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下了火車抬頭就能看見相鄰矗立的新舊兩棟眼鏡城。

一排又一排的眼鏡店鋪,金子招牌閃得晃眼,有“史無前例打骨折”,也有“特價再打折”、“就是這麼優惠”。這裡是江蘇丹陽,縣級市的神話。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丹陽,江蘇省南部小鎮,離上海一個半小時車程,以眼鏡生產批發基地聞名於世。

據新華社統計,在不到百萬常住人口、僅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丹陽坐擁眼鏡相關企業1600多家,從業人員超5萬人。官方數據顯示,丹陽年產量3億多副的光學玻璃以及樹脂材料的鏡片佔到了全球每年總量的40%,國內市場的70%,為世界第一大鏡片生產基地。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各種大大小小的門店,有些門面在不足15平米的店內,鏡片產品一層層疊加堆滿,寫著只有行內人才懂的數字標記。

你們格外看重品質的鏡片,散亂在丹陽市場角落。因為太平常了。店內,商家與小批發商們背擦背地走過貨架,根據型號迅速取拿產品;拿到貨的小批發商們,正蹲在地上清點貨品,裝在塑料袋裡後,結賬走人。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新眼鏡城二樓眼鏡店裝修精緻,玻璃櫃面一塵不染,鏡架整齊擺放,這是一家溫州商人鏡架批發店。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遵循溫州商人代代傳承的風氣,追隨舅媽做生意,看不出今年才26歲。他能說會道,經常全國各地跑批發訂貨。

“我們只做高端鏡架生意,貨源從深圳代工廠定製,批發價從幾十到180不等。”去年,王原的眼鏡店毛利穩定過百萬,“生意不錯。”

據他透露,他們批發180元的眼鏡,零售店起碼賣到上千元。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丹陽眼鏡市場發展,“丹陽眼鏡市場是一個自發性眼鏡市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組建的。”

據他回憶,計劃經濟時代,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丹陽,因不會幹農活,索性辦起了眼鏡工廠。

當時市面上眼鏡貨源很少,除去上海,丹陽成了全國唯一一個眼鏡生產地。

當年眼鏡市場的生意記憶猶新:“交通極其不方便,全國各地批發商坐火車來到丹陽,還要再坐車去社辦工廠拿貨,很麻煩。

有人在火車站附近旅館住下來,從工廠把鏡片、鏡架運過來,白天擺一個桌子放在外面,外地批發商直接到這裡拿貨。久而久之,在火車站附近賣貨成了傳統。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人們自發在原來旅館後面的空地建小瓦房擺商品。據趙龍生描述,“房子隨便用磚頭茅草堆砌,矮到不如鄉下人豬圈那麼高,進門必須要低頭。”

隨之,丹陽鄉鎮開始大肆修建眼鏡工廠,貨源越來越多。

1986年,車站大隊建立華陽眼鏡市場,之後雙廟大隊擴建雲陽眼鏡市場,丹陽眼鏡市場迎來鼎盛時期。

一直以來,丹陽人多以小作坊模式生產眼鏡。在丹陽大泊鎮自家三層小樓內設廠,聘請了20餘工人。每月出廠60000餘副。

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作坊式工廠。我們到時,自己開車出去拿復古鏡架的原材料了,在家趕工,整一套流水線機器,地上擺滿了原材料……


世界第一大眼鏡生產地(江蘇丹陽)

與小作坊生產相對應的,是大工業園區的集約型生產方式。從2006年起,大資本辦廠,主要生產功能性鏡片。

鏡片生產需要經歷拋光、蝕刻、去模塊等多個生產步驟,防藍光、防輻射,氧離子、負離子等技術在不斷革新,因此,優勝劣汰的情況在鏡片製造業更加殘酷。”

目前在丹陽司徒鎮有眼鏡工業園區,大眾熟知的海昌隱形眼鏡、萬新光學眼鏡等企業在此建廠。蔣人多說,從純手工製作到現在的流水線生產,淘汰了一批鏡片落後的生產企業。

從一個民間自發小攤位,一步步締造了中國眼鏡的產銷神話,拉動江蘇小城GDP直線崛起,丹陽眼鏡是所有中國傳統制造業歷史發展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