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眸」《發展油橄欖》◎辛心田

「往事回眸」《發展油橄欖》◎辛心田

「往事回眸」《發展油橄欖》◎辛心田

發展油橄欖

辛心田

我在武都縣工作的前三年,從未有人唸叨過油橄欖一事,直到1989年冬天省計委通知我們,國家計委給100萬元扶持資金髮展油橄欖生產之後,我才知道武都可以大量栽植油橄欖,而且是全國最佳適宜區。

情況原來是這樣的:1963年周恩來總理出訪地中海國家時發現這些國家大面積栽植油橄欖樹,在考察了該產品的保健和經濟價值之後,調運了一批樹苗在國內試種。時任中國林科院研究員的徐緯英同志受周總理委託,在陝西、四川和南方一些地方布點進行試驗、示範。1978年,鍾永棠同志任武都地委書記時,給省委書記宋平彙報工作中提到武都可以發展橘柑,宋平同志說,能種植橘柑的地方也可以種植油橄欖。鍾永棠同志回來後,委託時任武都縣委書記的郭一平同志和地區林科所的王工程師,通過宋平寫信給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在漢中地區調運了幾千株苗子,經過扦插,選育了6萬多株橄欖苗,分發給了白龍江沿岸的社隊,由於群眾缺乏栽培知識,不懂得它的經濟價值,再加市場不流通,生產沒有信心,所栽的樹存活下來的很少。

1988年秋,原中國林科院經濟研究室主任鄧明全研究員去陝西城固縣瞭解油橄欖的榨油情況,詢問果子來源,得知果子多從武都購進。他辦完城固的事後,徑直追蹤到武都進行實地調查,發現武都不但適於油橄欖生長,而且橄欖果品質好、產油率高。回到北京後,與徐緯英同志商量後,直接寫報告給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宋平同志,宋平同志看到報告非常高興,欣然提筆批給國家計委,在當年的資金中擠出了100萬元的扶持款。我們接到通知後,立即成立了縣油橄欖生產指導站,並在全林業系統中遴選負責人,最後任命技術好,責任心強的祁治林同志為站長,並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

「往事回眸」《发展油橄榄》◎辛心田

1990年4月24日,徐緯英同志帶領鄧明全、原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崔大同、郭曉紅教授來武都,具體研究如何利用國家扶持的100萬元資金髮展油橄欖產業。4月26日,我委託分管農業的常務副縣長張餘勝主持了歡迎會。徐緯英同志代表專家介紹了油橄欖的一些專業知識,從業務技術方面講了一些具體意見。會後,縣林業部門組織了一段實施。

1990年6月22日,我到縣林業局聽取工作彙報,發現他們準備把資金分到村社,由群眾購苗栽植,當即阻止了他們的作法。我說:“油橄欖是一個新東西,我以前聽都沒聽過,怎麼搞,大家都不清楚,既然專家來看了並提出了具體意見,就應該毫不猶豫的按專家的意見,把那點錢集中起來,先建一片試驗示範園,建一個小型加工廠,取得經驗後大面積推廣,這樣比較穩妥,風險較少。再不能把錢撒胡椒麵,我們貧困地區的農民承擔不起風險。縣上親手試驗示範,拿到縣委、政府手裡,要對中央首長有個交待。”

「往事回眸」《发展油橄榄》◎辛心田

我和縣長王忠孝、副縣長張餘勝同志一起進行實地調查、選址,最後在兩水鎮大灣溝的一個泥石流溝裡建起了100多畝的試驗示範園。這片園子的建設經過了三年時間,改洪水,築堤壩,修梯田,提水灌溉,做了許多工作。徐緯英同志寫信給意大利,寄回了許多新品種,在武漢的育苗基地經過選育,於1991年春,她委託在武漢工作的彭雪梅一次運來了四萬多株優良品種,其中有佛澳、萊星、皮雪梨、鄂植8號、玖峰6號等,目前這些已是武都油橄欖生產中的當家品種。接著,徐緯英同志帶了6名技術人員來武都,在示範園親自定植,親自挖坑栽樹,每天都是從早上忙到晚上,連飯都在地裡吃。1993年,徐緯英同志再次來到武都,一住就是40多天,傳授栽培新技術,進行人工授粉,觀察各個品種的浸和力。當時她已是76歲高齡了。

建園過程中,我們又按照專家的建議,在縣城教場壩徵地建了一個小型加工廠,其機械設備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幾個教授自己設計製造的,並親自從北京來武都安裝試機。1994年秋,示範園的油橄欖果子豐收,第一榨油出廠後,我們請了專家和地縣領導在白龍江飯店品嚐,得到大家的讚賞。

示範園在栽植定苗、引進良種、人工授粉、修剪整形、中耕施肥等方面的試驗中積累了大量資料,為後來大面積推廣提供了經驗。在建園的三年中,邊建邊育,選育樹苗13萬多株,為樹農提供了大量良種樹苗。應該說,武都縣油橄欖產業的興起,示範園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往事回眸」《发展油橄榄》◎辛心田

大灣溝油橄欖試驗示範園的成功,引起了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示範園的油橄欖樹從1994年開始結果後,先後有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法國、美國、日本、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國家的油橄欖專家前來大灣溝專題考察,全國有二十多個省、市組員前來參觀。從中央到省上,各部門的領導只要來隴南檢查指導工作,都要到武都的大灣溝油橄欖園看看。這裡成為全國的油橄欖中心,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由於油橄欖在武都大灣溝示範園的試種成功,在學術上打破了國際引種界關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不能引種油橄欖”的定論,也由此擴大了隴南和武都的知名度,從而堅定了上級領導支持武都油橄欖產業的決心,使武都的油橄欖的種植面積從起初的1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9萬多畝,中小型加工廠建到5處。油橄欖產業給群眾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武都縣油橄欖產業發展迅猛,然而,越是發展壯大,越不能忘記一個人,那就是徐緯英同志,確切地說,沒有徐緯英,就沒有武都的油橄欖產業。她那種對待事業的執著,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吃苦耐勞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教育了我,她成了我的一名好老師和摯友。她最後一次來武都的那一年已經91歲了,因我退休不在武都住,她專門打電話問候我,祝賀我們事業的成功。通完話掛機時,我流淚了。

——於2006年

辛心田(1941—2017),甘肅禮縣人,1956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禮縣縣委常委、縣革委會副主任、縣委副書記,西和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武都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隴南地委委員、行署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專員。

贊是一種鼓勵,請不要忘記在頁尾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