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血管瘤需要治療嗎?

劉瑩3348


我是小影大夫。肝臟血管瘤需要治療嗎?有很多很多朋友問過這個問題。肝臟血管瘤非常常見,屬於肝臟的良性腫瘤。大多數是體檢發現的,無需要治療。肝臟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療,取決於臨床症狀和血管瘤大小。



什麼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跟肝囊腫不一樣。肝囊腫是一包水,而血管瘤,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血池,裝的是血,不是水。肝血管瘤在CT增強上有典型的特徵,95%的病灶都能通過CT或者磁共振增強確診,血管瘤一定要做增強才能確診哦。

只做一個CT平掃是沒有辦法診斷肝血管瘤的,因為在平掃上肝血管瘤和肝癌的形態是一樣的,而做了增強才能顯示兩者的區別。

下圖是我見過最大的肝臟血管瘤,16cm大,54歲,女性,因為上腹部疼痛就診。




肝臟血管瘤是肝臟很常見的良性腫瘤,小的血管瘤沒有症狀,很多人偶然體檢發現,可以不用處理。其實臨床上發現的肝臟血管瘤,大部分都是不需要處理的,定期複查即可,可以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用超聲複查即可。複查過程中,血管瘤可以長大,但是不是惡變的表現,不用過於緊張。

肝血管瘤最嚴重併發症就是破裂大出血。大的血管瘤不處理最嚴重的就是血管瘤破裂 就好比是肝臟出現了一個血池,容易爆,搶救不及時隨時有生命危險。

大的血管瘤,指大小>5cm,並且有出現明顯的壓迫症狀,比如肝區疼痛,肝功能異常,血管瘤位於肝臟邊緣等。像上面這位女性患者,有症狀,並且有16cm了,要積極處理。

在我的工作中,發現大多數人的肝臟血管瘤都<5cm,都是沒有症狀的,儘管肝臟有很多個血管瘤,都不需要過於擔心,也不需要過度治療,放鬆心情,戒菸限酒,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影大夫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肝血管瘤以單發為多見,約10%可為多發性,左、右肝的發生率大致相等,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認為是肝內血管結構發育異常所致,也有人認為與雌激素水平有關。

上圖是肝血管瘤的CT圖像,右葉低密度影,邊界清晰,增強後由邊緣向中央成漸進性強化。

肝血管瘤有什麼臨床表現?做什麼檢查能發現?

肝血管瘤生長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年以上,瘤體較小者多為圓形,較大時,可呈橢圓或不規則形,並可向肝表面突起。肝血管瘤較小時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增大後主要表現為肝大或壓迫胃、十二指腸等鄰近器官,引起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腹痛等症狀。

體格檢查:較大的肝血管瘤可以出現腹部腫塊與肝相連,表現光滑,質地柔軟,有囊性感及不同程度的壓縮感,有時可呈分葉狀。

根據臨床表現,超聲、C T 、MRI或肝動脈造影等檢查都可以發現,超聲需要觀察其血流情況,多成稍高回聲。CT,磁共振需要增強來觀察強化程度和方式。

小的、無症狀的血管瘤則不需要治療,可以每隔3~6個月做超聲檢查,以動態觀察血管瘤的變化。

一般對腫瘤直徑大於10cm,或直徑5~10cm但位於肝臟邊緣,有發生外傷性破裂危險,或有明顯症狀者,可根據病變範圍就診肝膽外科手術處理,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採用介入治療或者消融治療。

最後總結一下,肝血管瘤屬於良性病變,檢查發現後不不要有心理負擔,小的血管瘤定期複查就可以了,特別大或有臨床症狀時才需要處理。


張浩醫生


肝血管瘤是肝臟血管發生的良性腫瘤,它是肝臟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有研究報道該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大約為0.4-20.0%。該疾病常見於中年女性,多數為單發。該疾病屬於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有時病程達數年以上大小未見明顯變化。一般瘤子體積較小無明顯不適,如果體積增大後可壓迫鄰近組織器官而引起症狀。



肝臟血管瘤怎麼處理?

肝臟血管瘤由於沒有特異的臨床表現,因此多數是由腹部超聲(B超)、上腹部CT、MRI和肝動脈血管造影等檢查時發現。目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包括以下情況:①一般對於腫瘤較小的(腫瘤最大直徑<5cm)、有沒有明顯壓迫症狀、不混有其它肝臟惡性腫瘤的血管瘤可暫不處理,可以每隔3-6個月進行復查,觀察其大小的變化,如果發現其生長較快則需要積極干預治療;②對於腫瘤最大直徑>10cm、腫瘤最大直徑5-10cm但位於肝臟邊緣的、腫瘤大小直徑3-5cm伴隨明顯症狀的、評估發現有發生破裂風險的需要積極干預治療。目前干預手段包括:開腹或者微創下肝部分切除術、射頻消融術、介入栓塞治療等。



因此,對於肝臟血管瘤的處理一般要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評估其風險後決定是否干預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建議到三甲醫院的普外科或肝膽胰外科或介入科諮詢。

肝臟血管瘤發病原因有哪些呢?

目前肝臟血管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先天性的肝臟血管發育異常導致的;②女性多發的原因可能與體內高雌激素水平有關;③肝臟局部感染、出血導致血管異常增殖。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肝臟血管瘤通常指的是肝內的海綿狀血管瘤,是肝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無需治療,極少部分需要治療。

海綿狀血管瘤多認為起源於肝內先天血管發育異常,最後形成腫瘤樣增生。實際上就是異常增生的不規則血管團。該腫瘤質地柔軟,切面有好多小孔,像蜂窩一樣,內充滿血液,可壓縮,狀如海綿,所以叫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有的可長期不生長,有的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女性發病率較高,可能與體內有較高的雌激素跟孕激素水平有關,尤其30-50歲的女性是高發人群。

海綿狀血管瘤絕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極少數會有腫瘤本身比較大或突然增大直接或間接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出現的症狀,比如肝區不適、右上腹痛、食慾缺乏、噁心等。

部分海綿狀血管瘤有破裂出血的風險,特別是長在靠近肝臟邊緣的,尤其是兒童跟妊娠婦女。前者活動多但自我保護意識差,後者因懷孕腹內壓增高使破裂出血的機會增加。但理論上雖是這樣說,實際上真正破裂出血的幾率很低,C浩醫生從醫十年來海綿狀血管瘤大大小小的也見過不少,但沒見過一例破裂出血的,文獻報道的病例也很少。

海綿狀血管瘤大多是在體檢中超聲偶然發現的。典型的病灶在超聲、CT和MR檢查中都有比較特徵性的影像,定性診斷不難。超聲造影和CT增強上是典型的"早出晚歸",MR平掃T2呈呈“燈泡徵”(如下圖)



對於海綿狀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是否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腫瘤的生長位置、大小跟生長速度。如果腫瘤<5cm並且無症狀,無需治療,隨訪就行。對瘤體在5-10cm之間並且無症狀的也可選擇隨訪。對症狀明顯,腫瘤生長迅速(1-2cm/年)、瘤體>10cm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進一步治療。

治療上主要有兩種方法。最常用有效的是通過手術切除,可以達到根治目的,缺點是創傷較大。另一種是介入治療,可以通過經血管或經皮介入注射藥物,讓腫瘤硬化壞死達到治療目的,缺點是可能復發,而且有出現嚴重併發症風險。

檢查發現肝臟海綿狀血管瘤不用擔心,這是十分常見的良性病變,發展很慢,絕大多數無需治療,需要治療的必須嚴格把握好手術適應症,一般預後很好。

我是 ,可關注瞭解更多相關醫學知識。


影醫C浩


肝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又被稱為肝海綿狀血管瘤,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先天性發育異常、血管刺激,以及血管感染變形等等原因。肝血管瘤的生長和性激素有密切關係,所以臨床上以女性多見,有關數據統計顯示男女發病率比例為1:6。它可以是多發的,也可以是單發的,其中要以多發為最常見。

小的肝血管瘤(<5cm):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往往在體檢時通過B超或者CT無意中發現。大的肝血管瘤(>5cm):因為突出於肝表面或者壓迫到周圍臨近器官,可能有上腹部脹痛不適。特別大的血管瘤(>10cm):在肝區可能摸得到包塊,合併有肝臟受壓的症狀,比如腹部脹痛、肝功能異常。過大的血管瘤在外傷或者擠壓下可能會引起血管瘤破裂出血。

對於直徑小於5釐米,若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每隔3至6個月複查腹部彩超,動態觀察血管瘤變化。直徑大於10釐米的肝血管瘤,不管有無症狀,均考慮手術治療。不過,還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全身狀況以及血管瘤本身的生長速度。如果患者高齡、全身基礎疾病比較多、血管瘤生長很緩慢,則不急於手術治療,因為血管瘤本身對這部分患者可能不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反而手術風險較大;如果患者相對年輕、血管瘤生長較快,或者腫塊靠近重要管道,如果任由血管瘤增長,對將來的手術切除會帶來明顯的不利影響,則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而對於5-10cm的血管瘤,如果存在腹脹症狀,或者生長位置不好,比如位於肝臟邊緣的肝血管瘤受外傷容易破裂出血者,或者心理負擔過重者,最好也進行手術治療。育齡期婦女如果打算懷孕,為防止妊娠後期胎兒過大擠壓肝臟血管瘤,5-10cm的血管瘤也可以在孕前進行手術治療。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疾病,不會癌變,可以治癒。治療方法包括:1.切除手術,直接切除腫瘤;2.肝動脈結紮術,通過結紮給腫瘤供血的動脈血管,使血管瘤失去血供;3.肝動脈介入栓塞術,通過堵塞給腫瘤供血的動脈血管,餓死腫瘤;4、射頻消融術,利用高溫燒死腫瘤。在這幾種方法中,手術治療效果比較徹底,一般作為首選,如今多采用腔鏡手術,創傷小。


胡洋


肝臟血管瘤是肝臟表面的擴張血管迂曲成團而形成的腫塊。這種“腫瘤”一般是良性的,通常也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事實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患有肝血管瘤。通常人們都是在做體檢或者是其他疾病去做檢查時候偶然發現肝血管瘤。而即使已經診斷了肝血管瘤,大多數病人也不需要治療。

肝血管瘤發生的原因並不清楚,一般說來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使用一些藥物比如類固醇治療,雌激素治療和懷孕,可以讓本身存在的肝血管瘤長大。

前面說了肝血管瘤基本上都是良性的,也不會引起症狀,所以一般來說,多數肝血管瘤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因為當肝血管瘤的瘤體比較大了以後,可以引起破裂出血,甚至大出血的危險,所以少數病人是需要治療的。這部分需要治療的病人主要是:腫瘤大於5cm的;腫瘤較大,並且位於肝臟邊緣容易破裂的;腫瘤雖然不大,但是因為位置的原因,引起肝區疼痛,或者壓迫消化道膽道引起症狀的;或者其他不能完全確定是肝血管瘤,懷疑有可能是其他腫瘤的。

肝血管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其他微創治療。手術治療是傳統的治療方式,當然目前隨著技術的進步,可以通過腹腔鏡的方式來切除,創傷較小。其他微創治療的方式包括介入栓塞、射頻消融等。還有一些報道可以通過放療來治療肝血管瘤。

所以,體檢發現肝血管瘤並不需要過於擔心,一般情況下,如果腫瘤不大,可以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無症狀並且直徑小於5cm的血管瘤可密切觀察,暫不治療;出現症狀且直徑大於5cm行手術治療。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術、血管瘤縫扎術、肝動脈結紮術、微波固化術、射頻治療、肝動脈栓塞術等。


非手術治療:(1)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腫瘤的目的。


本病經規範治療,預後一般尚可,尚無證據說明其有惡變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