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1】兄弟俩一块上学,作业互相“抄”

一提起俩儿子,老苏脸上笑的都是抹不平的“褶儿”。

老苏有俩儿子。老苏没什么“文化”,年轻的时候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挣钱养家。后来给老伴儿结婚之后,生了俩儿子。俩儿子前后差了不到两岁。那个时候俩人商量,干脆让老大晚一年、跟老二一块儿上学,一个班级,俩孩子还可以互相帮衬着一起学习。

老苏两口子想的很清楚:自己没什么文化,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念上大学。

俩孩子小时候都挺懂事,虽然有时候也很淘气。

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上初一那年开始,每个礼拜老师留作业要写一篇日记。那时候才80年代末,周末就休息一天。虽然说孩子的学习压力不像现在这么大,但是小时候谁不爱玩?一到放假,孩子们光惦记着玩,而且写个日记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挺“大”的作业。

老师留的第一篇日记的题目:《我帮父母做家务》。老二勤快先把作业写完了,老大图省事儿,一字没改的抄了一遍。

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批完作业之后,就做了两件事儿:一件事让哥俩罚站了一堂课,另一件事儿就是喊家长。

老苏气不打一处来,给老师道完歉,回去接着教训:谁抄的谁。这哥俩从小关系就特好,很讲“义气”。老大直接跟老苏说:“爸,我抄的,跟弟弟没关系”。老二赶紧把事儿揽到自己头上,都抢着“背锅”。

这一下子把老苏惹火了:既然你们都不承认,都打肯定错不了,狠狠揍了俩儿子一顿。

在老苏看来,你们作业不会做没关系,但是不能撒谎,这是最起码的品行。

在老苏“严厉”的督促下,两个孩子挺争气,最终都考上了大学,哥俩同年毕业,也商量好毕业之后都回老家工作,一定要陪在老人身边。

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对于老苏来讲,自己这半辈子没白费,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2】兄弟俩争着接老人过去住,遭到拒绝

转眼间过去20多年了。老苏和老伴儿也都退休十多年,抱上了孙子。

要说这俩儿子,真的是挺体谅老人的。虽然两边的父母提出来要帮着带孩子,俩人都没同意,坚持自己把孩子带大。哥俩想法特别一致:老人对孩子的付出,到自己这辈就该结束了,剩下的事情都是自己的。爸妈年纪都大了,该让他们累了半辈子的生活放松放松了,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老苏跟老伴儿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俩孩子毕业回来,工作几年之后也都在当地买了房子。那个时候房子很便宜,一平米不到两千块钱。哥俩都是用自己的积蓄贷的款,后来慢慢攒钱把贷款都还完了。

对于老苏来讲,家里什么压力都没有,虽然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特别“富足”,老朋友们都特别羡慕。

到2012年左右的时候,老苏和老伴儿都年过七旬,身体情况渐渐开始变差。俩儿子私下里商量过好几次:之前老人身体好的时候,每个礼拜过去看望个一两次都行。现在年纪大、身体不好了,再说,还有爱人家的老人,岁数都差不多,也不能光顾着自己的爸妈。

老人年纪大就怕万一有个什么事儿顾不及,干脆哥俩轮着接着老人到自己家住,这样差开,正好两边老人都能照顾得到。

回去看望老人的时候,兄弟俩就跟老苏说起这个想法。老苏和老伴儿都拒绝了孩子的好意,他们是不想给孩子找什么麻烦。做了好几次老人的“工作”,把老苏也做“烦”了,冲着俩孩子发了顿火,这事儿才算暂时搁下。

有一年冬天,老苏病了,住进医院。俩儿子急的不行,轮流着请假去陪护,生怕老人有个什么意外。母亲年纪大了,俩儿子坚决不让母亲替班,就是怕累着老人。

老苏抢救过来了。稍微有点精神后,老苏叮嘱老大再来看的时候带两本书过来,没事的时候读读解闷。

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老大按照老苏的“指示”,回去翻他的抽屉。一拉开抽屉,里面装的满满当当的,全是书本。原来,哥俩上学时候的作业本、日记本,包括考试的卷子,老苏全都留着——这些全都记录着俩儿子的成长历程……

盯着抽屉里的“作业”,老大眼圈有点泛红,没想到父亲这么细心!小的时候上学,跟弟弟没少挨打,那个时候虽然不记恨父亲,但是不太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用心和期望。

老大翻了翻这些旧物件,无意翻到两个保存的很好的日记本,正是上初中时候,父母给兄弟俩买的专门写日记用的本子……

【3】一份“0分”的日记,让老人感动

老大把书带了过来,也顺便把那两本日记带过来了。打开两本日记的第一页,上面都有个大大的、红笔批的分数:0分。

老大拿着日记,指着第一篇日记半开玩笑的跟老苏讲:爸,你还记得不?为这,我跟老二还挨了顿打。其实,当时是我抄的老二的,我都承认了,老二还平白无故挨了顿打。你还记得日记是怎么写的不?

老苏早就记不得这事儿了:小时候你们挨揍还少了?我要都记着,还不累得慌?日记我都没看,只要是不及格,都得挨顿板子。

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当是给老人解解闷,老大开始读起和老二写的一模一样的那篇“0分”日记:

《我帮父母做家务》——

又到周日了。

我的爸爸妈妈是特别勤劳的人,也特别爱护我和哥哥。每天我们下学之后回到家,都能吃上爸妈做的热腾腾的饭。每个礼拜一都能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给我们做的,都是爸爸给我们洗干净的。

一到周末,我和哥哥写完作业,都帮助爸爸妈妈擦桌子,扫地擦地,倒垃圾。我们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很多,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今后考上大学,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老大还开玩笑的跟老苏说:

“爸,你知道老师怎么看出来我抄的么?老二写的是‘我和哥哥’,我当时偷懒,要是改成‘我和弟弟’,弄不好老师就看不出来了,能少挨顿揍,哈哈。

不过,那也确实是我和老二的想法,这个可真没骗你们。你别说,那个时候,老二和我就想着,今后挣钱了,一定好好孝敬你和我妈。

你看,我们那么小,就想着今后伺候你们了……”

老苏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看着两个孩子从小到大、现在独立了,对父母这样,这绝对不是有什么文化、有多少成就的问题,而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想想自己身边好多老同事、老伙计,都有孩子,孩子们管老人的、不管老人的、甚至老人还没走就开始惦记分老人财产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家庭都有。相比之下,自己的家庭,这俩儿子太好了!

【4】任何家庭,幸福的理由只有一个

“幸福家庭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幸家庭的理由千千万万”。

老苏和老伴儿是有福气的。家庭真正幸福的原因只有一个:家庭所有成员都能够相互体谅和理解。

两个儿子争着赡养老人,不图老人财产,只因13岁做的一个“承诺”

一家人,是亲人。维系亲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作为家长时代,老苏对孩子“严厉”甚至动手,但绝非“欺负”儿子,相反是一种督促;两个儿子,从小没少挨打,但是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劳和良苦用心。

长大了,孩子们都选择回家,就是因为要在老人身边,照顾方便。不让老人带孩子,是怕累着老人。孩子们希望把老人接过去住,是体谅老人、照顾着方便。

兄弟俩从小就“讲义气”,遇到事上都想着替对方“背锅”,这是兄弟情分,是兄弟理解和支持的表现。

我经常说:希望每一位老年人晚年幸福。这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建立在老人、老伴儿、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

任何一方不理解、不支持,都会让一个家庭产生裂痕和间隙。而作为老人来讲,受到的伤害和损失,毫无疑问是最大的。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