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原是徽州地区的,不管方言,还是徽派建筑都是一脉相承,他们还想回归故里吗?

科技生活领域创作者


安徽宿松县的沿江一带原本是赣地,与湖北的小池口一起,他们也想回归故里吗?以前江苏,上海都是安徽的,中国当时的第一强省,咋不去把富的流油的苏沪要回来?,偏偏要盯着个小小的婺源说事?


阳光海岸59108


我是土生土长的婺源人,回答这个问题,不代表别的婺源人想法。

可能是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年龄,他就和我们说:“我们是安徽人,可别忘了自己的故乡!”

爷爷是纯粹在婺源被安徽管辖的年代长大的,他对徽州情节特别深,虽然在被婺源改制江西管辖的几十年后,依然恋恋不忘自己是安徽人。

那时候我们刚上学,就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宁为安徽人,不做江西鬼!”我们还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婺源曾为徽州的部分,从此,就根深蒂固地成为了脑海里不可忘却的一种徽州情节。

九十年代的时候,犹记得第一次去屯溪坐火车,我们去饭馆吃饭,老板听说我们是婺源人,马上就说:“老家人来了!”态度特别热情,加上风俗大都相同,除了语言不同之外,就觉得在屯溪就和我们在县城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的很多屯溪人根本没把我们当外省人!

如今,徽州改名黄山,徽州这个当年曾经在中国大地,显赫一时的称谓,似乎已经被历史的洪流逐渐淹没了。

婺源在江西的管辖之下,还算很好地保留了徽州特有的风格,没有被江西临近的地方所同化,这是幸运的。

唯一的遗憾,随着改革开放 几十年过去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对于徽州这个名词,显得相当陌生,也丝毫表达不出那种像我们那一代人对徽州的亲切感。

婺源也在这几十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经济和沿海发达城市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内地来说,还算一般,老百姓过得也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对于想不想回安徽已经不重要了。

况且,徽州都没了,婺源人真要回归的不是安徽这两个字,而是徽州,婺源曾经的老家!








烟雨江南45280246


我是休宁人,和婺源就隔着一座山,我97年的,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徽州,我一直把婺源人和绩溪人当老乡,虽然你们绩溪婺源不是我们黄山的,但是你们是我们徽州的,是我们一府六县共同的徽州,你我都是徽州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房子,粉墙黛瓦马头墙,八仙桌,太师椅。等我孩子长大了我也会告诉他,我们都是徽州人,徽州人不分宣城黄山不分上饶,更不分江西安徽


国服沙漠之雕


婺源,最美乡村婺源是划给江西而秀美的,打造出一张最美乡村的名片而出名,如果没有划到江西,我估计早就成了一个荒郊野岭了,

徽派建筑就是照搬了苏南的白墙黑瓦和赣派民居的山墙, 江西的民居叫赣派建筑,现在有部分人分不清主次,赣派建筑是老子,徽派建筑是赣派和苏居的儿子。 徽州闭塞的穷乡僻壤山沟里,几千年来,真能创造出优秀灿烂的文化?就是一些自大狂在煽情,山民心态使然。江西的民居叫赣派建筑,徽派建筑就是照搬了苏南民居的白墙黑瓦和江西赣派民居的山墙,现在部分人主次颠倒了。赣派建筑是老子,徽派建筑是赣派和苏居的儿子。

目前的行政区划问题,大多在清末民初、民末共初政权换代之际以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乱行政造成的,与民主科学行政、尊重传统文化相离太远,调整起来也并非你说的那么难。

看到这些说要回徽州的,其实我是有点无语的,婺源人说话我鄱阳人听得懂,还有就是现在的安徽省的人也有一大半是江西近几百年移民过去的人。还回徽州,那意思就是我们江西也应该发动江西移民出去的人都回到江西的怀里,把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都合成江西省算了。

婺源回归有难度是假命题,婺源划江西,硬将其从徽州切割,让其单立原生文化范围外,与异于原体系的另一个体结合,,没有难度吗?当时上层考虑的是政治需要,而未及文化传统考量。

说实在话,文化虽然是徽派,但我心里还是希望在江西,江西对待徽派的态度上真的不是安徽可比的,大家有兴致去景德镇、余干、鄱阳、德兴等赣东北地区看看,几乎都在大兴土木搞徽派建筑,都在脱贫攻坚路上建设马头墙、刷白漆、盖青瓦,徽派文化在赣东北地区重现辉煌。而安徽在皖文化上越来越近,越来越紧密。故此,徽州6县已成历史印记。婺源在目前来看并没有丢掉徽州文化,从自然形态而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壮大,所以,所谓徽派不一定就是徽州六县,而徽州鼻祖自己放弃改名黄山,就更没理由婺源回归了。再说了,婺源从地理位置而言,属于江西更合理。

第一是婺源人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说什么江西大力支持,江西大力支持怎么就只有婺源冒头?第二,徽州和黄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假如说绩溪和婺源与太平比,我们还是觉得绩溪和婺源亲切些。我们很少叫他们宣城佬和江西佬。这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回归固然是好事,想回我们欢迎的。不想回我们也尊重。但是局外人就不要搞很多借口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一点都没意思。

新辈已经产生五十年,而且对江西有感情,江西养母呕心滴血抚养,早已忘记生母。养母对婺源不错,婺源老百姓比婺源在徽州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时代久远,新辈没多少感情!首先今日之婺源得益与徽派、徽文化的影响,没有黄山(徽州)辐射哪有现在的婺源,看看德兴、乐平相连的几个县为什么旅游业搞不上去?独有婺源,再想想当年的庐山,再看看现在庐山,不同样在江西吗?

江南西道,包阔安徽省长江以内所有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徽北是吃面的淮北文化跟南边吃米的徽南是一个文化?还有江西的文化远在什么徽州文化之上!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哪个不远在什么徽州文化之上?徽派建筑天天说,徽派建筑都是赣派建筑风格的衍生品!今江西人还本末倒置的推崇什么徽派建筑!这不是文化的丧失吗?江西有个皇家建筑世家,江西永修 雷发达 家族 8代世袭御用,主设计修建有 圆明园 颐和园 故宫 这几座够分量吗?少提什么徽派建筑在赣派建筑面前真不值一提。

说婺源,就是徽州以前都隶属于江南西道也就是说属于江西,徽州已经不存在了,第四婺源从地理上看和周边江西其他地区相处很融洽比黄山要亲近,第五徽州文化婺源保存的好是江西的功劳不是安徽的。

其实婺源在江西很好,婺源话说的和我鄱阳话没什么区别,我们村有个人娶的婺源的老婆,有一个事情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就是说婺源是徽文化,其实徽文化是受赣文化影响而来,这个可以查的,赣派徽派的房子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一个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江西省也没有安徽省,但是江西却有一个国家叫着番国,也就是现在的鄱阳,那时候的鄱阳管辖的范围是不小的包含了现在上饶九江南昌很多地方,也包含了安徽一大块地方,其中宣城,还有徽州现在的地域,都是鄱阳管辖的。这个是有记录的。还有就是现在的安徽人有很多人口都是江西以前的移民,不信现在大家听听安庆人和东至人讲话。我鄱阳人几乎听的明白。

安徽有徽州六县的5县,江西只有婺源一县,却能把徽州文化做出名气,以至于现在提到徽州文化让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婺源。这才是安徽应该反思的,而不是去不切实际地去要求江西把婺源还回去。


历史深度揭秘


我要想讲三点

第一点,难度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省界调整的问题,就太大太大了。要知道省界的调整涉及面广,是通着天的,没有最高层的批准,是根本不可能的→_→

说到省界调整,至少有内蒙与黑龙江的加格达奇地区,以及河北廊坊的北三县问题,这些哪一个不比江西婺源县突出?他们都不动了,婺源县能动得了吗?

第二点,徽州的主体问题。

婺源县是徽州六县之一,他的传统的母亲是徽州。然而今天的徽州已经不存在了,叫黄山市。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划继承关系,但不能够完全划等号。让婺源回归,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徽州名称的回归问题没有解决呢?

第三点,黄山归属问题。

现在的黄山市,实际上管辖了五个古县的范围。徽州六县只余其四,除婺源划归江西,绩溪县划给了宣城市。黄山市还管辖了一个以前不属于徽州的县,就是现在黄山市黄山区,古代叫太平县,是属于宣州(宁国府)的,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

如果要婺源回归,徽州六县仍然没齐,绩溪回不回?同时,你不能搞双重标准吧?太平也回归宣城?这一回归不要,把黄山带走了,这就麻烦大了。

综合这些因素,婺源回归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代社会不同于古代社会,中国现代的行政区划格局是近代以来170多年逐步演化而成的,是以现代交通体系和工业格局作为基础的,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历史的倒车不可以重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对于故乡的历史有浓厚情节,但情节并不能取代现实。


万里蜀江客


我们姑且先不讨论婺源为什么划给江西,换个思路,看看民国以后婺源地区著名的“回皖运动”,所谓“回皖运动”,顾名思义,就是要回到安徽。

1934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婺源划归江西,由此引发徽商的强烈反对。民国时期,商人组织有很多,像商会、会馆、不同行业的同业公会以及在外省的各地同乡会。首先反对的就是这些商人组织,尤其是婺源旅沪、徽宁旅沪、安徽旅沪同乡会以及上海徽宁会馆的商人,他们强烈要求收回成命,言及徽州六县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早已融为一体,不容分割。他们的反对最终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故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令婺源县政府文》,其核心意思是正值“剿匪”的关键时期,婺源与江西的浮梁、乐平、德兴三县地域犬牙交错,且有两条重要公路,均分隶两省,不利于剿匪,所以婺源划归江西不容有改。因为蒋介石的强硬,“回皖运动”陷入低谷。同时,当时江西省长熊式辉和安徽省长刘镇华都是政学系成员,是蒋介石的铁杆粉丝,所以,“回皖运动”陷入低谷和他们也不无关系。此后,又经抗战等,婺源始终隶属江西。

1934年报刊《人言周刊》关于婺源改隶江西的讨论

1946年,中华民国还都南京,国民大会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主张回皖运动的各团体均认为抗战胜利,婺源划归江西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均以国民大会为契机,准备以婺源回皖。为此,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其一,成立专门的组织,即回皖运动委员会,下设总务组、宣传组等六个小组;其二,组织婺源、徽州等在外的商人组织负责联系国民大会代表,希望在大会上提议回到安徽;其三,组织县内各商人团体等筹集经费;最后,鼓动婺源县各界以罢工、罢课等形式请愿。声势浩大的运动最终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注意,确切地说是警觉,国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担心这次的请愿是别有目的的活动,但所幸江西省及婺源县的报告均表明是纯粹的请愿活动,回皖运动遂得以继续。最终在国民大会召开时期,引起了包括徽州籍胡适等的重视,由胡适提交了请愿书,与此同时,婺源县继续进行罢工等请愿活动,国民政府遂同意与1947年初派员实地勘察。1947年8月,国民政府最终同意将婺源划归安徽。并且,回皖运动影响的不仅是婺源,还有1934年同时划入江西的福建光泽,也同时划归福建。

1947年报刊《地理教学》中婺源回皖的报导

后来,红军“二野”解放婺源,后来解放江西的“四野”进驻,为方便管理,遂将婺源划归江西,新中国成立时,婺源被江西接收,遂至今一直划归江西。

参考文献

唐立宗:《省区改划与省籍情结———1934 至 1945年婺源改隶事件的个案分析》

徐建平:《互动:政府意志与民众意愿——以民国时期婺源回皖运动为例》




南天彡


江西省到吉安市泰和县百分之九十老房子是徽派建筑,江南特色。不要拿民国的资料说事。


我心问道


婺源人还是婺源人,不论归哪个省管;想不想划回徽州(徽州都没了),婺源的山水田地综归还是婺源人的家园。在原徽文化区,类似婺源的景观比比皆是,但除了高耸的黄山,其他无一扬名;婺源被人认知也是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和宣传,此前却是极度闭塞落后,默默无闻的地处深山几千年。这说明了什么?不在于婺源是什么文化什么风俗什么传承,而在于如何发掘如何保护如何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婺源现在的娘家——江西上饶功不可没!


岁月如歌0318


你是安徽人[捂脸][捂脸]?600多年前的明初,朱元璋的一纸“移民”政策,让当江西瓦屑坝周边的几十万人背井离乡迁到安徽安庆、合肥一带。有资料表明,现今安徽人的先祖,60%以上都来自江西。你如果家谱完整就该查一下你祖先到底是哪儿人。



美好的1997


婺源属于古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婺源是安徽南部,不同于安徽北部也就是皖北地区(皖北地区乞讨人员比较多,但安徽历史上皖北地区名人辈出,曹操华佗朱元璋,徐达,胡惟庸,等大批军政名人)安徽南部是典型的江南人,以安庆人和徽州人为代表!(这里才子佳人商人辈出,安庆一个地级城市竟然出了三十多个院士,徽州的休宁县是古代状元最多的县,徽商称霸中国商界三百年!)作为婺源人对徽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江西总体不如安徽,但是婺源划到江西后,江西对婺源也不差,大力发展婺源、让婺源没有落后于其他徽州地区!尤其是旅游发展的特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