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古代在墙上题词都是用什么写?当时都是什么情况?


前言

古代没有报纸,更没有网络,那个时候的题壁有点像今天在自媒体发表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曾经记载,他和白居易的诗,被广为传诵,还被很多人写在各种建筑的墙上: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白氏长庆集序》

古人用毛笔写字,题诗当然应该是用毛笔写。

用毛笔在墙上写字不容易。我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专家说,王羲之那个时代的人写字,握笔的手法、姿势和今天不同,也并非都是放在桌子上写,看来他们题壁还是挺简单的。

今天已经很少见到文人在墙上题诗了,一般都是油漆工、美工在墙上画画、写标语等。

不过我很幸运地见到过一位在墙上写诗的朋友。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一、我见过的题壁诗

老街有个朋友姓刘,两口子开了一个烧烤店。路过的时候,总见到这个五大三粗糙爷们,光着膀子在店门口烤肉,而且动不动就和城管吵架。

在他店里的白墙上写着几首唐诗,我还以为是装修时油漆工刷上去的。

几年以后,我们渐渐熟了,我才知道是他自己用毛笔写的。他告诉我,他自小学习书法, 但是不能靠这个养家糊口。不过几十年来也没有放下。

有一次聊起股票来,他给我看他的账户,有一只股票只留了一手,是红色的负数大约几十万吧。他说这一手股票他一直留着,用来提醒自己。没想到这个汉字文武双全,能写字、能赚钱、还能动不动和城guan们吵一架。

后来我们这里搞世园会,道路扩建,他的店拆了。干了二十多年烧烤店的他有点厌倦, 回到停薪留职的原单位去看仓库 。有一次电话聊天时,他说书法有精进不少。看仓库真是一件美差,白天休息,晚上喝茶,啥事也没有,天天练字。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打电话找他,是老板娘接的。说老公去美国了,等孩子初中毕业后,他们娘俩也去。

老刘曾经告诉我,在墙上写字和在桌上写字不一样。墨的干枯多少不太容易掌握,墨太少容易干,太多容易流下来。

嘿嘿,他说,我练了好久才把店里墙上那两首唐诗写好。

后来就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去了美国还练字吗?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二、如今始得碧纱笼 唐朝人的题壁故事

古代书法家都是诗人,诗人也大多是书法家,毕竟毛笔几乎是唯一的书写工具。今天呢,写书法的未必会写诗,写诗的未必会书法。

下面讲几个古代诗人题壁的故事。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 》中,记载了一个题壁的故事:

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唐朝宰相王播穷困时住在惠昭寺木兰院里蹭吃蹭喝,和尚们非常厌恶这个家伙。常常吃完饭再敲钟,搞得闻声而来的王播饿肚子。

等到王播富贵以后,有一次回到这个庙里,发现自己当年的题壁诗被和尚用“碧纱幕其上“,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

由此也可以看出,题壁诗的墨迹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损坏消失。最为当朝的名人名作,王播这首诗得到了“碧纱笼”保护的待遇。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三、宋诗人的题壁诗 因为写得太好竟被人涂掉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了《复斋漫录》中的一个故事:

谢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一词云: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 ......

词名《江城子》。其后,过者必索笔于馆卒录去,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谢逸,字无逸,是宋朝江西诗派的二十五法嗣之一。据说他路过杏花村,题了一首《江城子》在驿馆的墙壁上。全词如下: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没想到这首词太受欢迎,但凡见到的人都要找驿卒要笔抄写。 搞得馆卒烦不胜烦,一生气找来泥巴将这首词给涂掉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题壁用毛笔写完后,墨迹浸入墙壁后,擦掉可能挺困难,所以馆卒用泥巴给糊住了。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四、题壁诗反应出世态炎凉

宋朝吴处厚的《青箱杂记》卷六,也有题壁诗的故事。这个故事和王播的遭遇有点类似:

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

'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大笑。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他一生清贫, 却有个贵人朋友:宰相寇准。

多年以前,两位好友一起游览寺庙时各有题诗。过了几年以后,这两个人又一次故地重游, 却发现寇准的题壁诗用” 碧纱笼“保护, 而魏野的题壁诗 ”尘昏满壁”。,

王播当年地位低的时候,连饭都不给吃,地位高了,诗都要被保护。魏野和寇准两个人因为地位不同,其题壁诗受到的待遇也不同。

当时有一个聪敏的一个官妓为避免魏野尴尬,连忙用衣袖擦了擦”尘昏满壁”的魏野题壁诗。不过魏野却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作诗自嘲: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寇准听了哈哈大乐,大家一起化解了这个尴尬。

宋词名家这首题壁词 写得太好被广为传抄 为何却被驿卒涂掉呢?


结束语

题壁,未必一定写在墙壁上,传说唐朝诗僧寒山子到处题诗,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五记载: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 ....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

寒山子到处写诗,石头上、树上,都有其作品。竟然还有粉丝到处翻石头给他抄写下来。

最疯狂的粉丝叫做葛清,据段成式《酉阳杂俎·黥》记载,把白居易的诗纹满了身上:

荆州街子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 舍人诗。

这算是比较另类的题壁诗了吧。

@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