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惠濟區:擂鼓戰“疫”疾向前

鄭州市惠濟區:擂鼓戰“疫”疾向前

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2020-02-25 20:48:20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綠城春日枝頭鬧。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拉響了抗“疫”的警報,全民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又必須勝利的戰“疫”。

  “惠濟發佈”及時推出疫情防控動態

  “以更高標準、更好方法、更精準舉措,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連霍高速惠濟站,把好入市檢測第一關”“扎堆買菜有風險,農場免費幫您送小區”“嚴肅查處妨礙疫情防控工作違法行為”……一條條黨委政府防控工作安排、一項項便民服務舉措,通過惠濟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惠濟發佈”及時推出,不管是身在千里之外的返鄭人員,還是宅在家裡定時外出採買的鄭州居民,他們想了解的都可以在手機裡看到。

  網絡文明傳播志願者是挺在手機屏後面的“戰士”,他們精選中國政府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文章,向工作群、業主群、同學群、朋友圈推送,第一時間宣傳引導疫情防控動態和科普文章,力求不給謠言任何傳播機會。

  疫情當前,人人都比以往更加註重病毒防控科普知識的學習。“我們從國家和省市衛健部門精選了一批新冠肺炎防護權威信息,編印了這本宣教手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並通過你們送給那些在家隔離的居民。”在江山路街道蘇屯村卡口,區科協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送書人對值守一線的戰“疫”員說。據瞭解,這樣的宣傳冊已經送到了8個鎮辦一線戰“疫”員的手中。

  喇叭聲聲 喊近與百姓的距離

  “各位村民,大家在家裡窩了好幾天了,請大家再忍一忍,等疫情結束了,就可以放心地吃喝遊玩……”迎賓路街道楊莊村的大喇叭裡循環播放著村主任崔永健的呼籲,濃濃的家鄉話使村民們倍感親切熟悉。“我家老劉在家坐不住,天天想出去轉,現在每天一醒來就聽到崔主任熟悉的聲音,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門瞎晃悠了。”楊莊村的村民楊大姐說。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村裡和社區的“老同志”大喇叭重新上崗當上了“宣傳員”,快板、三句半等個性十足的語言形式將防控知識要點掰開揉碎了講,大大提高了宣傳頻次和密度。疫情防控的內容一經大喇叭“喊”出來,就喊近了與百姓的距離,喊跑了“僥倖心理”。

  很多孤寡老人不識字,也沒有微信,獲取疫情防控知識的途徑比較匱乏,容易形成“信息孤島”。自從收音機發到手,花園口鎮的李大爺就每天抱著它收聽關於疫情的防控知識。“我啥都不缺,你今天過年就在城裡別回來啦!”掛了電話的李大爺偷偷抹掉了眼淚,他已經一年沒有見過在外地打工的小孫子了,但他又說:“廣播裡天天說不讓串門不讓聚會,這時候說啥也不能大意。”

  從對疫情的未知到了解,從逐漸掌握科學防護的手段,到消除恐慌心理,社區黨員走村入戶宣傳政策、收集調查問卷,巡邏隊員走街串巷“提溜”著的小音響、一天三趟的流動宣傳車、“花式硬核”的宣傳標語,都一齊化身“防疫宣傳員”,為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打通“最後一米”。

  新媒體傳播惠濟抗“疫”的故事​​​​​​​ 直抵人心​​​​​​​

  連日來,一批運用短視頻、聲音、圖片等新媒體傳播惠濟抗“疫”的故事在鄭州居民的微信朋友圈裡流傳,直抵人心。

  新城街道一小區,一位年輕媽媽用日記形式,記錄了居家生活的點點滴滴。與民同振,才能奏出時代最強音。“惠濟發佈”微信公眾號“惠濟,聽見你的聲音”朗誦欄目推出《戰“疫”日記》,引領更多的人以不同形式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聞令而動,守土有責。區教體局下沉一線“作戰”的機關幹部歡小志,在社區值守間隙,以詩人敏銳的特質,用飽蘸感情之筆,寫下了《我是一名卡點人》,短短數日,網上點擊量已達7000餘人次。《惠濟區: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惠濟區“小紅象”奮戰抗擊疫情一線》《惠濟區:抓細抓實疫情防控措施》《安心生產,我幫你找工人!》等文章不斷髮出向疫情“開戰”的聲音。

  “疫情當前,生活咋辦?”市場監督管理局用短視頻的方式向群眾普及。居民群眾的“菜籃子”去哪兒買?有沒有“天價菜”?常用藥品都好買嗎?看了這個抖音短視頻,惠濟區的居民就不愁了。

  “如何進小區?”“怎樣取快遞?”“怎麼進車庫?”小紅象志願者薛晶晶製作的“網紅”小視頻在新城街道居民群眾的朋友圈廣為傳播。她製作的《背影》短視頻記錄了社區小人物屈曉明的40小時,雖平凡、瑣碎卻令人感動,定格在共克時艱的記憶裡……(文 張超 葛寧 李怡丹 聶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