冷等原因,也会导致老人的免疫力下降,最终死亡!


老人确实死了不少,但大都是参加宴会的寿命最高者,并不是乾隆帝折磨他们,而是确实经验不足,没有考虑那么全面,毕竟离上一次举办已经过了63年了。

这次千叟宴也受到世人的指责。

后来乾隆帝退位当个太上皇,又办了一次千叟宴,这次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举办地点变成了宁寿宫皇极殿,要求也从60岁提升到70岁以上。

宴会中嘉庆帝还带着三千多老人给乾隆祝寿,山呼万岁,乾隆太上皇很受用,这次宴会他也是以“十全老人”著称,走上了人生的顶点!

这次宴会提前有准备,名册早就造好,而且吃的饭也改成了火锅,这下就解决了菜凉的问题,而且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次老人们也不傻吃了,毕竟火锅这东西边烫边吃,避免了暴饮暴食。

千叟宴出发点是好的,但确实劳民伤财,之后的清王朝由盛转衰,再也没有举办过千叟宴了!


杨角风发作


千叟宴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康熙举办了两次,乾隆举办了两次,下面咱们重点看乾隆举办的第一次千叟宴。


乾隆50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正月初六这一天,乾隆皇帝的五代元孙出生。


乾隆为了庆祝五代皇孙的出生,也表达他的皇恩浩荡,就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这是即康熙之后的第3次千叟宴,布席800桌,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盛宴,不但人数最多,花费也是最高的。



来自全国各地的60岁以上老人约3000余人,年龄最小的60岁,最长的141岁,齐聚一堂,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这些老人来自社会各阶层的都有,有皇亲国戚,也有前朝的老臣,还有民间老百姓,只要是年龄符合都可以参加,甚至还有两个老年犯人带着枷锁也来了。


这次宴席共用了猪肉1700多斤,鸭子800多只,老母鸡800多只,猪后肘1700多个,鸡蛋300多斤,白酒400多斤,还有馒头,米饭,柴火等不计其数。



这800多桌酒席分为两种档次,一等桌和次等桌。一等座有火锅、猪肉片,羊肉片、烧卤肉、炖乌鸡、荤菜4碗、还有真实卤食,螺丝小盒,鲍鱼、枇杷大虾、千层蒸糕、肉丝饭等等。次等桌也不错,相对于头等桌来说只是少了录入羊肉和两碗荤菜。


一等座上坐的是王公大臣及国外使臣,次等座上坐的三品至九品的所有官员,乾隆皇帝和百岁以上的老人坐在首座。


这些菜品放到现在真的不算诱人,猪肉、鹿肉、羊肉,在一般的家庭都能吃到。但是在那个年代,一般的老百姓家庭,是很难见到这些美味的,更别说吃了。



千叟宴开吃之前要先三跪九拜之礼,要谢主隆恩,年纪再大即使行动不便也得跪下,而且正月初六天气还非常冷,这个活动是在户外。


跪拜礼节完毕,乾隆召集了一品大臣和90岁以上的老者亲自赐酒,皇帝亲自赐酒,这规格太高了,不管是谁都受宠若惊一饮而尽,两杯酒下肚,脚下已经站不稳,头也晕乎了。


乾隆又命令皇子皇孙们凡是年龄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都出来给所有的老人们敬酒,关照到每一桌每一个老人,敬完酒然后给每一个老人发放礼品,老人们都很兴奋。



这些老者很多都是第一次到京城,那时候的交通不便利,有路途远的行走两个多月,一路的奔波,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很多老者来到京城已经体力不支。


但是看到这免费的满汉全席和免费的公平酒水,很多老人一边念叨着乾隆的好,一边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吃到了十二分饱,胃里早就承受不了了,但还在吃,吃到最后饭菜早就凉了。


一个小时以后有喝酒醉倒的,有闹肚子跑厕所的,有捂着肚子喊胃疼的,洋相百出,丝毫没有开始的斯文。



千叟宴刚刚以后,这些老人有不少生病的,胃肠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还有去世的,为参加这次宴会付出了沉重代价。


1796年,乾隆六十年,禅让位给嘉庆。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乾隆作为太上皇又组织了一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86岁,把参与者的老人年龄提高了70岁。这次千叟宴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减少了冷菜,加上了火锅。没有老人因为参加这次宴会而死亡,也是千叟宴最成功的一次。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凝时空


历史漫谈君


说到清朝的千叟宴,很多人都会想起《康熙王朝》中地位那场盛宴吧。在那场盛宴中,乾隆皇帝也参加了,那时候他才12岁,还是弘历了,那场面也给幼小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后来也效仿其祖父办了两次千叟宴。

康熙的这次千叟宴很隆重,虽然他已经是白发苍苍但仍然是豪情万丈气吞山河,他敬了三碗酒:

第一碗酒他敬给自己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和列祖列宗,他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全靠孝庄太后抚养大;第二碗酒他敬给了列位臣工,天下子民和赴宴的老人,第三碗酒敬给了自己敌人。

康熙临朝听政有六十年了,如今已经是暮年了,子孙一百多人,他感谢鳌拜、葛尔丹、朱三太子等敌人让自己上进,可是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他觉得自己很寂寞,他还记住了明珠、索尔图,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去见容妃,爱得太深,不敢见吧。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开始进入主题,不过说康熙的这场千叟宴也不是题外话,因为刚才就说了,这盛宴给12岁的弘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登基做皇帝之后才会效仿了。

千叟宴指邀请老人参与御宴的敬老活动。

这政策实施于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举行了两次,乾隆时亦举行了两次,其余就没有了。也许有人会好奇,其余皇帝为何不举行了?

首先举办这样的盛宴总要长寿吧。

千古一帝康熙活了68岁,那绝对是长寿的了,因为有人统计过,古代君王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康熙的68岁那就肯定是长寿了。

乾隆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加上也有点好大喜功的味道,他要举办这样的宴席宣告自己的黄恩浩荡了。

之后清朝的皇帝活过60岁的人不多,就那么两三个,但是总有其他的因素加上性格的原因就没举办了,例如溥仪倒是活过了60岁,但是他能举办吗?

康熙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农历三月,这一年的康熙刚好60岁,他请全国的老人来给自己在畅春园祝寿,其乐融融。

第二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已经69岁了,这次的千叟宴,12岁的弘历也去了,《康熙王朝》中的那场千叟宴指的是第二次。

乾隆办的千叟宴也办得很成功,

可是为何乾隆的千叟宴会折磨死老人了?

先去看看这两场盛宴吧。

乾隆皇帝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乾隆皇帝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75岁了。

宴席也很盛大,邀请了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老人,有皇亲国戚,也有平民百姓,乾隆还亲自给90岁以上的老人斟酒,还很高兴地给一位141岁的高寿老人赋诗一首: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乾隆皇帝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年他已经86岁了。

乾隆皇帝都这么老了,参加宴席的老人年龄最低要求也由原来的60岁改成70岁了。

这场盛宴是他的告别宴,

这一次宴席的三年后,乾隆皇帝驾崩。

乾隆皇帝举办千叟宴为何会招来骂声,说他折磨死了很多老人了?那是因为盛宴之后的确有人死了,这的确是事实,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来赴宴的都是全国各地的老人,路途遥远,来去舟车劳顿,这些人身体受不了。

第二,暴饮暴食也会引起身体不适应,宴席上都是山珍海味和美酒,这些老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嘴,吃多了,一样会吃出事情来。

这些老人高高兴兴去赴宴,最后却有些人没命了,大家就骂是乾隆折磨死了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