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书中的人物能真实的反映出现实社会的情况,清代的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就是如此,清代武侠小说中的女侠有着很多与前代不同的地方,

比如爱情观、世俗观、恋爱观的变化。总之,清代女侠在所有的女侠之中是最为压抑的,她们的出现适应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处处体现着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封建统治强化的象征。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一、清代女侠的形象

1、“大家闺秀”

清代的女侠形象与以往截然不同,比如唐代的武侠小说《唐传奇》对于女侠的描述就是非常简单的,年龄、长相、身材、衣着等等都一笔带过,重点突出她们侠义的行为,如果不是仔细阅读,读者甚至看不出她们是女性,因为作者的本意就是淡化人物形象,重在讲述她们行侠仗义的事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清代小说中的女侠则形象鲜明,作者在描写这些女侠的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让读者觉得书中描写的仿佛不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女侠,而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让人有一种想与其恋爱的冲动。

“身穿桃红色女妖,葱心绿中衣,腰系西湖色汗巾,足下红缎花鞋又瘦又小,粉面生唉,城眉倒坚,奋眼圆峥。”(《彭公案》)。如此动人的描写,是前代任何小说中都没有的女侠形象,光是看到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描写,脑中就会浮现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画面,

这种描写不符合传统的女侠形象,却非常符合清朝时期的女子形象。作者这样描写女侠,很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封建思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刻画出众多仪态万方的“女侠”。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2、“三寸金莲”

第二点是作者突出强调了女侠的“三寸金莲”,清代小说中的女侠都裹着小脚,但是却不影响她们飞檐走壁,而且女侠们踮着小脚一天居然还能走七八里路,对于封建时代裹脚的女性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她们连走路都很费力,需要有人搀扶。

其实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颇深,仔细对比一下前朝女侠形象与清朝女侠形象,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女侠经常喜欢女扮男装去行侠仗义,因为男性在江湖上更有发言权,以男性的形象出现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还能获得尊敬。

但是清代小说中只要有女侠以女扮男装的身份出现立刻就会被识破,因为她们那一双小脚,很轻易就会暴露,作者这样来着写女侠,就是为了突出她们和男人的区别,意在说明小脚就是她们的限制,让她们无法摆脱这种束缚。

同时也通过描写女侠来体现方式女性的潮流,那就是裹小脚,虽然在今天看来是一种陋习,但是在清代,却是女性的标志。满清入关后曾经推行“剃发易服”,并且禁止裹脚,但是“剃发易服”成功实行了,裹小脚的传统却一直未曾断绝。通过这样的描写,

塑造出了一群被封建伦理道德牢牢束缚着的女侠形象,迎合了封建皇权时代对女性的要求。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二、清代女侠行侠仗义的目的与最终结局

1、为复仇而生

清代女侠在行侠仗义的时候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比如清朝时著名的吕四娘刺杀雍正皇帝的故事:传说吕四娘是明末大学士吕留良的女儿,吕留良因为清朝初年盛行的文字狱而被雍正皇帝下令挖棺刨尸,而且还被挫骨扬灰,吕四娘为父报仇,克服了层层艰难险阻杀进皇宫,并且成功的杀死了雍正皇帝。

她们一生的目标就只是在等待一个报仇的机会,为此可以付出任何代价,这一代与《唐传奇》中的女侠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唐传奇》中的女侠是快意恩仇的,她们可以为报复仇人不计代价,也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清代小说中的女侠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未免有些偏激。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2、世俗化的结局

前代女侠小说中的人物最终结局都是悲惨的,或是一个人远走他乡,或是为了重要的人或事付出生命,她们最终的结局都不属于世俗,有一种从未来到过这世界上的神秘感。

清代小说中的女侠大部分都是历经劫难,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与自己最爱的人一起浪迹天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她们的人生幸福而又温暖,就像世俗中的情侣,能够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作者这样描写女侠的结局可能过于世俗化,但是与前代“生死两茫茫”的生离死别的结局来看,这样的结局更加符合读者的心理,开创了武侠小说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也赋予了女侠世俗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这也许是清代女侠唯一正面的形象。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三、感情世界与恋爱观念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唐代女性对于感情是非常态度鲜明的,如果男子对她们倾心相付,那么她们也会用真心去回报,但是如果男人对她们虚与委蛇,并且企图用封建枷锁套住女性,那么她们就会奋起反抗,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敢爱敢恨、英气豪迈,显示出一派女侠的气势。

清代女侠则尽显女子柔弱的本性,没有唐代女侠的洒脱豪迈,她们与男性比武如果输了,就会面红耳赤,而与人谈婚论嫁时也会羞于启齿,对于婚姻没有勇敢追求的态度,而且在结婚前也从未与丈夫见过面,完全就是一个娇滴滴的大家闺秀,没有一点女侠刚毅和敢爱敢恨的性格。

清代女侠还非常注重贞洁,因为受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朱理学的影响,女人们对于贞节牌坊的看重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为了证明自己的贞洁,女侠在丈夫外出时还要点上守宫砂,如果守宫砂在丈夫回来以后不见了,那么就证明她们失去了贞洁,会遭到万人唾骂。

这种“憋屈”的用来证明自己的方式,完全不像一个女侠的所作所为,她们曾经的叱咤风云、快意恩仇,都变成了依靠男子而生存,以他们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四、清代女侠形象形成的原因

1、文学思想的控制

满清入关之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化,所以他们必须学习汉人的文化来统治汉人,因此从宋朝流传下来的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就成了清朝的统一思想。康熙曾经多次颁布圣旨,强调程朱理学的精髓之处:“裨益政治,修齐治平,“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

以程朱理学为治国思想,就要以儒家传统中的“三纲五常”为基本原则,加上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精神上压迫了广大女性,让她们服从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在这样的封建统治强化的社会中,加上封建伦理道德的控制,即使是女侠也要服从,因为儒家伦理道德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女子在江湖上行走,破坏他们的封建统治。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2、经济的变化

清代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很多手工业作坊和工商业市镇,市民阶层业在此基础上兴起,他们对于小说的要求显得更加世俗化,于是很多通俗小说应运而生,武侠小说中原有的女侠精神业被通俗文学所取代,因为清代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人们人们印象中的女侠应该是相夫教子、遵守妇道的,而不是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于是清代女侠的形象就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变得世俗化与伦理化,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潮流,也顺应了儒家伦理道德。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3、封建统治的强化

清代一直实行文化专制,尤其是在鸦片战争战败以后。统治阶级内忧外患,封建统治摇摇欲坠,为了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了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一句平常的“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诗句,作者就被加强了诽谤朝廷的罪名,株连九族,手段极其残忍。同时销毁很多武侠小说,把它们列为禁书,如果有人敢私下偷看,就会受到残酷的惩罚,这样的文化专制使得国中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战战兢兢,于是顺从朝廷、为皇帝服务就成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女侠当然也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可能性,沦为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工具,也成为了男人的附庸,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结语

清代女侠与前代的女侠相比,多的是一分压抑和无奈,少了无数的自由和快乐,她们在封建统治的强化下苟延残喘,在封建伦理道德的压迫下无奈服从,不能像前代的女侠们那样行走于江湖之间,潇洒于天地之外。

快意也好,潇洒也罢,都难逃出束缚,清朝女侠为何那么“憋屈”

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她们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甚至已经达到了扭曲的程度,她们的精神世界中有家族、丈夫、儿子,却唯独确实了那个我行我素的“自我”这正是封建统治制度强化的可悲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