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又一冬藏後的春發。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茶香嫋嫋。

三月的白茶園,揉納春之氣息。

淅淅瀝瀝的春雨毫不吝嗇,

將新芽滋養得綠潤鮮澤。

茶農們將開始爭搶第一撥春茶。

春氣之應,陽氣生髮,萬物滋榮。

此時,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為活躍,肝火旺盛,使人做事容易急躁,心情積鬱。這個時候,人要順應天地,遵循自然之道,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生髮出來。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中國人歷來喜好喝茶養生。

春困,日日困,疏肝解鬱,不如吃茶!取一餅收藏多年的2014老壽眉餅,撬上一片,放入煮茶壺內,注入沸水,頃刻間,茶水聲沸沸,茶湯漸漸由暖黃變為棗紅色。呷一口熱茶,慵懶意便繾綣在茶香溢滿的屋子裡,身心俱暖,尤其愜意。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這款2014年老壽眉,經久儲存,茶香滋味愈發的沉穩馥郁,這都得益於它過硬的品質。若是在漫長的時光中,這款茶沒有得到密封保存,受到水汽、陽光等問題侵擾,不小心存壞了,變質了,那麼得到的不過是一壺茶香怪異,滋味寡淡的茶湯。

對於日常喜好喝茶,收藏茶的茶友來說,家裡的餅茶儲藏量通常都是多於散茶的。那麼,家中儲藏多年的茶餅,該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已經被存壞了?一餅存壞受潮的白茶,到底會露出哪些端倪?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白茶餅比白茶散茶更方便儲存!

白茶在後期製成成茶後,通常有兩種形態特徵,一是散茶,二是餅茶。散茶是,採摘下來的茶青,經過萎凋、乾燥兩道工序後收集起來的狀態;餅茶是,在散茶的基礎上,通過高溫蒸汽軟化,塑形壓制成茶餅的狀態。相對比體積蓬鬆的白茶散茶,經過壓制成型的白茶餅更方便儲存!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白茶散茶,條索形態自然完整,雖然佔用空間大,但它開箱檢查方便。經過長時間儲存的幹茶,只需要定期開箱檢查茶葉的幹度如何以及茶香是否有異常,或是取部分茶樣泡著喝茶味是否足夠醇厚,即可知道茶是否存壞。

白茶餅茶,周身圓潤,佔用空間小,儲存方便,運輸也方便,成為不少藏茶愛好者家庭存茶的首選。但是經過長時間陳化的白茶餅,開箱檢查時的難度要比散茶更為困難些。尤其是在沒有撬餅的情況下,很難知道茶餅內部的轉化如何了。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那麼,要是想要檢查經久儲存的茶餅是否有出現受潮的端倪,要怎麼做?不妨從形、香、味三個步驟入手。

第一步:檢查餅茶的整體乾燥度。

唯有足夠乾的老白茶,才能在長時間的歲月陳化中為其核心品質保駕護航。檢查老白茶餅乾度的時候,先在箱子中隨意取一餅茶,輕輕揭開內層的白色棉紙,以乾淨清爽的指腹撫摸茶餅的邊緣,感受茶餅大概的幹度程度。茶餅若是幹度達標,在沒有受潮的情況下,觸摸茶餅邊緣,對腹最直觀的感受應該是有粗礪感且會覺得微微扎手,捏起邊緣一小片的茶葉,輕輕一扯便會撲簌簌的掉落下來。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在觸摸過茶餅邊緣後,對茶餅的幹度,心裡就大概有個數了。再觀察一下茶餅形狀,會發現茶餅已不再像剛存茶時一樣圓潤了,餅身四周多多少少有些許殘缺,通常來說,儲存年份越高的茶餅,它的餅身四周磕碰的痕跡就越多,往往難以呈現圓潤完整的餅狀。所以常常有茶友問,為何你家的茶餅就沒別人家的好看?其實,這和茶餅的幹度有直接的關係,只有幹度得到保證,茶餅才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若是,在經過觸摸以及觀察後還不太放心,可以拾起一兩片落在棉紙內的葉片,輕輕捏一下,看看是否會和捏薯片一樣薄脆,一捏便成粉末狀。如果是已經受潮的茶餅,在捏的時候,很顯現的能感受到一定的韌勁,即使是以茶刀撬餅,也會覺得有點吃力。知微見著,這樣的茶餅便是已經受潮,內部含水量過多的表現。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第二步:從茶餅香氣入手。

當年壓制的白茶餅,香氣新鮮而活潑,清越而燦爛的,帶著植物蛋白被烘烤過的輕微焦香。新白茶餅經過長時間的儲存後,茶香會逐漸趨於沉穩,會陳化出更加成熟、渾厚、甘香的氣息。特別是底子好的老白茶餅,在開箱的那刻,便有一股乾燥沉鬱的茶香迸發而出。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從茶香入手檢查白茶餅是否受潮,就不能只抽取一餅進行檢查,單單一餅茶,即使是湊近嗅聞,也不好感受到明顯的香氣。以2014年壽眉茶餅為例,開箱檢查,最先感受到的應該是陳香,就好似一本陳年舊書,連續翻頁時隨著空氣凝聚而成的陳年書香,親切舒適。壽眉餅在時光的淬鍊中,不斷的呼吸和吐納,這股子陳香也隨著年份的增加,愈加的爽朗濃郁。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再細細嗅之,會發現陳香過後,有一股熟悉甜蜜的果香飄蕩而出,乾燥而溫暖,就像是在高壓鍋蒸煮過的顆顆飽滿而軟糯,還冒著熱氣的紅棗。棗香,極難在茶餅裡出現的香氣。這款2014壽眉餅,茶青原料來自高山茶園,再經過日曬工藝,妥善保存到現在。開箱時茶餅數量越多,棗香香氣越是明顯。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若是一開箱,撲面而來是一股沉悶的氣味,甚至空氣中還有絲絲髮酸的氣息,便要注意茶餅是否已經受潮存壞了。那個氣味就好像,暴雨過後,被打落在泥土的樟樹葉,被土壤腐蝕到一半的氣味,不新鮮還夾雜著酸腐味。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第三步:泡來試喝,仔細感受。

取一餅茶,觀察茶餅邊緣茶梗與葉片之間的縫隙,用茶刀輕輕撬取部分茶餅薄片下來,以5克的量搭配110ml的白瓷蓋碗,注入沸水,快水出,細細品嚐一下茶湯滋味。

品質優良,轉好良好的茶餅,在沖泡後,茶湯清透無渾濁感,滋味醇厚溫潤而飽滿,陳香、棗香濃郁。入口便能感受到尤為明顯的如果漿般的稠滑質感,茶湯內質豐富,舌頭掂一掂,茶水中游走著不少的馥郁茶香。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到達一定年份的茶餅,煮飲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煮後的老白茶,內質在茶湯中盡數綻放,茶湯滋味更加清甜、順滑,入喉片刻,便會湧起不少的清涼感。

而受潮後的白茶餅,不管是以蓋碗沖泡飲用還是煮著喝,滋味都相差千里。受潮後的茶餅,內部多餘的水汽,會不斷的分解茶葉內部的營養物質,導致茶葉的香氣變得寡淡,茶湯滋味變薄,入口淡如水,細品還有絲絲髮酸的異味。

白茶餅受潮後,會有哪些端倪?

即使是一款品質再優質的白茶餅,在儲存的過程中也經不起水汽的侵襲。一餅受潮後的茶餅,它的核心品質,會被水汽從內部一步步的瓦解殆盡,使得它不管是在茶香、口感、滋味還是茶葉形態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不管是使用何種沖泡手法都不會再有精彩的滋味!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