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高就能让你满意吗?


工资高就能让你满意吗?


2020年1月23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去世了。

很多人估计没听过他,他是颠覆性创新理论提出者。生前在哈佛商学院教书。

他的《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创新者的基因》我几年前就买了,但我根本没看完。

感觉这是为企业家写的,他的理论离我的生活太远。当然了,这就是个借口。我决定购买,但最后没看,如同办了健身卡没去几次一样。不算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不过我把他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看完了。这本书跟创新者的系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这是我第3遍看了,去年和前年的这个时候我看了一遍。熬夜看完。

对我影响挺大的。

他开篇就是一个结论:“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像你如何赚很多钱,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解决你的困境。都没有直接的答案。

整本书,他是用一个理论贯穿起来的,激励理论。人需要激励,这绝对是个正确的结论。那么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

克里斯坦森用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驱动理论贯穿了全书的主要脉络。

所谓双因素驱动力量就是:基础因素+动力因素

什么是基础因素:薪水+福利待遇+地位+公司政策+安全保障+工作环境

什么是动力因素: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的成长

拿基础因素的薪水来说,员工希望获得高收入,但是给了高工资,就能有效激励员工高效工作吗?不是。

基础因素并不能带来不满意,换句话说给了你高工资,带来的不是满意,而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在这里不满意的反义词不是满意,只是没有不满意。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很有必要,但这并不能让你爱上这份工作。高薪这个基础因素只是确保你对工作没有不满,只是消除了坏的基础因素。这就好像没有不喜欢一个人,不等于爱上这个人一样。

当然你要尽可能的消除不满的基础因素。不然非但没爱上工作,还会对工作不满。结果就是反复跳槽。每一份工作都很短暂,导致你简历都不知道怎么写。最后不得不去“润色”简历。

而动力因素起作用了,你会爱上这份工作。

这个理论初看有点振聋发聩。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结合自己的经历,确实高收入并不能让我热爱工作。

为什么要热爱工作,爱上工作呢?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没关心过。当我的人生以三开头的时候,我的心态不一样了,我开始关注我是否热爱这个事情了。醒着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工作状态,如果你不热爱它,甚至不喜欢它,生活的状态就是敷衍、应付、最后对生活是无尽的妥协。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不想这样。我们想过有动力的生活。

如果说,农业社会的封闭性经济,没有太多出路的话,今天的中国是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奉行开放型经济,可做的事和个人可以选择的出路很多。这个先决条件是我们可以追求双因素生活的保障。

而克里斯坦森用双因素理论想说明的是我们可以去追求这样一种工作(事业)。做你喜欢的事还有人给你满意的金钱。

那么怎么找到这样的事业呢?就像开头说的,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

他给出了两个方案: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

如果你已经找到一条事业路,既能为你提供先决条件的基础因素,又能提供动力因素,你只需要用周密战略。周密战略就是详细的计划,制定细密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去实现目标。

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事业路,就需要应急战略。所谓应急战略,就是还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只有在不断的行动中,体验中,尝试中才能找到这样的事业。除了本职工作,多多发展业余爱好、副业就是一个好办法。或许有一天能发现你热爱的事情,把它变成你的事业。

但是谈到战略,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战略本质是资源分配。对于个人来说,我是从个人代入进去看这本书的,资源就是你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分配就是你把钱和时间精力花在哪里了,你当前的生活重心在哪里?

战略不是看你制定的计划,而是看实实在在的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情况是很容易检验的,只要你记录一下,然后在每个月、每周回顾一下,你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实现一件事。

如果真的是想做成一件事,那肯定是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钱的。

根据资源投入你还可以判断别人的战略,你看他们把资源投入到哪里了,看他的生活重心在哪。


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没找到一个能给你带来满意收入,同时又能让你喜爱的事情,那也先尽量找到一份有不错收入的工作,确保自己没有对工作不满意,要不然就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去做好它。更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没有找到这样的事业。

所以,应急战略是最好的选择。从个人的世界里走出来,利用好业余时间,发展你的爱好,寻找你感兴趣的事情,业余时间多做事,行动起来让生活的范围大大拓宽,依靠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各种机会做实验。从而为自己找到一个支点做好准备,然后继续调整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止。

当然,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这个理论其实也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得分清成功和成功的装饰品。什么是成功的装饰品?房子、车、更高的薪水、更有声望的头衔、环境更好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成功的标志,不是成功本身。成功的本身是我做的事社会需要,我能做的更好。

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麻烦和阻碍。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麻烦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分配资源。就像你想写作,但更多的时间用来娱乐了。或者更麻烦的事是,无意中把资源放在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活动上,帮助一个人,收拾屋子,完成一项设计,上一堂课,看一本书。

每一个关乎金钱、时间的分配决定,都表明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经验学校

最后谈的是经验学校。为什么你应该出来大量的做事,大量的行动。这就是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因为实际动起手来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给你一个菜谱,你做几道菜试试。我们还是得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不是。何况更复杂的事情。

我看美剧有一个现象,就是欧美的孩子从初高中就开始谈恋爱,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等到成年的时候已经非常善于处理关系了。而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多的还是在压抑这样的现象。似乎我们只要把成绩搞好,一切都解决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为什么要像有结果的人学习,为什么要像从头到尾完整的做过某件事的人学习?长期做一件事,并且做出相当水平的事情的人,他的意见更符合事实和规律。能有效指导你。违背规律和事实做事带来的后果都是灾难。必然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徒然浪费时间精力而已。

实际做事真的有非常多的干扰。除了外部环境,还有内在各种情绪。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真正深刻体验到抖音快手到底是干嘛的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和郁闷的心情。

双因素理论应用到婚恋

应用到婚恋选择中也成立。

人性都是想找good-looking和handsome的。好看和漂亮让人愉悦。

漂亮和好看能让你长久幸福吗?

我觉得漂亮和好看就是基础因素,确保我们没有不满意。假如界限是60分,也就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中人之姿以上,能确保你没有不满意,然后70分、80分算是比较漂亮。对应的就是高收入。然后我们去寻找婚恋中的动力因素。

那在婚恋中动力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是性格、价值观、心态、良好的关系。

相比于相貌,这些可能更能保持让我们生活中的动力。

相比于互相指责和看不起,互相欣赏,彼此支持对方的选择,近似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可能让我们更幸福。如果男女能兼具朋友和伙伴关系,那有多开心呢。

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找到有满意回报和热爱的事情,才是确保生活长久幸福的根本。这值得我们投入。

至少这篇文章也可以帮你对照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