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昨天拍了一篇視頻,是關於多肉植物養護關鍵點--配土的。總感覺沒有完全表達清楚,所以老仙肉本著對大家負責的態度。重新寫一篇文字版的。

隨著老仙肉分享越來越多,很多肉友也報以了熱情,有發評論的也有發私信的。在這裡老仙肉先謝謝大家對老仙肉的信任和支持。能夠將自己不多的養護經驗分享給大家並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持,老仙肉非常的感激,也感激平臺給我分享的機會。

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老仙肉總結了一下,問的最多的問題基本都是如何澆水、多久澆水、澆水澆多少等等這些。有些時候還真的很難回答,暫且不說品種屬性(因為大部分新手練手的多肉基本習性都差不多),咱們就說養護環境、光照、通風、花盆材質、空氣溼度、溫度溫差以及配土比例等,這些都不是評論區或私信一兩句可以說清楚的。而這些偏偏都影響著澆水!於是老仙肉一直在尋找一種適合新手的、可以一勞永逸的辦法!

大家都知道多肉植物養護過程中澆水的時候是“見幹見溼”,也就是說澆水其實是建立在土壤之上的。而影響盆土乾溼的原因也是咱們剛剛說的那幾個因素。這幾個因素仔細的想一下,似乎能夠收我們控制的就只有花盆和土壤配比了。關於花盆的材質、深淺、大小等的選擇,前面老仙肉也有文章,如果想了解的可以翻一下。拋開花盆之後,我們能夠左右的似乎就只有土壤配比了。

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那麼怎樣的土壤和顆粒配比才是合適的比例?有人說40:60有人說50:50。咱們且不說這些對不對,老仙肉給大家一個真實的案例。老仙肉最早是在陽臺養肉的,控養多肉一般都是按照土壤和顆粒50:50的配比去做的,根據氣候10-15天澆水一次。去年春天的時候搬回農村在房頂上養肉,發現澆水還不到7天盆土就已經乾透、葉片發蔫了。等到春末的時候,晚上澆水第二天下午就幹了。當時有個朋友問我是怎麼澆水的,於是我告訴她每天晚上澆透水。她張著大嘴巴怎麼都不信。但是事實就是我如果不天天澆水的話,多肉真的要成肉乾了。

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所以,通過這個例子大家明白了吧,土壤的配比源自養護環境而不是數字。配比數字只是一個基本參數供大家參考的,具體情況還要看具體的環境。那又應該怎麼看呢?老仙肉給大家兩個點:

1、控養多肉。對於控養的多肉來說,澆水之後,1天溼土變潮土,3-5天變乾土是比較合適的土壤,而澆水頻率可以從5天控制到10天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網購的狀態小苗土壤顆粒特別少的主要原因。苗小土壤少,澆水之後見風就幹,所以只要不是土壤板結,即使顆粒再少也能控出狀態。老仙肉也特別喜歡拿拇指盆控小苗,容易把控。

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2、生長期多肉。對於想要快速生長爆盆(不是徒長)的多肉來說,1-2天溼土變潮土,5-7天潮土變乾土是比較合適的土壤。而澆水頻率維持在7天左右,也就是盆土幹了就澆水,不讓多肉出現過度缺水的情況。這樣既能快速生長而又不會出現徒長的情況。

這個時候,可能有的肉友會問,如果我按照控養配土了,忽然又想讓多肉生長快一點,怎麼辦?那就澆水勤快點唄,澆水5天之後土幹了不要等,直接澆水就可以了。可能還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土壤乾沒幹呢?先按照土壤和顆粒50:50的配比去做,仔細觀察幾天就有答案了。這就是老仙肉所說的“一勞永逸”中的勞。養多肉總是要付出一點的。關於如何判斷土壤乾燥、土壤配比原則等等,老仙肉前面都有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翻看一下。

養護多肉植物別光關注澆水,合理配土才是關鍵,這樣才是佛系養肉

最後,老仙肉給大家總結一下,多肉植物最怕的是溼土,顆粒大比重養護,澆水勤快就會爆盆,澆水懈怠就是控養。這就是老仙肉的佛系養肉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