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对小米要求太高了?

官長風


小米其实在中国左看右看都是个好公司,但是对小米的态度不友好,一方面,爱之深恨之切,另一方面也是小米今年的一系列的表现在咎由自取,因果循环而已。

不管你现在用的是华为手机还是小米手机,如果是一个合格的IT发烧友,有哪个没有用过小米的产品?我相信很少。比如很多朋友觉得我是华为控,但是我家视频盒子是小米的,我夫人手环是小米的,我自己的随身旅行箱也是小米的。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不喜欢小米,并不是因为小米的产品不好,而是伤心了,或者厌恶了。

小米是中国互联网手机模式的缔造者,一直在坚持高性价比的手机,出身第二年就冲到了中国只智能手机销售榜的前列,可以说初期就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宠儿,现在华为、OV的手机制造和销售新思维,可以说是都像小米学习


小米是中国生态链打造的最成熟的企业,缔造了生态链这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且成功的引申到了家庭物联网的行业,目前连华为在生态方面,距离小米还有不少的差距。小米在短短9年内冲到了世界500强,这也算是史上最快了

那么为何还有很多朋友对小米不满呢?态度,对消费者的态度,和对对手的态度。


小米被诟病的两点,其一就是“耍猴”。小米创造了互联网的手机销售模式,但是小米也创作了饥饿营销的思路,并且应用的屡试不爽。年初小米9发布就是这样,给予消费者有多大的希望,在消费者被欺骗之后就有多大失望


这就是小米对消费者的态度。每个产品都有BUG,任何产品都不免会有问题。当消费者发现被耍了之后,或者购买的产品质量不好投诉无门时,对小米的感觉自然会很不好。小米应该算是因为虚假宣传被消费者告状的最多企业


第二就点就是对友商的态度。相信今年有非常多的小米粉丝对小米粉转路人,就是因为小米今年没有聚焦自己的技术,不断的攻击每一个友商。我现在看到小米系的一众高管、低管像疯狗一样的乱咬,就觉得非常恶心。

作为世界500强,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是这样。中国其他几家手机大厂,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追着猛咬,尤其是在小米今年的主要攻击对象华为受到美国严重打击的前提下,小米高管每一次冷嘲热讽都是减分项。


小米不能总是友商有黑科技出来科普科技无用,自己用成熟方案就主打性价比,这样不是500强企业的风范,正确的大厂应该是承认对手,承认对手就是承认自己。

高管的表现对企业的形象太重要了。我们可以类比另外一家500强企业的高管,联想的高管每一次错误发声,对联想都是重创,小米当然也一样。作为一家新晋500强企业,对他的期望是发展核心技术,在500强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不是高管出来当看门狗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是对小米要求高,而是小米自己的不争气。如果小米聚焦自己的技术,不总是想着当街乱咬,多和OV学学,我觉得小米的口碑会比现在好的多。


IT老菜鸟


估计小米高层看到问题的那一刻内心是难以平复的。“小米一个只成立九年的互联网公司,靠着薄利多销的性价比手机维持生计,可为啥你们却非要把小米当成‘苹果’,对我们要求如此苛刻?”


对于小米要求太高,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些人在不同的网络渠道上表达了对小米MIX4手机配置的期待:骁龙855+处理器、IP68防尘放水、100W超级快充、4000mAh超大容量电池、三星1亿800万像素传感器后置四摄、屏下摄像头全面屏、ufs3.1闪存。当然,重点是最后一个,价格不能超过4000。

看到一些人对小米MIX4的希冀以后我不免在心中惊叹:这一届的网友有点难代呀。

且不说不超过4000块的超级旗舰,就单说上面扩列的配置规格,我们即使在明年的今天也不会在同一部手机上同时找到。iPhone、三星、华为,这些最终价定格在6000块以上的旗舰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偏偏要把这个要求强加给小米呢?

记得小米9在发布时很多人吐槽配置不够惊艳,然而很多人却忘了这只是一部不到3000块的性价比手机。用口袋里的3000块买5000块的体验,这样的福利即使小米也给不到我们。毕竟作为一个低利润的厂商,小米的体量还不足以和苹果、三星,甚至是华为抗衡。

当然,部分人对小米过高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在众多手机厂商当中,小米是最贴地气的,也是最贫民。1999块成就了小米,也正是长期的1999块,让我们有了从小米身上“占便宜”的习惯。对于小米的高要求,也许正是一些人对小米间接的爱,也许正是米粉对小米冲击高端的期许。面对用户的高标准、高要求,小米也许会在这个下半年给我们回应。

面对高要求的小米热,不知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YiMei科技


并不是大家对小米要求高,而是市场对小米要求高,市场对每一个企业要求都高,只有最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年轻并不是小米的优点,而是他的缺点。

小米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成长为大企业必经的磨难,小米前九年的成果,并不能说他年少有为,只能说他顺风顺水。

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2010年,小米切入市场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做组装机,并且恬不知耻的拿着远超过应得的高利润。

这样的市场结构是腐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必然会逐渐普及到每个人,而高价高利润的经营模式必然会导致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享受绝大部分人都应该可以享受的科学技术。人们愿意为新的技术付出高价,但是并不愿意为简单的组装贴牌劳动付出高价。

我们的工厂能够生产上千万这样的机器,但是我们只能生产一百万,为什么?因为卖不出去,太贵了,只有一百万人能买得起这个机器。

有一千万人想买这样的机器,但是只有一百万人买,为什么?太贵了,只有一百万人买得起这个机器。

当生产方和消费者都有同样的需求的时候,卡在中间的傲慢不肯改变的品牌方就会被抛弃。价格稍微便宜一点,生产方能赚更多的利润,消费者也能买到心仪的手机。

所以小米“性价比”横空出世,三年就做到全国第一。

这才是小米能够杀出重围的核心风口,是经济发展,时代的潮流。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2010年,诺基亚占据手机行业半壁江山,绝大多数人都在用着塞班系统,那是卖肾买iphone的时代,全年智能手机出货两千万台。

2019年,这个数字是3.96亿,2018年,是4.08亿,再往前,2017年,是4.59亿,2016年,是4.65亿,最近四年,卖出去的手机,已经超过中国人口了,国内手机市场逐渐萎缩已经成为事实。

当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许多人甚至有好几台手机的时候,吸引人们买手机的已经不是智能手机本身了,而是外观、宣传甚至信仰,随着国民的日渐富裕,纯粹的低价和性价比,已经很难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从组装贴牌—资源整合厂到自我研发—技术生产厂,这是小米必须要走的路,这条路,苹果走通了,华为走了一大半,他们已经真正成为了庞然大物。

年轻并不是小米的优点,而是他的缺点。

这意味着他必须要投入比前辈们更多的心血和财富才能追平差距。

研发投入,要钱,那就必然要有更高的利润,要有更高的利润,小米必须要冲击高端。这就是小米现在的症结。

在现在乃至未来情况下,任何一个中国企业,都不愿意被美国公司卡脖子。

苹果十年的时候,直面了起飞的微软和乔布斯的(被)退出。

华为十年的时候,跨行移动通信(2G),几乎走到绝路。

小米熬过去,就是鱼跃龙门,熬不过去,

当年的中华酷联,除了华为,剩下的都化作了一个词语,其他。



小米是一个家尚未成年的企业,但它却是一家朝气蓬勃,高速发展的企业。短短的9年它就从一个初入手机行业的愣头青成长为行业的翘楚,甚至进入了世界的500强,它的成长是有木共睹的。在答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下介绍下小米的发展历程。

小米诞生

小米公司是当时时任金山董事长的雷军创办的一家致力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科技公司。

41岁的雷布斯在人生巅峰时非但没有选择享受人生而是像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再创业,拉了一班小伙伴成立了新的公司,喊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

多少当时的米粉为了买到小米的手机一次又一次守在电脑面前,看着一次次售罄的页面却还是选择锲而不舍再去排队抢购。一时间性比价超群的小米手机硬是在百家争鸣的手机市场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三驾马车

小米早期的战略是三驾马车,分别是小米手机,MIUI,米聊。说起小米手机和MIUI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有多少朋友知道米聊这样一款由小米公司推出的即时聊天软件。

  • 米聊

其实这款软件是先于微信推出的即时聊天工具,可见小米超前的战略以及对机遇的敏感度,但是因为早期的微信是可以跟QQ互通账号的,微信很快就被推广开了,而没有自己生态的米聊则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MIUI

MIUI被称为国内手机厂商中最亲民的UI一点不为过,MIUI的工程师愿意倾听用户的反馈,会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手机的功能,通过开发版周更,稳定版月更的方式尽快推出最新的功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智能家居

雷布斯是比较早嗅到了智能家居商机的企业家,同样是通过性价比小米迅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电视,空调,风扇,台灯,电饭煲,烧水壶,扫地机器人,小米之家俨然成为了"杂货铺",但是就是这些“杂货”又成就了小米公司新的增长点。同时生态系统的构建也为后续IOT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IOT不再是一个概念。

澎湃处理器

很多人说小米只会堆砌硬件,但是小米却发布了自家的手机芯片,可以说小米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外第四家能自产自用处理器的手机厂商。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战略还是发展都是行业里领先的,但是对于小米的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确实是小米不行还是大家对小米的要求太高了呢?我觉得可能我们确实对小米的要求太高了,原因有如下几点。

小米毕竟年轻,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投入都面临巨大挑战

小米公司一直都是走的高性价比路线,这样也就导致了利润率会降低,能投入研发的经费相对也就更有限。同时小米比较年轻,不比其他公司的手机业务只是其部分业务,而且有大量的科学家、软硬件工程师,不缺乏研发人才,而对于小米这样一家成立时间尚不太久,尚且没有前期技术积累的公司,能研发出芯片实属不易。如果一定要求小米真正能量产自家处理器并大规模自用对小米来说未免过于苛刻。

小米性价比的路线限定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有很多朋友看到过这个画面,当时1999的售价让多少人热血沸腾,“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让多少人激情澎湃。1999也慢慢成为了小米手机的烙印,中端手机貌似成为了小米手机的宿命。

甚至当小米10即将发布时,调皮的网友还在调侃说定价1999就买小米10。其实不是小米不做高端机而是广大网友的印象对小米已经定格,所以被吐槽玩不了高端机的小米也着实是冤。

结语

小米是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小米手机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能存活下来确实不容易,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家居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高性价比的智能产品,众多小米线下体验店的设立也让我们在购买前能更多的了解、体验相应的产品。小米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一直在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推出更好、更酷的产品,希望大家能多给小米一些时间,让它真正能证明自己---小米不仅能玩性价比,也可以高大上。


雪狼二十九号


关键它自己把自己往华为苹果一起凑啊,不是别人要求高。没那金刚钻就别乱瓷器活。想打造高端就得有高端的水准,不光小米,任何品牌都一样。



爱浪的大表哥


事实上不是说我们对小米的要求太高了,而是我们对于小米的偏见太大了,原因就在于小米并不是第1家国内立足于供应链体系的厂商,但我们苛责的却始终只有小米一家。



此前在三星受到日本的制裁之后,没有相关的核心元素就无法造出屏幕,闪存以及内存等等就可以看出没有一家其实可以逃离经济全球化的体系之下,也没有一家可以逃离现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首先,小米的供应链体系本质上就不应该受到攻击,原因就在于这应该是很多不擅长核心研发的厂商所能够采用的唯一的一种方式。



其次,相比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小米所做的并没有那么差,一方面小米也有投资自己的澎湃芯片,我们暂不论澎湃芯片第1代产品的性能表现,单单就小米投资相关的半导体以及芯片行业就比国产其他手机厂商要强很多,强如OPPO vivo也并没有在核心芯片层面有所研究。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小米至少超越了国产绝大部分的手机厂商,仅次于华为,核心芯片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小米可能也深深体会到了红外芯片第1款产品,就耗资十几亿,但做出来的产品却是很难堪当重任,而且这个行业需要持续的投资研发,持续的亏损才能够赶超行业的平均水准。



至少在投资核心芯片这一方面,我们对雷军就要另眼看待,对于小米其实也不应该苛责太多,其次,性价比策略并没有什么问题,本质上来说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之下,小米这样的模式,虽然将来的风险比较大,但它并没有违反相关的规则规定反而是让利于用户,推动了整个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小米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小米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也仅仅只是企业内部的问题,也仅仅是企业战略以及内部对于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并不是需要我们上纲上线对其进行严厉的抨击。



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厂商去做投资研发,但也不希望过分的绑架厂商要知道小米全年的利润也不过七八十亿人民币,让这样一个厂商去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耗资量巨大的芯片半导体领域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只能说一步一步来。

对于国产的硬件厂商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多一些宽容,核心元器件以及硬件层面真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够补齐短板的,这是整个国内在相关行业的硬件缺失,但我们却苛责几个做硬件的厂商。


互联网的放大镜


爱之深恨之切,小米这几年来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就成就了很多公司一辈子的努力。做为一个曾经的米粉,从自身出发谈谈对小米的感受!

一、初次接触,是miui,那时的智能机,流行刷机,感觉miui最好用。而且那时的论坛也很热闹,有问题提出会有很多热心的大神回答和解决。后期,得闻小米出手机了,非常的期待。也是小米,普及了手机硬件的各种参数,让我从一个懵懂的消费者学到了什么是性价比。小米就是我在手机路上的启迪者!

二、小米的口号,为发烧而生。以那时的生态环境,无疑吸引了大批的米粉。小米从杂乱无序的智能机红海中脱引而出,而现在,智能机市场已经形成了诸侯争霸,手机性能进入到了性能过剩的时代。这时,小米的路还是在堆砌硬件性能,推行极致性价比的路上走。小米的硬件只赚5%的利润,且不论是真是假。这种性价比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所有米粉的心里。2g3g时代,由于已经是很成熟的市场,所以零配件相对便宜,而4g到5g,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零配件还没形成一个良好的成熟的循环,于是,小米也在成本的压力下越来越贵。默然回首,小米已经在性价比的这条路上走到了尽头。

三、小米也开始变革,几次冲击高端市场也没能成功。于是粉丝也两极分化,一部分转投其他厂商,另一部分坚守。在这个过程中,小米越来越急躁了,从创立之初和三星苹果htc对比,到现在和友商对比,从高层到底层,个个都在找友商的黑点,于是就有了米黑和海狗。

四、做为一个消费者,曾经的米粉,希望小米能更上一层楼,期中,坚持的5%硬件利润这个要逐渐从米粉中淡化。公司要发展,利润必不可少。不要老是强调,在有限的资金上做到硬件的极致。如今不是性能的天下,而是体验为王的时代,小米的生态链完全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隔壁的hms都快要出来了,等形成一个闭环,那就更难争取了。

但愿小米早日找到自己的路,不要给往日的辉煌迷失自己。


留影人生



我不喜欢小米,不过凭良心说,小米确实太委屈了.......


做金属机身嫌弃小米炒iPhone的冷饭,做玻璃机身说容易摔碎,做陶瓷机身说沾指纹,感觉雷总可以考虑一下水泥机身可能比较适合这群用户?;处理器本来就那么几个可选,要么高通要么联发科,用高通旗舰说价格高了,用联发科又会说配置低了忽悠消费者,用性价比最高的6系列又说是清库存,建议雷总跟苹果谈一下能不能批发点A芯片过来?;拍照做了双摄说看看人家都上三摄了,做了三摄又说人家都四摄了,这次首发一亿像素的传感器又说是人家三星做的,你只不过是个方案整合商,雷总可以考虑不然给个F卡扣,让他们自己买镜头换?

现在的用户就是这样,又要质量,又要好看,又要性能,又要便宜,最后还不允许有广告。小米做点手机容易吗,难啊,这是真的难。小米的这种模式就注定了肯定会被人往死里怼,雷军很早就说过,小米是一家披着硬件外衣的软件公司,硬件不赚钱,软件赚钱,那用户自然而然就会认为你可以提供高水准有性价比的硬件产品,至于软件怎么赚钱管我们啥事儿?于是每一代小米旗舰机都被拿去跟苹果和三星做对比,当然小米自己也是作,非要吊打这吊打那,结果你怎么可能打得赢,人家成本多少,你成本多少......


用户定位也变了,2014年以前,小米的用户还是主打发烧友,什么是发烧友?就是只看配置不看质量,我扔1999元给你,你给我对得起这个价格配置就行了,质量啥的都是浮云,反正我就是要配置。现在不一样了,小米是国民级产品,啥叫国民产品?长虹电视,格力空调,苏泊尔厨具,这些是国民产品,价格实惠,经得起折腾,小米哪款产品经得起折腾?2018年安卓手机返修率第二名(第一名是三星),不得不推出了18个月保修的政策。充电宝确实好用,推荐!

产品也比较乱,万万不敢教雷总做产品,但是对比起别家机器,确实产品定位最近两代小米有点问题。小米9这款手机,定位男性用户,那么到底是拍照还是游戏?好像都有但是都不突出。小米MIX 3这款机器,到底是定位商务还是年轻人?配色就那么三个,女性用户怎么办?不买小米了?(出了个CC9)。定位不准,就会出现用户拿到手机各种不满意。看看隔壁华为,P30 Pro就是打拍照,用户买来就是拍照的,其它功能有怨言,也认了。Mate20 Pro就是商务,4200mAh地池续航就是可以用一天。这是定位准确,让用户找不到话说。


米家生态和软件系统,这一点真不怪小米,米家产品确实蛮好的,虽然性价比不能说多高多高,但是有设计,质量也过硬,消费者可以不认可小米手机,但是米家还是不得不服。软件主要还是广告,谁叫友商没有就小米有呢?


PM宋先生


我觉得不是要求高,而是态度问题。毕竟发展讲究的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就像我们国家一样,以前都是被他国排挤、垄断、限制、小瞧,但从来都是靠自身力量突破封锁。现如今大国之间一直都是军事、科技、经济等进行对弈,否则你连基本的外交权都很难拥有。之所以小米现在容易被人当成一种反面话题来谈,是因为自身技术在没有相当成熟的情况下还各种攻击例如华为这种本身就处于正在突破外部封锁的国内企业,而这种行为最后得意的却是高通等国外企业,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针对小米的态度也就容易极端化。尽管小米这种可能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可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结果,严重一些说,有吃里扒外的嫌疑。但就现状来看,小米还并没有完完整整的一个研发成果,每一项几乎都是靠炒作来推动,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个人相信,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小米的各种碰瓷而讨厌小米,有的是因为单纯的根据国际形势强行转换到商业领域来说,还有的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总而言之,没有人不盼着本土企业好,所以,这里也希望小米也能转变成一个有真正的科技实力的公司,而不是单纯的卖一个成天打压本土企业的国家的产品,并且还卖的非常自豪,尽管这只是商业,但也关系到国家发展。


风言枫语啊


大家对小米的要求,不止高了,还多、偏、重、严、急了。

要求高了,在于小米把营收搞上去已经是了不起的。凭着营收够多,8年后便上了世界500强榜单,神速,这个纪录一时半会难被打破,而创造这个纪录,则凭着手机进入中国四强、世界前列,还凭着家庭物联网第一名的卓越成就。才9岁,不宜要求做得更高,只因为还做不到。

要求多了,在于小米本身主打性价比。没有性价比就没有今天的小米,1999元持续,让小米迅速崛起,并且推动、促进了友商手机价格的降低,用户得到了前所未有且持续的福利,带来的价值、满足的要求、惠及的人数够多了,与创立时间不长成了反比。

要求偏,在于小米定位自己为互联网服务以及零售公司。互联网手机模式是小米的一个创造,值得小米人津津乐道,与性价比策略一起成为小米的2大法宝,造就了中国史上最快取得高营收的手机厂商,所以,要求小米像三星、苹果、华为那样用高投入搞技术研发,没对准小米的自我定位、模式,也没对正小米的营销主手段,销售为首、为主这一点与联想挺相像,何况,小米也尝试过芯片自研,还往芯片、半导体行业投资,仅看这一点,比联想强,明显要强、自强一些。

要求重了,在于小米目前没有自主研发技术的实力。要求小米有自主性关键核心技术不算错,甚至要求小米将定位改为科技企业或"互联网+科技”式的企业也没有什么错,不过是希望小米不仅大而且强,是个好主意,出于一片好心,但,就过去和当前而言,这个担子压得重了,批评其不争气也重了,想想吧,与性价比相应的是低利润,钱少之下实力不会大,雷军也只是说小米是大的,没说强大,也并未满足于此,何况,研发团队的规模和实力也不算大,现阶段只能实行技术拿来主义,顶多能做些改进、优化,可以看作"一步一步来″吧。

要求严了,在于小米高管群怼友商旨在营销。我特别反感小米高管怼友商,还一个接着一个、一唱一和,对友商以偏概全、对自家全面抬高,快成习惯了,露出了素质不高的一面,小家子气,至少是幼稚,可能由于在商界历练得还远远不够吧,尤其,在美国政府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当口,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凸显不成熟、不智慧、不聪明,最终却只是把自己的口碑搞得不佳了,当然,是作为老大的雷军用"不服就干″起了个头,但又一想,无非就是在营销自家的货,对此可以反对、不必苛责,况且,不像联想高管们说的那么恶,都没有到达"搬出中国″的高度,雷军所说也没像杨元庆所说的"不是中国企业″、"科技无国界″那么让国人顿时、持久地怒形于色。

要求急了,在于小米年龄很小。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在向着自己设定的成为伟大公司目标前进的路上,小米会由于可能出现的利润不丰厚所致的体弱、模式不独新所致的同质、技术不自主所致的落后、产品不高端所致的掉价、口碑不见好所致的失粉等等情况,而痛下决心,行改变、作改革,以至于颠覆既有的战略、打法,何况,雷军年龄也不大,目前看,眼光较敏锐、视觉较宽广,还有,创新欲和时代感挺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