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种植大户最后赔钱的主要原因是哪些呢?

新农微视野


我们这的种地大户,大多数都负债累累,你们那里是什么情况?

惠农解读为你答疑解惑!就拿我们这边的情况来说,赚钱的也有,亏本的也不少,还是要继续的坚持下去才行。目前的种地大户们,他们亏本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成本太高,这样一来只能亏本。

就拿刚刚栽种下去的水稻来说,我们这边全部都是人工插秧,人工插秧的费用是280元/亩,地租是600元每亩,这样一来光是这些固定成本都达到了880元,而农药化肥的成本达到了300-400元,毕竟松土成本达到了60元每亩,而人工喷洒农药的成本达到了150元左右。一亩地的收入是1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也就赚上500元。

这算的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下,一旦水稻的产量不是太高,那就会导致亏本的产生。那些种植大户们按理说依靠着承包几百亩地,可以赚上不错的收益,但实际上很多的大户们需要购买农机器械,这些器械的价格高达了几十万元,结果只能亏损很重。在前几年里,基本上都是白忙活,只有继续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

我们这边,部分种植大户们所使用的农机器械都是政府补助的,这样一来他们是不会亏本的,每年都可以赚上几十万元。但那些没有获得政府补助名额的种植大户,可是亏了很多钱,问银行借了几十万的贷款。为了节省开支,什么都是自己干,不敢请人工。

我们这边种植的是水稻和小麦两种,如果是经营的好,并不会亏本,但很多地方的种地大户,种植的都是经济作物,这样的话风险比较大。因此想要从事农业创业的,最好能够领到政府补贴或者是物资补助,这样才能减少风险!


惠农圈


种植户最后赔钱的事情在我们本地也出现。前年我一个朋友承包了村里六七十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本来小麦丰收在望却突然下了场雨,导致小麦收割时水分含量大没粜上好价格,朋友把小麦堆在自家院子里,结果保管不当贱价处理;种植的玉米扳回一局虽然粜粮食时的价格稍微低些还能让人接受,整年下来去除租金还真没剩下多少钱。

我们本地种植大户最后赔钱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比较分散,一般都是零零整整凑个七八十亩地,多的凑个百十亩地。这些土地连在一起的地块很少导致包地户搞种植的时候机械化作业能力受影响,一天下来田间劳作进行不了多少,特别是耕犁播种的时候,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成本降不下来,多花的钱最终要算在成本里。

种植经验、技术、机械化产能等方面,也导致很多农业种植大户成本增加,压缩农业种植利润。我们本地的农作物主要集中在小麦和玉米上,两季农作物倒茬种植,即便是小麦玉米在我们本地有多年种植经验,也有些农户的种植产量也不尽人意。有些大种植户的小麦产量出现过八几百斤,玉米产量出现过千八百斤,低产量必然没有较好的收入。

我们本地的很多农业种植户已经意识到小麦和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差,也想着改变农业种植方式,发展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种植项目,例如大棚蔬菜、麻山药等,但多数受到种植技术的限制,也受到土质问题限制,更受到农业种植前期投入大见效慢的限制,很多大种植户不仅担心种植产品的品质、销售等,更担心投入的钱能不能回本。

近几年粮食价格低迷不振,出现丰产不增收的问题,导致很多大种植户不愿意在农业种植上进行资金、技术、产能投入能糊弄着种植收获就可以,利润空间一压再压最后临近成本底线,特别是近几年人工、农资等各项费用的上涨,更是进一步压缩了农业种植的利润,一亩地辛苦一年排除掉水电人工种子农资特别是承包费,基本上剩不下钱。

敲个黑板:当然有些大种植户认为赔钱是说相对赔钱。农业种植也是一个追求利润的事情,当然农业种植也需较大的投资,很多大种植户在农业种植中投入大量人工水电种子农资等资金,感觉回报率低就认为一年白干。我们本地这些大包地户虽然总嚷嚷赔钱不赚钱,但一年六七十亩地挣个五六万块钱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收入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的确低一些,但收益更好的农业种植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产能投入,一般人向调整种植方向也不容易。


海棠小醉


农村种植大户虽有国家政策性补贴,但最后大多数种植户仍旧以赔钱退出,在农村不足为怪。

常规种植根本挣不到钱。以关中平原一年种植小麦和玉米两料一亩地为例来看。

一、两料投资

1.种子:小麦良种20斤,需50元。玉米良种4斤左右,需30元。

2.化肥:小麦基肥十追肥,需200元。玉米基肥十追肥,需200元。

3.灌溉:小麦两次,玉米两次,需300元左右。

4.农药:两次除草剂十两次农药,需100元。

5.机械:收割小麦60元十耕地30元十播种20元十玉米收割70元十玉米播种30元共计210元。

6.人工费用:施肥十喷除草剂十喷防病防虫农药十灌溉十收割运输费用需200元左右。

7.土地流转费用:约700元。

以上投资总额为1890元。

二、收入

小麦和玉米产量均为1000斤,小麦价格目前为1.15元/斤左右,玉米价格为0.88元左右。收入为1150元十880元,即2030元。

三,纯收入

2030(元)-1890(元)=140(元)。就是这仅有的收入还要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不但是农作物减产,粮食质量受到影响,价格下调,而且机械收割难度增大,灌溉次数增多,投资会更多。此时种植,没有收入,还会赔钱。种植面积越大,赔的越多。


独狼4776


种植大户为什么会赔钱,这个问题不复杂,咱先说说目前农业产业的现实情况,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以来,我国农业的主体就是由几亿农户,每个农户按人口分得了几亩地,全家人在这点土地上讨生活,九十年代以前,大家从分田前的吃不饱,到分田后吃得饱、吃得好,干劲十足,那个时侯,家家的地种的仔细。到了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拉动着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有些农民发现,纯在家种地,不划算了,他们就出去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成了兼业者,在打工过程中,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一部分人就彻底离开了农村,在城里生活和工作,这部分人的示范效应,慢慢带动着很多农民也走上了这条路,大家开始明白,原来务农时的收入,比打工低太多,也改变了以往认为自己人工不算钱的观念,开始重视并追求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在算清楚帐以后,不再保留自己的土地,转而包租给别人。这就为大户承包打下了基础。大户承包后,往往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一是继续种植比较省工的粮食作物,九十年代,种粮大户很多,到今天,几乎看不到几个了,为啥?你想想,农民自己种粮油作物,没黑没白地抢农时,功夫不算钱,土地又没有成本,他们都感觉种着不划算,大户比农户多了地租成本,还多了人工成本,农田的管理质量又比不上农户,怎么挣钱?二是一部分大户,抛弃粮油种植,转而发展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林木等经济作物,算帐时,只考虑了一亩产多少斤,一斤卖多少钱,往往对成本及市场分析不准,因为种植经济作物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在农户与你同质生产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就成了大户的死穴,同样种苹果,人家小农户夫妻俩人干三、四亩,一年下来挣个五、六,是借果园这个平台挣了个功夫钱,而大户不一样了,他们的成本则是完全成本,人工成本是必须要支付的,并且,由于劳动效率的原因,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住往比小农户高一倍,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挣钱。

大家都知道规模农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在目前的农业环境下,小农户与规模业者共存,如果采用相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相同的产品,由于成本不对称,规模业者赔钱是必然的。如果,你一定要搞规模种植,黑哥有两句话你一定要牢记在心,一句话是凡是农民自己能干也在干的种植项目,你千万别干。另一句话是,不论别人说这个项目有多挣钱,只要需用大量人工,你千万别干。


黑哥迟万胜


要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得做好市场调研和考察,以及作物成熟之后的销路去向。大面积种植不同于小面积,大面积种植必须慎重投资。

很多种植大户最后赔钱的主要原因有:

(1)投入成本太高。(土地流转费用高;农药种子费用高;化肥、农资费用高;机械、人工费用高。)

(2)对市场行情没有做到详细的调研、分析,盲目跟风种植。

(3)缺乏规模经济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不到位,交流、学习不足。

(4)缺乏市场主体意识,没有自负盈亏的概念。

(5)近几年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因素导致。





涛声依旧106132216


近年来,顺应国家土地流转和种植托管的政策,农村土地逐步被一些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民所流转,这也正使得一些强壮劳力能够安心在外工作,在家的老年农民可以安享晚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就是大户投资不挣钱的问题,有些地方显得越来越严重。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存在大户赔钱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租地大户对农业以及作物不了解,跟风而上。

除了合作社以外,村里的壮劳力和有机械有资本的人是租地的主力军。

合作社赔钱的原因主要出现在管理上,从运作形式上讲,合作社是最能防控包地风险的,有的是公司加农户的操作,有的是农民互助合作,不管哪种形式,要么是有公司资金的支持,还有管理技术的支持,要么是有农民间众筹资金的实力,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出现赔钱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即使有,也是因为管理不善而来的。比如我见到过一家合作社,流转1000亩耕地,投资给一个大户,由于当时考察大户时不太严格,工作人员也没有尽到职守,到秋后收割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1000亩地,只有600来亩,这样等于被大户卷走了近400亩地的投资,近40万元。所以说,在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严格考察合作伙伴的资质、能力、人品等,同时要对业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对业务流程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万无一失。

普通大户租地,手续就比较简单了,一般只是简单的一纸合同,也不会出现上面所讲的土地面积不够的情况。他们赔钱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农业和作物的不了解上。有人讲,他们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种了多少年地了,怎么能够赔了钱,不会种地了?这就说了,这些认为懂行的大户对于新鲜事务比较敏感,也敢于尝试,过于急躁的话很容易掉进沟里的。

山西忻州高城乡素来种植辣椒,有3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是引进早,技术得力,整个乡因辣椒而富裕。近年来由于长年种植辣椒,土壤严重失衡,就向邻近的原平市传授技术,种植辣椒。有些原平的包地大户,本来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发现辣椒效益好,就身先士卒,种植了辣椒,认为只要出力有钱,种什么都是可以的。结果一些种植户对辣椒土壤习性、浇水过程、病虫害防治没有深厚了学习和了解,致使有的苗后追肥不当,有的雨季防病不当、有的摘果时间有问题,有的摘果人工估计不够,大多都造成了一些损失,有的干脆将辣椒烂在了地里,这样的教训真是太深刻了,这些经济作物,投资大,一旦有损失那是几年都补不回来的。

所以租地户对作物不了解,不要在考察不好的前提下盲目种植,更不要跟风而上,凭感觉种植。

2、投资规模出现了冒进行为。

本来包地户种个100来亩地,自己亲自种植,是有把握的,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效益。当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或者欲望膨胀后,或者有人怂恿,便会包更多的地,地多了就需要雇佣人工了,靠自己是忙不过来的,人工的工资算下来并不少,关键是雇人是按天算还是按效益算,有磨羊工的可能,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有很多,钱花了,事没办了。这也是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这几年租地的人越来越多,租地费从原先的200左右,到现在的600左右,那还得抢着租,不然都租不下,可是按600租地算,再加耕、种、旋,种子钱、肥料钱、农药钱、浇水费下来,总成本在1150元左右。按一亩地1800斤,7毛钱一斤,毛收入1260元。这绝对是正常年景,水肥各方面比较利好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出现减产,到1500斤的产量,就要亩赔100块,再如果玉米价格出现波动,到6毛钱一斤,1800的产量,也才收入1080元,肯定是赔钱。

所以一窝蜂地要租地,也不管租地费高与低,凭着感觉认为粮价也下不来,那么种地的风险就加大了。

3、在农资产品购买和粮食产品销售中出现了失误。

农资购买是租地户重要的投资之一。肥料、种子暂且不表,农机具是比较大的投资。近年来,包地户认为请农机手耕种比较费用高,就自己购买一些播种机、配置一些机具,如果能正常延续包地,那么机器都可以挣回来,如果自己不再包地,机器就会出现折损,以致荒废,这个损失是比较大的。

粮食销售失误也是租地户投资赔钱的重要项目。比如18年10月份,玉米起价6毛56水分30点左右,亩产1800斤算,基本保本,略有挣头;往后价格越高,最高达8毛8分左右,水分大体在20点左右,1800斤/亩X水分折损后90%X0.88=1425.6元,基本达到了最高利润1425.6-成本1150=275.6元。这个利润水平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销售,那么是最划算的。

可是一些大户认为价格在年后还会大涨,到上年近一块钱的水平,然后就储粮等价。当过了19年2月份后,价格直落到8毛钱左右,水分大约在15点,这时销售收入是1800X0.85X0.80=1224元,送去成本后,大约在74块钱/亩,稍有不慎就会赔钱了。

所以我们讲,粮食销售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粮食和玉米产量是相依的,与国际关系也是有联系的,种植户如果把握住一根红线,就是目标利润是多少,到时间就卖,就会少些风险,因为量大,市场不好估量,以早卖为主,少量留存等价为辅。

种地大户赔钱的原因总结一下,就是这么重要的三点:1、跟风,对作物不了解;2、规模无限加大,激进;3、粮食销售失误。

本人认为只要做好预估,防控了风险,管理到位,包地还是前景远大的。

不知这些让您更明白了一些没,“农资人实录”注重剖析农资营销、土地流转,希望多多交流,互相进步。


农资人实录


很多种植户种地最后赔钱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管理粗放,缺少科学管理技术,造成作物长势不好,病虫害多,从而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

二是对病虫害识别与用药知识比较缺乏,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间,以致出现严重的减产及品质下降。

三是盲目增加化肥农药,重防治,轻管理,反而大幅度加大种地成本,再加上农产品价格近年普遍市场疲软,因此效益大打折扣。

四是人工成本增加,灾害天气影响等原因,造成很多种地户欲哭无泪,严重赔钱。


尹力老师


很正常!广大农民是圣人,为啥不种扭转给大户?种地不养家。


用户128989368144


村干部…还有各级领导


用户695288300583


种植业利润单薄,种植大户是要靠大量的土地依靠数量的优势取得利润,

种植大户赔钱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缺乏种植经验,对农作物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按排不周,如对雇用的工人领导不力,大量误工使工资成本增加,作物生长的关健时刻管理失误,造成减产或生产成本增加都是种植大户赔钱的关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