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死于难产的民国作家卢隐,其死因竟是她的爱情观在作怪!

梦魇般的童年记忆

公元1899年5月4日的福建闽侯,女婴的啼哭声从当地举人家飘出。此女婴就是日后冲破封建藩篱的卢隐,和今日享受溺爱的公主们相比,她的童年可谓是生不逢时。从她的原名黄英就可见一斑,据说这个名是她不识字的母亲所取,至于其中的原因太过于封建迷信。就在小卢隐出生后第五日,她的外祖母染病去世。由此她就被视为扫把星,哪怕是家境宽裕,前面有三个哥哥,她的童年生活依旧悲惨!

谁能想象爱讲卫生的女孩子,亦会患上疥疮这样的顽疾。两岁的时候卢隐被母亲厌恶,无情抛给了仆人来养育。整日在潮湿的环境里攀爬,加上营养跟不上发育节奏,在炙热夏季感染疥疮,最后还是奶妈心疼她,花掉足月的工钱,请大夫帮卢隐治愈了疥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清代 · 高鼎《村居》

无福双至,祸不单行。同年晋升长沙知县的父亲,忽然想起他还有个憨态可掬的女儿。于是派遣衙役将小卢隐接到了身边,看着聪明伶俐的女儿愧疚万分,回想起早先因重视儿子的抚养,让她自生自灭达两年之久。现在打算腾出功夫弥补女儿,却因她的调皮捣蛋失去耐心,最终狠心把卢隐扔进波涛滚滚的长江。也许是卢隐命不该绝,有恻隐之心的官差,暗地里救起落水的卢隐。

眼眶噙着眼泪走到六岁,这年人面兽心的父亲病故。36岁的母亲拖着5个孩子举家迁往北京,投靠任晚清农工商部员外郎的舅父。放眼满目疮痍的清朝,烽烟四起的战火搁不下孩子的风筝。很多无处谋生的本家及远方亲戚,纷纷把子女送至卢隐的舅父家避难。估量占地十亩的舅父宅院,突然一下子涌入20多个孩子。有些是卢隐的表兄妹,也有些是卢隐的堂兄妹。但要说谁是里面最苦的,小卢隐还是位列榜首。

36岁死于难产的民国作家卢隐,其死因竟是她的爱情观在作怪!

——民国才女卢隐「生1898年5月4日,卒1934年5月13日」

当时西式教育随着侵略的脚步,也慢慢渗入闭关锁国的晚清。鉴于家里的孩子足够办教学班,颇识大体的舅父请来了外国人作家教。当其他孩子端坐在敞亮的教室,齐声诵读课本之际。小卢隐却倚靠着黑屋窗户,看空中飞过的大雁而思绪万千,莫名的声音提醒她赶紧背《三字经》。不然到了正午姨妈过来检查,若不能将课文倒背如流,结果要么是挨戒尺,要么是没饭吃。

现在的北京汇文实验中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872年的慕贞书院,和汇文、育英、贝满并称“京城四大教会名校”。熬过九年的暗无天日,卢隐有幸进入慕贞书院小学部学习,四年后考取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三从四德一边去儿

著名文学家矛盾曾对卢隐,有过一段中肯地评价。他说:“卢隐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其性格有鲜明的特色,为了争取独立自由的爱情,她能付出她所拥有的东西包括生命。至于封建时代的三从四德,早已被她抛在九霄云外。可悲她出生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貌懂似懂的她在寻觅爱情的路上,注定会以头破血流来收尾!”那么接下来就讲一讲,三从四德有何内容?卢隐有几道爱情门槛?

在两千年前《仪礼·丧服·子夏传》中,记载了有关三从四德的内容: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四德。这套理论由上到下,对妇女进行了严格的禁锢!在1840年以前的中国,三寸金莲的妇女,成了三从四德直接受害者!

也许是上苍不忍她继续受苦,把迟到的快乐还给了念中学的卢隐。有一回历史老师讲述明末六君子的故事,为主人公视死如归的精神打动,她和要好的5个朋友以“六君子”自命。过了半年另一个“四公子”的绰号响彻学校内外,卢隐为孟尝君剩下的三人为:王世瑛、陈定秀、程俊英。喜交朋友和兴趣广泛,共同驱散了笼罩在卢隐头上的乌云。

36岁死于难产的民国作家卢隐,其死因竟是她的爱情观在作怪!

作为求学时期的巅峰标志,戏剧《叶启瑞》是卢隐的得意之作。她扮演剧中的女学生,没有台词的剧本,只有故事的梗概,演员上台靠即兴演出。由于和伙伴们私底下打闹嬉戏,众人的默契感已至心有灵犀。此台戏剧《叶启瑞》开启了女性演戏的先河,并且反响空前成功票面收入多达3000元!

白天刻苦学习知识,业余陪朋友排练戏剧,快乐而充实的生活,让卢隐绽放出五四运动后的女子新风气。这时福建同乡会成员郭梦良,捕获了小鹿乱撞的卢隐芳心。正所谓爱情路上没有平坦大道,有的是荆棘密布的山路。林鸿俊是卢隐姨妈的亲戚,早年和卢隐同在舅父家避难。读小说是那时她俩的共同语言,每当卢隐为主角痛哭流涕时,林鸿俊的手巾总能适机递上。在动乱又悸动的年景里,为应对母亲绞尽脑汁的阻挠,她写了本《隐娘小传》以表心迹。

花季生命定格于36岁

一前一后的两人总有区别,和林鸿俊显著的差别是,郭梦良具有浓厚的新气息,例如他妙语连珠的英语,又譬如他爱情至上的誓言,非常符合卢隐的胃口。为此卢隐再次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母亲歇斯底里:“当初我反对你和林鸿俊的婚姻,是你以死明志非他不嫁。如今你看他不顺眼要毁约,早就跟你提过婚姻大事,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保证婚后的感情美满!”倔强的卢隐摔门而去,她始终信奉爱情得自己争取。几日后在世人的鄙夷、母亲的不屑里,她与郭梦良终于喜结连理。

民国时代的才女卢隐,其婚姻可用一波三折形容。一个月后新婚燕尔的两人,由北平返回福建探望婆家人。路上卢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却不知前方有噩梦等她多时。原来郭梦良在老家已结婚,更关键是郭梦良和夫人情深义重,导致卢隐被郭家人当作小妾对待。

36岁死于难产的民国作家卢隐,其死因竟是她的爱情观在作怪!

—首任丈夫郭梦良「生1898年,卒1925年」

有过这段伤痕累累的探望经历,北平和福建被赋予了不同身份。在北平卢隐是妻子,回福建她屈尊是小妾。打这之后郭梦良每次提议回福建,卢隐就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事情的转变是为了女儿,爱情的专一也不能隔绝祖孙亲情。如果一直不回福建老家,女儿就会重蹈自己的覆辙。两年后卢隐同意携夫带女回郭家,不幸的是郭梦良在回家的途中感染风寒,最终无奈撒手人寰留下遗憾。

若说哪个地方是卢隐最不想去的,我想这个地方非福建莫属。幼年惨痛的遭遇在福建,首任老公的病逝地点在福建,冷眼小妾的心酸疙瘩在福建。为了逃离撕心裂肺的感觉,卢隐离开福建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在北平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她无法喘气,女儿的课业生长她操碎了心。恰好石评梅的夫婿高君宇病亡,只身一人到北平谋生遇见卢隐。同病相怜的两个女子,由此结伴共担生活的疾风骤雨。

36岁死于难产的民国作家卢隐,其死因竟是她的爱情观在作怪!

—李唯建「生1907年,卒1981年」

抽烟、喝酒、哭泣是常态,每逢周末拎瓶绍兴酒,在陶然亭俩人对饮就是半晌。惶惶然地过了一年,卢隐相逢生命中最后的伴侣。此人名叫李唯建成都人,年纪比卢隐小8岁。1929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在朋友家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卢隐。此时的卢隐是个30岁的寡妇,还带个五岁的女儿。但爱情一旦降临,年纪孩子皆不是问题!

1930年卢隐第三次不顾亲朋的反对,与李唯建步入婚姻的殿堂。假设第一次婚姻的打击,让她对自己的爱情观有了怀疑,那么第二次婚姻反而激起了她坚持己见的固执。杭州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湖光山色的西湖刻有许多墨宝,禅林深幽的灵隐寺吸引无数伴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唐代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成婚后的两个人拖儿带女离开北平,定居在了悠然自得的杭州。春来秋往第二个女儿瀛仙出生,嗷嗷待哺的两个女儿迫使卢隐无日无夜写作,用微薄的稿费艰辛养活着全家人。按理说顶梁柱的李唯建,应该早出晚归养家糊口。可恶的是李唯建不堪大任,屡屡趁卢隐查资料时,偷偷跑出去眠花宿柳。

1934年5月13日11点20分,上海的大华医院传出沉闷的男子嚎哭。揭开白色的棉布卢隐躺在病床上,李唯建跪在地上后悔不已。查阅资料得知,卢隐第三次怀孕后打算堕胎,但是经济拮据只得租用10元的江湖医生,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子宫被刮伤大出血而死。

通过分析卢隐的这辈子,可以发现卢隐是个矛盾的女子。一方面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对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锲而不舍,另一方面受原生的封建家庭熏陶,对于深入骨髓的糟粕礼教却又无法摆脱,最后在一次次撞到南墙失败后花谢凋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